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http://www.awmhe.com
-----------------------------------------------------------------------------------------------
古人称《易经》为“群经之首”,又称之为“五经之原”。《易经》是五经的枢纽和根本。所以写下《易经》,是为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就是说要推究世物之理,使人性得以充分发展,以至于完全天定的人生使命。《易经》大有究天人之际、究造化之原之势,以求明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修齐治平之本。用现代的话来说,《易经》的目的是要告诉我们一个正确的宇宙与人生观,使我们有信心、有定见、乐观积极、奋发有为。一言以蔽之,则为明天人合一之道。就是要找到人生的意义,实现符合天道的正确的人生。
我们现在所说的《易经》又称《周易》,实在是经过了四圣之手-伏羲、文王、周公、孔子-最后由孔子修订成书。秦始皇焚书时,以《易经》为卜噬之书而独存。从此《易经》成了古今第一部完书。近代新儒家的大哲学家熊十力先生说:“孔子作周易,始绝术数,而纯为哲学大典。”用孔子自已的话来说,学易可以避免人生走入误途。《论语、述而》载孔子言:“加我以数年,五十而学易,可以无大过也。”这句话可以和他说的另一句话连起来读:“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可见在孔子的人生中,周易对他这位乐天知命的夫子有着何等的地位。《周易》能帮助他认识天定的人生使命与目的,而且能避人生重大的错误。
孔子说:“不占而已矣。”这对于今天学易的人,应该是一个重大的启示。我们不可将重心偏置于占卜之类的活动,而迷信占卜。而应该从中寻找上定所定的人生目的。《系辞上传》载:“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圣人用易来启迪天下人的心志,成就天下人的事业,了断天下人的疑难。人间的事业第一要讲究的就是“天时”。只有对这天有充足的了解,人间的事业才可能立定成就。我们从下文中将可看出这个天之究竟,以及为何顺应天时。
从孔子的这些叙述中可以得知,《周易》里面,一定深藏着不少关于上天所启示的道理,不然人何以因读易而可知天命呢?以易的博大精深,不是一篇短文可以穷尽的。所以我们在这里只想从《易经》中摘取支言片语,来看看这部古经对于上帝有些什么样的认识。另外,我们知道,《圣经》为一部上帝亲自启示的经典。人们读《圣经》也是为了知天命而行天命--即行上帝的旨意。而且《圣经》是对上帝旨意的完全的启示。两经既同样启示上天的道理,因此我们相信,藉着《圣经》所发出的亮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易经》。我们甚至可以作一个结论,不懂《圣经》的人不能真正读懂《易经》。
我们下面就要沿着《易经》中对天的礼颂来证明我们上面这个结论。
一:《易经》天颂第一曲:大哉乾元颂
《易经、上经》第一卦乾卦上说:
原文: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白话译文: “天的功德多么伟大!万物靠它而生,并受它支配。”
原文: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白话译文: “天创造了万物,并使天下平和安宁。”
原文: “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白话译文: “始生万物的天能够把莫大的恩惠赐给天下,却从不自夸,太伟大了!伟大的天啊!刚强健壮,居中守正,纯而不杂,粹极至精。”
这是一首何等美妙和天颂之歌啊!这里至少对上天的五项美德进行了直抒胸臆的歌颂与赞美:
1:天创造了万物;
2:天养育与治理万物;
3:天将太平安宁与恩惠赐给天下万物;
4:上天极其伟大而又极其谦卑;
5:上天正直圣洁。
与《圣经》的比较:《圣经》《创世记》开宗明义:“起初上帝创造天地。”上帝在六天内创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并且赐福万物与人类。在第七日安息,且赐神这一日,定为圣安息日。天地同得太平安息。两经虽出于不同的人之手,然而其论到上帝的美德与创造是何等的相似啊!
