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郭文革 来源:http://218.22.0.27/lwk/cw084.html6 G9 G/ G/ g3 ~
0 Z' W: W2 D5 }8 E
' b8 }: c8 M* w
摘 要: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网络”日益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设施,成为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大背景。网络环境下,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如何组织?教学资料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在研究生教育中,如何设计“网络+面授”的教学模式?这些问题逐一进入我们的视线。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T5 e7 K& l; M6 {7 K
1 p( V4 q; Z0 G. q关键字:网络环境、在线学习、教学方法、“网络+面授”的教学模式
4 O- V4 l4 ~. k" K. y( W" K2 d
G3 A$ S7 S0 M8 ?& J) V1913年,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宣布:“不久将在学校中废弃书本……有可能利用电影来教授人类知识的每一个分支。在未来10年里,我们的学校机构将会得到彻底的改造。”现在是2001年,爱迪生的预言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实现。从1913—2001年间,每当一种新的技术出现时,总会有人像爱迪生一样期盼着人类的教育教学活动出现革命性的变化。在传统教育看来,教育技术就好比是那个喊“狼来了”的孩子,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希望和失望中,教育技术发展到了今天这个程度。
4 i8 k$ {! a9 M' y1 R* w1 Q- z9 B+ x8 P2 n8 n
清点战果时,我们遗憾地发现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成果是:函授大学、电视大学、开放大学、光盘大学、远程网络教育学院的诞生。无一不是传统教学系统的补充,我们暂且称之为“院外教育”。由于学生的入学要求低、学习环境差、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少、学习协作少,“院外教育”成为教学质量低,学生水平差的代名词,被认为比传统教学“次一等”。 “次一等”的定位使新技术基本上被排除在传统的学院式的教学活动之外,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对这种状况有很好的描述。与两百年来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相比,教育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仍旧采用“粉笔+黑板”的授课方式,教师仍旧像手工艺人一样工作。教育技术难以在教学中发挥作用,传统教育体系也失去了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变革的机遇。与以往的技术手段不同,网络技术的出现必将引起社会各组织的职能发生变化,很多传统的工作流程也要发生变化。网络环境下,我们的教学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
* E' _ [' w7 j9 F+ p1 z- V2 r: i; J) p" `" k
- 网络环境下教学条件发生了变化
: X) _1 t- \# w# v; Q/ M+ u3 ^6 Y# Y2 X, W
- 网络环境下知识传播途径发生了变化 # L) J0 H; A' M! s5 e! `0 G/ Q
4 r, q6 J* R4 L& O8 a$ n
- 网络环境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化 s% t8 d4 S, v! x" H1 D) u- g
9 ]; {& F0 D0 x* \1 {/ Z) v
- 网络环境下教师的权威地位动摇了 7 P6 ]0 t3 X* J: i9 y
' X: x' }# m f6 H# u# W4 n, t
- 网络环境下教师的角色不同了 7 p& t& o; ^1 o
/ U* ?$ y; b5 ]5 k. O- ]1 V
- 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种类增加了
: {, T r- r# [0 f" q7 p3 A: D* i. Y 变化了的教学环境要求我们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那么在网络这个大背景下,传统的学院式的教育应当怎么开展,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哪?; r) @2 X2 f( K% c
; E* E8 u8 s" ~" O
一、网络环境下,教学条件发生了变化
& F S0 W3 s6 L0 V; o: t/ O. W( O" U. Y+ Y
教育技术难于融入到传统的学院式教学活动中,却在传播媒体网络中大显身手。使教学条件发生巨大的变化。我在这里主要介绍其中的两个重要的变化。
: Z, o3 z' q( @5 g8 B" Y g# Q& T/ x) }+ n6 j6 z- i/ @4 q, W
1、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加,学生知识层次差异加大,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2 p, |& {. N4 X2 @
6 w$ z u( r; y" G' n8 a% e课堂上,“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心不在焉”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一道“风景”。为了维持课堂教学秩序,教师不得不进行课堂点名;也有很多学生自称是“教室中的稀客,图书馆中的常客”。这样的课堂教学无异于是在浪费学生的生命。革除弊病的办法,一方面是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是减少课堂面授的时间,以网络为媒介,组织学生采用自学(老师要负责指定主要教材)、小组协作式学习、课堂讨论、项目开发等方法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 D* G$ g/ L) x% k4 B: Y+ u5 e
