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37|回复: 2

葛红兵:关于<沙床>答记者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6 20: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来源:

--------------------------------------------------------------------------


葛红兵谈《沙床》书名的由来: “永恒”留在原处,我们将随流而逝——

问、小说的名字来源于梭罗的《瓦尔登湖》,“时间只是供我垂钓的溪流。我饮着溪
水,望见了它的沙床,竟觉得它是多么浅啊。浅浅的一层溪水流逝了,但永恒留在了原
处。”沙床在这里隐喻什么?

答:梭罗的《瓦尔登湖》是我最喜欢的文字,在梭罗的文字里,我可以看到上帝――它在
每一片湖泊、每一张树叶、每一汪冰面上显现着伟大的造化,它让我学会怎样面对大自
然以及自身,如何领会孤独的含义。一段时间它是我最喜欢的书,它在我的床头整整放
了一年,那段时间我床头只有两本书:《圣经》、《瓦尔登湖》。

我也认真地推荐这本书给读者(指梭罗的《瓦尔登湖》),这是一本可以清洗灵魂的书。

人类真正要面对的命运是什么呢?是死亡。面对时间之水,我们甚至都比不上那些砂
砾,它们能积淀成沙床,而人类呢?只是时间之水上漂着的浮萍。

“沙床”的含义是:“永恒”将留在原处,而我们将随流而逝。我们是短暂者。

但是,短暂者也可以找到辉煌的东西。

古希腊人看见躯体的死,看见身体会腐败,大多渴望在精神领域寻找永恒,他们虚构
了身体和心灵的二分法,觉得身体是皮囊,是表象,灵魂才是真实的,永恒的。以后,
西方哲学都这么看。但是,我不这么看。我相信存在就是身体,灵魂这是身体上的一个
器官。身体才是我们的本质。我们要承认我们是短暂者,承认我们是身体的人,而不是
灵魂。

所以,《沙床》还有两者哲学版:一本是我的哲学人类学笔记《人为与人言》,今年9
月上海三联书店出的;一本叫《个体及其在世结构》,这个是和小说同时写的,写这个
书的过程小说里描述了,我但愿在明年可以把这本书出出来。

现在我可以回答你了: 为什么这样的写作能够热卖?因为这种写作更为接近存在的真理;假设你所说的热卖是事实。
 楼主| 发表于 2004-1-26 20: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葛红兵:关于<沙床>答记者问2

葛红兵: 我把这个小说看作是命运给我的礼物

问:《沙床》是自传吗?它里面有多少和您的现实生活是相似的?

答:生活非常复杂。文字在生活面前永远是苍白和虚弱的,文字不能表达生活的万分之一。如果说它和我的生活有相思之处,那就是说,它刚刚摸到了纷乱复杂的生活的一角。我想写混乱如麻的生活和心情,理出一点头绪。它自然会有自传的成分,但是,不是自传。

问:都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沙床》里描述的教师角色正是您扮演的,或许许多人会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您,问题是那样的情色描写很难令人觉得是想象完成的。

答:每一部作品都会融含作者的人生体验。但是,读者更要相信作者的想象力。
这个作品构思是在前年冬天。我在上海西郊一个朋友的房子里养病,那个时候,
天气真的很冷,想一边养病,一边写《个体及其在世结构》的引言,但是,胃痛,加上身边没有资料,什么也做不了。这期间除了早就约好的给一个朋友的画展助势,出了个场,一个月几乎没有出门,但是,只写了两千字。

有天晚上,吴炫喊杨扬、郜元宝、王宏图、我吃饭。席间还有南京来的两位朋友。 我就去了,那晚大家很愉快,特别是洗桑拿,那晚我对杨扬说,我要写一个小说,写写这个年龄段对爱情的理解。结果,那晚结束以后,回到西郊我那个朋友空空荡荡的别墅,我就真的写了。一直写到天亮。

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小说怎么会和情色有关联呢?它和“疾病”的暗示和隐喻相连,不会有情色。相反,主人公“我”是那么恐惧“性”,他总是在延宕着“性”的来
临。对于我来说,当然这个小说很重要。有一年多了,我有电话恐惧症,一听到电话铃声就浑身发抖,家里所有的电话都藏起来,我在家的时候只能开留言;也有网络恐惧症,不敢上网。写《沙床》是断断续续的,就在这一年里,它陪伴我自闭的时光。不是我创作了《沙床》,而是《沙床》修复和滋养了我,让我走出绝望和自闭。更重要的是,那个时候,我哥哥查出慢性乙肝晚期,死亡就在身边。感谢上帝,现在我哥哥好了,他让我哥哥活了过来。

我把这个小说看作是命运给我的礼物。它对我是一个拯救。
不过现在,对于《沙床》和关于它的一切,可能我是最不关心的人。事实上这个
小说已经跟我没有什么关系了。我的情况也好些了,陌生的环境对我有好处。没有人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任何人。只有大自然了,最喜欢的是大海,我现在几乎所有的个人时光都在海边度过,热烈的阳光和波涛对我是安慰。

问,你曾说过,没读过中学,却上了大学,硕士没毕业,却轻松拿到博士学位,没读过中学和硕士没毕业究竟指什么?

答:我中学读的是中师,当时中等师范学校在农村很吃香,可以成为“国家的人”,吃“国家的饭”,农民梦寐以求的就是这个啊。后来我运气好,保送上大学,但是,中师没有英语课程,其他课程也比高中浅,中师比较重视音乐、美术什么的。后来,我读研究生则是二年级就跨考了博士,跳级了。

事实是许多同学都看了我的小说,据我所知,他们的评价都是正面的。

问、小说的主人公诸葛是个大学教授,年轻的博导,以文学著称,还取得了新加坡人力资源部的签证,这与你的经历十分相似。小说中有多少是真实的成份?你是否介意把它看作是一本“半自传体”的小说吗?

