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16|回复: 5

《老炮儿》一腔热血洒在想象中的江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 10: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柴禾妞 于 2016-1-11 10:51 编辑

来源:http://ent.ifeng.com/a/20151228/42552618_0.shtml






《老炮儿》





冯小刚欲给李易峰下跪的一幕,让人的尴尬症无处安放。这样一个对基本人伦礼数都不计较的汉子,若真让他满口的规矩和那弯下的膝盖也一并软了下来,倒会有些看头。但管虎还是硬生生地将他的一腔热血洒在难以命名的江湖之上。

一直以为管虎的这部新片,是叫《老炮》,加上一个“儿”,应更显北京方言的风味。

父子情在整部影片里多少是有些潦草的,也是不动人的。冯小刚欲给李易峰下跪的一幕,让人的尴尬症无处安放。这样一个对基本人伦礼数都不计较的汉子,若真让他满口的规矩和那弯下的膝盖也一并软了下来,倒会有些看头。但管虎还是硬生生地将他的一腔热血洒在难以命名的江湖之上。

冯小刚多年前的《大腕》,曾借葛优之口道明,“黑社会,中国哪有黑社会呀”。简言之,中国社会机构规整和秩序井然。《老炮儿》中,冯小刚、张涵予他们在少年时代,直至人生的暮年,空有一身江湖气,却无法将他们的任侠好义播撒到江湖之上。年轻的时候,千呼万唤着假想敌的到来,好让尚武之气得以飘散。到了拳怕少壮的年纪,“敌人”还真来了。这个敌人的最终解决,是人民内部矛盾演变成了阶级矛盾。吴亦凡背后的庞大势力,显然是更冷血的官僚腐败。这不是新旧江湖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而是在一个更宏观的系统中,更为明智的借力打力。冯小刚向中纪委告发了这帮贪官污吏,这才是这个老炮的智慧所在。当他独自一人挥着军刀杀向敌阵时,就不是简单的螳臂当车,更多的是一种对逝去时光的证明。

《老炮儿》虽然有着这样的剧情,但它并没有顺大溜者昌的气势。它还是情感丰沛地将这些上世纪的遗老们,这些曾经生长在红墙下的阳光少年,英雄化和浪漫化了。可这些打小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老炮们,在不以筋骨为强的暮年,仍然豪气干云、气冲斗牛,就有些透着虚火,甚至有一些隐性的自我陶醉和自我麻醉。好比许晴夸冯小刚牛,是指其青壮年以一当十的勇力。对个人而言,怎么说都是值得一件回味的壮举。若放大至整个时代的症候,这样的匹夫之勇实在是有些轻飘。是的,他们的过往,细想想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光荣。

不由想起徐静蕾的导演处女作《我和爸爸》,那里也有一个老炮。除了嘴把式,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大概什么也没剩下。他惟一能做的事情,是把女儿像情人一样放在心底,对女儿的任何行径,不作任何道德评判,只是一味地宠溺。这在我看来,是一种阅尽千帆后才有的,专属那一代老炮或老顽主所特有的历练和忧伤,抑或是真正的成熟。《老炮儿》与此相比,就太不忧伤了。


得说一下冯小刚的表演,很多时候都表现上佳。但他的喜剧天分没有发挥,是个遗憾。冯小刚之前的表演和葛优、谢园一样,都有一种间离效果。像是抓不住人物,但人物还是乖乖地附了体。冯小刚这一次的表演,没有了这股味道。仿佛踏雪无痕,实际还是有章可循。我还是喜欢他演一些不着调的小人物、小坏蛋。从电视剧《便衣警察》开始,我就开始注意他的表演。他的嗓子不错,表情既丰富又自然,真应该多演演戏。

还是回到《老炮儿》这来,片子很多时候,都有一种想当然的粗暴和孩子气的虚荣,这两个气场一直在冲撞,始终不能和睦相亲。但它的首尾呼应,却有一份绵延的力道。开片,是冯小刚出演的这个好为人师的老北京,教训了外地人之后,还得给人指道。收官时,轮到了李易峰这个小北京给人指路,他没有像父亲那样,讲那么多规矩。而是在冬季里给人送上了一缕春天般的温暖。满面笑容地摆出副“北京欢迎你”的阳光笑容。这不挺好吗?王蒙在《青春万岁》里,让所有的日子都来吧,也让所有的日子都去吧。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10: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柴禾妞 于 2016-1-11 10:51 编辑

