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9-19 23: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参考工具书查询方法
1、查字、词
字和词是构成书面语言最基本的材料。汉语中,字、词的数量极其庞大,形、音、义也非常复杂。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收字量已达54万之多。收词最多的词典,收词量已达30多万条,但是,很难说已经囊括了全部的汉语字、词。而同一字、词还有多种读音,多种形体,它们还有纵向、横向的发展变化,依据一定的构词规则,可以不断的创造出新词。在平常的学习、研究中,查寻字、词是径常的、大量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利用字典和词典类工具书。
2、查科技名词术语与百科知识?
我们阅读科技文献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科技难字,各科技门类的名词、术语及其有关知识,尤其阅读相关或交叉学科文献时,这些问题尤为突出。同时,科学研究是一项严肃而诚实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甚至一字或一种符号的细微差异,就会失之厘毫,谬之千里。从事研究中、撰写科技文章时,对遇到的难字、词,既不能不求甚解,更不能望文生义,不懂装懂。克服这些困难,除了请教专家、学者外,还可迅速而准确的利用百科全书、百科词典、专业词典等参考工具书,获得解决。字是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科技汉字有的既表明专门学科的定义,又有普通词的意义。但大部分科技汉字只表示专门学科的特定含义,如化学元素名称有:铀、钷(po)、铽(te)等,动植物名称有:獾(huan)、狼等。专有名词、术语是指各学科的专门用语,它们均有明确分工,严格限定的科学涵义,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创造,总结出来的简明的语言,能直接或间接反映出某事物的内容和形态的特点。如"常绿林带","噪声"(声学术语),"同胚"(拓扑术语)、"能带理论"(固体物理术语)等。?
因此,无论是风华正茂的中学生,还是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在看书学习或从事研究、写作时,都会碰到不识其字、词,或弄不清其含义的情况;有的见其形不知其读音与意思,有的知义、读音,却不知其字形;还有知形、音,却不解其义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查字典、词典。我国有关科技方面的词典,产生于近代,但解放前出版科技类字书量少、质次,解放后才有巨大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科研的深入,各学科的新名词术语大量出现。对各学科的专有名词、术语要求,除了意义明确外,还应要求规范统一,我国科技名词、术语要求规范统一的工作正在深入开展,最近出版的各类型科技词典,词汇,所收集的名词、术语,都经过中国科学院审定,由各业务部门正式公布的名称为准。可见这些工具书,提高了解疑的权威性、准确性。所以,我们使用词典查找科学名词、术语,应以近期出版的各学科的有关词典、词汇为主,并参考过去的工具书,或者综合性的百科词典、百科全书对照解决。
3、查成语典故,诗文警句?
古人赋诗作文爱引经据典,这是为了增强作品的说服力,或形象性表述。今人作诗写文、演讲报告,也常用成语典故,引用诗文、警句、格言等,以增强形象性的感染力、说服力,使人们加深理解,寓于思想教育。但是人们往往不知其出处,不解原意,不利于深入理解,这就必须利用工具书来解决。其具体查寻如下:
(1)成语与典故。?
成语和典故,其含义有别。成语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过程中形成的固定词组或短语;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成语和典故是汉语词汇中的特殊部分。它们结构简练、含义丰富,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是,许多成语典故中,字面上不易准确理解,必须认真加以查考。
一般成语典故可使用综合性词典。如《词海》《词源》(新、旧版)。收录较多、较全的有《汉语成语小词典》、《汉语成语大词典》、《成语典故辞典》、《中国典故辞典》等大、中型词典。如:查"公而忘私"一成语可得:"《汉书、贾谊传》:'公耳(而)忘私'意思是为了公事而忘了私事。现多用以形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又如查"安乐窝"一词,可得:"宋代邵雍隐居在苏门山(在今河南辉县)时给自己的住室所取的名字,后来迁居到洛阳天津桥南,仍此名。见《宋史、邵雍传》,后来称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安乐窝'"。
(2)谚语、俗语和歇后语。?
