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02|回复: 0

清华国研院有几位导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4 09: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华国学研究院共有几位导师?

作者:岳南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3308af01017ecm.html


昨天晚上,中央电视台的周文福兄发来短信,大意是说他主持制作的清华百年特别节目“记忆大师”,将于4月23日,也就是本周星期六晚22点10分于央视10频道播出,让我观看并提宝贵意见云云。


记得三天前,文福兄就此事与我说过几句,我问是拍的什么人物,周兄答:“是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我说:“国学院有五位导师,要拍也要拍五位,不应该只拍四位扔掉一位,况且这最后一位还是考古学家李济,而考古是有画面可以出精彩镜头的。”周说:“大家流传四大导师,就拍了四大,李济没有拍。”我只能表示遗憾。

在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与“大师记忆”即将开播之际,我在此说几句清华国学院的导师问题,以请列位方家指正。或许这个话题,对研究清华校史有些补益。  

   

                                       清华园内荷塘月色匾牌


    按照通常流行的说法,清华国学研究院有“四大导师”。“四大”没错,但以为整个国学院的导师共四位那就错了。清华国学院终其一生,称为导师者共五位,除了王、梁、陈、赵“四大”,第五位就是“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

清华国学研究院师生合影,从左至右为:讲师李济/教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

后为学生。时陈寅恪尚未到校。

     1925年2月,在校长曹云祥主持下,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筹备处鸣锣开张。此前,因提倡白话文而暴得大名的胡适建议曹校长采用宋、元书院的导师制,并吸取外国大学研究生院以学术论文为专题研究法来办研究院。曹校长深以为然,首先聘请由清华出身、美国哈佛大学学成归国的一代名士、年仅32岁的吴宓(字雨僧)主持研究院筹备处事宜,并让吴拿着自己签发的聘书一一聘请。很快,在学界声名显赫的王国维、梁启超与在国外的赵元任、陈寅恪相继被聘为教授。——这就是当年令天下学界为之震动,被后世广为流传并影响深远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教授”或“四大导师”。

      

当年任教于清华的吴宓

     清华校方为聘请“四大导师”来校任教,可谓不遗余力,其中一个被后世广为称道的鲜明特点是重视真才实学,不慕虚名,不轻信文凭。在“四大”之中,只有赵元任一人怀揣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证书,而王、梁、陈等三位均无博士、硕士头衔,甚至连学士学位也未拿到。梁启超的“文学博士”称号,则是他到了清华国学院任教之后由美国耶鲁大学赠予的。尽管头上没有金光闪闪的博士帽子,但三位却学贯中西,思想、学问博大精深,堪称当之无愧的学术大师。年轻的陈寅恪放洋十六载,于哈佛、柏林等美国、欧洲名校转过一遍,终未能揣得一张博士文凭回来,完全是为求知而读书。当年在哈佛大学读书的中国学子,陈寅恪、吴宓、汤用彤等三人被誉为“哈佛三杰”,风头强健,为同辈所瞩目。而陈寅恪更是骏马中的“赤兔”,其学问之广博精深,已达出神入化之奇境。许多年后,对于陈寅恪的学问人品,吴宓曾不无感概地说道:“一九一九年一月底二月初,陈寅恪君由欧洲来到美国。先寓康桥Cambridge区之   Mt.Auburn街。由俞大维君介见。以后宓恒往访,聆其谈述。则寅恪不但学问渊博,且深悉中西政治、社会之内幕。例如,于巴黎妓女及秘密卖淫之生活实况,又欧美男女迟婚、不得嫁之痛苦及流弊,述说至为详切。……其历年在中国文学、鸣学及诗之一道,所启迪、指教宓者,更多不胜记也。”纵观吴宓一生的为人为学与人格品行,此话当是处于真心仰慕之情而发之。

  

