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了解2015诺贝尔文学奖得主S.A. 阿列克谢耶维奇及其代表作
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Q0MTMzMw==&;mid=208929478&idx=2&sn=b255d77597188b03b5407371906c1a19&scene=0#rd
S.A.阿列克谢耶维奇。她出生于白俄罗斯,出版了多部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灾难为主题的图书。关注社会的黑暗面,关注大灾难里小人物的命运,是她所有著作中不变的主题。她质疑宏大叙事,质疑那些规整的历史,她认为,只有小人物自己的声音,才能让我们更加接近世界的真相。
其代表作《锌皮娃娃兵》、《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爱情还是死亡》、《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我还是想你,妈妈》四部作品均由磨铁图书出品。
▲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
1S.A. 阿列克谢耶维奇是何许人也 白俄罗斯作家,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
她曾多次获奖,包括瑞典笔会奖(1996)、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法国“世界见证人”奖(1999)、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等。因为独立报导和批判风格,她的独立新闻活动曾受到政府限制,代表作《锌皮娃娃兵》曾被列为禁书。1992年,她在政治法庭接受审判,后因国际人权观察组织的抗议而中止。她还曾被指控为中情局工作,电话遭到窃听,不能公开露面。2000年,她受到国际避难城市联盟的协助迁居巴黎,2011年回明斯克居住。
2013,2014,2015连续三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入围最终决选名单。目前她的作品已在19国出版,并创作有21部记录片脚本和3部戏剧(曾在法国、德国、保加利亚演出)。
2在中国能读到S.A.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哪些作品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内容简介 超过100万名15—30岁的苏联女兵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她们中有医生、护士,还有伞兵、坦克兵、重机枪手、狙击手等。本书真实记录了她们亲历的那些感人泪下的故事,还有战火中伟大的爱情…… 书里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大量内容曾被苏联官方严禁出版。 这些女兵眼里的战争,与男人们的描述截然不同。这些女兵的回忆,会让你感受到二战中最直观的冲击和从未有过的强烈震撼。
○●○
《我还是想你,妈妈》
内容简介 超过100万名15—30岁的苏联女兵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她们中有医生、护士,还有伞兵、坦克兵、重机枪手、狙击手等。本书真实记录了她们亲历的那些感人泪下的故事,还有战火中伟大的爱情…… 书里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大量内容曾被苏联官方严禁出版。 这些女兵眼里的战争,与男人们的描述截然不同。这些女兵的回忆,会让你感受到二战中最直观的冲击和从未有过的强烈震撼。
《锌皮娃娃兵》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代表作,记录了阿富汗战争中苏联军官、士兵、护士、妻子情人、父母、孩子的回忆,书中对战争细节的真实还原,带来震撼人心的阅读感受,堪称20世纪文学经典作品。
○●○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内容简介:
本书为当代罕见的纪实文学经典,记录了人类史上最浩大的科技悲剧: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反应堆发生爆炸,邻近的白俄罗斯居民失去了一切。一些人当场死亡,更多人被撤离,被迫放弃一切家产。成千上万亩土地被无污染,成千上万人因高辐射核燃料泄露而感染各种疾病。 作者用三年时间采访了这场灾难中的幸存者:有第一批到达灾难现场的救援人员的妻子、有现场摄影师、有教师、有医生、有农夫、有当时的政府官员、有历史学家、科学家、被迫撤离的人、重新安置的人、还有妻子们祖母们……每个人不同的声音里透出来的是愤怒、恐惧、坚忍、勇气、同情和爱。
○●○
3编辑眼中的S.A. 阿列克谢耶维奇
(文/磨铁图书编辑,《锌皮娃娃兵》、《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爱情还是死亡》、《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我还是想你,妈妈》四部作品的产品经理——陈亮)
我第一次读到她的作品,就感觉像在阅读19世纪的俄罗斯经典作品,而不是出自当代作家之手。她给我的感觉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时代的伟大作家,她的作品里有那种19世纪俄罗斯文学经典带来的强烈震撼。
她是白俄罗斯作家,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她的作品主要是纪实文学,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
连续三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也让国内读者对这位有些神秘的作家越来越有兴趣。她的作品其实比她本人更加值得关注,这一点我想看过她文字的读者都会深有感触。
S.A.阿列克谢耶维奇可以说为世界文坛开创了一种新的纪实体裁,首先她对既有的历史记录方式,在根本上是质疑的,而且直接挑战了过去载于文字的历史。
其实她并不只是简单地从女权主义者的立场来反思战争,而是从更人性的角度来看待战争。这就意味着,人们需要重新认识战争里最弱势的群体——女人和儿童,以及那些在重大灾难事件里充当“炮灰”的人。
在切尔诺贝利那本书里,也是如此,她的视角永远是从最弱势,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那里来看待所有的灾难。
阿列克谢耶维奇不相信既有的文字记录的历史,她曾说过:“我越是深入地研究文献,就越是深信文献并不存在。没有与现实相等的纯粹的文献。”这也是促使她无数次去采访那些战争和灾难中受伤害人群的原动力。她所有的叙述,都来自亲历者,都是有血有肉的。正如她自己所言:“我很想了解古希腊:那个时代的人是怎样讲话的,怎样相爱的,怎样上战场的,怎样杀人的,怎样死的。——通过普通人讲的故事的细节来了解。每个时代都有三件大事:怎样杀人,怎样相爱和怎样死亡。”她是要记录过去历史上曾被忽略被无视的那些生命。
其实纪实文学离我们很近,例如天津滨海爆炸事件后,我们现在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知信息,有些就接近纪实文学。
伟大的纪实文学作品,既比小说更加贴近现实,同时比小说更加荒诞和富于戏剧性。《纽约时报》就曾评论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里,“每一页都是奇异而残忍的故事”,她的作品不是虚构的,却比虚构的文学更加让人难以置信。
她的作品非常好读,非常感人,可以让我从任何一页翻开,都能手不释卷地读下去。她的文字是无数访谈的成果,因此会偏于口语化,读的时候会觉得是在倾听那些人的声音,那些声音传达出愤怒、恐惧、无知、艰苦、英勇、同情和爱,诉说着奇异而残忍的故事,无论这些事离我们有多远,那些声音都会让我们能感同身受,如有切肤之痛。那些声音会让我们明白,同样的灾难最好永远都不要发生在我们身上。
她的作品诚实又勇敢,总是能击中人心,我在读《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还有《锌皮娃娃兵》《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时,都忍不住落泪。凤凰卫视资讯台的执行总编辑吕宁思(《我是女兵,也是女人》译者)在翻译她的作品时,也说:“这是一本痛苦的书,也是一本真相的书。在阅读原文并译至中文的过程中,我屡屡被其中触目惊心的内容和人性细节所震撼所感动,甚至为之而难抑泪水。”
我认为中国读者尤其应该关注这位作家,我们应该像关注我们自己国内的重大事件一样,关注阿列克谢耶维奇笔下的重大事件,以免我们成为重大灾难中最弱势的群体和最大的受害者。
如果她不能获奖,并不能说明她的作品不够伟大(Ps:已经获奖啦!文章写于早前)。诺贝尔文学奖对国人来说,仍然神秘而有新鲜感,但也开始有了更多不同的声音。能因为诺奖的缘故,让大众读者关注并阅读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即便这次不能获奖,我想她的作品已经达到了诺奖的水准,获奖应该只是时间问题。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为重要的是,她的作品里记录的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前车之鉴,是有着现实意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