这些种类的词语,都是流行于民间,在群众口头上广泛使用的比较定型的语句。从形式上看歇后语比较好鉴别,一般由比喻语和解说语两个部分构成。即是前半部为形象比喻,好似谜面,后半部是解释,好似谜底,前后紧密结合,语言色彩诙偕、幽默,听起来趣味横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俗语,主要是指流行于民间的通俗语句,也叫"常言",方言色彩较强的又称"俚语"。俗语通俗化、形象化的特点较为突出,有的似于谚语,也有的俗语可称为成语,如"巧妇为无米之炊"。?
谚语,主要是指流行于民间的一些现成的固定语句,它有较强的事理性、简练性。也就是说,它以简单通俗的话反映一个深刻的道理,在语法修辞上有一定艺术性,也是熟语之一。如:"人多力齐推山倒,众人拾柴火焰高"、"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查找谚语,俗语、歇后语,可使用《中国俗语大辞典》、《中外谚语分类词典》、《谚语词典》、《歇后语大辞典》以及《中国歇后语大词典》等。
(3)查诗文、警句、格言?
诗文、警句、格言,都是古今著名诗人、学者、名家,治学修身养性的至理名句,人们阅读后,不仅能深入浅出的加以理解其深奥哲理,受益很深,还是教育、鼓舞人们刻苦奋进的座右铭,能使人们的思想品德达到较高的境界。通过阅读这些诗句、格言,人们还获得美的欣赏与享受。如"知识就是力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青山遮不住,毕竟流去","病树前头万木春"等诗句、名言。同时,我们在阅读报刊文章和文学作品时,也经常碰到文中引用的诗词名句。怎样才能查找到这些至理名句呢?
查找历代诗词名句的作者和篇名出处,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A.诗词名句辞典。如《警语名句词典》。查检这类词典针对性较强。例如,"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句,大家都很熟悉,但其出处恐怕有很多人讲不出来。利用《历代诗词名句辞典》,由四画可在正文查到: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随后有"赏析"和"原词"两部分内容。
B.类书。类书是查找诗词出处的重要途径。特别是那些广引诗文的类书,如《
佩文韵府》、《骈字类编》、《古今图书集成》和《艺文类聚》等。
C.索引。如果知道或推测所要查的诗词文句出自某书,这时就可以利用某些诗
词著作的句子索引)。这种索引有的是综合众书编制的综合性索引,如《十三经索
引》;有的是就某一专书编制的专书索引,如《李白诗索引》。
《十三经索引》,叶绍钧(圣陶)编,例:朱镕基总理1999年4月访美期间回答记者有关人权提问时说:中国人很早就讲人权,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比法国的卢梭和美国的独立宣言早得多。所引用的孟子的话出于何种文献?
查《十三经索引》,从第282页四栏、第526页四栏、第396页二栏均可查得三个单句下注明:"孟尽下14·一三一二中",再查卷首"篇目简称"得知出自《孟子·尽心下》第14章(节),在中华书局1980年版《十三经注疏》第1312页中栏可读原文。
D.联绵词典、名言警语词典、成语词典和综合性词典。例如,"学而不已,阖棺乃止"一句,可由《警语名句词典》查知语出《韩诗外传》。有些常见诗句也可由成语词典查出。利用综合性词典查找诗词出处要由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入手。如查"山雨欲来风满楼"一词,可使用《汉语成语词典》即可查到"唐?许浑,《咸阳城东楼》里的一句诗,'溪云初起日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常用以比喻重大事件即将发生的气氛和迹象"。
E、大型辞典。又如:查找"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使用《辞海》在"萧萧"字条下,查到该诗出于杜甫《登高》诗中。
4、查人物资料
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与社会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及各种活动家的实践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一定时代的杰出代表,是一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任何杰出人物并不能改变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而是能够顺应客观事物历史发展趋势,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智慧,他们起着推动和加速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科学事业进步的作用。许多著名科学家继承历史上的科技遗产,又对科学做出新的创造和发展。也就是说,他们是先进思想或科学技术的创立者和传播者。因此,人们对伟大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作家以"划时代"、"里程碑"来评价。?
