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46|回复: 0

《说苑》自称代词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4 15: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颜丽
--------------------------------------------------------------------------------


   《说苑》是汉代经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刘向校书时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纂集的先秦至西汉的史事、遗闻、佚事、传说六百七十八则,在政治教化、历史研究、文学欣赏等诸多领域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在语言研究方面也极具价值。“向又己有所增益于其间。既奏上之以戒天子,亦以成儒者一家之言,故虽采自古书,仍不能不谓为刘向所序”[1]。可以认为,《说苑》不仅保存了丰富的秦汉乃至上古的书面语资料,而且记录了秦汉间鲜活的口头语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拟对《说苑》自称代词的性质与功能特征运用穷尽性的量化方法进行研究,以期反映各自称代词在汉代乃至先秦汉语当中的面貌。今据岳麓书社1994年版的《白话说苑》中的《说苑》原文,此版本以扫叶山房“百子全书”石印本为底本,参校宋咸淳本和四部丛刊本,并反复斟酌考校而成完善的定本。本文所引例句后括号内标注的为该书的卷数、篇数。与其他语言材料做比较的数据主要依据各古籍索引而得。?
    《说苑》中出现的自称代词共5个,分别是吾、我、余、予、朕。?
    一“吾”字凡538见,用做自称代词例共525见。其中做主语369例,做定语127例,做宾语13例,做兼语4例;用于固定结构“吾子”10例,“吾党”2例。?
    做主语例:?
(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3·17)?
(2)池渊吾不税,蒙山吾不赋,苛令吾不布……(7·20)?
(1)例“吾”做句子主语,(2)例“吾”做句中主谓短语的主语。?
    做定语例:?
(3)故知吾之爱也。(5·16)?
(4)又将能忍吾子乎?(5·29)(据上下文,此“吾子”乃“我的儿子”之意,非表敬的对称固定结构。)?
    做宾语例:?
(5)君不吾听而愈失威仪。(1·4)?
(6)告申鸣曰:“子与吾……子不与吾……”(4·14)?
(7)致大夫曰:“善吾者入门而右,不善吾者入门而左。”(11·4)?
(8)愿君为吾为丈尺之书。(11·17)?
(9)文子曰:“……此子遗吾琴……又遗吾玉……”(13·22)?
(5)例为“吾”做宾语,前置;(6)例“吾”做宾语,语序正常;(7)例两个“吾”做因“者”字而名词化的谓词性短语的宾语;(8)例“吾”做介词“为”的宾语;(9)例两
个“吾”做三价动词“遗”的间接宾语。?
    做兼语例:?
(10)饮食必祝曰:“使吾早死……”(14·2)?
    用于固定结构“吾子”例:?
(11)吾子其不主社稷乎?(18·32)?
    固定结构“吾子”乃“相亲之辞。吾,我也;子,男子之美称”??[2]?。一般用为男子间对对方的敬爱之称。?
   用于固定结构“吾党”例:?
(12)吾党何忧乎?(14·17)?
    固定结构“吾党”意思相当于现代的“我们”。上古“吾”“我”“尔”等人称代词既可表单数亦可表复数,没有专门表复数的词缀。《说苑》也证实了这个特点。?
     二、我?
    “我”字凡266见,用做自称代词例共263见。其中做主语108例,做定语25例,做宾语121
例,做兼语9例。?
    做主语例:?
我孰置而可?(2·5)?
若何以言我行桀纣之道也。(14·5)?
    (1)例“我”做句子主语,(2)例“我”做句中主谓短语的主语。?
    做定语例:?
而曰须我邑粟来也而赐臣。(11·18)?
做宾语例:?
简子曰:“厥爱我……”(2·18)?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4·6)?
王不我用。(9·20)?
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4·5)?
李克曰:“子何遽失望于我……”(2·5)?
    (4)例“我”做宾语,语序正常;(5)(6)例“我”做宾语,前置;(7)例“我”做三价动词“赐”的间接宾语;(8)例“我”做介词宾语。?
    做兼语例:?
(9)使我为成人者。(6·3)?
(10)令我日闻所不闻。(12·9)?
    三、余?
    “余”字凡66见,用做人称代词例共7见。其中做主语6例,做宾语1例。?
    做主语例:?
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1·12)?
    做宾语例:?
(2)王初命臣曰:“事建如事余……”(4·11)?
     四、予?
    “予”字凡31见,用做自称代词例共12见。其中做主语7例,做定语1例,做宾语4例。?
由歌,予和汝。(17·19)(做主语)?
王曰:“言出于予口……”(4·11)(做定语)?
则祷于山川曰:“天其忘予欤?……”(1·32)(做宾语)?
乃喜曰:“莫予毒也……”(8·38)?
    (3)例“予”做宾语,语序正常;(4)例“予”做宾语,前置。?
     五、朕?
“朕”字凡2见,皆用做自称代词。其中做主语、定语各1例。?
    做主语例:?
召而问曰:“朕得周鼎……”(11·6)?
    做定语例:?
摄而进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1·8)?
六、自称代词小结

    吾 我 余 予 朕
主语 369 108 6 7  1
定语 127  25 — 1  1
宾语  13  121 1 4  —
兼语   4  9 — —  —
固定结构
   吾子 10 — —  —
   吾党 2
总计 525 263 7 12  2


    汉语的自称代词先秦有“吾、我、余、予、台、朕”7个。《说苑》中未见““字,”台“字亦无人称代词用例;而”吾、我“是该书最常见的两个自称代词,其中“吾”又占绝对优势,在“吾、我”总数中占66.62%。《说苑》中“吾”主要用于主位和领位,分别占“吾”总数的70.29%和24.19%;“我”主要用于宾位和主位,分别占“我”总数的46.01%和41.06%。“吾、我”这种格位的区别源自先秦;时至西汉,这种区别依然存在,不仅《说苑》可证,《史记》也说明了这一点。但东汉以降,“我”的功能扩展,尤其是在领格这一领域活跃起来,侵占了“吾”的领地。据冯春田先生统计,东汉的《论衡》中“吾”做定语占其总数的24.82%,“我”占17.89%;“吾”占微弱优势;《三国志》中“吾”做定语占其总数的30%,“我”占31.25%,“我”做定语的百分率反而超出了“吾”。这样“吾、我”的语法界限渐趋消失,后来的著作里已看不到“吾、我”的区别,进而“吾”渐渐成为语言中的多余成分。大概在南朝或更早一些时候,最终被“我”排挤出了口语领域。不过“吾”在口语中消失以后,在书面语中仍被使用,作为仿古形式而存在。?
    甲骨文、金文已见“余”字;《尚书》、《论语》不见“余”只用“予”;《诗经》、《孟子》“余”仅1见;而《左传》、《国语》多用“余”。一般认为,“余”“予”是同音词,只是在写法上有分别,用法则完全相同。《说苑》中“余、予”做人称代词例不多(分别
仅7见、12见),且皆用于先秦人物的言语当中,仿古色彩浓重。?“朕”在西周前当是口语,春秋以后逐渐消失于民间口语;自始皇二十六年后一直作为帝王专称。《论语》“朕”字2见,《孟子》“朕”字5见,都是转引自古语;《左传》“朕”字5见,为周天子对诸侯的赐命所用的套语;《说苑》“朕”字2见,亦为周天子所用套语。?
?
注释:?
[1]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子部·儒家类》,第547页,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2]《汉语大词典·卷三》,第200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6-16 16:16 , Processed in 0.0986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