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92|回复: 3

吴语正音的依据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 17: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Administrator http://wu-chinese.com/romanization/   2007-05-11
汉字吴音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更不是翻现代汉语词典能得到的。

汉字字音的发展从古至今是一脉相承的。吴语字音系统的主要层次来自所谓的“中古音”(唐宋)系统,代表性的古代韵书就是《集韵》和《广韵》。全国主要方言都是由中古音直接发展而来,与中古音有着对应关系。

从中古音到吴语现代音的演变,是有严整的对应规律的。掌握了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根据中古音来推断现代读音。

有很小一部分的例外字,不符合古今音变规律的,则需要个别对待。

总结一下,现代吴语正音的确定主要是在考虑古今传承和个别例外的基础上确定的。

另外请参见:
高频误读字正音专题
发表于 2007-7-20 04: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09: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廣韻音系和今日吳音(上海話)對照

爲了避免歧義,本文使用正體字。上海吳語讀音,參考徐寳華、湯珍珠《上海方言詞彙》。分尖團,因爲分尖團整理比不分尖團容易。


《廣韻》音系:

聲調:
吳語大部分方言基本保留了古漢語的四聲八調結構。但是上海話裏,聲調明顯簡化了。大致結構如下:

古漢語        陰平        陰去        陰上        陰入        陽平        陽上        陽去        陽入
上海吳語        陰平             陰去=陰上        陰入               陽平=陽上=陽去              陽入

        其中的上海吳語,指的是七八十年代之後,絕大多數上海市區人口的使用的音系。個別上海人,還保留有陰上和陰去之別,也有老城區的老人依然有陽平聲。解放前西洋傳教士記錄的上海話,1950年的《法華新字典·上海方言》,有七個聲調,也就是:只是陽上、陽去合併了。
        還有,吳語中次濁音聲母,有一些字聲母是清化的,這樣聲調也清化爲陰類。比如:拎lhin、貓mho陰平;鳥knioh陰上(和陰去合併)。

聲母:
唇音:
幫:<p>,  滂:<ph>,並:<b>,明:<m>(個別字<mh>),
非、敷:<f>,奉:<v>。
微:白讀<m>,文讀<v>(部分字<v><w>相混)。

舌音:
端:<t>,透:<th>,定:<d>,
泥:開口呼<n>(個別字<nh>),齊撮二呼<gn>(個別字<kn>)。
知:<tz>,彻:<ts>,澄:<(d)z>,
娘:開口呼<n>(個別字<nh>),齊撮二呼<gn>(個別字<kn>)。

齒音:
精:<tz>,清:<ts>,從:<(d)z>,心:<s>,邪:<z>;
照(章):<tz>,穿(昌):<ts>,神(船):<(d)z>,
审(書):<s>,禪(常):<z>。
莊:<tz>,初<ts>,崇(床)<(d)z>,生<s>,俟<z>。

半舌:来:<l>(個別字<lh>),

半齿:日:白讀<gn>,文讀<z>。

牙音:
        见:開合二呼<k>,齊撮二呼<c>;
溪:開合二呼<kh>,齊撮二呼<ch>;
群:開合二呼<g>,齊撮二呼<dj>;
疑:開口呼<ng>,齊撮二呼,<gn>,合口呼“疑”母只有ngu,其餘則聲母脫落,成爲w聲母。

喉音:
晓:開合二呼<h>,齊撮二呼<x>;
匣:開口呼<r>,合口呼<w>(=ru),齊撮二呼<y->(<ri>);
影:<(q)>;
喻(以云):除了一等開口是r聲母,(這部分字很少),其餘,合口呼<w>,齊撮二呼<y>。

韻母:

舒韻16攝,
通摄、江摄、宕摄(开合韵)、梗摄(开合韵)、曾摄(开合韵)、臻摄(开合韵)、山摄(合口韵)、深摄、咸摄、果摄(开合韵)、假摄(开合韵)、遇摄、蟹摄(开合韵)、止摄(开合韵)、效摄、流摄。

