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37|回复: 1

为什么“大人”的“人”读“宁”而“人民”的“人”读“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 1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Administrator     来源:http://wu-chinese.com/main/content/view/165/1/2007-05-11  

这就是所谓的“文白异读”现象。

文白异读是汉语方言中一种特有的现象,一些汉字在方言中有两种读音。一种是读书识字所使用的语音,称为文读,又叫读书音、文言音、字音;另一种是平时说话时所使用的语音,称为白读,又叫做说话音、白话音或话音。 在某些方言中,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中、不同的用途时有着不同的读法,如吴语苏州话里,在口语中,“闻”字单用表示“嗅”时读[mən],这是“白读”;在 一些书面词如“新闻”中读[vən],这是文读。又如“人”在单用时读[ɲɪn],这是白读;在“人民”等词中,读[zən],这是文读。

需要注意的是,文白异读和多音字是两个概念。文白异读是指一个字由于方言的影响,在方言中读书和平时说话的发音不同;而多音字是来历不同,意义不同的一个字有不同的读音,它和方言没有关系。

文白异读的来源

一般认为,文白异读是北方官话长期渗透到南方方言中的结果。这主要的依据是发现北方方言文白异读的现象较少,而南方方言则较多。

文白异读最普遍的特点是,文读一般比较接近官方标准语言。当然,这个“官方标准语言”因着时代的不同又有所变化,因此很多方言里的文白异读还不止一个层次。有些比较老的文读音覆盖了老的白读音,成为新白读音,同时又从近世官话中吸收新的文读音,形成新一层次的文白异读。

比如上海话中“大衣”的“大”念做[da],是文读,接近普通话,“大人”的“大”念做[du],是白读。而上海话里面“家”读[ka],是比较近古的文读,覆盖了原来的白读[ko],现在成为了白读,跟更新的文读[ʨɪa]形成文白异读的对立。

文白异读的使用范围

一般来说,方言底层词汇常用词汇多是白读,而来自于普通话的词、书面语、科学术语、成语等则多是文读。

有些词中,甚至有的字文读,有的字白读,比如“大学”,大用文读[da],而“学”用白读[ɦoʔ]。

而在不同的人群中,文白异读的现象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旧时教育水平高的人,文词用得多,文读也就用得较多;而现在教育水平高的年轻人口中,出现很多新文读,主要是普通话词,甚至出现吴语直接夹杂普通话的情况。

在不同的环境中,文白异读也不一样。正式场合如作报告多用文读,日常生活则多用白读。

文白异读除了上面的不同场合使用的作用外,还存在区别近音词义的作用。比如上面提到的“大学”一文一白,刚好与应该全文读的四书之一《大学》区别开来。

另外,文白异读并不总是可以互相替换的,实际上多数语境下是不可替换的。有些词,一般只用白读,比如“学堂”;有些词则刚好相反,比如“人民”。这是不随场合或人群而变的。这里面有一套成规,当然现在有些新的发展趋势,下面将会提到。

文白异读的发展动态

文白异读在旧时受过教育的人群中使用很有规则,哪些用白读,哪些用文读,泾渭分明。

现在由于普通话教育的加强,昔日的文读渐渐失去其生命力,再加方言教育的缺乏,人们对于文白异读的使用渐渐出现了新的变化。有几个主要的趋势值得注意。

文读消亡

在上海年轻人的口中,一些老文读的“势力范围”开始为白读所“侵占”。比如,表示学科的某某学如生物学、物理学等,按照老文读规则,这些科学名词皆应使用文读[jaʔ],但很多人现在读为白读[ɦoʔ],或者在各个学科之间出现不一致,有些白读,有些文读。

这个白读回归所反映出来的现象,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有两种看法。

一种认为回归白读就是反映出语言的自我净化,是好事。白读就是比文读好。
另一种观点认为文读也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着特定的作用,不能极端地看问题。而且文白异读的混乱是推普后出现的现象,是伴随着方言音系的简化同时发生的,说明方言的内在丰富性正在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是好事情。
新文读的产生
在旧文读消亡的同时,新文读产生了,主要是在普通话影响下产生的,更为靠近普通话的新文读音。

最突出的例子,日母的文读由老文读[z]转向[l]。比如新派上海话“人民”由[zəɲ][miɲ]转向[ləɲ][miɲ],这种变化在客观上造成向江淮官话(即江南人俗称的“江北话”)靠拢的形势。

新文读比之旧文读,更向当代普通话靠拢,并且呈现较为混乱的局面。北部吴语老文读的局面基本是杭州话的局面,但杭州话仍属于吴语,拥有吴语基本特点。但新文读有一步到位直达普通话的趋势。

小结

由上面看到吴语文白异读的发展动态,即老文读的消亡、白读的部分回归与普通话影响下新文读的产生。

旧文读的消亡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一定是好事情,也并不一定是对吴语白读音的回归。新文读的产生更是对语言系统的新的洗牌,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混乱。旧文读的消亡使得官话借词折合为吴音时发生障碍,从而出现直接夹杂普通话的现象,是吴语低阶化市井化的一个重要信号。

吴语协会的观点是,尊重长期形成并已稳定的成为吴语既有成分的旧文读,反对新文读。
发表于 2007-7-29 18: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才算是新文读,相应地,有新白话音吗,在方言(白话音、口语音)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词汇的读音,不断地靠近普通话的读音,而这些词汇的读音又区别原本的读音(口语音),现在所形成的这些词汇的新读音,算是新文读音还是新口语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5-5-1 21:20 , Processed in 0.06451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