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梦的轻波

您每年用来买书的钱大约为多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18 23: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的书店印象

作者:李保军
来源:http://www.lotus-eater.net/
2004-6-17 22:04:49     

--------------------------------------------------------------------------------

      早春三月,乍暖还寒,以十余天的时间随团出访欧洲4个国家,来去匆匆,浮光掠影,却也留下些难忘的印象。只可惜此次日程太紧,未能如我独行时自由自在,随兴致任意东看西看更多的书店,触手更多的书籍,对欧洲的书店有更多的了解。  
  柏林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她给我的印象是大气、安静和厚重。像我们这样饱受各种污染之苦的人很难想象人家的城市是怎样的一个生活环境——在市区中央竟然有一个大大的公园,而且那树多是好几抱粗的,根深叶茂绿荫森森,地面上也是厚厚的枯叶,呼吸一下路边的空气顿觉神清气爽犹如来到了野外林中,的确是一种彻底的身心愉悦。

  趁同行购物之际我又忍不住问附近是否有书店。导游告诉我,沿此街往西约几十米就有一家大型书店,足够你逛半天的。离开众人我独自前往,这是我第一次到英语以外的国家,心里有一些好奇的念头。来到书店门前,见门脸前摆放着一些处理的书籍,我随手捡起几本看看,不过是些减价的儿童图书和一些过期的杂志,虽是减价但以我们对书价的承受能力而言还是高得出奇。走进书店见书架陈设皆高大明亮,人也不多,读者皆默默地挑选查找自己想要的东西,全无国内人头攒动、嘈杂拥挤的景象。因为没见到英文书,我便拾级而上来到二楼。这里有休闲座位,妇童老人各持一卷埋头阅读,安闲自在默默无声。靠厅堂不远处设有饮料柜台,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各种饮料,十分便利舒适。最令我吃惊的是这里的读者阅读台设计布置得如此完备,在阅读台边每人一个座位,每个座位前都装配一盏灯,读者在此阅读简直是一种享受。想到几年前北京曾围绕着“该不该让读者在书店里阅读”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其中“书店不是图书馆”听起来也颇有道理,而如今看到德国书店对读者的态度才知道我们做得还差得很远。三联书店对读者算是最开恩的,但读者也只是在楼梯台阶上占一席之地而已。

  书店内的书籍陈设都是按不同区域划分的,且书架顶部皆以较大的字样醒目标出类别。我虽不懂德文,但根据外语拼音的规则也可以把意义猜个大概,很快就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原来德国的书店主要照顾的是类别而并非语言,同样类别的书籍不管英文、法文或拉丁文都掺杂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好像德国人不大在乎语言的问题,喜欢谁的书就去找来读,管它是什么语言。如你要找爱伦·坡的书,就尽管到文学类里边去翻找,那里边既有英文的也有德文的,都在一块儿,各取所需。正徜徉间,见一位黑人妇女牵一小童如厕,听其口音是美国人,将手里的英文书随便放在书架上,出来时又捡起书来带走,从容自若仿佛在美国一样。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我的倾向是旧书,见到服务台里的服务小姐就轻声问有没有“second-hand books”(二手的书),见她略一迟疑,又换个词儿:“old books.”(旧书)她客气地请我到一楼去看看,说平时那里总会有一些过时的旧书。我来到一楼大堂,见楼梯口处的台子上确实陈列着一些书籍图册,那种在国内怎么也不会低于好几百元的画册,在这里标价仅20几欧元。

  再说法国。台湾作家余光中曾言:“以前只是在印象主义的画里见过法国,幻而似真;等到亲眼见到了法国,却疑身在印象派的画里,真而似幻。”我觉得这是他诗人般的气质造成的感觉,总习惯于进入一个固定的画的境界。在法国,我也乘同行们逛商店之际,转身折进了一家很大的书店。这家书店较之我在德国参观的那家书店旗鼓相当,但设施却不如前者齐全。法国人崇尚油画艺术,在地下一层还设有专门的绘画用品店,各种画笔、画布、颜色、画框和画架等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在这家书店里,连过了期的年历都要卖五至十几欧元一册,那些年历上面的骏马等图案都很适合拿回国内来做国画的底稿。法国的街道小书店,就是设在居民区内的那种,我也进去看过一家。看来看去不见一本英语书,问售货员,她只能摇头说“No,no English books.”

