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63|回复: 7

暗香浮动溢梅岭----南雄梅岭(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0 21: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组照片摄影:沈玉明、郭逢文、彭木良 来源: http://www.cnlnsq.com/lnsq/html/98/t-45198.html

      梅岭,位于广东省南雄市,梅岭以梅关古道闻名。

      梅关古道始通于秦汉,是古代沟通中原与岭南的五条交通要道之一。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为适应当时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张九龄又奉诏另凿新道。前后用了二年的时间,开通了一条宽1丈,长30华里,两旁广植松梅的大道。

    现存的梅关古道约8公里,路面铺砌青石的鹅卵石。在古代它是连接长江、珠江水系最短的陆地交通要道,曾被誉为中国南北贸易的黄金通道。史料对此处如是记载:“长亭短亭任驻足,十里五里供停骖,蚁施鱼贯百货集,肩摩踵接行人担”。在太平盛世,经济繁荣的唐代,古驿道上并未设立关卡,军队驻守也是时有时无。到了宋代,广盐入赣,为加强管理,增加关税收入,公元1063年,南安知军蔡挺在驿道口建筑关楼,并将其命名为梅关。位于粤赣交界之处梅岭之上的古驿道除了在经济上曾经做过卓越的贡献之外,还是历代兵家活动要寨。早在公元前214年,赵佗就率秦军经过梅岭入粤,在岭口设横浦关。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又两次督师度岭北伐。甚至连开国元帅陈毅也曾带游击队在梅岭战斗过三年,并因此写下了流芳后世的《梅岭三章》。而古驿道两旁林立的花中君子——梅,每至寒冬,竞相怒放,其娇艳独特的景致,更是令得无数经此的文人墨客雅兴大发,自三国吴陆凯的《赠范晔》迄今1700多年,咏梅篇章数不胜数。  

  古道上,梅岭是粤赣交界的一个隘口,秦时在此设关,叫梅关。梅关是南岭上最重要的关隘之一,关上耸立的关楼,为北宋时筑。关楼拱门两面嵌石刻,北为“南粤雄关”,南为“岭南第一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毅曾在此领导了三年游击战争,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梅岭三章》。现在,当年陈毅活动过的地方,已被开辟为旅游景点。  

      如今,寒冬腊月,满岭梅花盛开,是沿古道观赏粤赣两省风光的大好时节。

      我们特意选取我们拍摄的一组梅花照片,供大家欣赏。同时,我们也热忱欢迎大家来梅岭赏梅。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0 21: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元朝杨维桢的咏梅诗句,是眼下南雄梅岭梅花初放的真实写照。

  受近期阳光明媚天气的影响,今年临近“大雪”季节,梅岭的梅花就早早竞相怒放,比往年梅花初放的季节早了近一个月。据南雄府志记载:“十二月(农历),霜雪降,池始冰,岭梅初放。”由于梅关古道两旁白梅绽放,红梅含笑,日前吸引了不少消息灵通的游客纷至沓来,先睹为快,留下倩影。

  梅岭是“中国六大赏梅地之一”,自古便以“梅开庾岭为香国”之称而名闻五岭南北。千百年来,陆凯、苏东坡、朱熹云、何香凝等一大批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咏梅佳句。清乾隆年间一对联云:“红白花开两样雪,来往人占半边山”。就是梅岭梅盛人旺的形象塑造。此时的梅岭,“风来十里暗闻香”,让人叹为观止,留连忘返。

  据南雄市活力旅游资源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梅岭各种梅花先后开放的时间共三个月左右,白梅先开,红梅次之,还有腊梅、绿梅、珍珠梅等交相竞放,每年元旦至春节期间是赏梅的最佳时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0 21: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雄梅岭山梅花
来源:http://www.c2cu.com/Article/xugl/hn/200801/5720.shtml

        梅岭山位于自古便以“梅开庾岭为香国”而享誉南粤的广东省南雄市。

  梅岭山以梅花自古闻名。每年一月份,粤北天气多是白天阳光灿烂,夜间低温霜冻,日夜温差大,适宜梅花生长;同时梅岭南北两坡气候差异明显,出现了南枝先开、北枝后放,界限分明的奇景(历代文人骚客亦在此留下了不少赏梅诗文)。因此,梅岭的梅花通常在元旦至春节之间持续开放一个多月,梅关古驿道两旁的白梅竞相绽放,一朵朵含苞欲放的梅花,幽香阵阵,吸引着省内各地不少游客纷至沓来。

