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32|回复: 5

[高考2014]广州一模作文范文解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2 02: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年广州一模作文解析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吴丰强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较为突出,下面是他的采访记录。
  学校门口。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画了机器猫,为什么又用涂改液涂掉?
  学生:班主任让我全部洗掉,洗不掉就得用白色涂改液盖住。
  商场。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有歌星张靓颖的签名,是真迹吗?
  学生:百分百真迹。
  文具店。
  记者:哇,你怎么直接在校服上试笔?洗不干净的!
  学生:校服很便宜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范围。②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解析:这次材料作文,有的同学反映不知写什么。确实,如果和有提示语,或材料中有观点句的材料作文比,解读确有难度。但是,从材料结构看,首先用一个总起句告知本次作文的评论对象——“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这就避免一盘散沙的局面。同学们从此也可以得出一个经验,材料作文,出题者不是毫不作为的,他一定在某个部位给予一定整体上的提示。

  知道评论对象,接下来应该将材料梳理一遍,那么你就可以发现它可以分为两类:机器猫、张靓颖是一类,试笔是一类。前者涉及中学生的兴趣方面,后者指涉中学生行为习惯、不爱惜东西的问题。从作文立意选择来看,选择前者写作空间大,现实意义也较大。

  校服上涂画机器猫、留存张靓颖真迹,这就不仅是个兴趣的问题。我们常说作文首先要弄清楚“是什么”。这个“是什么”考验着你的眼光与思考的深度。一个人的兴趣和什么有关?和人的个性、文化修养有关。要想从这个角度评论,还必须思考什么是“校服”,因为在这则材料中它是和机器猫、张靓颖有冲突的。校服和衣服有什么区别?衣服是你自己的,校服是学校的,甚至是比学校更大的国家的。校服意味着统一或者说同一,衣服意味着个性、文化。你的衣服是你的主动选择,而校服是被动服从,在校服上涂画机器猫、留存张靓颖的真迹,是个性的尖刺扎穿了同一,显示一个自我的存在。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从文化上考察衣服的真正内涵。衣服和文明有关,绝不是为了物理上的温暖,因为我们动物性的皮毛足以让我们抵御寒冷。这个道理不必过多言说,我们的着重点应该在现代文明的基座上讨论衣服。衣服在今天,已经是现代人另外一张皮肤,并非是外在的东西,可以脱掉。衣服已经和人的身体融为一体,它和你的身材、体型形成骨肉关系,它无时无刻不在显示你的身体之美,你魁梧、你苗条,你颀长、你玲珑,你丰满、你匀停,都是通过衣服来表达。当然你还可以用衣服来装饰,用衣服来映衬,因此衣服一跃而升为服装、时装。“峨冠博带”“衣袂飘飞”,我们文化里许多词语早就揭示了身体与衣服同盟关系,早就揭示出衣服是身体的外延,是形体美塑造者。而校服在这个意义面前是丑陋的。

  衣服还是你个性的表达,是你文化修养的外显。衣料、款式、色彩、装饰,不同的选择,显示不同的个性。西装的庄重,夹克的自由,唐装的古典,中山装的沉着……衣服的光怪陆离,正是人的个性的各个不同。屈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是以衣服寄托人格;“竹林七贤”衣服宽敞,大袖下垂,是以服装为宣言,追求自由,崇尚自然。中山装所由何来?不正是中山先生融合中西,决心与长袍马褂彻底决裂的心志吗?衣服是不可统一的。我们确实有过统一衣服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亿万之众,只剩下一片蓝色,所有人都被蓝色同化,淹没在单调之中。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因为未来正是孕育在那些花朵之中。我们现在已经是一个崇尚个性、价值多元的时代,为什么要让成长中那一批人丧失个性表达的权利?不要以为衣服只是衣服,它暴露了统一思想是多么根深蒂固。虽然它从一个时代退潮,却在校园的空间里翻波涌浪,这是时代的粗心还是我们没有走出阴影?当一个人处在心灵最敏感的时候,最容易成长个性、培养审美的时候,却被统一粗暴地同化,这不是一个最大的悲剧吗?请不要说机器猫太幼稚,请不要说张靓颖真迹太没有品位,如果你从单调、窒息的角度看,你不觉得那是最美的风景吗?

