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霜叶红

2015年高考作文大猜想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09: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文猜想十】软硬交错,物质精神文明同等抓

  一、作文素材

  (一)硬实力,是指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分布、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等。

  软实力,是指文化、道德、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个人修养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

  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所指的就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软要素。成功需要“硬实力”,更需要“软实力”。关于“软实力”,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

  (二)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境内发生8.1级地震,地震导致尼泊尔境内大量建筑被毁,由于尼泊尔是一个旅游国家,所以尼泊尔境内大量外国游客滞留。地震发生后,中国飞机第一个到尼泊尔,接回中国游客。看到祖国这么强大,我就放心了。

  那些曾经叫嚷着用中国护照无法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小清新们,现在也发觉了护照的重点不在于你能去多少国家旅游,而是在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登上回家的飞机。

  二、构思点拨

  材料很简单,就是对软实力的解释,文章无疑应当围绕软实力进行思考和联想。对软实力的理解是审题的关键,要对软实力的概念有准确深刻的理解,必须结合硬实力的概念进行。软实力本来是针对国家的实力而言,相对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而言,而思想文化、道德观念就是软实力。硬实力侧重物质文明,软实力侧重精神文明。

  在写作过程中,既可以从国家层面对软实力进行思考,辨析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关系,阐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重要性,也可以把思维的触须伸向企业、人生等其他领域。比如,评价一个企业,不能只看经济效益,还要看企业精神;衡量一种产品,不能只看效用和价格,还要看有无文化内涵。再如人生,既要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有文化品位、人格魅力,等等。总之,无论从哪个方面切入,考生对软实力和硬实力都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界定。

  “蛟龙”下海,“神舟”飞天,经济总量全球第二,这些成就都让国人扬眉吐气。从第三世界到经济大国,我们有理由扬眉吐气,但是我们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经济大国未必就是世界强国。澳大利亚报纸曾就中国经济提出三个问题:什么时候才能使全球大多数国家的精英愿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而不是送到欧美?什么时候才能使全球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更多地看中国电影、听中国音乐、读中国书籍?什么时候全球消费者选购产品时能更多地选择中国品牌?媒体曾问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中国的电视机已经出口到英国了,你是否感到危机?”撒切尔夫人笑答:“等到中国的节目也输出到英国的时候你再来问我这个问题。”这些材料其实都是对软实力的具体解释。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09: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文猜想十一】自由平等,尊人性营造和谐社会

  一、作文素材

  杭州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乞丐、拾荒者和衣衫褴褛的民工小心翼翼进来了,无人阻拦。于是他们便堂而皇之地在馆内读书、看报。有读者对此表示不满,向馆长抱怨说:“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馆长回答说:“我们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此事被发在微博上,顿时触动了社会的神经,引发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和思考。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一场图书馆办馆理念的大讨论由此引发。

  二、构思点拨

  当杭州图书馆坚持向乞丐和拾荒者开放时,尊重使中华大地温暖如春。尊重他人,平等地对待他人,尤其是学会尊重弱势群体,我们的世界将会更加美好。人人生而平等,我国宪法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都平等地受到同等的待遇,不因性别、民族、宗教信仰、等其他因素而区别对待。宪法尊重和保护人权。

  自由平等观念是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体现了公民的权利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不能因为是乞丐或者拾荒者而剥夺了他们进入图书馆的权利。图书馆馆长的话恰好印证了他没有法律依据拒绝乞丐和拾荒者的进入,这正体现了自由平等地观念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馆长有义务依照法律来执行。

  读者有权利进入图书馆学习,也有权利离开、这正也说明了权利的两面性,公民可以处置自己所享有的法律权利,可以选择行使自己的权利,也可以选择放弃。个人权利的行使不能阻碍他人权利的正常行使,这也体验了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行使。权利与义务正是对应的。

  材料中体现了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也凸显了营造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性。人与人和谐相处要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与人交往应一视同仁,不因社会地位等原因而有所区别对待,要尊重他人。第二、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人与人之间应宽容以待,和谐共存。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材料中恰好体现了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理念和价值观。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09: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文猜想十二】“布鞋院士”,安静学术不掺功利名