促韻9攝。
通摄、江摄、宕摄(开合韵)、梗摄(开合韵)、曾摄(开合韵)、臻摄(开合韵)、山摄(合口韵)、深摄、咸摄、


1,通攝:
皆一開和三開。
舒聲部:
一開:on。
三開:幫系、端系on。
知系:日母的白讀和娘母ion,日母的文讀和其餘皆是on。
見系:三開ion。

促聲部:
一開:oq。
三開:幫系、端系oq。
知系:日母的白讀和娘母ioq,日母的文讀和其餘皆是oq。
見系:三開ioq。

2,江攝:
皆二等開口:
舒聲部:
皆a(o)n。

促聲部:
皆oq。

3,宕攝:
舒聲部:
一開:皆a(o)n。
一合:皆ua(o)n,皆見系。

其餘三等分化。
幫系:皆a(o)n。
端系:
三開:ia(e)n。

知系只有三開:
莊組:讀a(o)n;
知組:讀a(e)n;娘母例外,讀:ia(e)n。
章組:日母白讀ia(e)n,其餘an,aon和aen之分相當混亂。

見系:
三開:ia(e)n。
三合:ua(o)n。

促聲部:
一開、一合:皆oq。

其餘三等分化。
幫系三合:oq。
端系三開:ia(o)q。

知系只有三開:
莊組:讀oq;
知組:讀aq;娘母例外,讀:iaq。
章組:日母白讀iaq,其餘包括日母文讀aq。

見系:
三開:ia(e)n。
三合:ua(o)n。

4,梗攝:
舒聲部:

二開:基本是a(e)n,見系個別字的文讀是in,比如:鸚杏。
三開:幫系、端系in;知系除了日母白讀和娘母外皆en,其中“眚”原先還有個讀音xin,日母白讀和娘母in;見系in。
四開:in。

二合:見於見系,耕韻:on;庚韻,uan,其中常用字不多是:ua(e)n,如:橫;生僻字就説不清楚。理論上:上海話uaen的字只有三兩個,絕大多數uan是uaon。
三合:清韻in(其中見系清韻,也有讀ion的),庚韻ion。
四合:無知系,皆ion。

促聲部:

二開:基本是aq,個別字的文讀是eq,比如:責厄。
三開:幫系、端系iq;知系莊組章組除了日母白讀外皆aq,個別例外:釋適seq,日母白讀iaq,知組eq,娘母iq;見系iq。
四開:除了知系,皆iq;知系很少eq。

二合:見系,uaq,有些字例外。幗koq 、獲weq。知系字很少aq。
三合:精系iq,見系iuq。
四合:見系iuq。


5,曾攝:
分一開、三開和三合。
舒聲部:
一開:幫系:a(e)n,端系、見系:en。
三開:幫系、端系、見系in;知系三開:en爲主,沒有娘母,日母的白讀in,日母的文讀en,其餘皆是en。
合口:只有見系,一合:on。
促聲部:
一開:
幫系:oq,有兩個常用字例外:墨默meq。端系、見系:eq。
三開:幫系、端系、見系iq。知系三開:eq爲主,娘母和日母的白讀iq,日母的文讀eq。其餘皆是eq。
合口:只有見系:一合ueq,三合iuq。


6,臻攝:
舒聲部:
一開:en。
三開:幫系、端系、見系in;知組除了娘日二母皆en,日母白讀和娘母:in,日母文讀en。

一合:幫系、端系en;見系uen。
三合:幫系en;端系來母en、其餘端系in;知系日母白讀和娘母in、日母文讀和其餘知系en;見系iun。
促聲部:
一開:eq,字很少。
三開:幫系、端系、見系iq;知組除了娘日二母皆eq,日母白讀和娘母:iq,日母文讀eq。

一合:幫系、端系eq;見系ueq。
三合:幫系eq;端系來母iq、其餘端系eq,如:卒tzeq,也有個別例外 :“戌”文讀siq,“恤”文讀:siq,甚至xiuq;知系日母白讀和娘母iq、日母文讀和其餘知系eq;見系iuq。

