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7-12 14: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肉搜索引擎】揭秘
“赏金猎人”在行动 两年前,“西方不败”从一件小事中切身体会到了“人肉搜索引擎”的威力。 一个高中同学给他说被一个猥琐男盗取了账号和装备,还留下QQ号叫嚣要花钱才能买回账号。“西方不败”闻讯后摆出MOP重金,号召众“赏金猎人”进行“人肉搜索”。几百名“赏金猎人”立即开始进行“人肉搜索”,通过QQ号,他们找出了猥琐男的一切真实资料,在电话骚扰中,这个猥琐男最后崩溃求饶了。
“人肉搜索”,曾是猫扑中有趣的一幕:某人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在猫扑发贴并许与一定数量的MP作为酬谢(MP是猫扑大杂烩使用的一种虚拟货币,称作“猫扑币”或者“猫皮”)。很快,就会有“赏金猎人”看到这个帖子,利用其专业背景、亲身经历、道听途说甚至冷嘲热讽去回答问题,获“赏金”MP币。 初战告捷,让拥有5年PS经历的“西方不败”兴奋不已,并就此变成一名“赏金猎人”,投身“人肉搜索”事业。两年下来,大大小小的战役,已是数不胜数。是否有MP币已不是关键,寻得刺激与快感才是真。
虐猫事件中,他在一个车友论坛中发现了一个ID为“Gainmas”的人,当时,Gainmas是虐猫嫌疑人之一。一辆银灰色2003普力马,车号A2F782。这辆普力马的照片随即被贴到网上。有多名记者前往杭州进行调查,证实该车为虐猫嫌疑人Gainmas所有。随后短短六天内,就将虐猫视频的三个嫌疑人锁定。“在这次搜索中,由于被搜索者在搜索中抹去了很多痕迹,包括车友论坛中的照片和他发表的三个跟帖,但这些小动作旋即被我们一一记录在案,并养成了扫描网页、保存证据的习惯。”
“西方不败”得意地回忆说,自己一手推进了虐猫事件的发展。 华南虎事件中,西方不败接了一单活儿,他在百度华南虎吧仔细分辨了照片左下角的商标。他只认出来一个繁体的“龙”字。他用“龙年画”、“龙壁画”、“龙墙画”在网上搜索。他找到了有同样商标的浙江义乌威斯特彩印包装公司的“鑫龙墙画”。“去义乌!去义乌!”他激动地在群里和论坛里高呼。网友们也在打虎QQ群里纷纷大叫:“无敌人肉啊!”
“‘人肉搜索引擎’太强大了!” “对于一个在互联网上生活多年,留下许许多多脚印的人来说,要找到他所不愿意告诉我们的背景,对于现在这个时代来说,真是太容易了。”“西方不败”说,“但一个武松的做法绝不可取……所以现在只有全世界的武松联合起来……最后希望大家认识到:我们的力量很强大。” 这或许是中国互联网上一个独特的景观。没有数据也无法统计目前有多少人在参与“人肉搜索”,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在“人肉搜索引擎”中,网友们自发地寻找他们共同关心的人物或特定目标的所有信息,其搜索能力远胜于任何先进的网络搜索引擎。互联网同样将显示器后面的人组装成超级大脑,简直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很暴力”的“人肉搜索” 但对人的搜索,同样是最有争议的搜索:成百上千个人从不同途径对同一个人进行搜索挖掘,很快能够收获关于一个人的一切信息。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一起成功的“人肉搜索”,就是对当事人的一次“剥皮行动”。
2007年11月“史上最牛第三者”事件中,在“人肉搜索”强大威力下,男女主角33和77的QQ号、手机号、所在公司、家庭住址甚至车牌号被一一曝光。在那段时间,网民的电话接二连三打到77所在的公司驻北京代表处。在天涯上的相关帖子里,网民们热烈地交流着电话心得。一名参与了“人肉搜索”的网友坦言:我们就是要让该公司领导知道77“犯下的罪行”,直到其被公司开除走人。