1937年抗战前,陈寅恪与夫人/女儿一家在清华园

   至于这“四大教授”或“四大导师”的称号最先由谁呼起,后来的研究者已难考证,据赵元任夫人杨步伟回忆:“‘四大教授’这个称呼,不是我们自诌的,这实在是张仲述找元任时信上如此说,第一次见面也是如此说。而校长曹云祥开会时也是如此称呼的。……其实正式名称是‘四位导师’”[3 ]张仲述即当年与赵元任、胡适等人一同赴美留学的张彭春,属于1910年清政府庚款第二批直接留美生;亦即南开大学创办者张伯苓胞弟,时任清华学校教务长。赵元任到清华做教授,主要是张的举荐,而陈寅恪则得意于吴宓与王、梁二位导师的荐举。

                                                           当年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就设在这座建筑物里


    杨步伟所说,是李济进清华之前的事,当李氏入主国学院之后就成为五位导师了。

    1896年6月2日生于湖北钟祥县的李济,字济之,4岁入书房从一个表叔开始念“盘古首出,天地初分”之类的古书。据李济的学生、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说:“他那表叔,是一个老秀才,最喜欢打闷棍,所以他(李济)现在虽说记不清楚得了他多少的教育的益处,却记得那头上发了几次块垒。”这些故事是当年李济在台湾大学教书时告诉张的,张听后觉得很可笑,但又不否认是一种事实存在。1907年,李济随时为小京官的父亲进入北京两个著名中学之一——南城的五城中学(北师大附中前身)读书,14岁考入清华学堂。关于这一人生转折,用李济后来的话说“等到清华招考的时候(也就是宣统二年),虽说有很多人不愿意送子弟进洋学堂,但也有一部分人送他们的子弟去考,而我就是一个,并且我侥幸的是考取了。所以,我进清华还是在前清的时候。进了清华半年,暑假以后就遇到了辛亥革命。虽说政治上起了变动,清华并未停课,秋天我仍然进了学校。”

     到了1918年,即一个叫列宁的世界级政治人物领导俄国工人“一声炮响”夺取政权之后,突然受到一个叫卡普兰的女特务刺杀,差点丢了性命的那一年(见苏联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亦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1月)的那一年。李济结束了八年的清华学习生活,以官费生的身份,悄然无声地去了西方属于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美利坚合众国,开始“放洋”生涯。1923年,李济凝聚了三年心血的《中国民族之形成:一个人类学的研究》(The 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 Anthropologicallnquiry)完成。此著根据111个现代中国人的体质特质,从春秋到明末建筑城池的发展,十大姓氏的起源与分布,南北方民族融合的情况,综合出中国民族的五种重要成分,堪称对中国民族的科学研究的开山之作。其所应用的方法和材料,一直作为研究中国社会史的学者共同效仿的标杆而经久不衰。也就是这部著作的问民,使年仅27岁的李济荣获得哈佛大学哲学(人类学)博士学位,并成为第一位中国人获此殊荣者。

    荣得博士学位的李济旋即收拾行装,告别了风景秀丽的查尔斯河畔与浸润着自己三年青春汗水的哈佛校园,踏上了归国的途程。未久,受聘到天津南开大学任教。1924年,美国华盛顿史密森研究院佛利尔艺术馆(The Freer Gallery of Att),派毕士博(C.W.Bishop)率领一个代表团来中国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鉴于李济在学术界日渐兴隆的名声及他在中国近现代考古学史上所作的最早贡献,毕士博由北京的团部写信至天津南开大学邀请李济加入他们在北京的考古工作队。1925年初,李济辞却南开大学教职,加入毕士博等人的行列,从而开创了“既维护主权,又公平合作”,利用外资搞科研的先河,为后来著名的“殷墟第二、三次发掘的资金问题的解决”(李济语)打下了基础。