4 l4 d5 [) a" L( [3 u& \ r
网络环境下,为满足学生的不同的需要,我们必须采取“网络+面授”的教学模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网络操作能力、很强的自学能力、具有网络意识的新型人才。; }- Q/ N8 G( t5 N+ n5 X9 w, x
& c l1 E& h6 ^: w* s. s( R/ t
2、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 z2 {8 q8 q# Y; o, B9 y; `
3 O0 {2 u ?0 i" {8 r( v2 E e/ @我们常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先有一桶水”,这说明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学生的知识是老师的一个子集。在网络环境下,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时间不容许我们装满“一桶水”再去教学生,而且等“一桶水”装满时可能很多的知识已经落伍了。网络环境下,教师作为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作用已经大大减弱,教师的角色变成了教学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很多时候教师要与学生同步地通过书本、网络等多种途径学习新知识。但是教师的知识背景和丰富工作经验、人生经验,使他可以承担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的角色。
9 I# q. X7 A8 b4 n3 v: M& L, x; Y6 B' y* r; u$ |* P2 a
从学习条件的变化不难看出,网络环境下最合适的教学模式不是单纯面授的模式也不是单纯不见面的远程网络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最好的教学模式是“网络+面授”这种“高接触”加“高技术”的混合教学模式。随着“校校通”工程的进展,校园网络的建设,学校教学中会越来越普遍地采用“网络+面授”的教学模式。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研讨很有意义。( @: G7 p1 ?6 N: i, ~3 x
/ h7 `0 F! u" F( y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法
# m6 C" N% x* B; ~" e1 z# M- ?1 T- v x3 I& O
做课程的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到学习者不同的学习习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形成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同样适用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 I9 X; e" i+ q( Q- v) ?: _下面我们列举了10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读者在进行网络教学设计时,可以按照学科教学任务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方法。
. C" u: P; \! x/ V
! t. B; s, a/ O, a; e; T1、学习协定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和对学生的要求& H2 A! }6 m' T- r$ M! r; J
7 Z+ |, B+ A6 L/ q( E; f2 g5 }$ J
通常的学习协定包括:对学习内容的详细描述、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时间的安排、考核标准等。学习协定明确表达了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责任。
3 V4 S# {$ X. G: d; R* u
/ ?3 x! W7 x6 K, A学习协定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具有下列优点:一是,能够使学习者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主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二是,由于学习协定明确定义了学生的责任和应当达到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很强的责任感,会自己安排各项进程,培养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 c' a7 C1 t- B: J3 ]# x* ^8 x' ?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面对面的交流减少了,对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要求相应提高,学习协定教学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地。7 A% `. s9 n* o; R' r3 E8 z
) `$ [. O! T3 Q) T" v学习协定教学方法的典型例子是网络环境中的“课程主页”,一个高质量的课程主页必须详细描述学习协定的内容。0 R N: b S( a$ v
6 k/ ]9 ]4 c: Y3 ^" B+ ?2、讲授教学方法:讲授是传统学校教育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讲授通常假设教师是专家,讲授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在网络教学环境下,讲授教学方法可以和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0 F- l; k. x% I8 e