答:这个小说形式上用了郁达夫体――“自叙传”文体,是那种以“我”为中心,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的,看起来像是作者的自传。但是,专业的阅读者应该知道,小说里的“我”是且仅仅是一个小说里的主人公,并不是现实里的作者。他是作者假想出来的。

当然,所有的小说中都有作者的影子,有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思想观念在,和作者的生活我们有联系的小说是不存在的。

『沙床』中有许多细节看起来是真实的,“小说”中的“我”可能有现实中的葛红兵的影子。但是现实中的我绝对不是“诸葛教授”那样的人。至少诸葛教授有绝症,我没有;诸葛教授有女学生爱他,我也没有;但是,我有家庭,也很美好的家庭,这是诸葛教授没有的。

问、小说中诸葛与张晓闵、裴紫、罗筱等均有或多或少的情感及性的关系,因此有人把它归为情色小说,这是否是一种误读?诸葛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当前的高级知识分子?

答:说它是情色小说可能也不是误读。因为我认为读者有权用自己的眼光来解读作品,作为作者我是没有权利要求读者怎么怎么读这部书的。我不能说:你不能这样读,你必须从我的小说中看见上帝,看见忏悔,看见对命运的大悲恸。我没有权利。我自己作为读者的时候,也不愿意别人来干涉我的阅读自由,我大一的时候看《红楼梦》,觉得贾宝玉身上没有反封建性,他只是一个喜欢女人甚至情感上有点变态的浪荡子,我写了一篇8000字的学年论文,意思是,如果贾宝玉是反封建代表,那么任何一个纨绔子弟都可以说是反封建的英雄了。但是,我的老师给我辛辛苦苦写的论文打了一个60分。他不准我这样读《红楼梦》。我很伤心,诸葛能不能代表知识分子?我是不相信“代表”说的,他如果必须是个体,就不能代表群体,更何况中国知识分子这个群体非常庞杂。不统一。不好代表。

但是,他在一定范围内有典型性。

这是一个物质发达,但是,精神并不一样发达的时代,我们在信仰上有欠缺,我们心里没有信念,在死亡、爱情面前没有恒定的勇气。包括知识分子。我写了这样的知识分子。
实际上小说里一共有4、5个这样的人。他们之间差别也很大。董教授在不断地结婚离婚,田教授喜欢交游,诸葛在逃避。

不过,小说的主人公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只猫,事实上,在我的小说中,真正的主人公不是“诸葛”也不是张晓闽,而是那个来自猫国的旅行家“Dan”,人类在寻找情色和家园。动物Dan却在逃避。它不愿意被找到,它愿意自由地来到自由地离去。Dan是自由的象征。但是,这个自由是被迫的,因为它--猫不是在自己的国里,而是在“人”的世界里,它不是在自己的家里(凯瑟林家),而是在他人的家里(诸葛家)才能找到某种自由。这是寓言:人不能在自己的“国”自己的“家”里追求自由。相反逃离和背弃才是自由的根本途径。人只能在他者(上帝的)国里找到自我。它也说明,自由是不能由主人给予的,凯瑟林不可能给DAN以自由。DAN唯一的出路是逃避。

问:听说您在上海大学讲课非常的吸引人,说您是具有偶像气质的老师,有没有想过您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或许会有学生在下面议论您的《沙床》小说,你会觉得尴尬或是有一丝的不快吗?

答:不会。我想我的学生有能力区分谁是讲台上的葛老师,谁是小说里的“诸葛教授”。很多学生很喜欢我的小说,许多会在课后拿我的书来要我签名,《我的N种生活》从2000年一直签到今年6月,还有学生不断地拿书来。我不会担心,《我的N种生活》是自传小说,里面几乎每个细节都是真的,那个小说里面,我对自己的解剖更彻底,我把自己的怯懦、颓废、恐惧等等展露开来,让所有的人一览无余,但是,没有,没有学生因此议论我。事实上,我要感谢上海和上海大学,我在我的同事和学生中获得了安全感。他们一直包容我、支持我。
发表于 2004-1-27 15: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哦,葛红兵写《沙床》就是要向世人吐露他的理念:
      “这是寓言:人不能在自己的“国”自己的“家”里追求自由。相反逃离和背弃才是自由的根本途径。人只能在他者(上帝的)国里找到自我。它也说明,自由是不能由主人给予的,凯瑟林不可能给DAN以自由。DAN唯一的出路是逃避。”
葛红兵要背弃的是什么?是背弃信仰?叫人们转而信仰基督?
      我觉得背弃和逃避很可怕。对于生活或爱情遭遇挫折的人来说,背弃和逃避意味着自杀和消沉。他会看不见阳光和自由飞翔的小鸟,天地一片灰暗。除了死路一条,还能逃到哪里去?信仰基督就可以解决问题?
      作家不能让他的读者觉得必须奋斗才能得到幸福,至少不应该劝导人们逃避现实,乃至结束生命。暴露阴暗面应该采取批判态度,而不是自然主义。作家必须牢记,自己的作品是给人看的,你得注意你的作品会给人们的心灵产生什么影响,而不可以丝毫不负责任,流毒社会。

[ 本贴由 xychy 于 2004-1-27  15:52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5 01:58 , Processed in 0.2304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