     就在李济加入毕士博考古工作队不久,清华国学研究院也鸣锣开张,作为清华大学筹备处顾问的丁文江,意识到清华未来的光辉前景,建议李济去研究院一边任教一边做研究工作,并把情况介绍给老朋友梁启超,二人共同出面向清华校长曹云祥推荐,曹一听李济的经历和名声,立即决定聘请。于是,时年29岁的李济,以讲师的身份出任国学研究院导师。

   1925年 6月15日,清华校长曹云祥正式宣布研究院教职员名单:

     教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

    讲师:李济。

    助教:陆维钊(同年9月辞职,由赵万里接任)、梁廷灿、章明煌。

    主任:吴宓。

    事务员:卫士生。

    助理员:周光午。

    如此精简干练的教职员阵营,颇为校内外同人称赞,向以木纳寡言的王国维更感欣喜,声称正合他早年关于治校之论述:“一校之中实行教授之人多,而名为管理之人少,则一校之成绩必可观矣!”可惜的是,王氏此言,在日后的清华与全国教育界被视为歪理邪说而被无情地抛之于九霄云外了。


     有一名曰陈丹青者,于2001年弄了一幅油画,叫做《国学研究院》,号称拍卖了几千万元。这个东西,大概是想表现上述这段清华研究院生活的。很不幸的事实是,当陈寅恪到国学研究院任教的时候,吴宓早已离开了研究院。也就是说,吴宓与陈寅恪从没有在研究院共过事。空出的主任一职,先由曹校长,后改为教务长梅贻琦兼理。不知此画中的五个人物,表达的是什么时间,何种场面?向世人传达什么信息?要说吴宓没事的时候,到老根据地——研究院探亲访友,似是成立的。若想表达吴与“四大导师”一起共事的生活,则不能成立。


号称“史上最牛的毕业证书”。

这张证书从另一个侧面为清华研究院共有五位导师提供了“铁证”。

    从清华国学院整个聘任过程中可以看到,由于当时中国学术界人数,特别是有名望的“海龟”尚不可多得,学者间的相互推荐和学者出身的校方负责人之认同,在此发挥了交叠的作用。就整个导师队伍论,此时的李济虽有大师的身价,并且是研究院的五位导师之一,但后世士林却没有把他与王、梁、陈、赵“四大导师”并列而成为“五大”,究其原因,表面上看是他没有前“四大”的教授头衔,其实内中还有更多复杂的原因与详情,而这些详情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模糊淡远,遂成为后来剪不断,理还乱的一段历史公案。

    关于李济没有成为“五大”的说法,一种是,由于李济当时正和美国费利尔艺术馆合作组织考古发掘事宜,在时间分配上,考古发掘占相当比重,因而大部分薪水由美方拨发,每月300元,清华每月发100元,二者合在一起,正好和梁、王、陈、赵“四大”的教授薪水持平。[16] 因清华支付的100元并不是教授的薪水,故只能给个特别讲师的帽子戴在头上。想不到这“教授”与“讲师”两顶帽子的不同,造成了儒林士子多年的疑惑与不解。

    另一种说法是,当丁、梁二人向曹云祥推荐李济时,曹一开始欲聘李为研究院专职教授,与前四人所戴的帽子等同,搞出个“五大导师”,即当年西蜀霸主刘备手下“五虎上将”的阵营,以威天下。当研究院筹备处主任吴宓奉命与李济接洽后,发现情况并不如曹校长所想的那样简单,对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特别倾心的李济,因此前与毕士博已经签约,不太愿意完全放弃在费利尔艺术馆考古队的工作,但又不忍舍其回母校效劳的机会,是否到清华做全职教授犹豫不抉,他向吴宓提出的公开理由是,怕不能“常年住院,任教授与指导之事”。此两难情形由吴宓禀报曹云祥,经过曹、梁、吴、丁等人共同商谈,认为李济虽然年轻,但毕竟是中国第一位攻读人类学的“海龟”,其学术前景不可限量,决定采取让李济一担挑的方式两头兼顾,聘为特别讲师。丁文江更是不遗余力地对李劝说,认为清华研究院的工作性质与南开毕竟不同,在南开是纯粹的教书,而在清华则以研究为主,所带学生不过几人而已,谓李“不要放弃作第一手科学研究的机会”云云。李济听了丁的劝导,遂欣然就聘。此情形在《清华周刊》第345期“新闻”栏曾有披露,文曰:“26日,李先生来校,与吴宓博士晤谈。闻校中拟请其任教授,惟恐有碍Bishop(毕博士)先生方面之考古事业,则李先生暂任讲师云云”。另吴宓在日记中也有如下记述:“下午二时,李济如约来,愿就聘。以特别讲师为宜。”