% n. p* J- |- G. ~/ v网上的知识讲授有多种方式:可以是文字形式、可以是音频、视频形式、也可以是到其Web站点的超级链接。讲授教学方法是开展其他教学活动的基础;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反复学习讲授的内容。
' J7 B4 V7 g* B) n h: e; d6 c0 O0 l7 c- l- u2 F
3、集体或小组讨论学习:讨论是一种交互性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的参与式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再次审视自己的观点,在与他人的交锋中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批判思维能力。网络环境下,面对面的讨论、网上实时讨论、网上异步讨论都是的很好的教学方法。
5 z& c, O1 j; A6 y
) O) I6 c% x2 G* D4、自学学习方法:自学包括自定义学习进度、独立的个性化的学习和自我教育等。无论传统教学还是在网上教学环境中,我们都应当鼓励学生自学。网络是学生自学的良好的支持系统。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访问网上图书馆、虚拟博物馆、访问世界著名研究所的网站;可以通过网络与专家交流;通过网络浏览最新的学术期刊。
4 _ g) W4 I |8 m% Q& E6 f m3 H2 V5 g4 H2 X& k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网上学习者,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推荐大量的、高质量的网上学习资源。
N& ]7 K/ t- ^2 |6 P5 e! A2 Y2 W) C" c* A) Q* e$ t! q! W- ]+ O
5、学习顾问教学方法:学习顾问的任务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网上的学习顾问教学方法的优点是:频繁、方便地与学生联系,及时对学生的疑问、意见和问题给出回应。5 P; p& Q; p2 c( b
* W4 a6 |$ s# o( u
在网上,学习顾问的教学方法常常以E-Mail为主要途径。/ ?4 j4 ~6 ?2 X# q- ]6 [
4 i, I) t9 p" y' ^/ z# u, C1 w6、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很多教学活动都体现出了小组协作的特点。
2 [) X- p2 t* \* |7 H* @) E# \9 T" C7 j$ V' Y, j2 d; }: h. u- \
讨论组:学生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别人的观点,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0 t+ ~" x* ^" |
" e2 K4 P3 F1 [+ P) ]9 X问题求解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想交流能力,使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步骤。4 h2 J3 v: x; T9 K
8 Q& C* C$ @7 Z0 q1 I, |
角色扮演:模仿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学生扮演各自不同的角色。有助于使学生了解生活中不用位置的特点,培养协作精神,全面地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 L3 d( L4 | b" p- \
' F" y8 _) S% ^游戏:游戏通常包含一系列的规则,要求学生在给定条件下进行决策。教学游戏通常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教学游戏需要对游戏的规则、过程和对象进行清晰的设计。' D1 z& C+ |, n3 o: X; t
; y% Y ^8 X9 T1 q M1 y
网络学习环境对小组合作学习益处多多。小组人员少,时间易于调节;网上合作不受地点、性别和身体残疾的影响;学生在小组中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为小组提供个别答疑。# m0 |3 T! d7 c# }8 n9 ^
+ j, Y p; i" v9 J* r7、项目开发教学方法:项目开发可以使学生获得实践经验,具有成就感。网上项目开发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相互协作、交流不同意见,还可以把他们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发现和结论放在网上,从浏览项目网页的专家和同行那里得到对项目的反馈意见,以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
, v" h) ]( K* `1 |2 P5 ~4 S' a, ^' P' q: F
8、协作的教学方法:协作是指两个以上学生相互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学习方法。这是目前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国外,大学教育已普遍采用了协作教学方法。协作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具有合作精神的学生受到劳动力市场的欢迎。9 w4 b+ D$ o( n. {/ ~5 x
( R% W0 z" G3 f' }网络是一个天然的协作环境,但不是教学意义上的协作学习环境。网上的协作很多是短期的,没有责任制约的,与我们通常说的协作是不同的。网上的协作教学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设计。) q5 A$ Y0 b* k3 |" m" C& J
- D% j) s$ t' K/ j+ X) g9、案例研究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利用过去的经验分析案例,得出与未来的知识有关的信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是要选好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既要与教学内容相关,又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层次、经验水平。& u4 S$ J# y7 K# w, ?