  

踏雪寻梅,自是岭南人的妙事。梅关古道游人如鲫,摩肩接踵。游人中,有当地携老带幼或陪朋伴友的,有千里迢迢从外地赶来的。早晨,踏着厚厚的白霜,沿着梅关南面古道而上,崇山峻岭中的青松、翠竹、红枫与古道两旁竞艳的梅花,织画出一幅风光旖旎的胜景,令人心旷神怡。越过山顶,站在赏花亭往北面俯视,近百亩的梅园,花团锦簇,梅花争艳,如皑皑白雪。走进林下细看,朵朵晶莹洁白的梅花含苞欲放,许多游人站在梅花丛中按下快门,留下美好的倩影。




  "不登梅关枉作岭南人!"来到南雄的游客定会不辞劳累,爬上陈毅元帅当年写下光辉诗篇《梅岭三章》的梅岭山巅--梅关,领略古道尚存遗迹,缅怀先人的丰功业绩。最近该市有关部门从民间挖掘出来的一批流失多年反映梅关悠久历史的珍贵文物--古石碑,其中距今1200多年唐玄宗开元年间的"无字碑"最引人注目,该碑高1.6米,宽1.8米,没有一个字,含意为唐丞相张九龄开凿大庚岭是功德无量之举,用文字表达不完。文字尚能辨认的三块清代巨碑,内容记录了梅关古道唐宋时期商旅络绎不绝,道旁客栈饭店鳞次栉比的繁华景象,也记载了古道自唐朝开发以来,周围的人们就有到梅关种梅赏梅的习俗。目前,该市正加大投入,配合有关革命诗词、红军标语和历史故事,建成"一路梅花一路诗"人文景观,重现梅关古道昔日的风采。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1 16: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岭风景名胜区位于南昌市西郊15公里处,在江南最大的“飞来峰”上,因西汉梅福于此修道而得名。又因位于城区之西,故又名西山。梅岭西临鄱阳湖,北与庐山对峙,方圆150平方公里,是著名的避暑胜地,也是中国古典音律和道教净明宗的发源地。

  梅岭有自然和人文景点 120多处,主要景观有:被称为全国第十三大避暑胜地之一的洗药湖避暑度假区、江南最大尼姑庵之一的天宁古寺、中国音乐鼻祖伶伦修炼地、古南昌十景之一的洪崖丹井、江西最大的地表皇室墓葬--皇姑墓、神奇独特的名人别墅群、参天的千年银杏、峻险奇绝的狮子峰、气势壮观的脚鱼潭瀑布区、繁花锦簇、纵览云飞的中日友谊林、庄严肃穆的方志敏烈土墓等。

  自古以来,“洪崖丹井”、“西山秋翠”、“铜源三群”(瀑布群、梯田群、水碓群),就是文人骚客争相题咏的著名景观。梅岭山势嗟峨,层峦叠翠,四时秀色,气候宜人。它以峰峦之旖旎,溪漳之蜿蜒,谷壑之幽深,岩石之突兀,云雾之缠绕,风光之掩映,组成了梅岭“翠、幽、俊、奇”的特色,素有“小庐山”之称。

        梅岭原名飞鸿山,早在汉朝初年,就辟有驿道。西汉末年,南昌县尉梅福为抵制王莽专政,退隐西郊飞鸿山。后人纪念他的高风亮节,在岭上建梅仙坛,岭下建梅仙观,改飞鸿山为梅岭。唐朝以来,有张九龄、张商英、周必大、王安石、张位五位丞相,欧阳修、曾巩、黄庭坚、陈师道、汤显祖等文学家,岳飞等武将,慕名而来,或游览赋诗,或题刻留记,或凭吊古迹,或隐居修炼,留下了许多名诗佳作和人文景观,成为古今游人的慕游之处。

