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9月05日 07:37:2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7-09/05/content_6658995.htm

毛泽东在书房
毛泽东访苏
毛泽东在火车上看书
中共中央一支笔、政治秘书——胡乔木
毛泽东和胡乔木在一起
胡乔木,1912年出生于江苏盐城,原名胡鼎新,笔名乔木,北乔。胡乔木由于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文字修养为毛泽东所重视,他以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文辞获得了党内外享有盛名的学者和章辞家的称号。胡乔木于1941年担任了毛泽东的政治秘书,并成为中央重要的笔杆子,他先后协助编选了《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等重要党史材料,并参与起草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文件。
1945年8月胡乔木随同毛泽东来到重庆参加国共谈判,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他的同乡、同学乔冠华此时也在重庆,老友相见甚欢,此时的乔冠华也是个笔杆子,发表文章也使用“乔木”作笔名,而胡乔木当时也正使用这个名字,两个“乔木”聚集在一起,他们发文章时叫人搞不清到底是哪一个“乔木”。
乔冠华曾经到德国土宾根大学哲学系进修,获得了博士学位,回国后在《时事晚报》工作,撰写时事评论,就是此时他给自己起了笔名——乔木,当时他并不知道老同学胡鼎新进入延安并且也取名字叫“乔木”,好在一个“乔木”在香港,一个“乔木”在延安,距离遥远,倒也不相干,不过也曾闹过小小的笑话:正在白区工作的胡乔木的妹妹方铭,看到香港报纸刊登“乔木”文章,便以为哥哥在香港,并且还给哥哥写了信寄过去,但是这封信竟送到了乔冠华的手中!
这么一来人们渐渐发现有两个“乔木”,于是称延安这个为“北乔”,称重庆那个为“南乔”,而眼下两个乔木竟然相聚在一起这就“麻烦”了,有人要他们其中一个更改名字,但是两个人都喜欢“乔木”这个名字,都不愿改动:“南乔”以为,他本姓乔,用“乔木”笔名,顺理成章;而“北乔”呢,他连妻子的名字谷羽都出自同一典故,怎能再改用原名胡鼎新呢?于是便有了毛泽东为“二乔”断名这一趣闻。那天大家在毛泽东那里谈起了“南乔”和“北乔”的事,一致请毛泽东作出评判,经毛泽东一问后知道,是胡乔木先用“乔木”这个名字,而“南乔”乔冠华真姓姓乔,“北乔”的真姓姓胡,于是毛泽东提出一个建议,“北乔”在名字之前加个“胡”字,南乔则仍用乔木原名,从此两乔之间便有了区别,而“胡乔木”的大名也随着时局的发展而为全国人民所熟知。
建国后胡乔木曾担任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以及新华通讯社社长等职,参与编辑了《毛泽东选集》,正是由于他的这些丰富经验和编写经历使他对中共党史达到了烂熟于胸的地步。1951年6月,胡乔木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毛泽东指示以胡乔木的名义发表,这由此而成为胡乔木的代表作。
1956年的一天,刚刚从起草中共八大文件的忙碌中透过一口气来的胡乔木又陷入新的忙碌之中,毛泽东给他一个重大的任务:写一篇批驳赫鲁晓夫的大文章!事情源于苏共二十大中苏两党的分歧,胡乔木奉命起草了《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该文发表以后一时间内震撼国内外,毛泽东不止一次地称赞过“再论”,这再次显示出胡乔木深厚的理论功底,这篇文章也成为胡乔木一生笔耕的巅峰之作。这时的他,不仅仅是“中共中央一支笔”,他已经是“中共中央大手笔”了。
毛泽东曾说胡乔木是“一介书生”,这话倒颇为合适,虽说胡乔木高官多年,但是他依然书生意气,书生作风。
“文革”期间,胡乔木怀着深深的失落感离开了中南海并多次受到批斗。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胡乔木随着邓小平的复出而复出,并为拨乱反正纠正“左”倾错误而努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他为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努力,之后又积极推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发起、编写工作。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对正确评价毛泽东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付出了巨大心血,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胡乔木
胡乔木 (1912--1992)原名胡鼎新,江苏盐城人。1930年进入清华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北平团市委宣传部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与领导北平学生抗日救亡运动,为《北方青年》撰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1937年在上海工作,曾任左翼文化总同盟书记、中共江苏省委临时委员会宣传部长。1937年到延安,先后任战时青年训练班副主任、中央青委会委员、毛泽东青年干部学校教务长等职并主编《中国青年》杂志。1941年起,调任毛泽东秘书、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直至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前。在解放战争时期,他跟随毛泽东转战陕北,参与指导新华社的宣传工作。1948年任新华社总编辑和社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胡乔木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历任新华社社长、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署长等职,并为《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解放日报》撰写过很多重要社论。1949年7月,他和范长江等新闻界知名人士在北平成立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筹委会并任筹委会主任。1950年至文化大革命前,胡乔木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共八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
胡乔木在1975年任国务院政治研究室主任。1977年后任中国社科院院长、毛泽东著作编委会办公室主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当选为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央副秘书长、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中顾委常委等职务。还先后担任过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三、五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胡乔木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我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