事实上,“人肉搜索”在“剥他人人皮”时,也让自己陷入了某种后遗症中,“眼皮一跳我就怀疑有人在互联网上搜索我。” “西方不败”开玩笑似地说。“现在的人肉搜索引擎‘很黄很暴力’。”
“很黄很暴力”是当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语,在“人肉搜索”引擎威力下,几天内闹得满“网”风雨。去年12月27日,只因这一句“很黄很暴力”,13岁的北京小学生张殊凡的视频、图片、信息、恶搞漫画、帖子一夜之间泛滥成灾,更有甚者将张殊凡的出生年月、出生医院、所在学校、平时成绩以及受获奖励悉数跟帖出来。 庆幸的是,当张殊凡的个人隐私资料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网上时,一些“赏金猎人”突然意识到,“玩过头了”。
“这次应该算是误伤,我们也不愿意发生这种事情。”“西方不败”坦承说。“对一个未成年人进行恶搞明显是不公平的、不厚道的,一个13岁小孩没有责任承担这一切。” 但“人肉搜索引擎”仍在不停地播撒种子,开花结果。据记者了解,“人肉搜索引擎”目前已在整个互联网蔓延,猫扑、天涯、西祠胡同、腾讯都聚集了大批活跃的“赏金猎人”。一有风吹草动,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被数以千计的“赏金猎人”放到显微镜下去观察。
【对话“赏金猎人” 】
记者:您觉得这种“人肉搜索”现象是正常的吗?
西方不败:一旦信息上了网,就相当于是脱光了衣服上大街,那还能不让人家看?
记者:为何这么拼命去曝隐私?
西方不败:就为了正义。只要你的故事让人气愤,大家就会不约而同聚到一起来。不是什么事都能上“人肉搜索”的,必须要能引起众多网友的兴趣。而且每一个强大的“人肉搜索”事件都需要网站管理者的帮助,至少是纵容,比如管理员的反复置顶推荐。
记者:这种“正义”不是也有误伤的时候么?
西方不败:我们只是讨伐不道德的东西。当然,有人会利用“人肉搜索”恶搞。我也承认很多事最后我们都无法收场。
记者:在“人肉搜索”过程中,是种什么样的心情?
西方不败:很激动,能体验侦探的快感。当然,也有一种偷窥到别人隐私的莫名兴奋感和成就感。
记者:你觉得“人肉搜索”需要理性吗?
西方不败:我们干吗要理性啊?为什么只强调理性不强调感性?人本来就是理性和感性的综合体。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关注的不是事件的具体意义,而是其在网络上单纯的旋涡效应会有多大,以及自己将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谁都想在历史的里程碑上留下记号,区别只在是篆刻的名字还是墙角的尿渍罢了……
记者:那咱们换个词,“自制力”?
西方不败:“自制力”是对的。说实话,现在我眼皮一跳就怀疑有人在“人肉搜索”我。因此现在我们的搜索已逐渐体现在追求真相的愿望上,每个人都需要自制力,每个网民也如此。
【“人肉搜索引擎”战术大揭秘】
战术原理:
只要在网上“生活”过,就会留下脚印,就能搜索出来。
常用战术:
1.利用谷歌、百度等超强的搜索功能,不断变换输入关键词;
2.从被查的人那里入手,比如查他朋友的博客,经常有意外的收获;
3.不放过搜索一些常用网站,如易趣、淘宝,或一些大型论坛,如天涯、猫扑、新浪等,对方都可能留下注册痕迹;
4.通过对方的ID或邮件地址,查出其IP号,可以获得各种“马甲”的真实身份;
5.如果知道对方所在城市,利用谷歌卫星地图查到他户外照片的确切所在地;
6.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整合梳理庞杂信息,拼凑出可被验证的调查结果;
7.具备一定的段案知识,喜欢侦探类小说或电影;
8.熟悉基本的上网应用;
9.人肉搜索说到底是众人的力量,所以要懂得分享,要有耐心方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