  一、作文素材

  2014年4月21日,人人网流传一张照片,一位其貌不扬的老人坐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台前,低头念着发言稿。这位蓄着胡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没穿袜子的老人不是来做脱贫报告的,而是一名中科院院士,叫李小文,是遥感技术专家。据《经济观察报》2009年报道,当时61周岁的他每天能喝一斤二锅头。

  李小文坐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里作报告的照片一经上网,便引发了网友的有人说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意思是一个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却有着惊人天分和盖世神功。

  2015年1月10日,被网友称为“布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北师大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因病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67岁。而就在4天前,他刚刚获评“感动师大”新闻人物,“一双布鞋,一点素心,三分侠气,伴你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颁奖词成了他一生总结。

  二、构思点拨

  人们今天悼念李小文院士,并非要求其他人也跟他一样,衣着朴素、脚穿布鞋,视每日一斤二锅头为生活幸福,这只是他个人的生活习惯而已。人们更加感念的,是他平和、本真、随性、侠义,特别是能谦虚对待每一个人。

  纯粹、率性、简单,或许正因为当下这样的学者太少,李院士才会如此走红。君不见,现在的学术界日益功利化,学者们都忙着评职称、拿课题、出书出镜,学术造假、学历掺水、论文抄袭、科研经费沦为“唐僧肉”等事件层出不穷……急功近利之下,潜心研究的大师越来越少,争名夺利的“砖家”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语境下,“布鞋院士”的走红似乎成了一面镜子,折射出人们对这样简朴的大师的期许,和对学术界功利现象的厌恶。“布鞋院士”让世人看到:专注自己研究领域、生活简朴、工作认真、做人踏实的学者更令人尊敬。

  李院士的低调随性,来自于对学术的单纯的热爱,这也是我们暌违已久的一种精神。正因为有这份纯粹,他才能保持住对学术的赤子之心,知道得越多,就越知道自己知道得少。在美国留学期间,面对80年代黄金时代的繁华,他只做两件事,研究和看小说,并称之为“知识分子最大的乐趣”。这份平静的心态告诉我们,安安静静的做学问,会有多美。

  李小文等众多国士所代表的精神,是可以称作“国魂”的品质。他们往往不为人所知,却怀着舍身报国的拳拳赤子心,披荆斩棘地为国为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是冲在最前线的敢死队和宁折不弯的民族脊梁;在天下太平之时,他们是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的无名英雄和甘于幕后的中国梦筑梦者。长期以来,他们获得的目光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难得的关注于他们来说不啻是加倍的动力。李小文们这样为国为民、夙夜匪懈的国士们,太需要舆论多一点的关注、多一点的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09: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文猜想十三】诗人离去,浮躁社会需心灵滋润

  一、作文素材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90年代初期,很多高中生是伴随着汪国真的诗歌名句长大的,在笔记本上,在贺年卡上,在日记本里,汪国真用诗歌给一代人励志。

  在近期举行的2013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引用汪国真诗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向世界重申中国爬坡过坎、闯关夺隘的改革决心。这使得汪国真的诗歌作品更广为人知。

  二、构思点拨

  诗人汪国真的离去引发了很多人的追忆,其实,除了惋惜和悼念诗人汪国真本身,还因感怀和祭奠这些诗歌一起陪伴过的青春。

  不知从何时开始,不仅是“60后”、“70后”甚至是“80后”都开始了怀旧。重温青春甚至成为国产电影的票房灵药,从《致青春》、《小时代》、《同桌的你》到最近上线的《左耳》,很多桥段、场景,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重温了一把青春岁月,是祭奠,更是宣泄。然而,青春究竟是什么?现代年轻人的青春究竟需要怎样的激荡?这值得思考。

  不同的年代一定会有不同的青春感怀,但是伴随着年轻人青春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不能缺失,那就是精神的浪花。尽管汪国真的诗在文坛上褒贬不一,但是作为一种浅而易懂的汪式心灵鸡汤,它是陪伴一代人走过青春迷茫的正能量。