如何评价《老炮儿》的“三观”?
来源:http://finance.chinanews.com/cul/2016/01-06/7703686.shtml







     去年,中国内地电影总票房高达440.69亿元,同比增长48.7%。在一片烈火烹油的背景下,岁末年初的贺岁档更是短兵相接,竞争激烈。著名导演冯小刚主演的《老炮儿》捷足先登,挟金马奖影帝之威,在票房和话题两个排行榜上的排名都迅速飙升,成为元旦期间最火爆的文化娱乐话题之一。
  冯小刚历年来导演的贺岁片,大多数都是博人开心一笑的纯粹娱乐片。这次担纲主演的《老炮儿》虽然在贺岁档上映,但已经不只是热闹玩乐的娱乐片,而是具备了更坚硬的内核。既然影片事涉价值观,就难免观众和评论人拿价值观的标准去衡量评价之,热烈的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论就在所难免了。

  跟那些纯粹娱乐的贺岁片不同,对于《老炮儿》的评价有赞有弹。赞扬者认为,这部电影真实反映了老北京底层社会的文化生态,生动刻画了游走在社会边缘的小人物“老炮儿”形象,通过表达他的规矩、血性和尊严,体现了在社会急剧变迁的浪潮中,某种可贵的价值和文化坚守。批评者没有那么绕,直截了当指出这部电影“三观不正”,它所谓的规矩、血性和情怀,其实是传统社会文化生态中的糟粕部分。无论“顽主”还是“老炮儿”,他们秉持的那些价值观和文化趣味都不符合现代文明,甚至他们所代表的社会角色本身,都是一种应该被时代潮流淘汰的社会存在。那样一个时代的远去不应该令人惋惜,我们的文化工作者,不应该向“老炮儿”所代表的时代和社会文化,表达缅怀和致敬。

  艺术创作从来就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直接呈现。哪怕是完全标榜客观中立的纪录片,主创团队的价值立场仍然无处不在。选择什么样的人物、故事进入镜头,这本身就体现了导演的立场和态度。从这个角度去衡量评价,《老炮儿》绝非一部价值中立的电影,也不仅仅停留于对老北京市井文化生态的简单呈现。影片对于主人公“六爷”不厌其烦的铺垫和烘托,甚至不惜将周遭人等进行生硬的脸谱化,来“绿叶反衬红花”,都表现出主创人员对于那种市井文化生态,对于那种价值观和文化趣味的缅怀甚至赞美。甚至,我们根本就不必像那些熟悉老北京文化的人那样,去深究“老炮儿”身上那些所谓血性、尊严和情怀的真伪,去揭穿其中有多少是对逝去年代的乔饰和轻妄——哪怕他身上那些品格都是真实的,但一个向小偷收取保护费的“顽主”,或者一个以进出拘留所、看守所为生活常态的“老炮儿”,真配得上电影工作者为其谱写一曲挽歌,甚至赞歌吗?

  古今中外,勾勒社会底层生活、暴露社会和人性阴暗面的文艺作品很多,比如外国的《雾都孤儿》、《悲惨世界》。国内作品中,去年大热的《平凡的世界》,也大面积描绘了贫穷、愚昧、落后等客观存在的现实。但是优秀的作品,大抵都是面向阴暗、指向拯救,很难想象,一部单纯沉湎于生活中负面碎片的作品,能够称得上优秀。

  中国电影市场和整个文艺市场一片繁荣之中,最缺乏、最急需的,就是正确的价值观内核。在形成坚硬的价值观内核之前,繁荣有可能只是风一吹就破裂的泡沫。当然,这个“三观正确”的要求,需要更符合艺术规律的表现,而绝非《老炮儿》结尾,那个“正义之举”的生硬植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10: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柴禾妞 于 2016-1-11 10:49 编辑

“老炮儿”发威 烂片被打趴下(组图)来源:北京日报(北京)  2016-01-05 03:24:03

(原标题:“老炮儿”发威 烂片被打趴下(组图))


《唐人街探案》

《恶棍天使》

《老炮儿》



  本报记者 周南焱

  热门影片,一票难求!元旦小长假,影院一片火爆,全国三天总票房达8.49亿元,大幅超越去年同期4.47亿元的成绩。《老炮儿》凭借高口碑,票房成功实现逆袭;喜剧片《唐人街探案》也博得好口碑,拔得元旦假期头筹。相比之下,喜剧《恶棍天使》《一念天堂》因口碑不佳,票房表现糟糕。不少人感叹,这次好片终于打败烂片,口碑里面见到了人心。

  “老炮儿”一路票房逆袭“下午的场次全部满场,晚上的也只有前两排座位了,再不买就没票了!”新年第二天中午的北苑K酷影城,有观众想看《老炮儿》,听到售票员这样答复。事实上,元旦小长假,《老炮儿》彻底卖疯了,京城各大影院的排片场次,几乎场场爆满,临时去影院买票只会扑空。“这部影片的上座率很惊人,每场高达九成以上。”首都电影院经理于超说。