  梅岭是佛道两教的圣地之一,寺庙观坛曾多达136处。道书称此为“第十二洞天”。西山人大名刹之首的翟岩寺,原有一尊1.6丈高的铜佛,8尺高的铜莲台和铜瓶、铜香炉、千憎锅。唐朝名僧贯休曾居云堂寺,有山居诗24首。原道教名刹太平观旁有一株“千年银杏”,树高30米,胸围7.5米,6个成年人方可合抱。位居山巅的紫阳官,石室尚存,东汉开国元勋邓禹曾到此,旁有邓仙洞和真君墓。

  在古今游人注目的梅岭名胜古迹中,洪崖丹井最为古老。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因洪崖所在,改豫章郡为洪州。离丹井不远处是江西最大的地表墓--皇姑墓,墓前有石翁、石马、石狮、石羊等。清朝末年佛教净土宗的著名禅师印光的墓葬--印光和尚云塔,也在这里。

  梅岭上百座山峰,各具特色。梅岭头翠竹生幽,狮子峰险峻难攀,紫阳山秀丽多姿,罗汉岭利于观景。梅岭有许多古树名木,雄伟俊俏的迎客松,姿态万千的陵上古松林,幽溪之畔的擎天大竹,尤以“盆景樟”、“石中兰”、“树生竹”为奇,被誉为“梅岭三绝”。

  梅岭的谷壑,到处可见灰黑色的花岗岩垒叠成梯,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洞。有形似庐山仙人洞的云隐洞,长逾百米的潘仙洞,弯曲多变的造钱洞,洞中有瀑的秦人洞,还有形态各异的尖刀石。龙爪石、礁日石、穿剑石、佛名石,井伴有神话故事在民间流传。

  “素练飘来胜白纱,轻飞玉屑点袈裟”。这是古人描绘梅岭瀑布的诗句。梅岭有因断岩形成的脚鱼潭、跌水沟、滴水崖、水口瀑布,四时腾泻,还有许多清溪和山泉。

  
      梅岭林木葱茏,气候凉爽。主峰罗汉岭前的洗药湖海拔842米,为全市最高点。夏季平均气温仅摄氏22.6度。比市区低8-10℃,这对我国"四大火炉"之一的南昌来说,是一座难得的“凉岛”。1985年兴建的洗药湖山庄,是新兴的避暑胜地。

       游人不论是在梅岭之巅、洗药湖畔,还是在避暑山庄,均可朝观东方云海日出,暮瞰洪城万家灯火,春赏十里火红杜鹃,夏迎百丈仙台凉风,秋品千峰野果琼浆,冬揽万山玉树银花。真乃一风景幽美、避暑游览之仙境
发表于 2008-12-27 19: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关古道的那一番滋味
2008-12-23 09:25来源:佛山日报  文/图 邓玉珊

  当秋叶落尽的时候,又是赏梅时节。
  元旦假期将至,你说:“找个地方走走吧!”
  我说:“去梅岭吧!”
  你问:“又去?”
  我不好意思多说。我也知道,每年的这个时候,只要你对我说,找个地方走走吧,我总是会说:“去梅岭吧!”
  你可知道,我很喜欢走在梅关古道上?
  就算是没有梅花的日子,我也喜欢走在梅关古道上。






  
  还记得大诗人苏东坡《赠岭上梅》:“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由岭梅、行人想到故人,由花落、梅熟想到与亲友相聚,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一上梅关
  
  第一次上梅岭赏梅时,正月十五已过。我顺着梅岭古驿道,从广东南雄经梅岭关楼一直走到江西大余,不记得用了多久走完8公里的古道,然后,再从江西的公路旁拦车回广东。     因为已错过了花月佳期,梅岭上广东这边的梅花已落尽,但曾听说岭南岭北气候明显差异,有“南枝先开,北枝后放”的说法,于是不顾疲惫,一直地往北走。

  这个时候,梅关古道上人烟稀少,那本可供五马并行的驿道却由我一人独占。我可以慢慢地体会这螺转九登,盘旋而上的梅岭古驿道,还可以细细地欣赏这以青石、卵石铺道,以石筑阶、边幅齐整的古驿道。

  据考证,梅岭古驿道是唐开元四年,内供奉张九龄奉诏开凿梅岭,并修建的青石古驿道。新路开通后,在路旁增设了骚馆、茶坊、酒肆、客店、货栈、税关等以适应,至此,南北交通大为改观。驿道上肩负驮担者往来不绝,所谓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覆,冬无寒土。过去的梅岭驿道是连接广东和江西的唯一通道,如今,除了广东、江西两边的村民要探亲访友依然走这条古道外,剩下的就是游人墨客了。  
  