  巴黎的这家书店与柏林的书店不同之处是在一楼最里边的位置上,设立了英语、德语、拉丁语、西班牙语等外语书籍专柜。这使我找到一种回家的感觉,在英语专柜上我随手抄起一本本书籍翻阅起来。Against All Enemies,Clerk的新著(《与天下为敌》),前两天在德国书店里见到过德文版,封面是一样的;1421,The Year China Discovered America,Gavin Menzies(《1421年,中国发现了美洲》),都是网上介绍过的书籍。忽然见到谭恩美去年刚出的新著《与命运抗争》(The Opposite of Fate),精装带护套,内有许多历史照片,讲的是她的家史,特别引起我的注意。但是一看书后的价格,28欧元,略微犹豫后复将书放回架上。相当于280元人民币,我还是回国后再看看吧。

  在短短十几天里我们走过4个国家,所到之处凡是能去的书店我都一如既往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虽说并未像在美国一样出手豪爽过把购书瘾,但却也有一睹天下书店为快的感觉。谈到欧洲书店与国内书店的不同,我总忘不了那位陪同我们的东北留学生说过的话:有一年回国,我到西单书店去买书,进到里边见人太多,挤得不得了,吓得我没几分钟就出来了。

  留学生被国内书店里的阵势吓住,而我们天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早就习以为常,对爱书者而言,有条件时到国外书店里走走,未尝不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19 10: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穷志不穷
钱包再"小",书也不能"少"
平均每年花费书香币约4000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5 21: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在500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7 00: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

现在越是有学术价值的专业书就越贵
越贵就越没有人买
越没有人买
在这种商品经济时代出版就越发困难了
出版困难了
人们便只好选择网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7 22: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袁枚同志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可我偏偏一定要读属于自己的书,
可能我是个占有欲特别强的家伙:shifty:
喜欢看的书非得买回家看不可,
所以,买书的时候,
从来都是花钱不眨眼,
但就算眼睁睁地看着钞票哗哗地流出去,
也没看清楚过一年到底花了多少银子买书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8 10: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读书的种种理由

作者:张新颖
来源:摘自《读书这么好的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有的人不怎么读书,是因为他把读书这件事看得过轻,觉得不读书没什么,所以他会找出种种理由不读。

      奇怪的是另一些人,他们不怎么读书却是因为把读书这件事看得过重,觉得读书是要郑重其事对待的,读书必得有很好的条件才成,譬如自己要有完整的时间,要有不受干扰的环境,要有良好的精神气氛,诸如此类。因为条件总是很难达到,不是这里不如意就是那儿不称心,所以也就总是不怎么读书。

      这后一类人的理由,说出来其实和前一类人的理由差不多,结果也一样:都不怎么读书。不一样的是,后一类人往往还期待着将来,他在心里对自己说,等到条件都完满的那一天,我一定会好好读书。

     这其实是自我欺骗。因为永远也不会有什么都完满的一天。即使有,到时候还是会找出不称心如意的地方。有一个学生,他在读完柏拉图(前427—前347)的《对话录》之后,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他说已经不能想像《对话录》里那种神奇的雅典人的气氛会在自己的时代和现实里重现了,那个时代的人友好和睦、富有教养、朝气蓬勃,珍视相互间的平等关系,他们既文明开化又富有自然感情,聚会在一起畅谈他们的理想和追求的意义。这样的时代和氛围,才是读书和追求精神生活的理想时机。

      这个学生错了。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艾伦·布鲁姆(Allan Bloom, 1930—1992)指出:“实际上这场富于戏剧性的对话恰恰发生在一场可怕的战争期间,当时的雅典已经注定要陷落了,阿里斯托芬和苏格拉底至少已经预见到了这意味着整个希腊文明的陷落。但是面对如此险恶的政治环境,这些学者并没有陷入文化的绝望,他们纵情于对自然的欢乐恰恰证明了人类最优秀的生存能力,证明了人独立于命运的驱使,不屈从于环境的胁迫。”

      我们总是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和现实不利于读书,这些抱怨也许是对的,但是如果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读书追求,把这当作自己不好好读书的理由,一定是错的。

      布鲁姆说,在任何柏拉图式的对话中,其精神的底蕴几乎在人类任何地方任何时代都可以再现。当然这需要深思熟虑才能真正理解。

     读书没有理想的大环境,也没有理想的小环境,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有不读书的理由,而任何理由都不是真正的理由。房间太冷,光线太强,声音太吵,蚊子太多,这样的抱怨不过是为自己开脱而已。有的人心情坏的时候不想读书,心情太好也不想读书,心情不好不坏时觉得没劲,还是不想读书。

      曾国藩曾经在一封家书里写道:“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不想读书,一年四季都可以不读:“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过了秋天又冬至,收拾书箱过新年。”