  《老炮儿》去年12月24日公映,前三天票房表现并不算好,不及同日上映的《恶棍天使》三分之一。没想到随着口碑话题的炸裂,该片上映第六天,票房和排片画出一条漂亮的逆势上扬曲线,直至元旦假期爆发。该片在元旦三天单日平均票房是8000余万元,目前累计总票房已达7亿元左右。影片最终破10亿元大关,几乎无悬念。

  从电影本身来看,《老炮儿》的剧本很扎实,冯小刚的表演很扎实,一帮老戏骨的表演很到位,又有小鲜肉吴亦凡、李易峰的加盟,影片覆盖老少观众。在于超看来,影片的故事题材吸引了很多中老年观众,这部分观众基本只在岁末年初看电影,恰好只有《老炮儿》最适合他们。影片开始只在北方城市热映,元旦还进一步引爆了南方城市的影院。

  在电影市场研究专家蒋勇看来,《老炮儿》上映以来,引起一轮又一轮激烈争论,网上还出现很多关于大院子弟、胡同顽主和对“老炮儿”的解读,勾起很多人的怀旧情绪,也激起了年轻人的兴趣,“虽然有不少针对影片的批评声音,但观众觉得好看、热血、感动,从老炮儿身上看到了英雄侠义,发泄了观众对生活的不满情绪。”经过一周多的口碑话题发酵,该片的吸金能力终于得以释放。

  “唐人街”喜剧推理惊艳“《唐人街探案》不论是海报物料、预告片,还是演员阵容,都显出浓浓的烂片属性,但它却成为了贺岁档最让我惊艳的华语电影之一,惊艳指数甚至超过了《师父》与《寻龙诀》。”一位观众称赞,这虽说是演员陈思诚执导的第二部作品,但已比国内90%的专业导演都要出色。不少影迷反映,《唐人街探案》是这个元旦假期影市的一个惊喜。

  这部影片在2015年最后一天公映,随后凭借好口碑获得高排片场次。虽然该片豆瓣打分不如《老炮儿》,但在近期喜剧片里的分数已是最高。“上映之前就对它很看好。”于超说,这部影片的表演不错,有喜剧、搞笑和悬疑元素,符合贺岁档的气氛。目前,该片累积票房已突破4亿元。

  由于《唐人街探案》的主演是王宝强、刘昊然、肖央等人,又是在泰国曼谷取景,很多观众抱着看“《泰囧》式喜闹剧”的心态进了影院。“影片前三十分钟充满各种庸俗、各种聒噪、各种下三路的笑料,看得让我有点想退场。”网友“谢谢你们的鱼”直言,但之后影片的情节环环相扣,几乎没有冷场。密室推理、阴谋凶杀、惊险调查以及结尾剧情意外反转,每个环节都让观众看得惊心动魄。

  “看国内喜剧推理片,第一次感觉智商没有被糊弄,真的好欣慰啊!”影评人黎声认为,《唐人街探案》中幽默和逻辑的碰撞、悬疑和搞笑的结合,毫无违和感,即使一些看似有点刻意的笑点,最后也被证明是伏笔。在业内人士看来,这部影片融合了香港动作片、日式侦探片和惊悚片的元素,挑战内地喜剧底线,触碰大部分内地导演不敢碰的推理故事,让观众耳目一新。

  “恶棍”被批为圈钱烂片“同样是喜剧,同样是夫妻档,同样是新晋导演,同样是热门贺岁档,差别咋那么大呢?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有网友看完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忍不住嘲讽起邓超执导的《恶棍天使》。陈思诚、邓超都是演员转型当导演,都是第二次执导影片,此次口碑却相差悬殊,后者被批评为“只为了圈钱把观众当傻子的导演”。

  《恶棍天使》与《老炮儿》同日上映,首周疯狂吸金,但口碑差得出奇,到了元旦假期一落千丈,沦为市场可以忽略的影片。“口碑杠杠的《老炮儿》总票房,已开始反超恶评如潮的《恶棍天使》了!要知道两片是同一天上映。首日,凭借着邓超、孙俪夫妇的高人气,《恶棍天使》的票房是《老炮儿》的三倍!如今,‘老炮儿’终于把‘恶棍’打趴下了,这就是口碑的力量!”影评人曾子航的话,说出了不少观众的心声。

  “这部影片的生命周期很短,观众已经对这种重口味的恶搞式喜剧感到腻味。”蒋勇说,邓超之前的《分手大师》就很低俗,这次《恶棍天使》有过之而无不及,会让观众产生厌倦情绪。有影评人认为,现在喜剧片太泛滥,要是不创新,观众就会厌烦。

  事实上,沈腾、马丽主演的新喜剧《一念天堂》也缺乏新意,与《唐人街探案》同日上映,但票房异常惨淡,最终连破亿都很困难。不少观众反映,本来是冲着“沈马组合”进影院,想笑一笑放松一下,结果发现影片的笑点很少,故事情节也莫名其妙,看得很糟心。在于超看来,像《恶棍天使》《一念天堂》这类口碑不好的片子,等到本周末进口大片《星球大战7》上映,预计都会被撤下去。



发表于 2016-1-11 10: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柴禾妞 于 2016-1-11 10:50 编辑

《老炮儿》:桃花源还是聚义厅?

