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51|回复: 0

古滇国青铜文化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3 17: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www.lotus-eater.net/ 2008-6-29 23:27:10

       有关古滇国的来龙去脉,以前在我国的古代历史研究中几乎属于空白。最早在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里有过对古滇国的片断的记载。对于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地域文明,在今天我们仍然知之不多,李家山古滇国墓地的发掘,让人们对滇文化的了解变得逐步清晰和丰富起来。

  江川县李家山墓地分别于1972年和1991年进行两次发掘。共发掘古滇国墓葬87座,这些墓室大小不一,随葬品种与数量也有很大差别,出土文物品类繁多,其中又以青铜器最多。

  埋藏已久失落的古文明一旦被发现,哪怕只是冰山一角,逝去的时代,掩盖了的真相就象潮水一般不可遏制地重现在我们的眼前。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滇国在云南历史上大约存在了500年,即出现于战国初期而消失于东汉初年(既公元前5世纪中叶至公元1世纪)。当时的古滇国范围包括滇池和“三湖”区域及其周边地区,是具有独立王国形式的地方政权。

  一个地区的文化,也必须有自己的支撑点。“有人认为车水捕鱼、铜锅煮鱼是属于滇文化的一部分,其实这种说法有点牵强附会。古滇文化必须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界定。其实所有这些千古之谜与现代的联系线索有两个,一个是花腰傣,另一个就是铜鼓。顺着这两条线研究下去,滇文化研究就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成果。 ”

  铜鼓是古滇国文化的一种重要证据,世界公认中国云南是起源地。铜鼓,由实用器逐步演变成礼器、重器,最后上升为权力和实力的象征。

  铜鼓从云南一直流传向广西、东南亚一带,现在的考古发现当时铜鼓的影响力已经蔓延到了南亚的巴基斯坦。怎样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铜鼓的起源、铸造、演变和传播整个过程还原出来,再现世人的面前,是当前最需要做的一大课题。由此我们还可以联系到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我们很熟悉的茶马古道,从李家山墓地发掘出的琥珀珠和贝币来看,更证明了当时与缅甸有商道可通,这些信息反映了古滇国的一种远距贸易。古滇国文明还直接渗透和影响了越南的东山文化……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作者不明)
  
  古滇国的中心区域在滇池和澄江二处,西达楚雄。活跃年代约在公元前5世纪延续至公元前1世纪,其兴起具有突然性,而消亡与西汉王朝有关。向西汉王朝称臣后,古滇国逐渐消失。

  其青铜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以铜鼓、贮贝器及扣饰最为独特,牛虎铜案是精品中的精品,在中国代表性青铜器中,有“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之誉。
  
  图片:万家坝铜鼓、李家山铜鼓、石寨山铜鼓
  据说铜鼓原件敲击作鼓声,而仿制品虽然外形相似,但是敲击作烂铜盆声,不知原因。
  
  说明:图片提供者本人在此不便名言,如版权所有者认为不宜发表,请告知本人,本人立即删除,谢谢。 






  牛虎铜案仿制品很多也很常见,但是造型及比例与原件差距均相当大,例如斑铜工艺品中多次形象,但是看上去要么没有美感要么没有质感或者没有稳定感。
  
  下面发一组扣饰。扣饰类似今天的皮带扣,用于结扎和装饰衣带。古滇国贵族的扣饰都很巨大,约一个手掌到两个手掌那么大,很夸张。古滇国扣饰题材丰富,工艺精巧。“盘舞扣饰”中的人物,看起来像是欧洲人,说明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很可能与西方的交往水平远远超过我们的认识与想象。
  
  图片:镖牛铜扣饰、四人猎虎铜扣饰、二虎嗜猪铜扣饰、盘舞镏金铜扣饰
  








  下面发一组贮贝器。古滇国与商朝一样,用贝壳作货币。古代商朝货币单位为“朋”,“朋”是一对贝壳的意思,后来发展成为“朋友”这个词。所不同的是,古滇国的贝壳来自印度洋,而商朝的贝壳来自太平洋。由此可知,古滇国与古印度的交往应该很密切。
  
  图片一:古滇国的货币——贝壳。
  
  图片二:滇王骑马贮贝器。此器物的价值之巨大,是难以估量的。不仅在于用纯金强调滇王,而且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人物形象,并且,注意滇王的脚,有压在马鞍下的吊带,为后来“马镫”的老祖先。如果没有马镫,那么就没有欧洲的重装骑士,没有重装骑士,就没有骑士制度,整个世界历史会改写。
  
  图片三:牛虎鹿贮贝器。
  
  很遗憾,我这里没有杀头祭祀贮贝器。
  需要说明的是,我不是考古学家,也不是博物学家,我所知道的这些,仅仅是听博物馆的朋友说的,所以知道的有限,而且可能不准确,希望专家能够给我们更详细准确的解释,这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我们自己的历史。