    据清华国学研究院院史研究专家孙敦恒称,这一聘法是按当时清华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办事的,如此聘任者并非李氏一人,稍后与李济一同去山西进行考古发掘的袁复礼,因先任职于地质调查所,来清华讲课,被聘为清华新制大学部地质学讲师。再后,著名学者梁漱溟、马衡被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讲师,也是因为二人都是北大的在职教授。另一个更典型的例子是,赵元任此时已是正式入围“四大”之一的教授,但自1929年他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担任研究员,并兼任语言组主任后,再来清华授课,其头上顶的也是中文系讲师衔的帽子。

    据清华档案馆所藏《研究院纪事》称,1927年6月,清华学校评议会在讨论李济函询其下年度待遇问题时,议决:“如毕士博方面仍续约,则本校继续聘李济为研究院讲师;如毕士博方面不续约,则本校聘李济为大学部教授。结果毕士博继续聘李济与之一同进行考古发掘,李济下年度仍任研究院讲师。”

    关于这段公案,李济之子李光谟后来有一补充推断:“可能李济教的是人类学、考古学,不被人们视为‘国学’,登不上大雅之堂;再则——这一点或许最关紧要,李济受聘入国学院时,年龄尚不足二十九岁,太不够‘大师’的身价了。当时的助教和第一、二两届研究生里,比李济年长好几岁的也不乏其人。尽管如此,他确是货真价实的导师,也是第一位以特约讲师身份任研究生导师的,这是有官方文件为证的。对此,季羡林教授在1992年主持纪念赵元任先生百岁诞辰的座谈会的发言中明确提到,成立时的导师应是五位,其中李济之先生当时的职称是讲师,但他属于五位导师之一。”李光谟在分析了几乎与孙敦恒所述清华的聘任制度之后,又说“看来,清华国学研究院终其‘一生’(四年之久),也仅仅在第一批导师中有四位是教授衔的,称他们为‘四大’,也的确是实至名归。”

    或许,这便是李济没有被后世誉为“五大”之一,而只称“五位”之一的缘由吧。

    当然,那时的李济并不知道日后会为“几大”与“几位”问题,产生如此繁乱的纠葛与争论,他只是带着自己的兴趣与志向满怀激情地走进了清华园去实现他的理想。从当年清华的“官方文件”上看,李济以大师的身价、讲师的头衔做了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之后,担任的课程先后有普通人类学、人体测量学、古器物学、考古学等,其间还主持了一个考古学陈列室并兼任历史系教授。令人稍感遗憾的是,他在清华国学院任教期间,重点指导的研究生只有一个半。一个是后来龙山文化和南诏文化的发现者、著名考古学家吴金鼎,另半个是徐中舒(徐为第一届研究生,主要从王国维研读古文字学与殷周民族史,故在李济的名下只能算半个。本文部分内容引自《南渡北归》岳南著)。




  附件:


(点击图片开始阅读)


   


《南渡北归2:北归》:当当网购买地址  卓越网购买地址

《南渡北归1:南渡》:当当网购买地址  卓越网购买地址



    《南渡北归》第三部——悲怆大结局〈离别〉,

卓越网今日开始预售
点击——http://t.cn/hdGyXz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9 05:20 , Processed in 0.06340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