作者:张旭东 来源:观察者网2016.01.03



电影《老炮儿》意识形态幻象的最深处,也是乌托邦理想与激情的栖息之所。

管虎的《老炮儿》在2015岁末一炮打响,改变了过去几年里国产电影作品叫座的不叫好、叫好的不叫座的窘境,不啻给“大而不强”的中国电影市场打了一针兴奋剂。电影是艺术也是娱乐,它同受众群体的欲望的压抑和替代性满足息息相通,并由此和时代的社会历史构造发生复杂而隐晦的关联。《老炮儿》无疑是在电影艺术的“内部”和“外部”同时拨动了几根琴弦,并让这些个不同的音符产生出某种“和声”。在这一个意义上,它比近年来出现的许多文艺片或商业片都更值得分析。

电影的高潮,是结尾处北京胡同“老炮儿”们集结在颐和园后面的野湖上,同官二代富豪及其帮闲“茬架”。这是《老炮儿》里的“赤壁之战”,一切人物、情节、气氛上的烘托和准备,无不是为了这最后的战斗。导演处心积虑要把一帮身世背景已变得暗淡模糊的老男人的孤注一掷上升为“文明的最后之一战”,自然是赤裸裸的意识形态:感伤主义的自恋、自我中心的自大、更不用说对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的想当然的“和谐化”处理。但任何一部电影,只要在可清晰辨认的历史背景下、在大致连贯的故事框架内、通过大体可信的表演和影像组织,让一群“不合时宜的人”(管虎)进行一次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冲锋(或让挣脱牢笼的鸵鸟在大街上飞跑),岂又不是一部令人为之动容、乐于谈论的作品!

北京胡同里的“老炮儿”恶斗官二代,对此坊间和网络上自有五花八门的阐释(及过度阐释),呈现出惊人的民间智慧和洞察力,在此无需赘述。但电影的焦点既然是打架,那么那些为之不惜打架、以打架方式才能解决、通过打架而被推到前台的东西,就变成这部电影的真正的题材内容。从六爷在胡同口摆平城管打无照小贩“灯罩”开始,《老炮儿》处理的毋宁说一连串打起来或没打起来的架。对垒的双方,一方是在当今社会格局中已经找不着北的胡同混混,一方是顺应时代,在其中如鱼得水、耀武扬威的新贵,攻守之势一目了然,胜负早已没有任何悬念,但电影却通过“茬架”把高高在上或随波逐流的人硬拉进了一场原始的、“低于”他们社会生态的人造环境,同一群他们以为早已灭绝的社会物种进行一场意外的、面对面的决斗。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在这里,所有阶级、文化、社会等级被抹平,取而代之的是粗俗野蛮的江湖“规矩”。迷信自由市场及其法权秩序的人惊呼这是丛林法则复归的不祥之兆;对一个业已消逝的时代抱有怀旧情绪的观众则在想象性的“义利之辨”中获得某种补偿性满足。这场精心设计的“不对称战”让三十年的改革史重新回到一个想象性的自然史起点,只是这一次,历史和生活将由战斗决定,看看谁是主子、谁是奴才;谁能得以尊严地活着,而谁将因为恐惧、懦弱、理性和计算而对敌人俯首称臣。在一部娱乐片里把这一切重新搅动起来并非易事。我们遇到的第一组阅读“症候”,是影片在“备战”过程中的动用或诉诸的种种“意识形态”式的处理和解决。

文艺批评意义上所谓的“意识形态”,说的不是政治思想意义上的观念立场,而是泛指“人同现实的想象性关系”(阿尔都赛)。虽然人同现实之间具有客观、唯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联,但人却总是基于“常识”或虔信将之“想象性”地感知、接受、信奉为另一种关系,比如把日心运动“想象”为地心运动;把死亡“想象”为来世;把资本和权力的结构性强力运作“想象”为自由、公平、普遍的市场原则。人无疑最终难以逃脱自己的想象,但人又不得不永远同自己的想象缠斗,以求获得有关真实的“外部世界”的客观认识。可以说,人同现实的关系只能是某种“想象性”的关系,人必然陷于这样或那样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分析的目标不是一劳永逸地终结意识形态,而是通过对不依赖于意识形态关系而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的分析,为克服和摆脱一时一地的特定的幻觉和假象去重新打通语言和话语的通道。