  机器猫被洗掉了,洗掉的仅仅是机器猫吗?机器猫被盖住了,盖住的仅仅是机器猫吗?
 楼主| 发表于 2014-4-12 02: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分析】

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提供几种提示角度,应该说,这样的题型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按理不应陌生。纵观这半年各地市的作文模拟题,此种类型的命题为数不少,如佛山一模关于“郑州市拆除报刊亭”的思考,广州调研关于“学生社会实践与学习”的思考,汕头一模关于“如何阅读经典”的讨论,这些题目均是围绕一个明确的核心问题提供几种提示角度,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审题立意。

应该说,这样的命题是符合当前广东高考作文命题变化的。在《广东高考年报.2013》中,对于2013年的作文题目,有如下的评述:“题目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也准确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状况。材料的表述是简洁明晰的,不会造成阅读障碍。引导考查考生真正的写作能力,可以有效地避免套作和模式化写作。这种就具体生活现象而引发关注,引出自己述说的作文形式,是应该提倡的。”

以此为标准,笔者对广一模作文题稍作评析。

首先题目确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别是贴近学生的生活,校服涂画,这个现象没有谁比学生更熟悉、真切,估计考场上的学生看到这个题目都会猛地一惊,“不会吧?居然是校服涂画!”。应该说,关注社会和生活,一直是广东高考这几年作文命题的一大特色,而这次广一模可谓是无缝对接,面对“校服涂画”这种现象,每一个考生都不会陌生,都有话可说。

再从材料的表述来看,字数165字(不算题目要求),语言简洁精练,阅读也没什么障碍,但是理解材料的的含义就需要考生细细琢磨了。材料围绕“校服涂画”现象提供了三个采访记录,其实也就是三个围绕“校服涂画”这个背景材料提供了三个提示角度。而提示角度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提供观点,一是仅提供事件行为。直接提供观点的,只需在背景材料所限定的写作范围内任选一种或综合几种观点立意即可,而仅提供事件行为的就需要一个理解归纳的过程,考生或需要理解事件行为的实质,或需要追问导致此种事件行为的原因,要能够从事件行为里归纳出一个观点来,而这样明显是提高了作文的审题难度。而本次广一模的命题即属于后者,考生需要认真理解分析三个关于“校服涂画”的采访记录。而这个三个采访记录在理解上确实存在较大的难度,广一模作文审题最大的难度即在此。细细分析,第一个场景(学校门口),反映的是学校(教育者)对于“校服涂画”现象的简单处理,缺乏必要的引导,只是一味的禁绝,甚至老师的不当处理某种程度上也是学生“校服涂画”的原因之一(白色涂改液),所以,场景一反映的实质其实是“校服涂画”现象突出的原因之一是学校(教育者)缺乏正确的引导,仅是简单且欠缺明智的处理。场景二(商场),反映的是学生对校服的态度,当然态度背后也反映了学生校服涂画的原因之一。而从场景材料的句子来看,学生对校服的态度是可以作不同理解的。一是学生喜欢校服,所以才会把歌星张靓颖的签名涂画在校服上,由此可以理解为学生在校服上涂画并不见得就是讨厌校服,相反有可能是喜欢的一种表现。一是学生不喜欢校服,在学生眼中看来,张靓颖的签名要比校服有价值多了,学生更重视的张靓颖的签名,这反映的是学生价值取向的问题。场景三(文具店),反映的是学生在校服涂画的原因之一是校服便宜,校服在学生眼中不值钱。而其实校服的价值不仅在于金钱,更在于校服本身所承载的一所学校的形象和文化积淀,因为一身校服其实是学校的外在形象认知。学生在校服上试笔,其实是对学校形象的漠视,这种漠视有可能是因为对校服的意义不甚了解而导致的。当然还可以从综合的角度,特别是第一、第二两个场景的角度,就是校服代表的是一种整齐划一的统一要求,而在校服上涂画代表的是一种学生个性的自由表达。由此角度展开分析论述,也是可以的,但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展开,都需要紧紧扣住“校服涂画”这个前提。