二:《周易》天颂第二曲:天行曲
原文: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天道刚健,君子不可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而应该奋发图强,永不止息。人生自有人生的烦恼,然后当我们仰面望天,看到那运转有序的天体运行;我们就应该充满信心。每当人感到沮丧消沉失望时,就应该举目望天。人若看出那位始生万物的天、那位乾元以美利利天下,看到他对天体的始终如一的支配,就应该充满信心与希望。上天用来鼓励人生的最好的证据莫过于那刚健运行的天体了。
这使我们想到《圣经》中的上帝用来增强人的信心的同样的办法。《创世记》中记载了一位先祖亚伯拉罕的故事。他被称为“信心之父”。可是他也并非一开始就有伟大的信心。上帝曾应许赐他一个儿子。由于他的妻子撒拉已过了生育的年龄。于是撒拉将自己的女仆给亚伯拉罕,让她替他们生下个儿子来。可是上帝却告诉他惟有他妻子生的才能算是他的后裔。为了坚定亚伯拉罕的信心,上帝于是领他走到外边,指着天上的星辰给他看。《圣经》上接着说:“亚伯拉罕信上帝,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见《创世记》15:5,6)
以上的两段经文,如出一辙。都是透过天体的运行来坚固人对上天的信心。
三:《周易》天颂第三曲:圣人采风颂
原文:“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其类也。”
白话译文: 圣人兴起则万民敬仰。扎根在天上的亲附天,扎根在地下的亲附地,这就是万物各依其类而相聚的规律。
原文: 《观第二十》“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白话译文: 圣人以上天之道设立教化,天下归服。
孔子心中的圣人是有着上天一般圣德的君子,与谓“德配天地”,就是这个意思。虽然也是人,为父母所生,可是行事为人却处处表现出那圣而又圣的上天的德行,此所谓圣人。圣人给人的教诲,不是出于自己,乃是依上天之道教化万民。而天下必依此而归服上天之道。
查历史,古往今来,惟有一人与此处的两段经文相符--那就是《圣经》中所记载的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他既有完全的神性,又是个完全的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圣人。耶稣在世传道三年半,周流四方行善事,传讲天国的福音。“使被掳的得释放,使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上帝悦纳人的禧年。”《路加福音》4:18-19“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同归于一。”又“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上帝。”《腓力比书》2:10-11
耶稣说我所说的道不是我的,而是那差我来者的道,天下归于他里面。
耶稣说;“我没有凭着自己讲,惟有差我来的父,已经给我命令,叫我说什么,讲什么。”约翰福音12:48“你们所听见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来之父的道。”约翰福音14:24。耶稣所说的父就是上帝。可见耶稣所设的教乃是真正的神道。
除了耶稣之外,没有另外的一个人真正做到“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这个天下不仅是中国,不仅是整个世界,而且还包括所有一切诸世界和天庭的天使,甚至包括撒但及其使者。都将在未日在基督面前屈膝降服。基督教的历史已经给出了一个很好的例证。当耶稣二次来临时,我们将看到那“天下归矣”的最后一幕。
“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从地上来的,是属乎地,他所说的也是属乎地。”约3:21。当那些法利赛人说耶稣的见证不真,向他找碴时,“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是从下头来的,我是从上头来的;‘你们是属这世界的,我不是属这世界的。”约翰福音8:23。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约翰福音18:37。属天的就是属上帝、属真理的;属地的就是属鬼魔、属谎言的。
《易经》的这首圣人颂赞曲,不仅说出了圣人之教的来源与性质,而且说出了其教化的结果。而且万物也必因其对待圣人之教的态度而各成其类,各得其所。属乎天者永存,属乎地者永亡。
四:《周易》天颂第四曲:谦谦君子吟
原文: 《谦第十五》“谦:亨。君子有终。天道下济而光明。天道亏盈而益谦。”
白话译文: “谦卑则亨通。天的规律是俯济万物而光明弥彰。天的规律是亏损盈满而增益谦卑。”
原文: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白话译文: “谦谦君子,用谦卑约束自己。”
谦卦说谦卑的德性尊贵而光明。卑而不可逾。说真正的谦卑是不可逾越。君子以谦卑立世,始终如一。上天虽然至高至圣,却俯就下界而愈显其光耀灵明的圣德。《周易》论断上天对等自满与谦卑人的态度正与《圣经》相同。《圣经》上说:“上帝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雅各书》4:6
耶稣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亨安息。”太11:28。“他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已,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9
没有谁比耶稣从至高神的地位下到凡人的地位,而且谦卑顺服到死的地步更为谦卑了。《易经》上说“卑而不可逾”,惟在耶稣的谦卑不可逾越。谦卑大抵是指从高处俯身低就。试想有何人之高能高过贵为天上君王的基督,又有何人能低至越过死亡而大显其谦卑呢。非耶稣莫属。
然而耶稣的这种谦卑并非软弱无力的。恰恰相反,他正通过谦卑至死而破坏了那掌死权的。从魔鬼的手中夺回了亚当失去的对世界的主治权。《易经》上说:“鸣谦,利用师征邑国。”用白话来说就是:“因谦虚而闻名,有利于出兵征讨大夫之邑,诸侯之国。”这岂不是对圣人伟大的谦卑所取得的胜利的最好的颂赞吗!?