/ C% w* \, u* [, Q/ b, C
10、论坛:论坛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场所,论坛使学生可以接触各方面的意见。网上论坛由于跨越了地理位置的障碍,使学生有机会了解世界各地专家的意见。开放式论坛的缺点是信息的可靠性差。
% q6 E9 p) c+ j8 ?7 l7 i* O
5 H3 g) y6 l& `/ M3 n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 i0 E; o+ Z; h: A" n
+ `' \8 r3 @1 G, y: p在传统教学方式下,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科书和图书馆。网络环境中,“课本”仍然是主要的教学资源之一。但是网络环境适合于交流、协作和获取信息,不适合大量文字材料的阅读。网上的文字性的教学信息不宜太多。所以,在设计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时,不能简单地把教科书改编一下就放到网上。
, D, c! c0 @# _. T' N) f! a$ ~9 E! M( b8 H, p
在课本以外,网络环境下我们有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在下表中我们了列出常用的7种教学资源和它们的优缺点。读者在设计基于网络的教学时,可以按照特征选用合适的教学资源。( R. v) J& J# \1 `
5 [5 v! }6 z8 C- F
( Y c1 }% t1 w4 g教学资源一览表 z* l) {+ `; l- f: T
教学资源 | 优点 | 缺点 | 1、教科书/ v( ~9 b* d! n; Q/ C9 r$ q
| - 便宜
- 使用时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
- 可以自由地前后翻看、没有软拷贝不易复制
| 只能通过邮寄和零售方式散发 & Q- H, d9 v- h
. Q& Z* r; U& W3 ?) ?% \
只能用文字和图形传达知识 + h5 N5 S" s8 }$ r8 u! t# N
! K7 l$ ^0 {5 w$ ]6 U; Y3 ?作者得不到及时的反馈 | 2、录像带/电视节目
6 q/ }- T$ S. b# I | - 可以表达一些用文字难以表达的信息
- 受不喜欢阅读的学生欢迎
- 学生收听同样的节目后可以相互讨论
- 可以通过网络系统传播
- 录制下来后可以反复使用
| 使用时需要其他的工具
5 W' L/ m# X1 \% N' }& V4 A* f: o! k* A" q
收看节目有时间限制 : z& n6 c8 v, j1 }' @. b9 a
5 ]* X8 M! ~( O7 y+ u% V" u录像带只能通过邮寄和零售的方式散发
, q1 Y6 ~+ J/ B1 B# t
' {' K; X( J" y9 Y1 k* f" m文件较大,网上下载较慢 | 3、磁带/广播节目( L' a+ T+ q( o
| - 比录像带便宜
- 可以从网上下载
- 学生收听同样的节目后可以相互讨论
- 录制下来后可以反复使用
| | 4、专家讲座4 {) k* q: {5 y( U: u5 h: d
| - 学生可以了解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现实世界的情况
- 提供大量课外教学资源
| | 5、教学软件, L% T6 v% ]. T) ~
| - 学习者自己掌握学习进度
- 有文字、有视频,不同类型的知识都能得到适当的表示
- 教学软件中包含辅导和练习
- 软件可以通过网络分发
| 学生必须购买教学软件
4 ^9 g& z& c Z# d+ B, n+ O/ Y
D0 M4 ?5 _$ H学生要知道如何操作软件 | 6、网上论文
3 Z; k3 g# z4 z6 j+ Z& [ } | - 提供大量课外教学资源
- 信息资源近乎无限
- 培养学生的网上研究能力
- 对相关资源的进行分析、选择,建立教学资源目录
| | 7、交互式教学网站(注)1 F# N/ x: j8 t
| - 学生可以接触不同的教师,适应不同的教学方法 % w# O9 z1 P4 |* [; A
- 学生能够通过
E-Mail与不同的老师和学生建立联系
| 有可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
6 U& c- b! C1 q7 }注:指的是那些专门提供教学活动的站点,如写作课、英语课的站点5 n. q! m" r% [$ |/ m. S3 }
; p) S9 \ J: K- V) R* x
& c. p; r. S4 p+ X; l- ~四、网络环境下,“网络+面授”的教学模式设计) o: K, W% X8 n: L, J