7,山攝:
舒聲部:
幫系,
二開:e。
三開、四開:i原先ie。
一合:eu
三合:e

端系,
一開、二開:e
三開、四開:皆i,原先ie。
一合:eu。
三合:皆i,原先ie。

知系,
二開:e。不含日娘母。
三開:娘母讀音和日母的白讀:i,原先ie,日母文讀和其餘eu。
二合、三合:皆eu,其中日母白讀是ieu。

見系,
一開:eu,
二開:白讀e,文讀:i,原先ie。
三開、四開:i,原先ie。
一合:ueu,
二合:ue,
三合、四合:ieu。

促聲部:
幫系,
二開:aq。
三開、四開:iq。
一合:eq
三合:aq

端系,
一開、二開:aq。
三開、四開:皆iq。
一合:eq。
三合:iq。

知系,
二開:基本aq。日母白讀iaq。不含娘母。
三開:莊組aq;知章組,娘母讀音和日母的白讀:iq,日母的文讀和其餘eq。
二合:皆eq,含娘母,不含日母。
三合:日母白讀是iq,其餘皆eq。

見系,
一開:eq。
二開:aq。
三開、四開:iq。
一合:ueq,但有不少例外:豁奯濊huaq,括kuaq。
二合:uaq,
三合、四合:iuq。

8,深攝
只有三開,
舒聲部:
幫系、端系、見系in;知系,日母白讀和娘母in,日母的文讀和其餘知系en。
促聲部:
幫系、端系、見系iq;知系,日母白讀和娘母iq,日母的文讀和其餘知系eq。

9,咸攝
舒聲部:
幫系,
三開、四開:i原先ie。
其餘皆e,包括:一開、二開、三合。
        
端系,
一開:
談韻:e,覃韵:來母e,其餘皆eu。
二開、三開、四開:皆i,原先ie。
無合口。

知系,
二開:皆e。
三開:日母白讀和娘母i,原先ie,文讀eu,其餘皆eu。
一四等可忽略,沒有合口。

見系,
一開:eu;其中有几个溪母,存在文读,比如:龛堪戡坎,(根据《上海方言词汇》)。
二開:e,
三開、四開:i,原先ie。

合口字很少。
三合:i ?(凵(qi&#259;n):<chih>?

促聲部:
幫系,
主要是三合:aq。
        
端系,
一開:aq。
二開:基本不存在。
三開、四開:皆iq。
無合口。

知系,
一開:eq
二開:皆aq。
三開:壯組aq;知章組,日母白讀和娘母iq,其餘包括日母文讀皆eq。
四開:可忽略。
沒有合口。

見系,
一開:eq。
二開:aq。
三開:iq。
四開:iaq。

(其中包括“協”,當初注音“協yaq”,Wtzdj說我標錯了,還教訓我,要我去補習一下吳語基礎知識。經查閲許寳華、湯珍珠的《上海方言詞彙》,見系咸攝四開,基本是iaq。包括:協叶勰挾俠、頰鋏莢蛺。可能是,他使用的音系不同。不知道他使用的是什麽音系,也不像是蘇州話。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wtzdj at 2007-1-26 22:38:
协是 yih,不是yah,真的连基本的吴语认知水平也没有,遑论历史音韵学,西方语言。

說徐寳華、湯珍珠兩位老師沒有吳語基礎知識,wtzdj派頭老大個。)