五:《易经》天颂第五曲:忠义雄魂曲
原文: 《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
白话译文: “蛊之元亨是说社会经过一个时期的混乱又达到大治的过程。”
原文: “利涉大川。”
白话译文: 是说天下混乱正有利于志士前往除弊济世。
《易经》没有说明为何会出现天下混乱的原因,却在此说明这个混乱的过程必然结束,因为有志士前往治理乱世,天下最终达到大治。“终则有始,天行也。”说混乱结束,又是清平开始,一切回复到最终的状态,这是上天行作使然。
这是一曲雄壮的勇士出征治世转乱世为大治的凯旋曲。若是对照《圣经》则会有更为清楚的认识与理解。《圣经》说明了所以出现乱世的原因,又通过耶稣基督降世为人,表现了上帝的治世计划。
耶稣领命于危难之秋,弃王冠、离天庭,只身降生于马槽之中。三十出道传讲上帝的大治天下之方,最后为救赎人类而死于十字架上。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治平乱世的忠魂曲。藉着耶稣的牺牲,上帝的圣德大大彰显,罪恶得以彻底除灭,宇宙又恢复了原来的和谐一致,天下得到了根本性的长治久安的大治。
《蛊》卦中有一爻极为有趣。而且颇令人费解。请看:
原文: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象日: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白话译文:不事奉王侯,显出其高尚的品德;不事奉王侯,其志向堪为效法的榜样。
《易经》中的爻辞相传为周公所作,周公自己得上天之恩赐治理众国,可是为何在此说不事奉王侯的人其品德高尚呢?难道他不希望这种高尚的人辅佐朝政?而孔子也称这种精神与志向为后世当效法的榜样呢?须知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寻求为王侯所用,以其上天所赐之才识德行辅助君王治理天下。有用之才正当报效国家,可是孔子为何也作此赞语呢?易经中强调君臣的秩序,认为是天定的秩序。事奉王侯正合此理。为何此处的经文却一反其常呢?
