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汪惠迪
香港回归中国16年了。16年来,香港不但股照炒,马照跑,舞照跳,而且繁体字照写照教,广东话“任讲唔嬲”(编按:广东电视节目名称,意思是“任你怎么讲大家都不会不高兴”)。
想当年,中国国门初开,素有经济动物之称的香港工商界人士凭借资金、技术、地理、人脉上的优势,争先恐后,纷纷北上内地,抢饮头啖汤。而神州大地东南西北中想发财的民众纷纷南下广东。真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语言是一种资源。饮头啖汤或想发大财,缺了这种资源可不行。于是香港人学普通话,学简化字;内地人恶补广东话,学写繁体字。广东话和普通话、繁体字和简体字就在南来北往、熙熙攘攘的接触中互相碰撞,结果是广东话和繁体字一时领先,内地出现了一道奇异的语言风景——城中男女学广东话成风,荧屏上港腔港调此起彼落,粤方言词语大量渗入普通话,牌匾上繁体字随处可见。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不但的士、巴士、大巴、小巴、公关、质素、减肥、冲凉、恶补、推出、埋单、搞掂、乌龙、淡定、色狼、非礼、炒房、炒股、炒楼花、炒鱿鱼、大排档、狗仔队、发烧友、无厘头、跌眼镜、单身贵族、咸鱼翻生等等像潮水似的涌入内地,连T恤、AA制、卡拉OK、CD、DJ、ATM、DVD、FAX、KTV、MTV、VCD等等也不甘落后,一拥而入。
面对汹涌而来的港词港语,内地的老百姓说三道四了吗?没有。年轻人觉得很新鲜,中老年人觉得有些不习惯,只有少数以“语言规范化”为己任的专家摇唇鼓舌,说普通话受到了港词港语的污染,须要净化。如今事实给了污染论和净化论者一个最佳答案,上举词例都已迈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殿堂。普通话词汇吸收了大量来自港澳的新血,变得更加丰富更有表现力了。
今天,内地与港澳签订了CEPA,开放了港澳自由行,香港和内地的交往更加频繁,许多内地常用的词语也随之流传到香港,例如出台、素质、优化、势头、方方面面、重中之重等等。香港的老百姓说三道四了吗?没有。他们认为不管是大陆词语还是简化汉字,爱用不用,管它则甚?
可是,有人跳出来说要管。做骚的竟然是香港立法会的两个议员,一个是公民党的毛孟静,另一个是新民主同盟的范国威。前不久,毛范二人拍档召开媒体茶叙会,以“捍卫香港本土语言”为主题,呼吁港人抵制“内地词汇入侵”,使用“正宗港词”。例如不能把“推出政策”说成“政策出台”,不能把“质素”说成“素质”,不能把“改善”说成“优化”, 不能把“趋势”说成“势头”,不能把“适当”说成“适切”。这也不能说,那也不能说的理由是“推出” “质素” “改善”等才是“正宗港词”, “出台” “素质” “优化”等是“大陆词汇”。
毛孟静还把矛头直指特首梁振英,批评他在讲话中整天用“方方面面”“重中之重”等内地用语,并煞有介事地表示她为此“深感忧虑”,担心“内地用语成为统战工具”云云。说到译名,毛孟静的内心世界更是昭然若揭,裸露无遗。她说Margaret Thatcher应称为戴卓尔夫人,不能跟着内地叫撒切尔夫人。香港某电视台在节目中说撒切尔夫人,她听了很“伤心”,“好似将前半生切割”了。港岛有条街道叫“荷里活道”,这“荷里活”是 Hollywood的译音,谁要是说成“好莱坞”而让毛孟静听到,真不知她该如何再“切割”呢。毛孟静还说,如果语言全面内地化,将抹杀香港的文化及历史。为此,他们特致函通讯局,要求当局关注广播业界使用内地译名及措词情况。毛孟静简直是个语言警察,挥舞着指挥棒在那里瞎三话四;毛孟静活像个语言法官,按照自己制定的语言法规在那里胡乱下判。
走笔至此,读者诸君或许会问,香港立法会议员怎会如此无知呢?他们的论点、论据有哪一条是值得一驳的呢?据说,毛孟静兼通英文、法文,还兼任大学教职,她不会不知道语言文字是工具,没有阶级性,然而她偏要就语言文字应用问题大发怪论,硬给语言文字涂上浓重的政治色彩,真是居心叵测。按照毛孟静的逻辑,谁生活在香港,只要讲广东话,开口“饮茶”,闭口“食饭”,下笔捷书“國際機場”,谁就是维护了香港的历史,没被大陆“统战”;反之,谁讲普通话,说“喝茶”“吃饭”,写“国际机场”,谁就切割了香港的历史,被大陆“统战”了。笑话!
(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2013年07月30日言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