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37|回复: 0

由《湖南方言的语气词》看湖南方言中“唦”的分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4 11: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余少平 于 2010-11-14 11:58 编辑

北大中文论坛有朋友发了个帖子《武漢話中的「撒」是不是楚辭中的「些」?》:“些,蘇箇切,對應的官話音莎[去]。”
    有人回答:“这个‘唦’分布挺广的,略带祈使语气的告语,在四川的西南官话区一般有一定的前高化,但可以肯定本身是sa之类的音。楚辞里的些好像没有明显的语法功能,但适用文体却很明确,招魂文,宋人说洞溪蛮告神还有用的,不知道是什么情况。白话文献的情况不大了解,按说应该有痕迹。也有人说这个词是些,但是是从‘一些’的‘些’来的,快点些>快点唦”
    我是武汉人,当然也要就自己了解的情况提供点资料给大家:
    “第一。分布显然还要广泛得多。江苏扬州、湖北武汉读‘sa’,一般写作‘唦’。四川读‘se’,一般写作口旁加个山。都是这个词。第二。‘有人说这个词是些,但是是从“一些”的些来的,快点些>快点唦 ’这个不敢苟同。这个例子就说不通。武汉的‘点’就是‘一点’的意思,本身就相当于‘一些’,难道早期武汉曾有过‘快一点一些’这样的怪形式?第三。语法功能。武汉方言的‘唦’,的确一般是用在祈使句末表示催促。因为催促往往带有不耐烦的色彩,所以非祈使句中也使用,似乎往往是一种解释和辩白。譬如:‘我不晓得唦!’这不是祈使句,而是表示‘我不知道,你何必责备我?’又如‘你打电话的时候他已经走了唦!’表示:‘你的电话已经晚了,所以我来不及告诉他,你不该责备我!’”
    然后有朋友提出:“也许是兮演变而来”
    我认为:这个不可能,声母不合。且语法功能上,“兮”一般处于句中,通常相当于“于”、“与”……这样的介词、连词等。有时也可在小句后充当语气词,此时相当于“啊”,但好像不出现在句末。“些”和“唦”则都在句末。《诗》的一篇,说“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个“思”倒是酷似“些”,而且诗中说“汉”又说“江”,就是江汉平原的地理位置,就地域而言,江汉平原的方言也该跟屈原的家乡话比较接近。但是似乎从来没有学者提出来进行比较研究。
    而针对一位朋友介绍的“长沙话一般写成‘噻’或者‘唦’。”有人提出:“不过很奇怪啊,夹在长沙和常德之间的益阳,却从不用这个词。”
    我于是查了徐慧老师的《益阳方言语法研究》,果然没有这个语气词。于是再查论文集《湖南方言的语气词》,分布情况很复杂,由《湖南方言的语气词》(暂不包括第334页以后的部分,因为身体不舒服,没有继续查下去)看湖南方言中“唦”的分布情况如下:

(一)有语气词“唦”
    湘阴:文章主要部分没有分析这个语气词,但是文章开头的例句中其实有:“干娘再冒得理,你不能打她唦,她是长辈哒!”这个用法跟武汉一致。
    衡阳:有。“一般用于句末,少用于疑问句,没有足调功能,所表羡余色彩如加强劝告,加强肯定,加强解释等。各举一例(40)你也去看一下唦。(41)甲:其对我还可以。乙:对你那当然可以唦。(42)检得猪吃唦。”(余少平按:此处“对你那当然可以唦。”形式上跟武汉方言一样,但据作者意,此处乃是“强调肯定”。而武汉方言这么说,就隐含不满之意,比如,可能含有“对你当然还不错,因为他吃你的穿你的用你的嘛”或“虽然对你还不错,可是对你父母就不行了”。)
    常德:有。“‘唦’在常德方言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可用于多种语气,主要起强调作用,句子经常带有‘不满’、‘不耐烦’等消极色彩。”显然与武汉方言很一致。其介绍、分析较详细。
攸县:有。“‘唦’可用于特制问句、反复问句、陈述句和祈使句,直接表达急切甚至不耐烦的口气。”此介绍及例句均与武汉方言一致。
    耒阳:有。“‘唦’,主要表示陈述语气,兼表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所分析的几种用法均与武汉相近。例如“用于陈述句末,表示事实显然如此”的例句:“渠本来就唔行唦(他本来就不行嘛)”,其实就是表示不满。


(二)没有“唦”
隆回湘语:没有“唦”
武冈(湘方言娄邵片):没有。
衡山:没有。
新化:没有。
娄底:没有
洞口(赣语):没有。
邵东:没有。
邵阳:没有。
衡东(新塘镇):疑问语气词中没有“唦”,其他不详。
衡东(前山话):没有。
吉首:没有。
永州:没有。
桂阳(客语或赣语):没有。

(三)有读音相似的语气词,但语法功能不同
湘潭:有“噻”,“在湘潭话中表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
岳阳:有:“奢”。用于陈述句,如“他不好奢(他病了)”、感叹句,如“儿奢!崽奢!作孽奢!”但不用于祈使句。(余少平:“他不好奢”,作者没有介绍该句有解释、辩白的意思,反而介绍句末的语气词可以略去,是羡余成分,因此,这跟武汉方言句末用“唦”的陈述句并不同)
益阳,有“咋”。(据作者的介绍,其实相当于武汉的“着”,是先行体的标志,“我吃了着,意思是“我先吃,然后再做其他的事”,以前有人认为是“再说”的合音,但是元曲中写作“着”,可见与“再说”无关)。下一篇《湘阴》中记作“着”。后面《衡山》记作“啫”。

(四)不是“唦”,但读音相似,功能相近
浏阳(赣语):“粘”、“山”。如“山”:“用在祈使句或疑问句句末,表希望、催促等。如:你也分点唧我享受到山(你也分一点点给我吧,让我也享受享受!)”

按说要做个分布图才好,我就没有这个能耐了。不知道徐慧老师的学生中有没有人肯就这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写出论文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9 07:01 , Processed in 0.0639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