六爷(冯小刚饰)救子心切,本想凑足10万元修车钱私了。影片中这个“借钱”迷你系列是个精心安排的“中国社会各阶级之分析”,它覆盖了“北京老炮儿”从大老板(“洋火”)到吃低保、大院子弟到胡同串子的整个社会学系列。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一代的经济分层和社会分化,经由“野湖之战”而得以弥合,统一于某种抽象的风俗、习性或“男子汉气概”之下,虽在理论上并非没有从伦理认同升华为价值认同和政治认同的可能,但这种基于情感、记忆、性格、习惯的“统一战线”只属于故事的范畴,准确地说,属于叙事逻辑的意识形态偏离。影片中有一个被删去的段落在网上流传,讲的是“闷三儿”代驾时因受不了窝囊气而修理蛮横的奔驰车主。过于直接地处理贫富矛盾、社会分化主题,或许就电影的娱乐片诉求上讲是多此一举。黑暗中观影的消费者自然也无需考虑这个一时的、感伤主义的英雄联盟是多么脆弱而虚幻。不但作为临时战斗群体的“老炮儿”们分属不同社会经济等级,在现实中早已各奔东西,即便六爷本人看似无畏的行动,也仍然在房产证、保险单、财产抵押、父子传承等一系列“世界的散文”中才能够情节性地展开。在这种“现代性”关系中,即便六爷朝向死亡的冲锋,也不得不招致观众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猜测。

同经济矛盾和社会矛盾一同登场的还有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北京老炮儿们一再抱怨看不懂下一代,如今“人不一样了”,这反衬出他们自己的“不合时宜”的位置和身份。具体到父子关系,问题变得暧昧起来。比如影片中其实找不出证据,让我们相信六爷的英雄气概真正触动了儿子晓波。后者的反叛并非对父亲的“文化反叛”,而多半是对一个不称职父亲的回敬。父子间的互动,做父亲的六爷基本上是打单一(也是单行道的)的感情牌、苦情牌;做儿子的晓波继承的只是那间最后改造成酒吧的老房子,和一个对倒在地上的人伸出的食指。受挫的亲情并非冲突的焦点。真正的代际较量,显然只发生在六爷和扣押晓波的法拉利车主“小飞”之间。这既是阶级冲突,也是价值冲突和文化冲突,但在影片里,矛盾的具体性却始终被有意无意地掩盖在代际冲突(年龄问题)、习俗冲突或性格冲突(北京老炮儿的“规矩”)下面。在这个意义上,不妨说六爷的冲锋既非“求生”也非“求死”,而是在寻求同下一代人沟通的可能性。

在影片的最后,当小飞承认世上真有六爷这样不认钱只认“规矩”的人,当他凝视在野湖冰面上横刀向自己奔来的六爷而热泪盈眶时,影片也只是在一种想象性的关系上确立了新一代人对老一代人的“承认”。但这要么是自封的承认,要么是旁观者强加给当事人的承认,因为这里并没有真正的较量、真正的否定、真正的“将对立面包括在一个新的对象化的自我之中”(黑格尔)。事实上,就连“野湖之战”如何展开、如何收场,电影也只能留给(观众的)想象。六爷在冰面上举刀向相的, 当然并不是小飞,而是与他年龄相仿的、属于另一个流氓团伙(贪官及其家丁)的“龚叔”。在同代人之间的想象性对决中,年轻一代变成了旁观者和想象中的见证人(类似于《哈姆莱特》里必须活下去、把王子的故事讲述给后人听的霍拉旭)。相较而言,六爷与晓波的父子关系,反倒显得苍白,就连自然意义上的“亲情”也因生命意外保险和房产的继承关系(父子间真正的“对话”只是以财产继承的方式存在)而遭到进一步削弱。

在古典英雄的世界里,作为命运力量代理的冲突双方往往同归于尽,但这样的“悲剧”场面在《老炮儿》里并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北京老炮儿们以喜剧演员的姿态从拘留所大门后笑嘻嘻地走了出来。换句话说,整部电影围绕着组织起来的这场战斗,本身是一个虚幻,即便它真实发生过,也只是价值空洞内部的幻象,因为它们并不曾改变任何具体的社会关系。正如“茬架”不能改变“老炮儿”群体内部的社会关系,“野湖之战”以及为此做准备的几次代际交锋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真正的历史矛盾,而只能把这种矛盾用代际冲突的密码重新编写一遍。面对这种矛盾,《老炮儿》给出的只是一份民俗学甚至动物学观察报告,且由于种种艺术的或意识形态的考虑,这种观察的科学性成分本也颇为稀薄。这是为什么六爷最后必须同一只挣脱牢笼的鸵鸟一道奔跑在北京的大街上的原因。

