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67|回复: 0

“推普”不该导致“方言缺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3 17: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寇军 来源:http://hlj.rednet.cn/c/2007/08/08/1282528.htm

   目前,普通话的推广是一项法定性的国策,因此,诸多行业和部门在执行和实施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方案,不过在实践中如何对待方言也一直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最近,关于方言与普通话推广的两条新闻所反映的问题的确应该得到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其中,7月24日《三秦都市报》的报道说,《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草案修改稿)》中提出,“国家机关和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根据需要可以使用方言。”另外,《新民晚报》8月6日报道说,轨交3号线上海站站最近向社会公开征集五种服务用语的方言,期望提高服务效率,此举被市语言文字管理部门建议叫停。
  
  从语言学和社会文化角度来说,方言是极具地域特征的一种标志,方言仿佛是一个地方自我展现的名片。陕西的政府部门这种针对性的制度设计,以及上海公共服务型企业的独特做法,说明了方言这种具有地方性特点的因素,在政府进行公共事务的处置过程中和企业提高服务效率的途径上起码是具有不该忽略的意义。宏观的来看,也足见其他与方言一样具有“地方性”特点的“知识”,在不同区域的社会发展中都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
  
  从合理和正常的思路而言,推广普通话的真正目的绝对不是排斥方言,也绝不是进行“方言歧视”,但是,过犹不及的做法是在现实中又往往导致“方言缺失”的现象。或许“方言缺失”也仅仅是一个典型性的表现,除此之外,比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选择上,不同地方“一窝蜂”的怪象,实质上就是不能真正以地方特色为基础的思路作怪的结果。经济上如此,文化和社会建设中诸如此类的认识、做法也不罕见。
  
  如果普通话在交流中所具有的“载体”意义,成为地方性社会语言的全部,其负面的影响将改变普通话推广的良好初衷。在公共事务处置中和企业的服务中考虑到类似“方言缺失”的问题,是地方政府管理和企业经营的一种自觉,应该为之欢呼叫好,这与所谓“地方保护主义”、“故步自封”等现象存在本质区别。当然,一味的强调“方言优先”也肯定会成为拖累发展和进步的桎梏性因素。因此,把与方言一样具有地方性特点的因素,在社会实践中加入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中,需要更多的宏观视野和现实分析。
  
  “推普”和“方言缺失”之间矛盾的启示在于,如果能够以“方言缺失”为起点,再多一点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因素的讨论和具体的制度安排,整合规则性、制度化的理性与日常社会生活的感性现实,对于处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当前发展的时代潮流而言,意义更为深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6-16 13:17 , Processed in 0.05974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