  在信息碎片化、文化快餐化的当下,我们不缺“段子手”,但是真正能够触动心灵的鸡汤并不多;我们也不缺对青春的怀念和定义,但是通俗文化、通俗电影里把青春的迷茫和肆意简单贴成“打架、喝酒、泡妞、堕胎”之类的标签,对于正在经历青春的年轻人来说,又会是怎样的信号?所以,如何给年轻人精神给养,让他们的心灵更丰富,这也应该是从汪国真离去延伸开去的一个思考。

  2015年的春天,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不经意间,准确地表达了人们内心对“诗与远方”的需要。那10个字,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大家共同渴望而又难以达成的一场远行。那10个字,用汪国真的文字翻译的话,就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09: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文猜想十四】短途捷径,甘于长路跋涉才走远

  一、作文素材

  有一天,一个小职员正在赶着上班,这天他的公司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会议中的表现关乎到他能否升职,所以不能迟到。无奈他的闹钟却在今晨坏掉了,最糟糕的是还有二十分钟会议便要开始了。

  小职员唯有改乘出租车,希望能赶得及参加会议。

  好不容易才给他截到了一辆出租车,匆匆忙忙上车后,他便对司机说:“司机先生,我很赶时间,拜托你走最短的路!”司机问道:“先生,是走最短的路,还是走最快的路?”

  小职员好奇地问:“最短的路不是最快的吗?”

  “当然不是,现在是繁忙时间,最短的路都会交通挤塞。你要是赶时间的话便得绕道走,虽然多走一点路,却是最快的方法。”

  听见了司机的话,小职员最后还是选择走了最快的路。途中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条街道交通挤塞得水泄不通,司机解释说那条正是最短的路。司机所言没差,多走一点路果然畅通无阻,虽然路程较远,多花了点时间,却很快便到达目的地。

  小职员最终也赶得上会议,还升了职当部门主任。

  二、构思点拨

  人总喜欢走快捷方式、希望不劳而获,还以为走快捷方式可以用最小的体力最快到达目的地。所以现今满眼所见到的是:马场、六合彩永远不乏投注的人龙,澳门葡京从来不缺出手阔绰的赌徒。

  然而,快捷方式虽然是最短的路,却未必是最快的。你有看过多少赌徒从不工作却因为赌博而成为富翁?你又有见过有多少学生从不上学却因为上补习班而考得十优的成绩?

  相反,因为走快捷方式而赔上时间、金钱甚至是生命的,我倒见过不少。年中就有不少人因为嗜赌而欠下高利贷,最后不但家破人亡,还赔上宝贵的性命。所以说,快捷方式并不好走,不但荆棘满途,而且充满危险,也没人可以保证你走的路一定可到达终点。

  走长一点的路虽然会累一点,吃多一点苦,却是唯一最快到达目的地的方法。

  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脚踏实地的去走每一步人生路才是明智之举。

  人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机会也是有限的。有许多人,就因为一生都在走快捷方式,结果每每走进死路里,把大好的时间和青春都浪费掉了。今天,有不少道路仍在塞车,却还有车辆驶进去,情况不但没有改善,而且不断恶化……真是一可悲的世界啊!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09: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文猜想十五】流浪猫狗,不同命运引发新思考

  一、作文素材

  2014年5月4日是北大116周年校庆日,北大曾推出布偶“毕业熊”和“学术猫”纪念品。“学术猫”的真实原型是一只上了年纪的老猫,它因为经常待在教室,喜欢和人长时间对视,且最爱听艺术、哲学、金融的课。这猫听了数年的课!这猫上课很有品,一般的烂课不来听,听的哲学类和艺术类的比较多。老师讲到梭罗的超验主义自然观时,它微微摇了摇头。因而也被北大校友称为“哲学猫”。学术猫2013年1月中旬曾失踪,后被学生在实验室发现时,它的腿瘸了一条,精神状态极度恍惚。学生将其送至宠物医院进行治疗,现今状态良好。

  西农学霸狗可以说是西北农林大学的“名狗”,它原本是校园里的一只流浪狗,因为平时经常跑到教室和同学们一起安静的听课。“这只狗还‘偏科’呢,特别爱上微积分和英语,我们经常在这两门课的课堂上见到它,时间长了,大家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学霸狗’。”但它却没有北大“学术猫”那么幸运,2014年11月13号的时候死在了学校保卫处的棍棒之下,让很多同学感到悲愤。学校保卫处负责人称,校园好多流浪狗没人管,带病,还有的见人就咬,这已经成为学校一大害,应该处理。