3 M! V! Z# W" e/ l/ |3 X在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后,我们来设计一个“网络+面授”的教学模式。在网上浏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国外很多大学的研究生课程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网络+面授”的教学模式,国内一些著名大学计算机系的研究生教学也采用了这种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把传统教育的优势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J& z# A2 j; j% r
; p$ c5 ~1 Q$ c8 Y2 A% J/ {3 K研究生普遍文化层次高、自学能力强、具有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且,目前高校中,研究生的设备条件和网络访问条件都比较好,从主客观因素来看,在研究生教学中采用“网络+面授”的教学模式是可行的。在设计“网络+面授”的教学模式过程中,课程主页占据者重要的地位,是连接网上学习和面对面学习的桥梁。2 F0 D+ l, \+ S% {. |8 J
1 `! ]) M' U9 K- w0 k1 B1 W" P$ Q
教师在准备讲授一门课程时,要进行综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结果要通过课程主页体现出来。课程主页设计的原则是:
9 z2 |* P, ]. g4 r" a
8 X) r2 M, d' q Z(1)课程主页的超级链接层次不宜过多,同一层次的内容一定要放在同一页中。如果怕页面太长,可以增加一些“锚”点。过多的层次会给浏览者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
+ e4 x5 z$ d9 \0 D' P X% X3 F
1 u7 s7 R% N1 L6 }4 o- U(2)课程主页包含课程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安排、考核方式、作业要求或需要完成的项目的题目介绍等信息。笔者前一段时间为准备一门新课浏览了大量的相关课程主页,我感觉Harvard和Indiana大学教育技术相关课程的主页做的不错,很容易找到需要的信息,这里向大家推荐的是Harvard一门课程4的主页内容格式:5 a- i" e" u! L: a: y; d
$ A* m4 C, Z `
- 课程编号
/ G! Y3 h% u1 y* B$ l/ C$ p - 上课时间、实验室开放时间
6 o; A' t) f* N$ {9 p - 教师名称、电话、电子邮件地址 4 D" J( e& }2 A' Q6 {
- 助教姓名、电话、电子邮件地址 / }6 d3 W: P; p8 w3 Y7 k$ y9 R/ [
- 课程的目标:描述学习本课程 8 S5 w) v; ]# A/ v
- 学习资源:介绍主要的教科书、网上教材、设备条件、实验室的应用、参观学习等各种有对学习有帮助的条件
5 ?# {' d4 U: ]9 | - 课程要求: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经常访问教学网站、按时交作业、按时参加网上的学习讨论、按要求为学习论坛的有关专题贡献新内容 % ~- J' f: n3 o) q
- 教学活动:采取课堂讲授、媒体演示、专家讲座、讨论、项目开发等方式
' n8 V: r* H$ J0 E# u5 M* q) h - 作业:
Harvard这门课的作业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五个作业中让学生选择完成两个,每一个作业完成的步骤都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分析、得出结论、写论文、结论上传到指定的网站,大家对成果进行评价。完成每一个作业就是一个小研究项目。五个作业包含了远程教育的不同的方面,合起来就是一篇大文章。这样的教学水平确实比较高。
J/ |+ ]; k. w4 B r T评估、考核:说明平分标准,课堂表现、作业各占的百分比 1 l9 P- U( k; a+ q% ]2 b& A' J
课程安排和每一讲的主题:用表格的形式列出了整个学期的教学安排,包括什么时间读什么资料、交什么作业、什么时候面对面地上课、什么时候小组讨论、什么时候在网上虚拟教师上课等等,我特别注意到本课程总共有15次课,春季休假1次,总共14次课中,只有6次是面对面教学,其余8次为网上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 ' N! f5 s3 X) S# }( ?