而关于套作问题,应该说,本次广一模作文完全杜绝了套作。学生平时准备的一些例文,包括大部分的素材,在本次作文中几乎毫无用处。对于“校服涂画”这个写作范围如此狭窄的问题,即使开卷考试,估计也找不到几个素材,更不用说是闭卷考试,因为关于“校服涂画”本来就没什么典型素材,那些所谓的司马迁、李白、陶渊明等等古人更无从谈起。因此,从杜绝套作的角度看,确实成功。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此狭窄的写作范围是否恰当?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在角度的多元化和限制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从备考的角度看,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深刻地理解这样的变化。可以说,不管是陈妙云教授,还是考试院的的说法,广东这几年一直打击套作作文,也一直在寻找一种能有效杜绝套作的命题形式,而从2013年的阅卷情况来看,对于“慈善”这样限制性极强的范围,基本无法套作。从高考年报的论述来,也肯定了2013年作文题对于打击套作和模式化写作所起到的作用。所以对于能有效防止套作和模式化写作的“这种就具体生活现象而引发关注,引出自己述说的作文形式”必须引起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视。而原先建立在素材积累基础上的“论点—论据—扣题点题”的片段训练模式以本次一模作文来看,完全行不通,因为最重要的论据这一环就断链了,像“中学生社会实践”、“校服图画”这样的写作范围去哪里找典型素材?对于习惯了“论点—论据—扣题点题”这样的分析套路的考生来说,缺乏了典型素材,写作根本也就无从下笔。这样的命题对于原先的备考模式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警示,如果再不转变思想,还是以旧模式应对新变化,自然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后阶段的备考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思维水平训练,尤其是重点训练学生对某一个具体的社会、生活的问题的分析思考,而时评写作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训练途径,因为议论文最核心的能力还是对问题的分析说理能力。

综上所述,本次广一模作文尽管看似令人费解,但细细分析,不管从命题类型还是主题选取,都自有一番道理,也是和目前广东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相吻合的。学生难写不等于作文题目不好,从考查的角度看,一道既能让大部分学生有话可说,又能有效区分考生思维层次的作文题,其实才是一道好题目。而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做的是,深刻地理解变化,准确地把握趋势,有效地复习备考。
 楼主| 发表于 2014-4-12 02: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

校服涂画当休矣

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较为突出,于是采访调查,结果发现,校服涂画的形式、原因千奇百怪。教育的话题从来不缺,但这次由校服而引发,虽有点意外但也不愕然。

校服,学生的身份标识,而校服往往有学校的区别,于是校服也是一间学校形象的外在认知。但是如果记者在采访中问:“你喜欢学校的校服吗?”估计大部分学生都会摇头,对于崇尚个性自由的年轻学子而言,那统一的款式、单调的色彩,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和潮流沾上一点关系的。所以,若非学校有统一的着装规定,校服,这个连鸡肋的地位都不如的校服,自然就不受待见,在校服上涂画也就是见怪不怪的事情。

其实,何止学生喜欢涂画,我们中国人历来就有涂画的习惯。古时诗人喜好游历,每到一地,诗兴大发,往往喜欢在庙宇的墙壁上、高山的绝壁上、甚至酒楼茶肆的柱子上题诗一首。不少题诗也成为了千古名篇,传唱至今,而题诗之地往往也成为了名胜古迹。苏轼的《题西林壁》不就是题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的吗?文人骚客,绝地胜景,两相辉映,倒也显得人杰地灵。但麻烦的是我们没有诗人的才情,却有着诗人一样的情怀,每到一地,在乎的不是景观,而是那“到此一游”的铭记,甚至这样的涂画还漂洋过海,走出国门,等到埃及名胜卢克索神庙的石壁上出现了“丁锦昊到此一游”的涂画时,我们才意识到,原来这是一个陋习。

所以,面对无处不在的涂画现象,中学生在校服上涂画这又是多大的事呢?甚至根本就不是事。中华民族素来是天生的乐观派,若非无处可逃,是绝不会深刻反思的。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乱涂乱画的背后其实是自身价值取向混乱的体现。在这个崇尚个性自由的时代,我们极度排斥共性,无时无刻不想体现自己的标新立异,好像只有如此才能把自己从茫茫人海中区分开来,只有如此才能宣示自己的存在。所以,在校服上涂画,其实只是时代思潮在中学生身上的投影而已。