  梅关古道被两峰夹峙,虎踞梅岭,当顺着古道,走到那早已历尽风雨,饱受沧桑的梅关关楼下,依然能感受到当年金戈铁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关楼的南面是广东,关楼的北面,十几步之遥就是江西了。难怪这里是古代中原通往岭南的最重要关隘,有“南岭第一关”之称。

  关楼北首有行体“南粤雄关”匾额,南上首阴刻“岭南第一关”匾额,南灯两侧有清光绪癸末春闽汀李化题“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门联,北门两则竖一清康熙年间立储红石碑上书“梅岭”二字,苍劲雄浑。南雄的县名也与梅关有关,南雄乃南粤雄关,而雄关指的就是梅关了。

  这第一次上梅关,虽然踏雪遍寻梅而不得,却已默默爱上这地方。
  
  二上梅关
  
  第二次上梅关是早春二月,刚逢瑞雪,岭上梅花斗雪而开,清香四溢。遍布山野古道中的或黄、或白、或红的各色梅花随雪舞动,置身梅海,如梦似幻。那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讲叙的是经梅岭驿道往京城为杨贵妃运送荔枝的场景。可以想象,她收到荔枝时的兴奋,正如此刻在驿道上赏花的我。

  这次,站在梅岭之巅远眺,南国大地葱葱可喜,北望古城南安,桃红柳绿,一派秀色尽收眼底,一览无余。而眼前的雄关则花团锦簇,漫山遍野的梅花把“南粤雄关”装点得更加壮丽。

  此时,在广东境内因为游玩出汗而脱下的衣服,在江西这边要一件一件地穿上。只是一楼之隔,却是不同天。
  
  三上梅关
  
  第三次上梅关,是2007年的元旦。这次除了见到寒梅怒放,还发现原来梅关不但多梅,而且有松。可谓古松夹道,形如虬龙。看来以往心里只装着梅花,却错过了别样的风景。

  而最让人称奇的是梅岭上居然有千年古枫。在广东这边,驿馆西侧有棵古枫树,枝杆挺拔、叶茂如盖、郁郁苍苍,树高43米,树径要两三个人才能合抱。虽然秋天已过,枫树却依然披茸婆娑,叶色由青变黄,再转橙红,一棵树上五颜六色,加上斗雪而开的白梅、红梅、黄梅构成一幅秋天与冬天相映的图画,如日月同晖般美丽。传说中曾提到,一起看到日月同辉的恋人都会一生相守。不知道看到此景象的你我,会否如传说中美丽。  

  后来回家查了资料,才知道驿馆下云封寺前还有两棵古枫,高有38米,左右耸立在寺前坪地上,像一对守候着山门的卫士,十分壮观。古枫是驿道的历史见证,元代大司农吕思诚在途经梅岭时写道:“西风百里南雄道,绿树丹枫满意看。”下次上梅岭的时候,我可要专门去找找这两棵古枫树。

  梅岭上还有碑林、梅关泉、庚将军祠、憩云亭、驿馆、望梅阁等古迹,都值得细细品味。

  攻略
  
  1、最佳游览时间:元旦至春节前后,梅花开放之时。元旦前后游览,最好是从南雄上梅岭,到关楼再下十来分钟折回。若春节过后,还想碰碰运气看梅花,可从江西大余上梅岭,因为岭上气候迥异,有“南枝花落、北枝始开”的说法。

  2、交通:梅关古道位于距南雄市约30公里梅岭顶部。自驾车:上京珠关高速,在南雄出口下,直接前往。坐车:可在广州省汽车总站坐南雄班车。在南雄汽车站坐往大余的客车,在钟鼓岩下车,看见一块梅关的路牌,进去1公里就到。也可以在南雄打的过去,人多划算。

  3、食:请带备水、干粮,还有擦汗毛巾,边走边玩边看。累了折回。在景区外的公路上,有很多焖鹅店,配有很多农家菜,味道棒极了。
发表于 2008-12-30 21: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2-30 22: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key-EB 于 2008-12-30 22:06 编辑