当今时代,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学者,往往是本学科领域中的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代表。因此,可以说科学家、学者是科学的人格化。学习科学知识不可以不知道科学大师们的生平、历史及其在该学科的主要贡献。我们看书学习时,还应当熟悉和了解这些知识是谁创立的,如何创立、贡献多少,才能深入浅出的理解科学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等。尤其是,我们研究科技史,不仅要研究科学发现,发明和发展的历史,而且要研究科学家的历史,因为,通过解剖人物,可以了解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并且通过阅读科学家的生平著作,开阔视野,丰富生活,从科学家们那种实事求是、刻苦钻研、追求真理、勇于献身的精神中,得到鼓舞与促进,激励人们坚定不移的攀登科学高峰。
我们查找人物资料,主要使用名人录,世界名人录、人名词典,《外国人名词典》、《科技人名词典》、《当代国际人物词典》,科学家传记汇编,综合性词典、百科全书、年鉴等工具书及生卒年表、年谱等。使用工具书查找人物资料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中华民族姓氏相当复杂。姓是代表有共同的血缘关系的氏族称号。氏则是由姓衍后的分支。姓起源于母氏社会,氏起源于父系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氏族的繁衍,姓氏概念也发生了变化。至战国后期,姓氏逐渐融合,汉代通称为姓。姓有单姓复姓之分。复姓有双字(欧阳)、三字(莫贺弗)、四字(刹利邪伽),甚至五字。已知中华民族古今姓氏有6000余个。今人之姓,是从先人姓氏继承而来的,常见的不过2000个。查此问题可用《新编千家姓》、《中国古今姓氏词典》等。外国人也有复姓问题,复姓区别在拼写上用大写字母,破折号"-"或前掇形式出现。如:UL-Hassan,Mchill,A'AP等。
(2)同名异人问题。同名同姓是常见的现象。要准确的查出一个人的姓名比较困难,就是要求善于辨别同姓名者。如果不加辨别,必然发生差误。遇到同姓名而产生怀疑时,即使学识丰富的学者,也要翻阅有关的工具书,这样才避免弄错。解决同姓名难题,查考《古今同姓名大辞典》等,同时还可使用其他传记类参考工具书,查出同姓名生平历史,再做判断以避免弄错。?
5、查地理资料?
我们公差办事,外出旅游,常常买一张该地旅游图,了解当地的地理概况,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然而,在日常工作和科学研究中,为了搜集某一地区大量有关的地理资料,却不是很容易的事。所谓地理资料主要有:①地名资料:一般包括地名来源、意义,地理演变、地理位置、地理环境等资料,还包括行政区划的变迁,以及该地政治、经济、文化等简况资料;②旅游信息:包括该地的风景名胜、特产、交通状况和食宿条件等。③该区人类活动和地理活动有关的系统资料:主要包括人口、民族政治情况,经济资源物产、矿藏、能源、工农业、文化发展等历史和现状资料;④其他地理资料:包括水文、地震、气象、土壤地形、海拔等。
查寻地理资料可利用以下工具书:?
(1)综合性工具书。有综合性辞典、大百科全书、年鉴、类书、政书、方志等。
(2)专科性工具书。有地名词典、地名手册、地名录、行政区划手册、地名手册、地理志等。
(3)图册类工具书。有综合性地图集、历史地图册、土壤图册、气候资料图册、卫星遥测地理图册、航测地图册、矿产资料图册、交通图册、旅游图等。
例如,查南沙群岛。南沙群岛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通过查找该岛的地理资料,事实胜于雄辨论证了这个问题。先从综合性辞典、地图册等入手,再逐步深入,确认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人民对南海诸岛已经有了管辖和开发,是我国国有领土,解放后,我国在永兴岛设立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人民政府。而国外的地理资料也说明南沙群岛历来就是中国领土。?
6、查史实、重大事件?
我们平时学习历史、哲学史、科技史,进行科学研究、开展宣传教育、举行节日纪念活动,都会涉及到历史事件的查找。有关历史事件的问题多种多样,这种事件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科学技术历史发展进程是继承-积累-突破-发展。科学的继承是极其重要的,科学遗产和历史极为需要保留、整理、总结,且加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科学遗产是千百年来亿万劳动人民和千百万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我们学习与继承前人的科学遗产,可使今人尽快了解和掌握大量的现成知识,作为创新的基础和前题,带动人们解决科学发展和人类生活中需要解决的许多新问题。大事件是指历史上比较重大的事件和学说等。尤其科技大事,是指重大的科学发现、发明和创造,以及在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事件和学说等。如查十九世纪的三大发现是什么? 1994年我国十大新闻?2000年中国奥运健儿在悉尼奥运会获奖情况等。上述这些史实和重大事件。在我们日常学习、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应该怎样具体查找?下面分别加以略述:?