因此,一个中学生虽早过了追看《哆啦A梦》的年龄,但依然会把机器猫画在校服上,因为这样会显得与众不同。一个学生把张靓颖视作偶像,能让偶像的名字涂画在校服上,这样独特的标识绝对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店”。而直接在认为很便宜的校服上试笔,这样的行为该是多么的另类而潇洒。其实,我们到处留下“××到此一游”,不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与众不同吗?强调自我,

甚至标新立异,其实并不是问题,毕竟时代的发展也赋予了我们多元表达的权利和自由,但是当自我意识的膨胀突破了自身的形象素质、社会公德的时候,则显得不合时宜了。校服既是学生的身份标识,也是学校形象的外在认知。就如一个国家的国旗、国旗,代表的也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对国旗国徽的不敬既是对国家形象的抹黑,其实也是对自身身份的否定。同理,一个学生,张扬个性没有错,但是在代表学校和自身形象的校服上乱涂乱画则显得不妥。

所以,如果你有一身校服,那么就请你珍视它,尽管它并不新潮,但是它是你学生时代纯真生活的见证,生活确实也需要多姿多彩,但是,没有了那纯真的黑白时代,何来日后的色彩斑斓?既然是学生,就请保持生活的原色,校服,不需要“抹黑”。
发表于 2014-5-16 11: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梦的轻波 于 2014-5-16 11:54 编辑

201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教师下水作文选登

韶关市田家炳中学  语文科组

【原题再现】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较为突出,下面是他的采访记录。

       学校门口。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画了机器猫,为什么又用涂改液涂掉?

    学生:班主任让我全部洗掉,洗不掉就得用白色涂改液盖住。

       商场。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有歌星张颖靓的签名,是真迹吗?

    学生:百分百真迹。

         文具店。

    记者:哇,你怎么直接在校服上试笔?洗不干净的!

    学生:校服很便宜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试水作文】


[特别说明]


这里所选的3篇文章,均是我校教师在考试当天与学生同步进行考试时(单独试室)所写的“应试作文”,为就教于方家,特此登出。如若引用、转载,敬请注明。






信手涂鸦几时休


韶关市田家炳中学  许亚丽


不管是平时出门逛街、散步,还是偶有兴致到各地旅游胜地游览,到处都可见到乱涂乱画乱张贴的文字或图画。看到干净漂亮的墙壁被画得惨不忍睹,看到历经沧桑的文物宝器被刻得不成样子,不知你是否会对这样的行为扼腕振叹,问一句:信手涂鸦几时休?


还记得一中学生去国外旅游时在埃及文明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结果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影响甚大。我想说的是:这样的无知行为,影响的不仅是个人,丢的更是中国人的脸。如果人人都这样不懂文明,随手乱画,被污染的就不只是那棵树,那堵墙。这一巴掌狠狠地打在了所有中国人的脸上,作为文明古国公民,连爱护公物这最简单的文明都忘了吗?

再回到中学生的身份。都说“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可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却尤为严重。原本整洁的校服彰显的是一个学校的特色文化,可如今却成了他们试笔的草稿或歌星签名炫耀的资本。真是可悲可叹。可悲的是,校服作为一个学校的象征,本是该校学生的另一张脸,乱涂乱画之后,这好比天真纯朴的一张婴儿脸被五颜六色的颜料涂抹得犹如妖怪,他们仍未发觉。可叹的是,在他们眼中画上各种喜欢的图画就成了时尚个性,殊不知真正的时尚个性绝不仅仅是一张图一幅画就能证明的,它应该是独特的情怀底蕴,那是富有内涵的显现,而不是表面功夫。


除了校服上的涂画现象,我们再看看学校的课桌,还有图书馆里的公共图书等公物,乱涂乱画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学校明文规定要爱护公物,不能乱涂乱画,学生守则也有相同的规定。为什么读了十多年的书,连这些最基本的规则都无法遵守呢?有些同学觉得这是小事,学校哪管得那么多呢?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看似无伤大雅的小事,实际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再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既然是明文规定,不遵守就是违反规则,理应受到处罚。因为,要培养一个好的习惯需要漫长的时间,同样,要改掉不好的习惯也需要一个长期斗争的过程。现在在自己的课桌、校服上乱涂乱画,将来破坏的就可能不仅仅是自己,就如那在国外留下姓名的中学生,丢的是所有中国人的脸,影响的是国家的形象了。


信手涂鸦,逞的是一时之兴,可毁的是你个人的形象,更是全体国人的形象。就让我们勇敢地举起手,理智地对它说再见!

