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90|回复: 0

赣南客家方言个性与其移民文化的联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5 09: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钟俊昆 来源:http://kjshangyou.5d6d.com/viewthread.php?tid=96

赣南作为客家人聚居区,经过数次大规模来到赣南的北方汉人,在语言使用上与当地士族结合,或同化或消融,在产生新的语词的同时,还保留了大量中古汉语词汇。而这些词汇已在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普通语中不再单独使用或业已消失,或者仅在普通语中出现于书面语及作语素使用。如斫(砍柴)、乌(黑)、禾(稻子)、颈(脖子)、面(脸)、索(绳子)、掏(捆扎)、饥(饥饿)、朝(早晨)、昼(中午)、夜(晚上)、汤(热水)、行(走)、走(跑)、惜(喜爱)、勤(勤劳)……等等。这些古词语却至今仍存活于赣南客家口语中,可以看出古代移民文化在赣南的痕迹,也可认定是赣南客家文化是与中原文化一脉相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保留至今相对完整的重要部分。

赣南客家文化中还留存着古越文化、当地土著文化的影响痕迹,这从赣南客家方言独特的词汇现象及其构成方式中可以推衍出土客文化关系的变迁。例如赣南客家话中的“猪栏”中“栏”,不会说成普通话中带有形状特征的“猪圈”、“牛圈”,而是以南方古越族建筑风格的竹木栅栏来命名,可以说明赣南客家人迁来后,应有向土著学习构栏为“屋”居住的过程,在短期居住的“栏棚”中创业、发展,然后才以土围子、四正三间等传统建筑居式建屋而居。因为后者的建筑材料与人工成本远甚前者。由此“栏字也就沉积于民众口语中。当然,有些至今保存下来的客家词汇则可以看出中原汉人带来的汉语在当地推衍、流传的结果。如“灰寮、“洗澡寮”、“粪寮”及至今兴国县梅窑乡风水大师杨筠松师徒筑屋而居的“三寮”地名,这里的“寮”指的是简易的泥石或竹木构成的小屋。此外,如“厢房”、“厅堂”等亦可做以上判断,是中原文化的衍生与保存。

赣南客家方言中亦有不少以中原汉人思维方式套用在器物上的词语。如称雄壮、首数、男性等阳性之物为“公”“头”“牯”,称微小、尾数、雌性等阴性之物为“尾”“嫲”的。如碗公(碗)、杓嫲(杓子)、筷条(筷子)、牛牯(公牛)、牛嬷(母牛)、鸡公(公鸡)、手指头(大母指)、手指尾(小手指)、脚指公、脚趾头(大脚趾)、脚指尾(小脚趾)、锄头(长尖形)、田婆(扁短形的田铲)、重刀(大的砍柴刀、斫柴刀)、轻刀(割草刀),等等。这是古代阴阳二分思维方式在赣南客家人中的具体、灵活而又恰当的运用,它受修饰语置于中心词后为特征的瑶、壮、越等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也是明显的,所以赣南客家方言中保留了民族交流与影响的证据,也是文化生成方式的典型案例。

赣南客家方言中体现出非常重要的移民特征。例如赣南客家人称厨房为“灶下”,以灶为指代,以点带面,这是移民到此的赣南客家人简陋、粗朴生活方式的写照。而上犹营前有许多从广东返迁回来的新客,在死后也委婉地称为“转广东了”、“去广东了”,说明了从广东移民来此的历史积淀。顺带说一下,笔者在田野调查中也发现如今有称“打工去了”的,这种取义方式、委婉表达式在当代的体现,也是当代移民方式的新体现。再如赣南客家人“做地”(二次葬修墓)的风俗,修谱、发谱的仪式也可看出其移民心态来。这就是赣南客家方言所反映出的移民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从诗文看清代平远客家景象

平远属嘉应州,客家邑地。乾隆《嘉应州志》中艺文卷第709-726页载有不少诗文记议,从中可以看出清代平远县的大致景象。

一、山川秀美

平远属典型的山地形貌,山村景象秀丽迷人。平远知县王文邑有诗《早春过石窟山中》有描述:

空山无地种桑麻,烟火依稀三两家。
惟有春风深谷里,年年偏发野棠花。

平远教谕谢长文有《游五子山赋》,其中有写五子山险幽奇境:

“时令尹已先俟我于宝鼎峰,拾级而上,箕踞峰顶。固已飘然尘外,涉境孤远。已啜茗既毕,衲子乃导而东折,过一线天,巨石迫侧,仰视杳冥。真所谓乞矢一线者。复经普照贤堂,历含珠洞,两高峰抱一怪石,隐映如珠。又过降龙峰,望藤萝簾,千仞垂萝,盘结泻碧,万年物也。又抵鞠躬门,倚留云岫。憩天池峰,至紫藤厂止焉。石天云覆,藓壁绿染,异树瞰崖而欲坠,香雾扑人而忽飞。游袂生寒,岩扉欲瞑。衲子复扫方丈,摘笋蕨具伊蒲之供,沦石华之英。禅房毯棕,匡床吸梵天鸡戒,且古寺清晨。致足乐也。”

“猿猱之迳,人迹罕绝。府窥众山,如波涛之涌沧海。豫章闽峤,献列眶睫。上帝高居,巍然刹宇在焉。敷座而坐,将逾二时,晴云漫空,下雨不日,山灵实不负我,齐胜之具,兹游信目,境之壮观,探幽之奇也。”
作者极尽叙事铺陈之能事,把五子山的清幽与险峻以自身的体验而导出,足以忘世之尘嚣而乐山川之华美。

二、古迹丰富

《嘉应州志》记载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庙宇道观,这些都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气息,也是平远客家文化发展的见证。如乐乐亭、余玩亭、横冈塔、五子山书室、青云桥、程处士宅墓、普庵井等等。这些在诗文中有所记载。如余玩亭,为明代万历知县腾表章所建,腾表章有《题余玩亭》诗:

新亭江上日初融,政暇优游喜御风。
飞翠满空山色里,清光一片水声中。
阳春有脚催耕早,造化无私布泽公。
自是甘棠遗爱在,却教明月照芳丛。

诗作虽然尽写政余悠闲的风姿,但也见出他催耕惠民的心愿。此后知县刘风祚有和诗《次腾明府题余玩亭韵》:

小亭登眺喜春融,四顾郊原见好风。
举耜农夫春雾里,观澜人士画桥中。
孤城日照烟岚净,百亩阳和雨露公。
对景持杯顺尽醉,野无惊犬吠花丛。

诗作虽然不乏溢美之词,但构筑了一幅城郊喜乐图。

而有奇形异景者还见平远训导岑士龙的《过程处士祠有感》:

旷代瞻师表,江天起暮霞。
严陵千里国,畏垒万人家。
韦布权何重,诗书泽已霞。
相传程水上,有屋近梅花。

传说梅州程处士教化于此地,深得后人感念,于是将邑名改为程乡,水名程江,其宅与墓均在平远坝头,村名也就改为程源村。有此英名当值得铭记,巡按御史王命睿《祀程处士坟碑记》中赞曰:“衣冠人物,晔晔载道。宁必非程公高义有以风之也。”(《乾隆嘉应州志》卷七,第718页)

李琛的诗赋

李琛为清代刑部主事,至梅州有诗赋载《乾隆嘉应州志》卷七《艺文志》。
其诗《程江舟行寓目》:
数年梦想水云乡,景物萧萧五月凉。
岸夹人家藏密行,顿留野艇系垂杨。
平田谷秀农夫喜,细雨鱼多蛋女忙。
独有沙禽无一事,呼群饮琢立苍茫。