我们发现借助《圣经》可是更好的明白这段经文的意义。因此,我们在这里又要再一次运用《圣经》才解读这段经文。
“魔鬼又领他上了高山,雯时间,把天下万国都指给他看。对他说:“这一切权柄、荣华、我都要给你,因为这原是交付我的,我愿意给谁就给谁。你若在我面前下拜,这都要归你。”耶稣说:“当拜主你的上帝,单要事奉他。”路加福音4:5-8。
这是耶稣出道受圣灵的洗之后,受到魔鬼的试探中的一段对话。魔鬼撒但利用他通过欺骗而从人的始祖手中夺来的对世界的治权引诱耶稣。条件是在耶稣向他下拜,事奉他。可是耶稣却义正严辞地说人应该单单事奉上帝。不为眼前的权柄荣华而摧眉折腰,显出了其高尚的心志,值得后人效法。儒家所讲的敬天、效天、法天,就是这一精神的体现。
六:《易经》天颂第六曲:圣安息奏鸣曲
《易经》中有一卦,极为重要。孔子在《系辞下传》中称这一卦为“德之本也”即“道德的根本”、称之为“小而辨于物”,即辨明物情、并且可“以自知”,可以知道自己的来源。这就是《复》卦。
我们把这一卦称为《圣安息奏鸣曲》,请看以下的经文:
原文:“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白话译文:《复》卦:亨通吉祥。或出或入均无害。有朋友来,吉祥无害。往返有一定的规律,每隔七天来临。有利于前往。
原文:“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白话译文:往返有一定的规律,每逢第七天来临。乃是上天的行动的规律。于此往复之日中,可以看出上天的心怀意念。
原文: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白话译文:《象传》说:雷声响彻大地,这就是《复》卦的卦象。古代的君王一到此日则闭关静养。商人旅客不出外远行,君王也不巡视四方。
在整个《易经》中,这一卦是最为有趣也是最难弄懂的一卦。难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这里将天的规律与这个七日往复的规律等同起来。历来有人将这里的“天行”二字理解为“天体运体的规律”。可是天体的运行却没有这样的以七日为周期的规律。我们的年月日分秒时都是对天体运行规律的记载。
第二:为何从这一卦中可以看出天地之心呢?天地本无心,既说天地之心,依《易经》的全文来看,应是指创造天地之上帝的心。孔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古人从日月星辰的变化与运行中看出了天道的有常,就是说有一定的规律。可以要明白上天的心思,《易经》告诉我们可以通过往复的七日来探明。这个七日既与天体的运行不相关,那么是什么使得这一特定的往来之日能够显明上天的心思,这一天与周期中的其他六天有何不同呢?
第三:为何第七日才亨,他与其他六日有何不同?这里说到有朋友来到,又说利有攸往。究竟是怎么样的朋友会来临?卦上说“有利于前往”可是前往何方呢?以下的爻辞又说道先王在此日闭关城门,商人不做生意,不出门旅行,官长们也不办公巡视四方。那么究竟去哪里才有利呢?
第四:这里还有一个难点:“雷在地中”。雷通常是响在天空,为何在这第七日雷会响在地中呢?而且《易经》上说,雷在地中乃是这一卦的卦象。这就更令人糊涂了。
第五:如果再加上孔子的话,那就更难了:孔子为何说《复》是道德的根本呢?为何说借《复》卦可以辨明万物之理,为何说《复》可以叫人自知呢?
以这五个难点,仅凭《易经》的知识与启示没有办法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下面我们说就《圣经》来解开这一系的难解之谜,借助《圣经》来帮助我们欣赏这部《圣安息奏鸣曲》。
“论到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上帝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因为在这日上帝歇了他一切创造的工,就安息了。”《创世记》2:1-3。
“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当劳碌做你一切的工,但这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上帝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中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创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出埃及记》20:8-11。
从上面二节经文可以看出,这个第七日的来源与天体运行无关,乃是出于上帝的话。是上帝制定的,而且上帝还特别赐福于这一天。作为的对上帝创造天地的记念。神圣的上帝也每每在这一个圣日来到人间与人交通。这就说明了“《复》,天行也”这句话。原来这往复之七日里要来的朋友就是上帝!难怪“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利有攸往:有利于到上帝面前来。敬拜上帝,感谢上帝。在上帝面前安静,默想上帝的慈爱与圣德。于是更能体会上帝之心!《圣经》上说:这一天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因此先王闭城门,商人不做生意,官员不办公。在这一天都在上帝面前安息,使身体和精神上都得到上天新的赐福。每逢这一天,人们若前来敬拜上帝,便知道自己的来源,乃是上帝所造。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以自知”,便知道一切万物都来自于上帝:因而”小而辨于物”。人的生命中有了上帝的观念,常在这日亲近上帝,便有了道德的根本、源泉和道德的不变的道德标准、榜样与实施道德的勇气和力量之源。因此“《复》德之本也”。