同样的想象性关系也出现在男女关系范畴。“话匣子”(许晴饰)对六爷的爱,继承了王朔始创的“北京妞想象”。相对于“上海宝贝”的欲望逻辑和算计,那种想象性的“北京姑娘”的“大爱”成为王朔式怀旧和自恋的最后庇护所。这与其说是“无条件的爱”的化身(无条件的爱就字面意义上来讲,只能是母爱),不如说是自我指涉的个性崇拜的白日梦。许晴饰演的角色在电影中并非没有真实感,但即便现实中暂时有过这样的关系,作为艺术类型,它也依然是空洞的,原因仍旧是:这种愿望和愿望满足的叙事性安排并没有触及和改变真实具体的社会关系。

影片最后一个意识形态化处理涉及到官民关系。在影片的开头,似乎作为人物出场的亮相,导演安排了一场六爷教训打人城管队长的戏。对城管与街边无照小贩间冲突有所关注的人都知道,在今天的中国,执法者和违规者间存在着某种令人遗憾的、几乎是自然状态的脆弱的平衡。这个平衡既存在于违法者的无辜与执法者的无辜之间,也存在两者共同的、相似的无效、无奈、无告状态之间。新闻媒体里时有所见的双方或厮打在一起、或下跪相视求“理解”,便是这种前法律状态或准法律状态的写照。六爷的介入,不啻带有某种小小的立法者的意味,但这种江湖规矩的出场,在满足观众一时的快感之外,也只在想象的领域建立起某种关于公正的期待。这个江湖在它化身为具体的感人形象(冰湖上冲锋的北京老炮儿)之前,必然已先期妥善处理了自己同普遍秩序(主权国家)的关系。如果“报警”仅仅是在刑事层面界定谁是“匪”,那么“举报”就在政治哲学层面界定了谁是“民”。这个关键的词义辨析由六爷说出,事实上也就把作为影片高潮的野湖之战定位在“私”的而非“公”的空间里,尽管战斗者大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影像效果必须依赖某种人民性或集体性想象才能实现。

细思《老炮儿》带给人的观影快感(它无疑是近年拍得最好看的中国电影),发觉它并非来自北京老炮儿的“高”、“大”、“上”或“牛”、“倔”、“横”,而恰恰是来自他们的“憋屈”和“窝囊”。事实上,影片成功之处正在于对为这种憋屈和窝囊找到了某种具体的形式感,甚至某种升华的渠道。作为一部具有艺术考量的类型片,《老炮儿》继承了《北京,你早!》(张暖忻,1990),《本命年》(谢飞,1990)、《有话好好说》(张艺谋,1997)等上世纪末北京电影的情节剧框架内的写实风格(相对于当下流行的拼贴、奇幻、架空、穿越等等),在讲述末路英雄的城市传奇时,有意无意地将他们具体的生活状况及其社会背景投在了中国电影剧场的大屏幕上。在这个意义上,尽管《老炮儿》在题材方面同《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1993)有所交集,但在历史内容方面却是近乎对立的。同样,崔健的摇滚虽然自然地出现在影片里,但却丝毫不能改变“老炮儿”的社会学位置。《老炮儿》最直接的文学前辈无疑是王朔,但王朔时代的怀旧与反抗就其精神内容和社会内容而言,已是属于一个过往的时代。

在这个框架和背景下,导演主观地想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并不重要。“不合时宜的人”并不仅仅因其不合时宜而自动获得意义和价值,当然更不会因为任何外部的移情而具有内在的实质。但就在影片意识形态的想象性逻辑的最深处,观众却可以被一种模糊性或歧义所打动:在电影里,不管北京老炮儿们被赋予什么样的叙事功能和表意功能,但在影像游戏的表面,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卑微者为自己的尊严和荣誉而战。在脾气、亲情和爱情的愿望满足中,反抗、自由、勇气、情义、家庭和集体归属变成了乌托邦理想的活跃内容。六爷骑着一辆自行车、在早高峰的车流中追逐着鸵鸟在大街上奔向自由,一如他在冰湖上向“敌人”举起了军刀。这个“敌人”并非“小飞”(正如前面指出,小飞是老炮儿们诉诸其价值与理想的那个“凝视的目光”,即能够给与他们孜孜以求的“尊重”与“承认”的那个人),甚至不是影片中最接近“恶人”的小胡子“龚叔”,而是一切与荣誉、尊严、勇气和自由相对立的东西,即我们这个时代流行或通行的价值:不受约束的金钱、权力;没有底线的怯懦与苟且。在过去的消逝与未来的渺茫之间,在激越的摇滚、喷张的血脉、战斗者前倾的侧影特写之下,六爷和追随他冲上湖面的人只是在弱弱地问:除了这样的最后的冲锋,我们还剩下什么?