6.1查找历史上发生的大事件,除了要了解其大概情况外,还应弄清以下问题:
? (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2)参加事件的人物及其详细资料,有关政治派别或集团的背景材料。
(3)事件的性质、规模、具体口号、内容及组织等。
(4)事件的影响和评价等。?
查找时,主要使用《辞海》、《大百科全书》、《中外历史年表》及其它历史类年鉴、百科全书、辞书、类书、年表等工具书,还可利用史料汇编、地方文献、以及报刊资料等进行查找。
6.2查找科技史料?
查找科技史料要确切了解和研究以下问题:
(1)史实发生的国家、时代特点、背景和具体时间。?
(2)新发明、新发现、新观点的代表人物,学派,即什么人发现、发明的。?
(3)发明、发现的事实、定律、理论的内容与经过。?
(4)妨碍发明、发现的错误观念、宗教迷信等情况。?
(5)有关的评论、评述等。?
查找时,主要使用百科辞典、百科全书、类书、年鉴、大事年表(或大事记),史料汇编。
6.3查当代大事件
当代大事件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工农业、交通、科技研究新成果及其发展动态和趋势等。也就是说,近年来发生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大事。
查找这些大事,也应弄清楚什么人有新发现、新发明、新观点、新见解?何时何地发生的?影响和贡献如何?查找时,一般使用综合性年鉴、专科性年鉴、综合性年表、专科性年表等。如《中国百科年鉴》、《科学年鉴》、《自然科学年鉴》、《中国农业年鉴》、《中国哲学年鉴》、《医药学年鉴》、《新中国大事典》、《国内外大事记》等。
7、查机构、企业概况?
机构资料主要包括:国内外的政府机构、各种学术性协会、科学院、研究所(中心)、文化艺术机构、教育机构、体育机构等。通过查找,了解其组织状况、前景,并了解其地址、邮编、电话、电报号码,以便联系、交流、联合、协作,赶超其研究水平。?
企业概况主要包括:工商企业、旅游和各种服务性企业及单位。通过查阅,了解其经济规模、产销特点、现状及发展概况、法人代表、地址、电话、邮编,以便促进交流、发展联合、密切协作,尤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各企业竞争激烈,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企业间合并与关闭也时有发生,机构名称、地址有时发生变动,因此,要注意使用新版本。查找机构、企业等概况,可用《企事业名录》、《国际社会科学机构》、《中国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名录》、《中国科研单位名录》、《全国高等学校总览》、《全国信息机构名录》、《世界大公司名录》、《世界工商企业指南》、《世界跨国公司便览》等。使用这些工具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使用一般工具书和手册、年鉴等,虽编有这方面资料,但不够全面,最好使用专门查找机构、企业的工具书。?
(2)有些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经常使用缩写,查找时,需先使用机构缩写指南类工具书。?
(3)有些外国机构、译名与原名不统一,要核实原名,否则查不到。如"英国化学会"原文为"Chemical Society"并无英国字样。?
(4)查找名录时,查到所需机构(单位),要看其内容,进一步核实。如地址、国别等,防止同名不同单位。?
(5)查到有关机构的基本概况后,还要进一步弄清其详情及现代发展状况,还要使用检索工具书的著者途径,以便进行跟踪检索,了解其现状。
8、查数据、法规条约?
8.1查数据与统计资料?
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对"数"和"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大量的数据不仅有助于评价科研效益,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数据能发现事物的变化和新的运动规律。数据可分为二种类型,一类为观察和实验直接记录的数据,称为"观测数据",另一类是通过对原始记录的演算产生的数据,称为"导出数据"。统计数据是二者综合。统计数据,对于我们研究和了解历史上各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面貌、人民生活状况、工农业发展情况,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在学习科研工作中,经常碰到的数量方面的问题。而科学技术研究中,不仅碰到数据问题,也常遇到公式、定理、定律等数学关系式。
查科技数据、公式、数表等资料,常用各种有关的手册、年鉴及专用的数据、公式、数表手册和专门的数表。如对数单位换算表、积分表、速算表、开方乘方表、三角函数表等。查统计数据,常用政书、类书、地方志、各国出版的各种年鉴、统计资料汇编、报刊资料等。
8.2查法规、条约
我们研究古籍、研究历史、学习时事政治以及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中,经常会碰到法律、法规、条例等问题。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多年,各个朝代制定了大量的典章制度。如官制、礼俗、宗法、姓氏、兵刑、科举、田赋、贡税等制度。清朝末年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民国时期及解放后,我国也颁布了许多法律、条例并签订了一些条约。怎样查找这方面的问题,现介绍如下:?