     想读书的人却不肯浪费一切可得的时间,古人有利用“三余”的说法,“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其实是说凡得空闲,都可读书。

    还有一首《四时读书乐》的组诗,生动绮美,情趣盎然,相传是宋元间学者翁森写的。明代书画大家文徵明据此绘成《四时读书乐图》。这首诗可比那首四季不读书的“歪诗”更值得品味和欣赏——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新竹压檐桑四周,小斋幽敞明朱曦。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


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在,及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8 13: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很多好书都装帧精美,
看到总是毫不犹豫地买回去。
秀外慧中啊,
就像一个男子娶了个这么样的女子:tongu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9-12 19: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的乐趣

作者:约翰·卢保克 少波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述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
        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书籍给我们描绘了自然界的奇观壮
        景,千姿万态,书籍指引我们度过难关,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
        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日,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
        使我们的脑海充满崇高欢乐的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有一个东方故事,叙述了两个不同命运的人所作的梦。其中一个是国王,另一个是乞
        丐。国王每天夜里梦见自己成了乞丐,而乞丐则夜夜梦见自己成了王子,住在宫殿里。我不
        敢说这位国王愚蠢可笑,因为有时候想象的世界比现实生活更生动,更吸引人。不管怎样,
        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在书籍的世界里不但可以变成国王,而且,还可以浪迹万水千山,遍游
------  天下的名胜之最。这种旅游既不使人疲倦,又无交通不便之处,也无须花钱破费。
            在那些无所不有的巨富之中,有许多人都说,他们一生中最纯洁的幸福,主要来源于书
        籍。阿斯查姆(英国作家)在《校长》一书中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叙述他最后一次拜访
        简·格雷夫人的情景。那天,他碰上她坐在一个凸窗上,正在阅读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
        写的有关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之死的一篇精彩的文章。当时,她父母亲都在花园里游
        猎,猎犬追奔,吠声越窗而入。阿斯查姆见格雷夫人不陪父母游猎,竟独自凭窗读书,惊讶
        不已。可是她却满不在乎地说:“他们在花园里得到的全部快乐,远远不及我在柏拉图的书
        里享受的快乐。”
            马考雷(英国历史学家兼政治家)曾经权位显赫,家财万贯,名驰遐迩。然而,他在自
        传里却这样写道,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都是在书本里度过的。他曾经给一位小姑娘回了
------  一封娓娓动听的信,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承蒙馈赠惠书,谨致谢意。我一向乐意成全小姑
        娘的幸福。最使我欣慰的莫过于看见她喜爱书籍,因为当她到了我这般年纪,她会懂得,书
        籍比任何馅饼、蛋糕、玩具和世上的一切风景名胜更有价值,即使有人提出,只要我不再读
        书,就可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身居王宫,享受珍馐佳酒,拥有车马万乘,华服贵饰,
        侍卫随从,前呼后拥,我也决不答应。我宁愿做一个穷汉子,挤在一同窄小却富有藏书的阁
        楼里,也不愿当不好读书的国王。”
            书籍为我们建立起一座完整的、光怪陆离的思想之宫,这是千真万确的。让·保罗·理
        治特(德国作家)曾经说过:“从艺术女神居住的巴拿撕斯山峰上所看到的风光要比坐在王
        位上所看到的宏伟壮阔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来,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生活所赋
        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里面反映出来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
------  姿迷人一样。“一切都成了镜子”,乔治·麦克唐纳(英国著名作家)曾经说过:“即便是
        最平淡无奇的房子,一旦我从镜面里去欣赏时,也要变得富有诗意的了。”
            书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赋予我们的规劝和慰藉,质同金玉,价值无量。我们读书时,
        有如同最高尚的先哲们携手共游,飞越无数迷人的仙境和神奇的国土。
            冬日,当我们坐在炉旁烤火时,无须动步,就可以借助书籍,走到天涯海角,或者飞上
        天国,在那里受到斯宾塞(英国诗人)之下那群美丽仙姑的欢迎,还可以听到弥尔顿(英国
        诗人)笔下那群天使们围绕我们高唱乐园赞美诗。科学、艺术、文学、哲学——总之,人类
        思想所发掘的一切,人类劳动所创造的一切--千百代人用苦难的代价换来的一切经验,所
        有这一切,都在书籍的世界里等待我们。

------------------------------------------------------------------------------------------------------
本文作者约翰·卢保克,系英国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银行家、政治家、科学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3 08: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统计过,应该是支出不少

不过书实在是太多了,没有地方放怎么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3 08: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又增加了购买DVD的嗜好,支出更姥姥去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9 15:34 , Processed in 0.07029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