在中国文化的乌托邦谱系中,有桃花源,也有聚义厅。影片结束时我们并不知晓六爷的死活,他也没有出现在从拘留所笑嘻嘻走出来的那伙伤残老炮儿当中(小说版《老炮儿》则在结尾处把他变成了一盒尚未找墓地的骨灰)。但晓波继承的酒吧以聚义厅命名,则明确代表着父亲的愿望。一百零八个逼上梁山的故事,在水泊汇聚;压迫与反抗、造反与招安,编写了这个民族的史诗性记忆。[电影中另一重要人物“闷三儿”的饰演者张涵予,曾在新版电视剧《水浒》(2011年版,86集)中扮演宋江。] 聚义厅,这个隐藏在北京胡同里的乌托邦符号,把风俗与理想联系在一起,把一代人与另一代人连在一起,也将我们这个时代与以往时代和未来时代联系在一起。电影《老炮儿》意识形态幻象的最深处,也是乌托邦理想与激情的栖息之所。

发表于 2016-1-11 10: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柴禾妞 于 2016-1-11 10:57 编辑

冯小刚《老炮儿》影评:胡同里的堂吉诃德来源:齐鲁网 作者:刘岩 2016-01-10 17:00:01
分享到:


  听说冯小刚主演《老炮儿》,再加上不知在哪儿瞄过一眼老炮儿的海报造型,冯小刚一身京痞的味道立马浮上心来,不用猜,那副吊儿郎当、玩世不恭的痞气、率性、豪气、侠义一定是溢满皇城根儿的。


  对京痞的这种感觉从王朔的小说开始的。在习惯传统和规范的思维之外,这种感觉与自己心底的放肆、英雄情结有某种契合,这种小市民的自由与放纵,无能为力而玩世不恭,豪气却又屡受磨难的生活,在侠义里演绎着心酸,仿佛有些自己的影子,它从封闭的心理爬出来,嘲笑自己的道貌岸然,也像另一个自己在无奈的世间顽强地生。


  然而,那时我还年轻,皇城根儿的人也一样,如今,他们老了,老炮儿老了,过时了,穷困潦倒了,那些侠肝义胆的辉煌被白发、贫困、病痛所埋葬,在规范和秩序的社会上显得无足轻重,被这个世界裹挟向前,仓皇流离,手足无措。


  堂吉诃德的梦想是战胜邪恶的风车,获得心上人的垂爱。他一遍遍上演着自己的勇武,被嘲笑、被讥讽却茫然不觉,沉浸在自己的英雄梦里。而老炮儿则想通过自己的义气、讲理儿实现自我的价值,实现秩序重建,这“理儿”、这“规矩”是他活着的支撑,也是他与外界沟通、相处的哲学,在胡同的街坊邻居里,他游刃有余,因此,他便高喊着“义”和“理”满世界横冲直撞,意图建立起自认为应该有的公理和秩序,以此解决所有的问题和矛盾。然而,世道变了,曾经的规矩已被普世的公理和法制取代,他的英雄行为和情结虽如陪伴多年的钢刀依然锋利,但持刀的手已病痛无力,英雄梦被岁月、光阴无情地抛弃了,他的英雄梦风光不再。


  老炮儿年轻时是个人物,讲义气,敢打敢拼,有了一竿子过命的朋友,这些朋友与他生死契阔。然而,他们多多少少的局子里的生涯,隔断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而这帮交心交肺的哥们儿凑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规矩依然,秩序依然,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变,使得这个圈子更加牢固。即使这个圈子与外界的碰撞时,时常也会有偶而的小胜,这就更加坚定了老炮儿们的信念:高度自我的“理”和“义”能保住朋友,保住脸面,在这世上创得开。


  所以,他用这个方式去处理现在的一些棘手的问题,无知却还以为仗义地拿着2000块钱去赔偿天价修车费用;明明身无分文,还要咬着牙在极短的3天时间去凑齐对他来说是天文数字的赔偿金;被打还要撑着面子等赎人之时再一起算账;修坏了车子、儿子被打还要以茬架的方式“一码归一码”地解决问题……