  二、构思点拨

  学霸狗、学术猫,国内很多大学都有这样的宠物明星,既是校园的独特一景,也给很多学生留下宝贵的回忆。

  “学霸狗”是幸运的,它流浪的场所是人类精神最高贵的殿堂——大学,它可以自由游走于大学校园的林荫小路上,于清晨趴在教室倾听同学们的英语朗读,这时候它不再是一只孤单的流浪狗,因为它有大学生伙伴们。“学霸狗”又是不幸的,正如佛家说:“人生就是由无数的无常构成的。”它没有想到,这个“无常”也会发生在它的身上,同学们突然找不到它了,它已经被保安用棍棒活活打死了。在保安的眼里,它只是一只狗,而且还是一只流浪狗,它的命运只能如此。

  流浪狗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清理流浪狗是校方在履行其保障老师和学生的人身安全的工作职责。但校方解决问题办法就是暴力杀戮,这显然过于简单粗暴。尤其在大学校园里,如此对待这只被拟人化且正能量“学霸狗”,不禁让人质问,人文精神何在?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态,城市中流浪猫狗需要一整套更合乎文明规范的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的建立,面临着人力资源与物资的投入——这对西农大来说,就意味着教育方向与就业机会。而让我们失望的是,西农大却仍然行走在以杀对咬、不论青红皂白的原始蛮横阶段。期待着,这个社会能够把它的关注点,转移到民生上来。学会理性的思考,学会把面临的社会问题,视为一个有效的需求,以市场化的机制运行,让我们的环境步向完善。届时,我们才能够走出这条因无知而愚蠢,因愚蠢而暴戾的黑色循环圈。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09: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文猜想十六】叩问良知,社会自我救赎新手段

  一、作文素材

  最近微信朋友圈流行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耍。小男孩收集了很多石头,小女孩有很多的糖果。

  小男孩想用所有的石头与小女孩的糖果做个交换,小女孩同意了。小男孩偷偷地把最大和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糖果都给了小男孩。

  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样,藏起了很多糖果?

  二、构思点拨

  这道题的材料是一个小故事,两个小孩玩一次石头交换糖果的游戏,小男孩有私心,把最大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而小女孩则毫无保留地交出了所有的糖果。事情的结果变得很有意思:小男孩彻夜难眠,小女孩睡得很香。为什么会这样?最直接的原因是小男孩怀疑小女孩也跟他一样藏起了最好吃的糖果,而小女孩却相信自己换来了最好看的石头。这样自然可以引出“怀疑与信任”的话题,这也是本材料中最核心的立意方向。顺着这个立意方向继续追问:为什么小男孩会怀疑,而小女孩却充满信任?因为小男孩有私心,或者说很有“心计”,小女孩却保持着淳朴的童真,这又引出了另一个话题——“心计与童真”。这则材料还可以这样追问:交换中明明是小男孩占了便宜,小女孩吃了亏,可得到的结果却恰恰相反,这样我们又可以把它和“得到与失去”话题联系起来。

  以上立意无论是哪一方面,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都需要与复杂的人性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不管是“怀疑与信任”“心计与童真”,还是“得到与失去”,其实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物化的、功利的、竞争的社会环境已经使得人的自然本性变形、扭曲。这也就要求大家反过来思考:面对这样严酷的社会环境,我们该如何救赎?答案可能是人性的觉醒和良知的叩问。平时写作时,如果大家都能像这样来回地思索和诘问,文章一定会发散出理性思辨的智慧之光。

  文章可以先从小故事出发,延伸谈及社会大问题:在物欲横流的年代,人心自私自利,以至于恶被无限放大,无良商家等使得人性的底线在不断遭到践踏。救赎之路何在?“良知的叩问已是当今社会完成自我救赎的最佳手段。”“良知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一个人可以彻底摆脱良知。”“良知与我们同行于纷繁复杂的尘世间。”使用这样的观点将会是文章的深刻而精彩之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5-5-2 03:08 , Processed in 0.07395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