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林伦伦(汕头大学教授)来源:http://theory.st.gd.cn/DispCSMPost.php?id=103
一、广东闽方言的先民绝大多数是由闽入潮的
有学者著文认为,从秦代开始便有中原人南戌五岭,与越杂处,并认为这是“粤东方言所以形成的客观条件”。这种看法是有问题的:
首先,“50万大军”之说未可轻信。古代的军事行动中有关兵力的公布,多有夸张虚讹,“千兵入城报万二”的例子俯拾皆是,因而史乘记载也多有出入。如黄文中所引“秦29年(前218年)特派屠睢发卒20万(《淮南子》说50万)”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再说,“几十万人在二千多年以前不是一个小数目”,当时“秦赵两国人口也不过五六百万,”派两国人口之十分之一(都是能长途征战的青壮年)到南越来,这也不合事理。100多年后的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揭阳县,辖区包括今天的整个潮汕、兴梅乃至赣南、闽南的部分地区,但人口也不过3.5万,户数不出1万。若像黄文所说的那样,真的有50万人深入五岭,揭岭又是重点布防之地,少说也有10多20万人驻守,这些人后来又“极不可能”调防他处或复员,只好“留家揭岭”,“与越杂处”,“从此岭南一带,特别是粤东地区的居民基本上是来自中原的‘徙民’及其繁殖下来的后裔”。难道近20万人加上当地土著,繁殖了100多年的人口,反而只存下了3万多吗?
其次,“揭岭”的地点,至今仍未有公认的定说。“揭阳岭就是莲花山,横亘整个粤东地区”之说,也只是一家之言而已。假使揭岭肯定在今潮汕地区的范围之内,它也只是五岭之一。“戌卒既然分驻五岭,自然不会集中于一处”,其他四岭也一定分兵卫戌。赵佗后来还自封为南越王,都广州。按逻辑来推理,其他四岭地区也应同样受到中原人(语言文化)的深刻影响,而形成了与粤东方言(潮汕方言)相同或相近的语言基础才是,但不言而喻,事实却非如此。
我们不否认秦汉时代就有中原人到达粤东地区,留下了一定的文化影响的痕迹。但不同意把这一点的历史作用无限扩大,并据此而推断说“粤东地区的居民基本上是来自于中原的‘徙民’及其繁殖下来的后裔”。如果不谈粤东地区居民来源更为可靠的有关资料――族谱宗牒和移民史材料,讨论方言的形成就是无本之说。其实,据我们收集的资料看,今天生活在粤东地区的操潮汕方言的居民,绝大部分都是从唐至明清不断迁移而由闽入潮的。而大量的移民,是明代以后入潮的。试举几例为证:
潮州前七贤之一,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榜眼王大宝,其先祖是闽王王审知。审知的玄孙王坦由泉州迁漳浦,再迁饶平,最后定居海阳(今潮州市)。明嘉靖兵部尚书翁万达,“先世居闽之莆田,有名雄者,徙潮之举登村。”至万达已是第七代。明代著名学者薛侃(中离),其先祖薛兰也是“闽之廉村人”,宋淳熙末年迁潮。
至于黄文所说的“那么海南话又是怎样派生于闽南话的”这个问题,也可以从移民史上得到正确的解答。从福建西移的居民并非至潮州为止,他们有的一直沿海西行,到达吴川、电白、雷州半岛、海南岛,甚至广西平南县等地。戴由武《电白闽语语音说略》云:“关于电白闽语的来源,我们从《电白县志》(清光绪十八年修)、《电白县乡土志》(清中叶编)等资料中,可以得到以下线索:本县‘唐宋以前,僮瑶杂处,语多难辨’。北宋以后,由于战乱,许多福建人民始迁居电白,其中包括不少在高州、廉州、琼州等地当官的闽人,本县邹、蔡、李、刘、黄、王、崔、梁、谢等大姓就分别是从福建莆田、闽县、晋江等地迁来的。在迁居过程中,有些人曾在潮州等地停留过,如‘宋有杨仁寿者,绍兴年间自闽迁粤,居潮州,至绍熙间自潮迁电白……’(《电白县乡土志》上册卷二?氏族)从闽迁电白的移民过程,大致延续到明代中叶。”蔡叶青《雷州话纵横谈》也谓雷州话“追溯其祖先应是闽语的莆田话。这可以从下面两点来证明。一、雷州人的祖先大多数是从莆田迁居来的;二、雷州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跟莆田话有很多的共同点。……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朝中叶有一次较大的移民由闽入雷。宋、元、明、清以来由闽入雷的移民也有不少。”其证据是宋苏辙《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并引》载:“予居海康,……其耕者多闽产也。”雷州半岛上说雷州话的人,每个村庄的祠堂都有比较健全的族谱,许多族谱的记载,其祖先都出自福建的莆田。如卜扎村蔡氏宗祠的门联是:“系出莆田教秉琼州迁卜扎,支分海邑名标桂籍振东山。”雷州人从莆田迁来,不但带来宗族关系、生产习惯,而且带来风俗习惯。如梁猷刚《海南岛文昌方言音系》一文也云:“现在讲琼文方言的人,大都是历代从福建潮州移居海南岛的移民的后代,有些家族的族谱还记载着福建、潮州的祖籍……福建人、潮州人大量迁移到海南岛,当是宋元以后的事了。现在的琼文方言,就是这些移民带来的,经过数百年的演变而形成的。”李玉《思介闽南话的语音系统及同音字汇》则谓:“(广西平南县)思介居民均讲闽南话,当地称为‘福建话’。思介闽南话内部没什么差异。因思介居民其先祖来自福建漳州府,故邻乡亦有称思介居民为‘福建佬’的。”
上引资料足以证明从粤东起至海南岛、雷州半岛,乃至广西桂平一带讲闽语的居民,其祖先都是自福建移民而来的。黄文认为海南话之所以跟粤东方言比较接近,是因为海南闽语的先民也是“当初落籍下来的那批五岭的戌卒”,“海南话的形成跟粤东话的形成不但条件和情形大致相同,而且时间也是基本相同的,比闽南话的形成还要早好几百年呢!”实际上这是无视上述各地方言居民的移民史而说的。如果要证明黄文所说的闽南方言(厦门话等)是受粤东方言的影响而形成的,是后者的次方言,就得找到跟上述刚好相反的、大量的潮州人、海南人移民到厦门等地创祖的证据。可惜的是,目前尚找不到。
至于说,粤东方言中保留有秦汉的古汉语特点,这毫不奇怪,因为入潮福建人,多数是由中原移民入闽的,闽语中自然也就保留有秦汉时代至晋唐时代的汉语特点。这一点,我们会在本节第三部分加以论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