网上教学资源:包含有几十个超级链接,链接到与本课程有关的教育资源、学习工具资源、企业培训资源和研究性资源等这个课程主页内容的设计、作业的设计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t* W8 Z$ R$ V) `
h2 H) A* c% ^( m6 y2、网上及非面对面教学活动:8 k# H, [! h! S. j' w
8 h* i; [* Q! G4 L# k) e(1)学生自学:学生利用课本、网络或教学软件等材料自学,网上教学资源的网址可以在课程主页中查到;8 |( F; `3 t' W& j9 o9 M/ u
/ @, F4 i! }4 R" T, Q) D(2)学习顾问:教师可以通过E-mail或者Chat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 S+ t t: A8 p9 _, j s6 ]7 B
" Z1 c2 |3 Z. J8 L, m' }(3)网上考试:笔者曾经浏览过美国一些大学的课程主页,看到有些课程尝试对学生进行网上考试,这种情况还不普遍。由于评估体系的不断变化,做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 W& l. s/ `3 s4 z X" i! m: Q: h# l. Q" l. g7 E
(4)虚拟教室:在国外大学课程主页中我们曾经看到这方面的例子,包括学生注册、学习资料浏览、课程讨论室等功能,交作业、成绩查询等很多的功能;
% K H$ `) h0 _; N7 ?! ?" ^
2 G' B$ Y/ E1 u* i9 R( k(5)网上学习论坛:有专门开发的,也有的建立在其他网站上。
: x2 A, g) I: L0 L0 |1 x
1 P6 F0 y& y: L0 x# I1 s4 W+ h& B, s# R; P3、面对面教学活动9 f9 G6 d! [7 `" M L
4 b8 E0 }4 B& ]9 ?" A& w- m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位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翻译家。在回忆上夜校的那段日子时,他总结说“夜校的课程实际只是教给我一些基础知识,并为我提供一个强制性的学习场所,尤其是做功课”。他认为这种强制性的学习为他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我想,面对面的教育质量较高、学生中途辍学比例较低与面授的这种强制性不无关系。所以,网络环境下,我们仍然要设计好面对面的教学活动。
$ R9 Z* O2 T. M- d) D3 m
0 ?- K9 y; m7 W" `+ d. H8 S面对面的教学活动有:' t% Q( X7 ]5 y1 Z
+ r8 H' P! P d(2)第一讲面授:介绍课程的基本情况、明确教学目标、老师学生相互认识作业、告知网上联系方式、课程主页的网址、虚拟教室的地址、交作业的方式、建立协作学习小组等、安排本学期整个的教学活动日程。, L" E* O5 ?7 o" E. Y- z1 k
课程的面授次数可以按照课程内容情况,有教师自行决定。
. n% s O) |+ j, E2 k% d/ A. f( x. S# g7 V+ j5 q1 N! y
(2)集体讨论:可以安排几次讨论课。在讨论课前要求学生阅读指定的教材和教学资料,并分专题安排学生作为讨论的主持人。, V1 G( o/ l8 D* R2 r1 d
+ u1 R/ n8 w0 w. e6 g q x2 E
(3)小组协作学习:可能是讨论、问题求解或者项目开发。主要是学生之间面对面的学习,教师可参加也可不参加,但教师应该要求组长在每次小组集中学习后,给老师一个学习情况的总结,便于老师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 @% U" w7 F5 [4 K- q& Q: r6 J
5 Y! \, J- R5 p# J(4)项目阶段成果介绍:可以促使学生按时间、按进度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经验,促使学生按照项目开发的阶段完成相应的工作,培养项目管理人才。
4 p5 H$ F- H3 w
6 w+ J6 W( [! `7 @(5)项目成果演示:对学生的整个学习效果进行评价。0 q# n" i6 `" ]' k/ Z
5 V6 R# y2 A- O$ m. D) @+ R五、总结* C! O" Z6 b( |) @
. q. j" C9 E7 U" c1 u! g网络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大背景,在这个背景下传统教学的很多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认为传统的“高接触”和现代的“高技术”两者各有利弊,不能相互取代。如果说单纯的“高接触”代表传统的学校教学模式;单纯的“高技术”代表不见面的远距离教育的话,那么,“高接触”+“高技术”才是终身学习社会中的主要的教育途径。所以,我认为对“网络+面授”教学模式的研究比单纯的软硬件平台的建设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 ` s% T$ Q. ^; C5 Q u, H5 ?2 x8 d6 Z W2 J