合口字很少。
三合:iuq。


10,果攝:
一開:蘇州ou?上海u。
三開:字很少ia。

一合:蘇州ou?上海u;“爸pa”字例外。
三合:字很少。端系:蘇州ou?上海u;見系:蘇州iau?上海ieu。

11,假攝:
開口:分二三等。
二開:
幫組:白讀au,文讀a。
端組:字很少,au。
知組:白讀au,文讀使用頻率不高a。其中“拿”字,讀音比較多樣。

三開:
除了知系,皆ia。
知系,章組除了日母白讀外,包括日母文讀皆a,日母白讀應該ia,但基本不存在。其餘就一個知組“爹tia”。

合口皆二等:見於見系和知系,白讀皆au;文讀,見系ua,知系a。

12,遇攝:
皆一三等。
一等皆開:皆u。

幫系:三合:皆u。

端系:皆iu。其中三合:皆iu,三開:蘇州等地應該有讀i,上海應該讀iu,個別字例外,比如:徐、婿。

知系:
莊組三開三合:皆u。

知章二組:除了日母白讀和娘母外,包括日母文讀,讀-y,原先上海和現在蘇州是-yu。
娘母讀iu,日母白讀應該是iu,但是這些字的白讀基本不存在。

見系:
三等開合:皆iu,除一個“去chih”字例外。

13,蟹攝:
幫系:
一開:e,
二開:a
三開:i,但是“袂”估計文讀應該是me。
四開:i,但是“謎”的白讀應該是me。
一合:e。
三合:i。

端系:
一開:咍韻e,泰韻a。
二開:字不多,a。
三開、四開:i。
合口:大部分是eu,部分是e,比如:碎。KEY解釋過,是受蘇州話影響。

知系:
一開:自很少ai。
二開:讀a;少數讀au,比如:杈;還有個別文讀e,比如:豺儕,寨。
三開、四開:除了日母是i,其餘都是-y。
合口:eu,和蘇州不一樣。一合、二合字很少,可能會有偏差。

見系:
一開:e,
二開:a,
三開、四開:i,
一合:ue,除了一個“外nga”。
二合:ua,有機個字白讀音是au,比如:話畫卦挂掛。
三合、四合:ue。


14,止攝:
只有三等

幫系,
三開:應該讀i,部分字文讀音e。比如:碑被眉嵋湄鶥楣黴卑裨美,等等。
三合:i。

端系,
三開:精組-y,其餘i。
三合:泥組,除了“淚lir”,之外全是e。精組,上海主流是eu,可能和蘇州不一樣。

知系:
三開:娘母i,日母白讀i,文讀el。其餘皆是-y。
三合:莊組e,知組eu。章組一般讀:eu,有兩個字的白讀音例外:水syu、吹tsyu。

見系:
三開:i,
三合:ue,


15,效攝:
皆開口,
一開:皆o
四開:皆io。

幫系:
二開:o。
三開:io。

端系:
二開:字很少,io。
三開:io。

知系:
二開:o。
三開:日母白讀例外io,其餘包括日母文讀皆o。

見系:
二開:白讀o,文讀io。
三開:io。


16,流攝:
皆開口,一三等。

一開:皆oe。

三開:
幫系:尤韻:oe。幽韻:ioe。

端系:皆ioe。

知系:娘母和日母的白讀ioe,日母的文讀oe。其餘皆是oe。

見系:
三開:ioe。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09: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3 key 发表于 2007-7-18 10:30  

部分一等重韵没有表示出来,金华以南三四等分韵也没有表现。这个问题关系到吴语史的问题,我会详细讲的。
吴语还有些地方分前后鼻音,150年前的上海话也分。
金华以南蟹摄三四等韵和止摄三四等韵是不同的。
苏州、湖州的ou没有什么花头,和上海话的u一样的:歌韵和模韵都念ou(除明母歌韵),口语里唇音声母后念u,苏州评弹一律念ou。宁波、常锡、杭州的ou和u有区别,那几个地方歌韵念ou,模韵念u。实际上苏州、湖州的ou也可以作为u的变体。

以上用韵部都是平赅上去的。


把《切韵》音系附在这里,因为我用的术语对于这里的读者来讲不好懂,贴个表作为辅助。
《切韵》系韵书有敦煌发现的《切一》、《切二》、《切三》,都是《切韵》的残卷,《切韵》一书早已失传,元明以后人们只能见到《广韵》,见不到《切韵》。敦煌发现的《切韵》系韵书还有《王二》和《王三》。故宫藏有《王一》。后又发现吴江蒋姓人家藏有《唐韵》。以上几种韵书加上《广韵》、《集韵》合称10种《切韵》系韵书,其注音大同小异,都是6世纪时的语音系统。
韵书里有四个等,是四类介音,同现代有非常大的区别。同一韵摄同一个等下面如果有两个韵,这两个韵就叫做“重韵”。例如谈韵与覃韵,盐韵与严韵都是重韵。同一个三等韵下同声母有两类对立的小韵,叫做重钮。其中韵图里放在四等位置的叫做重钮四等,但实际上他们是三等韵。



附件: 切韵音系.doc (2007-7-18 11:21, 152.5 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5-5-1 21:33 , Processed in 0.08840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