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46|回复: 0

游汝杰 周振鹤 :南宋吴语分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16 10: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游汝杰 周振鹤
节录自《方言与中国文化》
来源:http://wu-dialect.myrice.com/article.htm

----------------------------------------------------------------------------------------------------
     
     南宋时代吴语的分布地域比现代要大一些。大致包括今浙江省全部、上海市全部、苏南(除宁镇地区外)、苏北的通州和海门、江西的婺源、玉山、上饶、永丰、福建的浦城。今浙江与福建交界的庆元、泰顺和苍南(1982年以平阳析置)南部的闽语是明代之后从福建输入的。
    今皖南地区的铜太方言还保留全浊音,徽州方言全浊音已经消失,但是其他特征很接近吴语(浙江的严州方言类此),在现代方言地理区划上归属未定。我们认为整个皖南地区方言的底子还是古吴语。今天它的面貌变得跟其他地区吴语大不一样的原因大约有两方面:一是僻远的山区长期与外界处于近似隔绝的状态;二是另有一些地区受到官话的侵蚀,南朝在这一带曾侨置南豫州安顿北来汉人。特别在太平天国战争之后,官话更是一涌而入。在南宋时代整个皖南地区(除西北角的当涂之外)应该是属于吴语区的。江西的婺源今方言近徽州,不近赣语,亦应与 徽州同处一板块中。历史政区上婺源在唐和两宋也一直属徽州(或歙州)。
    福建的浦城方言属于吴语区由来已久。浦城正当古代浙闽交通的要冲,第一批由陆路入闽的汉人即是东汉末从会稽过浙南经浦城到达闽北山区的,永嘉丧乱、中唐、唐末五代以及两宋之际的北来移民依然沿着此路入闽。所以浦城不仅从东汉末年以来就有吴语居民定居,并且后来跟吴语本土也一直保持联系。比较今天的浦城话和浙江吴语的异同,可以发现它不仅与毗邻的浙西南接近,并且兼有浙北的特点。
    今天吴语的西南部边界沿浦城往北就进入江西的上饶、广丰、玉山。这三他的方言都还保留全浊音。从历史上来看,玉山是唐前期分衢州的常山和须江等县所置,本来跟衢州方言既同处一个板块之中的。上饶、广丰虽然从未与衢州同处一个二级政区之中,但是可以推测这一带在历史上早就说吴语,并不是晚近时代吴语才扩散到江西境内的。从南方方言地理演变的大势来看,在东晋至隋唐客家人第一次南迁到达江西中部之前,吴语的西境应远在这三县以西。客家人五次大南迁改变了江西原有方言的性质,并且迫使吴语的西境向东萎缩。从现代江西上饶、广丰、玉山三地全油声母分布图上还可以看出浊音向浙江一例萎缩的现象。据此,南宋时吴语的西境可包括饶州的东半和信州全部。中唐时虽然有不少北方人移居饶州,但多在西部平原,东部山地应仍是原住吴语居民的地盘。
    如果比较南宋时代和西晋以前吴语在长江南岸的分布,一个最突出的差异即是从镇江到南京、当涂一带已经变为北方话区。
    在西晋末年以前江南是清一色的吴语区。永嘉丧乱后渡江南下的士族和百姓据不完全统计多达一百万人以上。东晋南朝设立侨州以安置南迁的汉人,当时设立的侨州有司、豫、兖、徐、青、并等州,侨郡、侨县就更多了。这些侨郡、县大部分都集中在当时的首都建康府附近。据《晋书·地理志》统计,这一带的侨置郡、县有二十多个。从建康至京口一线,以山东、徐淮一带来的人最多,所以在京口(今镇江)侨治徐州治。在建康以南的姑熟(今安徽当涂)则侨置豫州州治。侨置州后都加上南字,变成南徐州、南豫州。南豫州的地域虽然南至徽州以北,但是北来流民和士族大约多聚集在接近建康沿长江的姑熟、襄垣和繁昌一线。这从在现代皖南这一带方言更接近北方话也可以想见。