  老炮儿可怜,他穷困潦倒,疾病缠身,被年轻人、新贵们轻视、蔑视,在社会的底层靠自己硬撑着的尊严活着;老炮儿可恨,打架斗殴被关进局子,孩子、老婆受尽生活的艰辛,缺席孩子的教育和呵护,行为方式又为社会不容,融不进主流社会,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与承认,没有社会地位可言。而同时,老炮儿又是可信赖的,为朋友,他仗义执言,不惜与警察“论理儿”; 老友将豪车补漆失败,他竟一字未责怪,毅然承担灾难性的后果;他轻财重义,为8万块钱,将房子抵给“霞姨”;救助困难学生,毫不思回报;他信守诺言,约好的交易绝不反悔;老炮儿也是可爱的,不愿心脏搭桥,年近60岁的人飞奔逃出医院……如此固执、执拗的老炮儿,固守着自己的秩序观念,以自己认可的顽固的方式与世道的不平抗争,在年轻人眼里,他的力量显得那么单薄,那么不合时宜,那么陈旧、那么古老,那么无力,连他的对手,看着他手执钢刀孤单的身影,都为他落下泪来……


  老炮儿是即将逝去的一代人,他们代表的老炮儿精神也将随之而去,与之同龄的一代人在单纯年代里形成的英雄情结也终将渐行渐远。不能简单地评价老炮儿是好是坏,谁能否认在批评他们的莽撞之时心里不曾暗暗佩服他们的勇气和担当?然而,规矩和法制的社会毕竟扑面而来,老炮儿们已无力追赶这个时代,在与时代渐行渐远的脱离中,消亡是早晚的事,也许,只有与之同龄的人才会在唏嘘中感叹我们的年代和那个年代的情结已去。



【 延伸阅读 】



发表于 2016-1-11 10: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柴禾妞 于 2016-1-11 12:25 编辑

向电影《老炮儿》开“三炮”!来源:新华网博客2016-1-4 10:40:12


昨天,笔者在好评如潮的忽悠裹挟下,与几乎8成大学生、高中生男女坐在影院观看了电影《老炮儿》。对于这部纯京味儿影片的诸多成功之处,媒体、圈子和“刚丝”、“晴粉”们,都说得口干舌燥、甚至阿谀奉承过度了,我不再锦上添花、隔空拍马了。以外行人管见,给《老炮儿》放“三炮”。


第一炮,粗口连篇。冯小刚的粗口在影视圈赫赫有名。而作为《老炮儿》主演的冯小刚,在片中不仅自己把粗口爆到了极致,而且一“爆”引来群体“爆”,人人满嘴喷粪,个个“出口成脏”,整个影片成了爆粗口大杂汇。有人不完全统计,该片“CYM”、“TMD”、“你Y”、“C蛋”等粗口累积出现高达上百次,可以说创下国产片语言最脏新高。有评论说,“演员爆粗对影片的情绪渲染力起到了很好的助推效果”。如此溢脏,简直是“名人放个屁也是香的”的翻版!


第二炮,附会“反腐”。影片后半段设置了“六哥”与“南方某大官儿子”冲突的剧情,象征着“反腐”含义。尤其影片最后“六哥”冒死写信给“纪检委”揭发举报的剧情和那句“虽然咱是小老百姓,但该管的也得管”的“金句”,似有表露“六哥”不畏强权的“打虎”之意,也引来观众的掌声。但我觉得这“反腐”有些附会。我说句《老炮儿》编、导、演不中听的话,这是对反腐的调侃!当然了,《老炮儿》如果没有这个剧情,不附会“反腐”,该片就一无是处,估计通不过审查。所以,拉“反腐”作大旗,也就蒙蔽了审查者的眼睛,骗取了正能量的资本,赚取了“一票难求”的名声,捞它个盆满钵满!


第三炮,床戏恶心。《老炮儿》还未公映,冯小刚与许晴的激情戏镜头就已在网上铺天盖地,哄起观众“一睹为快”的激情。冯小刚与大美人许情的“激情戏”,仅有一场,严格意义上不叫“床戏”,只能称作“打炮”,可由于许晴演得风情万种、风骚撩人、半推半就,小刚不加掩饰、臀部显露、迫不及待、直捣黄龙,尽管“炮”未打响,但尺度之大,令人“亢阳鼓汤,血脉偾张”,难以把持。笔者发现,坐在我左侧位上的一对小恋人捂上了眼睛,而右侧位的小情侣则搂抱一团亲了起来。有评论称,这床戏“刻画了市井人物的真实”。可我不以为然。影片可以表现男欢女爱,无论是床上还是客厅,这种欢爱应该含蓄一些,美观一些,点到为止一些。否则,不仅让人恶心,还有教唆之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12-12 22:43 , Processed in 0.06466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