诗作以绵密的意象来构筑舟行所见的江景图,动静忙闲相结合,泊舟野趣,渔女细雨收网,沙禽悠闲群栖组成灵动的江南水乡优美景致,其闲静的风姿依依再现。

李琛的《凌风楼赋》则很有气势。凌风楼为明代潮州知府、江西庐陵人郭子真倡修,感到梅州当时“习俗猖乱”,试图借抗元将领文天祥在梅州时所集杜甫诗:“楼角凌风廻,孤城隐雾深。万事随转烛,秋光近青岑。” 来额此“凌风楼”。还有一层意思是,当地风水先生认为“城南门抱负少陂,门外河流湍悍,失其故道,是用梯乱,予登之怅然。”感到当地的自然环境亦使人心浮躁。郭子真便试图借鉴潮州情形来感化民众。因为“退之守潮而潮趋文,固元公提刑入潮而潮知学,岂必易民而后化哉?”他试图借文天祥的忠孝义行来过化:“俾程乡冬氓民过此楼者;得亡迥心涤虑,激忠赴义,湔祓其所为。” (第349页)以此期待民风纯厚。

但百余年后,凌风楼已有所毁坏,知县曹廷懿加以重修,并有《重建凌风楼记》曰:

“凌风楼者,程之城南楼也,踞程江之上,诸山环之,萃一邑之胜。……楼以信国公得名,登斯楼也,流连之讽詠,将见公之忠魂毅魄,仿佛呈露于山光水色之间,心有慨然兴起其读书致身之志者。此则郭公名楼之意,亦即余与诸君子重修兹楼之意也。岂仅山川之美,登眺之乐耶。”

从这段重修楼记中可以看出,凌风楼作为人文景观的意义并不光是点缀山林佳景,更主要的是它负载着忠义之思,有助于启迪邑人读书修身,崇文重道,忠贞爱国。关于这一点,李琛的《凌风楼赋》表述得更全面,更见赋文纵捭开阖的气势与见微知著的深义:

“思凌风以奋翼,诉危苦于穹苍。浩然刚大之气,直与明庶阖阊,周八极而接混茫。维郭公之仰止,建斯楼之孔阳。採公诗以颜额,悬金薤之琳琅。于是南凌风,比铁汉。登斯楼者,岂徒以侈景物,快清凉。将使有志之士尚希风节,感叹而神伤。即颜者、懦者、鄙者、薄者,亦将临风披拂,而一扫乎糠。……当夫烟消日出,山环水行,竹树桑麻,掩映扶苏,仰看飞禽,俯数游鱼,宾旅之所辐辏,商贾之所奔趋,阅帆樯之上下,量风雨之有无,凭栏倚槛,身在画图,旅乐极而悲生,每延伫以踟蹰,悼志士之悒郁,遘世途之崎岖。至若月白风清,澄江如练,渔歌唱晚,哀纮宛转,约我同志,携樽清燕,沆瀣横空,精灵隐见,划然长啸,波兴云卷,景以触而屡迁,情随境而递变。苏子黄楼之会,追太白于昔年,庾公南楼之兴,偕殷浩而达旦。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安在不与前贤之旷怀高致,同条而共贯哉!

且夫瑞应之事,儒者略焉。兴衰显晦,夫孰其所以然?然自曹侯修复,吾乡之士,惔华振藻,竞争秀妍。秋风生兮桂圃,春日丽兮琼筵。薰香炉以侍史,伴瀛岛之列仙。茅连茹以汇征,凤爰集而傅天。则斯楼也,又以萃山川之清淑,而储邦国之材贤。固事体之至大,信有开而必先。何羡夫,吾与二三子,一觞一咏,第为光景之流连。”

李琛认为凌风楼的设立不光只是观景而图清凉,更主要的是能思“兴衰显晦”之事,从而“将使有志之士尚希风节,感叹而神伤”,更好地激发“浩然刚大之气”,以致能“思凌风而奋翼”。这又何尝不是客家人历经挫折艰辛而不失其志的客家精神的写照呢!这也是此篇气势轩昂的赋文的意义所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8 03:37 , Processed in 0.1111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