(1)古代典章制度的查找。主要利用新旧版的《辞源》、《辞海》、《通典》、《文献通考》、《会要》等工具书进行检索。?
(2)查找辛亥革命后,新中国成立前的法规条约。主要使用旧中国编辑的法规汇编。如《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中华民国法规汇编》、《外交法规汇编》、《中外旧约章汇编》、《国际条约集》等进行检索。?
(3)查找解放后的法规条约。主要利用《中央人民政府法令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条约集》、《国家司法考试法律法规汇编》等进行检索。
9、查历法、年月日?
年月日问题,是人们随时会遇到的问题。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使用公历,但是,在历史上,古今中外曾出现过五花八门的历法。在日常学习研究中,阅读历史文献,查考历史事件时,经常把不同的纪年、纪月、纪日换算为公历,便于掌握时间背景。
历法是根据地球、太阳、月亮三者的相互运动、判别季节、记载时间、确定计算时间标准的法规。世界上,常用的历法主要有阳历、阴历、阴阳历三种。
阳历即太阳历,又称公历;西历是现代国际通用的历法,是以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周期为基础。即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个回归年,每回归年日数为365.25日,为求整日数,规定每年平均为365日,闰年为366日,每隔三年就有一个闰年。我们现用的公历,即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哥里十三世改革历法,现在公历称为格里历。
阴历,又称太阴历,是伊斯兰教历,我国称为回历,它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即根据月亮圆缺周期制定的。回历一年只有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1 天,其每年共12个月,逢单为大月30天,逢双为小月29天。采用闰月方法,即每30年有11个闰年,闰年在12月,29天加上一天,为355日,所以,阳历32年,阴历却为33年。
阴阳历。这种历法也叫夏历、农历、旧历,也是我国民间常简称的阴历,是我国旧时通用的历法,该法是把回归年和朔望月并列的历法,一年为十二个月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规定每19年有7个闰月,闰年多出一个月为13个月。
上面介绍的三种历法,可见年月日问题很复杂,各种历法换算成公历也不一样,必须借助参考工具书。我国旧时使用夏历纪年,但不象阳历、回历那样规定某年为纪年元年,以后一直按序计算,而是使用干支法、王位法、年号法、属相法等,这些纪年法,累计数字较小,经常变换,比公历、回历复杂得多,给我们检索文献带来诸多不便。如甲午年、辛亥年,永乐元年,康熙五年、狗年、牛年等。现今夏历用干支法、属相法纪年。如:1996年7月12日,农历为丙子年5月27 日。
解决不同纪年、纪月、纪日的换算问题,主要用年表、历表对照互换,可使用《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中西回史日历》、《新编万年表》、《中外历史年表》、《二百年历表简编》等。
10、查图象资料?
在日常学习、研究工作中,常常碰到难解的问题,用一般文字描述事物的概况,难以理解,使用直观性很强的图象资料,令人一目了然,问题迎刃而解。?
图象资料包括图、画、照片。是以图形为传播知识的主要方式,必要时附以文字说明,它也是一种数据的直观表现形式。如柱形图、线点、百分圆形图、框图、线路图等。实物图如照片、图谱,还包括地图、土壤图、气候图、天气图等。这些都是我们所利用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书。另外包括有光谱、色谱、动、植物图谱、农业、医学图谱等。例如:查杂草"毒麦"的图形、可利用《中国农田杂草彩色图谱》查得该种图形。?
总之,参考工具书是事实与数据检索的工具书,上述几个问题是在参考工具书使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但是,在具体检索工作中,可能遇到新问题,可根据问题性质不同,选择有关工具书,灵活运用上述检索技能、技巧,即可举一反三,迎刃而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