可是“雷在地中”作何解呢?这既是《复》卦的卦象,说明其为一象征。我们若能找到此象具体所象征的实体,那么就离谜底不远了。
我们先来看地所象征的实体。《圣经、创世记》2:7上这样说:“耶和华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创世记》3:19。从这两节经文中可以看出,人为地上的尘土所造。因此,地的实体乃是人。
现在剩下的就是雷了。请看以下二段经文:
“当时就有声音从天上来说:‘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还要再荣耀。”站在旁边的从人听见,就说:“打雷了。”还有人说:“有天使对他说话。”耶稣说:“这声音不是为我,是为你们来的。”约翰福音12:28-30
“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大力的天使从天降下,披着云彩,头上有虹,脸面像日头,两脚像火柱。他手里拿着小书卷,是展开的。他右脚踏海,左脚踏地,大声呼喊,好像七雷发声,就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七雷所说的你要封上,不可写出来。”启示录10:1-4。
从这两段经文中可以看出,雷象征着从天上来的话。或是上帝直接说话,或是由天使传达上帝的话。简言之,即上帝之道。
那么,这个上帝之道是如何进入人的肉身之中的呢?这个像的具体的形式究竟是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继续考查上帝之道。请看下面一段《圣经》经文: “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万物都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翰福音》1:1-3,14。
这是所说的道成肉身的上帝就是人子耶稣基督。可是耶稣如何能作为七日来复之安息日的像呢?
请听耶稣的自白:
“因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马太福音12:8
“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马可福音2:27-28
从上面的经文可以知道,安息日是基督亲自设立的,因为“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耶稣就是那与太初与上帝同在的“道”(雷),为了救赎人类,道成了“肉身”(地),化身为人子。虽为人子,他仍是安息日的主。
现在我们就可以解开“雷在地中”这个谜了。复卦的卦象原来不是别的正是那位“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亲爱的读者,请你在此稍稍驻足凝思!
靠近耶稣与耶稣为友岂不是天下之大吉吗?
在耶稣里我们甚至可以通神(与上帝相交),岂不是最大的亨通吗?
耶稣是那不可见之上帝的像,上帝一切的丰盛和奥秘都在他里面藏着。认识他岂不是能知天地之心吗?
到此为止,这一卦的全部问题便可得到解答了。从《圣经》中我们知道,这反复往来的第七日乃是上帝亲定的圣安息日,为的是记念上帝的创造大工。人在这一天无论何工都不可做,惟要专心思想颂读上帝在《圣经》和大自然中写下的慈爱的信息、亲近上帝。上帝就是这安息日带来吉祥亨通的朋友。借着与上帝的交通,借着上帝的话语我们便能自知,便有了道德的根本与源泉。这样我们就能明白这首《圣安息奏鸣曲》了。而且这首颂曲将永远的唱下去。正如《圣经、以赛亚书》66:22-23所说:“耶和华说:‘我所造的新天新地怎样在我面前长存,你们的后裔和你们的名字也必照样长存!每逢月朔、安息日,凡有血气的必来在我面前下拜。这是耶和华说的。”
七:《易经》中的天颂第七曲:劝世顺天曲
听完这首《圣安息奏鸣曲》,我们相信各位读者诸君必能体会出一些《易经》中对上帝颂赞了。作为一部启发人生的的书,《易经》中还有许多忠恳的劝世良言。
原文:《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白话译文:君子遏制邪恶,广扬美善;顺应上天所定的美好的人生使命。受到上天的保佑,吉祥,无所不利。
原文:《无妄》天命不佑,行矣哉?
白话译文:天不佐助,能行动吗?
顺应上帝对我们人生所定的美好的旨意(天命),必得到上帝的保佑。我们的人生就会无往无不胜。倘若天不佐助,我们岂可轻举妄动呢!惟愿读者诸君能够从这首《劝世顺天曲》领取《易经》对人生的智慧的劝诫。在自己的人生中唱出一曲曲美妙的天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