    南下汉人带来的北方话和江南原有的吴语差异很大,以至影响到当时的政治生活。据史籍记载,北来的土族之间必须说洛阳话。东晋的宰相王导为了联络南方土族,常常说吴语,北方的士族耻笑说,王导没有什么特长,只不过会说吴语罢了。这一方面说明北方的士族届傲自恃,另一方面说明东晋王朝初年,建康一带两大方言的冲突是非常突出的问题, 曾经有过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结果当然是以王室和众多的北方人的方言取胜了。
    南宋时长江北岸的吴语区只有通州。当时的通州包括今南通、海门和如东的一部分。启东和如东部分地区当时尚未成陆。今天这一带地方(除南通市区已被官话侵占外)仍然是吴语区。年代再往上溯,今肩东和海门在南朝时皆在海中,今南通则是长江口的一个荒凉的沙洲。后来南岸的吴语区人民渐次前去开发,把吴语也带到了那儿。北宋时沙洲与北岸相连,海门、启东和如东部分地区相继成陆,南通的吴语又扩散到这些地方。
    今靖江县南宋时也是长江中间的一个沙洲,沙洲上所说的话也应该是吴语。靖江跟北岸相连是晚近的事,在行政区划上一直到清代才脱离江南,而与江北同处一个政区。今天靖江县大部分地区还是讲吴语的。该县与泰兴、如皋的苏北话界线分明,基本上是以县界为方言分界线。不过这里所谓靖江使用吴语,主要是就语音系统而言的,在词汇上则受苏北江淮官话的严重侵蚀。往往是苏北词汇加上江南腔调。例如:
靖江 烟筒 脑壳子 脸 害病 东西 哪个
江南 烟囱 头    面孔 生病 物事 啥人
    目前与泰兴交界的地带只有靖江人学泰兴话,而没有泰兴人学靖江话的。总的趋势是:靖江靠北岸之后,原有的吴语逐渐被北方话侵蚀,将来有可能被北方话取代。
    鉴于现代吴语内部几个小区的分界线跟南宋时代的政区界线(或几个二级政区并合以后的外缘界线)基本是一致的,我们即把这些重合的线段拟定为南宋时代吴语内部分片的分界线。以下分片略加说明。
    第1片包含太湖流域和宁绍平原。这一大块地方开发较早,自古以来就是吴语的核心地区。
    第2片是皖南地区,本片的北部在南宋以前已受到过北方话的影响,到了南宋可以说已经是粉红色的吴语了。第1、2片的分界线北段跟界线两侧的府的分界线重合。南段的界线则通过严州府境内,严州北部的桐庐和分水属第l片。第2片的特点是受官话侵蚀粉红色化,到了现代是全浊声母清化,或者虽然全浊声母保留,但是大量词汇北方化。桐庐和分水则保留纯粹的吴语特色。
    第3片包括衡州、婺州、处州。衢州是唐时分婺州信安县所置。处州的开发较晚,东汉末这个地区才置平吕、松阳二县。这二县最接近秦时已设置的大末县(即衢州前身)。所以这两县应是衢江流域人民溯灵溪,逾仙霞岭,下松阳溪前去开发的。因此这三州的方言应该是相接近的。
    第4片是台州。现代台州的宁海方言跟宁波接近而跟临海差别较大。南宋时的情况是否如此,颇难论定。所以本片和第1片的这一段界线暂画作未定界。
    第5片是温州。温州方言在南宋时已经很有特色了,这从戏文的早期作品《张协状元》可见一斑(参见第七章)。现代的乐清县的清江渡以北是说台州话的,但是清道光前这一带应是说温州话的(参见第七章)。今温州片泰顺方言是近丽水而远温州的。那是因为明景泰三年设置时,政府组织处州人移入,光绪《泰顺分疆录》载:“附郭设县时安插括人最多,至今言语犹近丽水、松、遂之音。”括人指括州人,处州府在唐前期称括州。南宋时代泰顺一带还是十分荒凉的,它的西边跟处州有洞宫山脉之隔,大致不会有处州人移入,带来处州话。所以本片和第3片的界线即以洞宫山(亦即温州和处州的区划分界线)为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6 11:51 , Processed in 0.1972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