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11|回复: 1

用古汉字写作文引发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 17: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张丽    来源:北京晚报   

今年四川省的语文高考题作文为《熟悉》,但有一位考生却用大多数人都极不熟悉的古汉字写了一篇作文。近日,多家四川媒体报道了此事。据当地记者从语文阅卷老师处证实:由于阅卷老师看不懂,该作文是专门请专家翻译了,才进行评分的。专家发现里面有甲骨文、金文,还有小篆。阅卷老师认为文章偏题,所以得分偏低。

相对于大部分网友对这位考生“有才”的赞许,媒体采访到的高中和大学的语文老师对这个“壮举”都持反对态度。要说90后的孩子们就是有胆有识,不像70后、80后,平时无论多有个性,在高考这种重大关口还是选择了循规蹈矩。估计明年的高考作文,就要明确规定用简化字,再也不留下这种空子了。

目前我们无法从公开渠道获知这位考生到底是何许人也,更没法了解他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但无论如何,这位同学的古汉字水平的确可圈可点,不仅毙掉了老师,更是镇了包括我等文字工作者在内的一干国人——古文,不是外文,这是我们自己的语言。别说这样艰深的古汉字,不看译文就能通晓中学课本里面的古文选篇的人,恐怕也不多。

据美国《连线》杂志去年的统计,中国大约有3亿人在学英语,大致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英语在各级考试中成为关键性因素,利益驱动下,谁人不学?但是没人把古汉语当回事,没有一种评价体系会因为一个学生古文好,或者研究中国历史,或者掌握传统技艺而给他加分。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是某些政府部门用来申报然后获批经费的;所谓国学,那是某些大学用来开办高管研修班然后收高额学费的。真心实意喜欢这些“没用”玩意儿的,多半既搞不来经费,也交不起学费。这位真敢在大考中用这“没用”玩意儿的考生,作文写得虽然偏题,却给我们每个以中文为母语的人,出了一道思考题。
发表于 2009-7-30 13: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叫别出心裁
不能打高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5-5-2 02:53 , Processed in 0.06509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