  滇王印
  
  司马迁曾在《史记》里说云南有个被称为“滇”的国家,但此后再没有关于它的记载。《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滇王者,其众数万人,其旁东北有劳浸、靡莫,皆同姓相扶。”据史料记载,秦朝时期,在开“ 五尺道”通云南后,秦王朝曾在滇东北置官守治理云南的滇池一带。也就是说滇王统治的区域曾经隶属朝廷。但是到西汉初年,滇王又脱离了汉王朝的统治,直到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王朝“以兵临滇。滇王举国降,请置吏,入朝”。汉武帝接受滇王归附以后,“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印,复长其民”。当时“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滇小邑,最宠焉”。
  1956年,云南省博物馆的考古学家在晋宁石寨山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在发掘第 6号墓时,发现墓内存放着一具制作精美的朱黑漆棺,随葬品有金器、银器和铜器等共计137件。其中以青铜器最为丰富,有古代“记载”国之大事的青铜重器;还有各种人物、屋宇、模型、饰物和贮贝器;有代表墓主尊贵身份的编钟和随侍铜俑;有各式兵器如戈、矛、剑、戟等;生活用具有铜镜、炉、熏炉等,数量众多,种类复杂,显示了墓主的富有和显赫身份。当考古学家将要清理到棺底时,突然在随葬物中闪现出一枚亮铮铮的金印。考古队长亲自将它拾起,拂去尘土,只见上面清晰地刻着四个篆字:滇王之印。顷刻之间,发掘工地上爆发出一片欢呼声,人们奔走相告:千古传闻中的神秘古墓被找到了!
  据《汉书》和《华阳国志》记载,汉代益州郡首府为滇池县,即今滇池南岸的玉溪晋宁县。《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汉武帝于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滇国故地设置益州郡,又赐封滇国最高首领为滇王,并赐给滇王王印。在西南各民族中,滇王最受汉武帝宠信。但从公元一世纪开始,在各种史志中就再也找不到有关古滇国的任何记载,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很怀疑古滇国的存在以及《史记》记载的真实性。滇王金印的发现,证明石寨山遗址是滇王及其家族的墓地,也证明了《史记》等汉文古籍有关古滇国的纪事是可靠的。
  滇王之印用纯金铸成,重90克,印面边长2.4厘米,通高2厘米;蛇纽,蛇首昂起,蛇身盘曲。滇王金印虽是王印,但其印章形制,根据《汉旧仪》当属列侯的规格,其原因可能是滇王虽被汉王朝封王,但在中央王朝的心目中,滇王的政治地位只等同于列侯。这也客观地反映了当时滇王和中央王朝的政治关系。滇王之印是云南隶属中央王朝最早的物证。
  上摘自《古滇文明:青铜“述说”的历史》(作者:王锋)
  
  本人要补充一点信息。一般来说,印是权力的象征,是要传给继承者的,例如“传国玉玺”,而不应当被作为陪葬品埋进墓地中。所以在目的中发现这个东西,是很奇怪的事情。有学者认为,这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国家意识淡漠,仅仅把这个东西作为一个“玩具”看待,所以继承者也不以此为权力的象征,而是把它作为前辈的玩物而陪葬了。当然这只是猜测,但是不无道理。古滇过没有文字,所以太多情况只能靠猜测,或者等待发现更多证据。此印的铭文是很标准的汉印。




  1998年4月,在官渡羊甫头有重大发现。其中有大量的漆木器和陶器,这是考古工作者首次在云南发现完整的漆木器。最为珍贵的是一套象征生殖崇拜,镶有猪、猴、鹿等动物头饰的漆木祖,共11件。
  “祖”的意思,就是男性生殖器。最早的“祖”字只有右边的“且”,很形象吧。在古代,一直到工业社会以前,性都是神秘、神圣而严肃的事情,性崇拜在人们的信仰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轻易评判这些文物。
  这些“祖”,都非常逼真,专家推测,是当时的祭司使用的祭祀用具。
  
  图片:鹈鹕形漆木祖、鹿头形漆木祖、祖形柄铜铲
  






  古滇人是什么样子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很清晰的。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古滇人对应今天的哪个民族,或者与哪几个民族关系密切。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古滇人为“百越系”,即今天傣族、壮族、布依族的先民。本人也赞同这个看法,原因就不在这里多讲了,没那个功夫。也有其他的说法。
  古滇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在服饰方面差别很大。
  
  图片:滇人头像漆器、持伞铜佣




  后记
  
  关于古滇国,就说这么多。
  古滇文化,是云南历史上的一大文化高峰,它的神奇之处,在二千五百来年后的今天看起来,就像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它所达到的工艺水准,和古滇国艺术家独特的技艺与构思,至今还深深地震撼和滋养着我们。一个风情独特的王国,一段灿烂的历史,虽然已经永远地安息在岁月中,但是它永恒的魅力,却永远地活在我的心中。
  我打算把躺在我硬盘里的一些“宝贝”放到这里和大家分享,目的是纪念被谋杀的昆明。也让有兴趣的朋友了解关于昆明关于云南的一些人文历史,也许,看了这些,你会更加着迷这片土地,会更加深沉地爱上这片土地。
  
                     2007/12/28凌晨1:42分
  再来两个和军事有关的东东!
    
    臂甲、蛙形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7 12:29 , Processed in 0.0636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