方中有圆


韶关市田家炳中学  刘秀琼


目前,中学生在校服上乱涂乱画的现象较为突出。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种现象一则反映出学生对校规校纪的漠视,二则也体现了学生对个性的张扬。这就给我们的教育者带来全新的思考,到底是培养中规中矩的学生重要,还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要?或许我们该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在外强调规则,对内张扬个性,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才会真正符合社会的需求。


无规则不成方圆,但任何事情也都得有个度,所谓“过犹不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学生在校服乱涂乱画是对规则的严重漠视,若学校不加以制止,我们很难想象,他们出社会后是否会同样地漠视法律法规,做出无法无天的事情。太多惨痛的事例仍历历在目,若李天一的父母、师长在其成长过程中对其严加管教,使其明白规则是不允许轻易触犯的,他还会葬送自己的大好前程,还会毁掉另一个女孩的花样年华吗?规则,是每个人立身处世之本,大至国家、社会,小至群体、个人,我们都应尊重它。以规则要求自己,方能事事畅通,时时顺心。


当然,过于严厉地管教,一味地强调规则,势必会扼杀学生的个性,此亦不可取。老师要求学生用涂改液涂掉校服上的机器猫,这种欲盖弥彰的做法是十分愚蠢的,这种做法不仅不会让学生产生对规则的认同与敬畏感,反而把他们的个性也抹杀了。当代中国教育的一大悲哀就在于我们培养的学生多数只会附和而没有自己的个性。君不见教师在台上慷慨激昂,台下却鸦雀无声吗?君不见考试卷上一片“似曾相识”,却难以看到个性答案吗?这到底是谁之过?不得不说,这是规则教育的失败。


惟有把张扬个性的空间还给学生,教育的未来才有希望。追求个性,力求突破是年青人的特征,也是民族的希望所在。凡高追求突破,《向日葵》诞生了;乔布斯力求创新,苹果手机问世了;袁隆平挑战权威,“杂交水稻”出现了;校服上的机器猫,说不定也会催生下一个“迪斯尼”呢。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地张扬,我们才不会让更多的天才毁在平庸教育的手里。当然,我们要引导学生,要让他们明白在校服上乱涂乱画的行为并不是真正地张扬个性,我们要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展示他们的才华,让他们真正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规则与个性,就像方和圆,他们并不是对立的。尊重规则与张扬个性可以同时存在,而且缺一不可。教育者应认真思考与处理二者的关系,让我们的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翱翔,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校服难道不可以涂画吗


韶关市田家炳中学  王  军


每当中国艺术代表团在国外演出时,观众除了对艺术家们精湛的表演技艺由衷赞叹外,总少不了对中国演员动作的整齐划一的揶揄之词;当我们在网上看到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学生或站或蹲自由散漫的场景后,总免不了要惊讶地喊出:这也太不严肃庄重了!怎样才严肃了,怎样才庄重了,应该是穿着整齐的校服、挂着统一的笑容、保持行列整齐的队形吧。


是的,我们已习惯于用严肃庄重、整齐划一来要求我们的学生。校园里天天都在上演拿着校规校纪的尺子来丈量学生的言行,而学生也总在用自由反叛、个性张扬来拒绝淹没在统一的集体中。于是乎,学校要求学生进校门一律穿着校服,否则要扣分;学生就在校服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以此来标识“我”的独特。接着,就有了老师“对校服不尊重”的斥责,也就有了学生“至于吗,多大点事”的嘀咕。


