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96|回复: 0

读史知本而受益——读顾颉刚先生著《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1 23: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丰元草  
来源:北京晨报 2006-7-10 12:29:17   

   ?  
     我们老是讲,我国是千年文明古国。但遥远的古代到底是怎么回事,总是不大清楚。前些时我买了一本历史学家顾颉刚所著的《秦汉方士与儒生》,读后受益匪浅,拨开一层古史记载的迷雾。该书的主要特点是打破了把古代视为“黄金时代”的观念,在二三十年代出版时曾引起史学界强烈的争论。

    本书内容看似比较专深,但经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其中所引的难懂的古文都译成白话,故一般的读者都可看懂。

    所说打破了把古代视为“黄金时代”的观念,指的是打破对“十三经”以及其中所载古圣贤的盲目崇拜。如,作者在解释“经”时说:“经的原义是丝线。许多简用丝线连贯起来,这叫做经;经乃是书籍的通名,并不含有后来所谓‘天经地义’的观念。”至于“十三经”的来由及用途,作者在介绍了“易”、“书”、“诗”、“礼”、“春秋”后说:“这些经各有一部到几部的传……到后来,这些传都升做了经,于是有‘十三经’的名词出现。”最后,在讲到“经”的用处时说:“我们可以干脆地答道:用处不大。因为《诗经》里面的诗已不唱了;《易经》里面的占是我们不信的;《礼经》和《礼纪》中许多琐碎的礼节,看着也头痛;《春秋》中的褒贬予夺,完全为了维持统治阶级的尊严,决不是现代的伦理;《尚书》里记的活动,动不动叫着上帝和祖先,我们的理智也提不起这种信仰了。这东西,实在只有一种用处,就是它的史料价值。”作者这一评论或许过激,但基本是对的。作者又说:仅就因崇拜经书,故“以《春秋》决狱”,在这种法律指示下,“不知害死了多少无罪的人。”

    我们在书店常到大本的精装《十三经注疏》等书,不的人看了总有些肃然起敬。其实不必,如上所述,“十三经”不是它的本来面目,是出书时沿用了旧称。就像曲阜的孔庙,开始不大,是历代增修变得很大。

    由于受几千年来迷信鬼神的封建势力的侵蚀,现今社会上因此而害人或受害的不知有多少,还有的人,高考中了就要到孔庙去还愿,烧香跪拜。其实,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对鬼神是不大相信的。怎能料到过了两千多年后,自己被人们造成了神来崇拜?真是值得深思!

    我国五千年文明,有灿烂也有黑暗。我感到:与其过多地看到灿烂而自豪,不如更多地看到黑暗而使人头脑清醒

    读一些历史书,认识古代历史和人物的本来面貌,是必要的。我把《秦汉的方士与儒生》珍藏。

相关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5-5-3 14:12 , Processed in 0.06418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