南雄重振梅岭、里东、珠玑三个千年古墟
http://news.QQ.com  2007年11月01日11:54 大洋网      

      唐朝张九龄开凿梅关,使梅关驿道成为古代中原通往岭南的著名“陆上丝绸之路”,也成就了梅岭、里东、珠玑这三大南北闻名古墟。明神宗23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曾经途经该处后,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盛景。时隔1291年后的今天,当沿线古墟湮没在现代气息中时,唯有里东古墟仍保存着原汁原味的上古风貌。

  目前,当地政府正准备在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墟旁边建新墟,在明年1月将古墟的集市贸易搬迁到钢筋水泥建成的新墟上。

  届时,这座千年古墟将被保护下来,作为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上一个保持盛唐风貌的古驿站加以开发保护,成为人们了解中原人南迁和南北商贸交流的历史见证。

  古墟盛景千年不变

  昨天下午,记者与里东村委会干部来到了古墟。长约500米的古墟夹在周围的民居之间,宽约3米的长长小巷倔强地伸向远方,曲直有致,古朴清幽,如同先人的足迹。小巷两旁店铺商号鳞次栉比,招牌斑驳陆离,漆面剥落,满溢着历史的风霜。村民说,这些木板房子至少都有上百年历史,历史最久的在明末清初。偶尔传来鸡犬相争之声让古墟更显宁静。随处都可以感受到古墟民俗古朴,民情淳厚。

  据介绍,古墟逢新历二、五、八开墟。每到墟日,数以千计的四乡八邻群众都会带上各种千奇百怪的土特产品、手工艺术品前来赴墟,把古墟挤得水泄不通。此景历经千年仍不变,仿若一幅岭南版的清明上河图。

  古戏台“余音绕梁三日”

  日前,随着一出歌舞大戏在作为“北风南移”重要物证的里东墟古戏台上开演,记者与十里八乡村民一道重温了古墟当年“锣鼓一响,唤醒人间春梦;宫商两音,传来天上神仙”的盛景。

  一大早,听闻古戏台开演采茶戏,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乡民把戏堂围了个水泄不通。伴随优雅鼓乐声,一出出传统戏曲节目轮番登场。婉唱舞动的演员,在绫罗水袖中翩翩起舞,勾勒出一幕幕古装典雅的场景。如痴如醉的人们仿佛走入了倒流数百年的时光中,回到了“台上伶人妙歌舞,台下欢声潮压浦”的画面里。

  与丹漆金碧、堂皇艳丽的北方戏台相比,里东古墟古戏台却别有一种小巧玲珑,色调素雅的气质。戏台总占地376.98平方米,精雕细绘的整个建筑分为“三进”,内有双天井巧妙连接,有斗拱装饰并与卷棚用“虾公梁”细密缝合。三进地面均由青砖或鹅卵石铺设,戏堂可容纳500余观众。

  最令人叫绝的是,古戏台的主舞台顶天面挑檐翘角,中间设置为八角覆斗藻井,可以有效提高演出空间高度与有利于声学反射,使演唱时声腔产生共鸣,产生“绕梁三日”的音响效果,这充分体现了古人们的聪明智慧。

  ● 资料

  据南雄博物馆朱馆长介绍,梅岭、里东、珠玑三大古墟位于粤赣交通要道上,是沟通大庾岭南北的必经之路,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南北交通和商贸交流的必经之路,南来北往旅客的歇息地,也成为梅关驿道上最重要的驿站。

  据史料记载,梅岭三大古墟夹道成镇,每天往来客商达千人。自北宋始及其后历朝历代,商运勃兴,仅盐运挑夫就需10万人次。至于其他南来北往的客商,海外使者,更是不计其数。

  意大利人利玛窦在其所著《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中,也描述了公元1595年5月经过大庾岭时的所见所闻:“旅客骑马或者乘轿越岭,商货用驮兽或挑夫运送。他们好像是不计其数,队伍每天不绝于途。”

  商运的兴起,带动了三大古墟的第三产业,茶楼酒肆、客栈饭馆等店铺繁盛时逾千家,繁华一时。“南来车马北来船,十部梨园歌吹颈,正是古墟繁华时期的真实写照。(文/图 记 者卜瑜 通讯员曾令华、朱祖纯)

  (广州日报 )
发表于 2009-1-28 14: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6 03:29 , Processed in 0.0679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