校服的功能之一本是引导学生对自己学生身份的认同,但大多数校服都是运动装,款式单一。这与学生的审美追求会有一些冲突,于是也就出现了画点自己认为很酷的图案的现象。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涂画现象也反映了学生对美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激情。如果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为什么会去涂画校服,而总是习惯用“你就应该这样”、“大家都这样,你为什么不这样”的思维去制止,这多少有点简单粗暴的嫌疑。


近年来,中国学生的创新品质总是备受质疑,或许也可以从团队生活中这种整齐划一的思维中找到答案,也可以从“一切行动听指挥”“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这些广为流传的说法中找到答案。创新就意味着要摆脱旧思维的束缚,要拒绝从俗,要敢于质疑。但如果只把“创新”挂在嘴边,在日常教育生活中却用千规百矩捆绑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必将不敢相信自己的个性,不敢再越雷池一步。校服涂画一点,到底违反了哪条规定,这又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哪些不好的影响,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深入的思考,只是因为要统一而简单地不允许出现不一样,就对涂画校服之类行为严防死打,我看大可不必。


严肃庄重真的那么重要吗?整齐划一真的那么美吗?校服上画个机器猫就非得涂掉吗?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不深思。

发表于 2014-5-16 15: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青春的印记
  广州市 铁一中学  高三7班  胡慧曦


  我们走过漫长的校园岁月,总有那简单肥大的校服与我们相依,忙碌而又美好,因为那时拥有青春,校服记录着校园,那上面斑驳多彩的划痕同样记载着我们的青春。


  自步入校园,一路走来,那原本素净的校服上添了几幅活泼怪异的图画,几个率性的签名,或是斑驳的钢笔划痕;也许不甚美观,也许曾因之受罚,但当我们静坐抚平下校服的褶皱时,却是满心的激动、自豪,只因我们身边任留有青春的印记。

  青春意味着执着的追求与不顾一切的勇气、率性,只从那斑驳的校服便可窥见青春的热血与激情;只从那直接干脆的回答中便可了然青春的率性自然与天真无邪。校园生活忙碌而多彩,我身在其中,时见同学们从校服领口又翻出一层衣领,或色彩明丽,或造型奇特。校服本是学校规则的象征,是我们染上了叛逆,率真中的“美”。即使学校再三强调甚至处罚,那些拥有青春气息的我们却在所不惜。原来曾经如此顽固,怎么可以任性,如此无知!无从知道这是以后何时会发出的感叹,只是仍然自豪曾经拥有如此自由的青春。

  青春也许仍然懵懂,仍然无知,因为它没有沾染太多社会的复杂,校园为之创造了纯净的栖息地,校服为之遮挡了太多风雨,以致我们拥有的青春简单而率真。直接在校服上试笔,因为“便宜”?不,因为青春,因为拥有纯净无暇的青春,尚不知社会的复杂与工作的辛劳。安逸的环境与丰富的物质条件,养就了一切都漫不经心,实则处处耿耿于怀。当真是因为“便宜”吗?当真不在乎吗?不,那只是无暇的青春萌生的好强的心理。你且看那校服上,显眼处只会是签名与奇异的图案,那试笔的痕迹却很少让人窥见。只因为我们的青春太过纯洁啊!

  张晓风叹道:“只是因为太过年轻啊!”是啊,因为我们拥有青春,所以率性,所以叛逆,所以无知,所以美好。以致记载着青春的一切物件都令人自豪而深刻。行至青春的尽头时,静坐抚平校服上的褶皱,回味着那些青春的印记,原来我亦曾经拥有,如此美好!

 
【点评】本文从校服涂画原因分析的角度落笔:涂画是青春的印记,是因为我们年轻,是因为我们青春的好强心,是因为我们对自由的向往。文章中可以读出一颗阳光朝气的心灵,读出诗一样的青春情怀,考生撇开是非的争论,从青春感慨的角度抒情,与命题者的本意初衷相切合。本文语言流畅,思路清晰,不足处在于文化的积淀略显不足。
 楼主| 发表于 2014-5-26 10: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广州的一模,二模、三模

一模是市统改,很多市都会用广州的一模,广州的一模数据有借鉴意义。

       二模是区统改。

       三模是自己学校出,在高考前给考生练练手。

       所以,历年的一模试题,大家可以多关注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5-5-2 05:47 , Processed in 0.1259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