构建“网络+面授”的教学模式,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觉得最重要的有:
# f: V, Z' r4 j; j- H- D: ~8 ?9 c! [) e b3 l$ i% p1 O% n
- 摆正教学模式研究、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学平台建设的关系 & Q0 [8 E, ^$ P W* @9 M
近年来,我们把大量的人、财、物资源投入到“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方面,结果花费颇大收效甚微。与此同时,网络技术日益成熟、网上服务种类日益增加,现有技术已经完全可以支持网络教学活动的开展。困难在于,高质量的网上教学资源还很少,对网上教学模式的研究还不充分,我们还没有形成网上教学的很好的模式和教学流程。因此,加强网络教学模式研究,建设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势在必行。
9 G# u; Q+ O3 l% M - 集中的网上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3 M7 t; l0 Q3 n4 q/ _目前,大量的网上教学资源是个人凭兴趣建设的。这些教学资源可靠性低;内容低水平重复;知识表达方式混乱,动画图像堆砌在一起,很少考虑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协调性。
7 \" b* ?/ ]9 s! h, I3 F N7 v. l建立统一共享的教学资源中心是开展“网络 +面授”教学的重要条件,建立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时要注意内容的质量、表现方式与教学模式的联系。切忌对同一内容的无原则的一遍遍的“化装修饰”。
0 g; G" ?# S3 l/ J网络课程主页的建设 从前面的讨论中,我们知道网络环境下,课程主页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美国大学校园计算机使用情况调查》1999年度调查报告统计,1999年美国 “超过四分之一(27.8%)的大学课程有自己的主页”。根据我们对一个高校进行的初步统计,估计明这一数字大约在5%左右。未来的大学校园中,“网络+面授”的将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课程主页的建设也会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 l2 r7 Y! {( k: j2 u9 c3 T; w! m7 | w) w/ ]
0 i: a+ K3 z7 G- J7 W参考文献:
, E( W; ?" X4 z/ U- k2 U, q$ {1、《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Online Course Development》http://illinois.online.uillinois.edu/IONresources/instructionaldesign/index.html5 C/ t5 R# c% ]& F0 l
2、Dr. Kenneth C. Green《The National Surve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1999》,http://www.campuscomputing.net
- E5 Z, u0 E% I/ Q+ z$ E9 Y# c3、《Using The Web for Intera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http://www.macromedia.com+ Y' j. _: m" j. _- S
4、哈佛大学课程主页:《Distributed Learning via Networks and Telecommunications》,http://www.gse.harvard.edu/~dedech
# h4 B0 B. Z8 n! B5 e" V/ M- S& w5、余胜泉、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北京师范大学在线杂志《教育技术论坛》,http://www.elec.bnu.edu.cn/
( x6 _4 k- W7 U' K, b4 v) c9 ?6、[美]罗伯特·M·加涅 主编 张杰夫主译《教育技术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 e! y1 j3 k0 o$ n- O1 z: r $ O) i/ h& t2 s
作者简介:郭文革, 1966.4 硕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 b4 d/ @7 U; {; `3 m& l8 I% U8 `研究方向:教育技术、教学媒体设计与开发6 V; D3 }& t: _"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