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实不易已走过 “牛”转乾坤等你来 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张艳玲 亲爱的××: 你好!好久不见,十分想念! 2020,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未能与你相聚,遗憾不已。牛年到来,收到你的来信,非常开心。2020真可谓“鼠”实不易,你祝我2021“牛”转乾坤,着实让我感动不已,这可是今年最衷心、最时髦、最恳切的祝福啦! 但若想“牛”转乾坤,需要一份牛精神。 昨天老师讲了中国吟咏牛的诗文,古往今来,中国人民爱牛、敬牛、颂牛,或咏之、或绘之、或塑之。“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中的牛是惜时勤劳的符号;“羸羸老牯牛,默默数春秋”中的牛是一种奋斗拼搏的情怀;“勿言老牛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中的牛是一种老当益壮的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的牛却是一种无私奉献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也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深情礼赞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质:“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牛年已到,我们亦要体悟牛的品格、弘扬牛的精神、激发牛的干劲, “牛”转乾坤。 牛生启人生,我们要学习三牛精神,拼搏奋斗,拓荒创新,无私奉献。 我们难忘张定宇院长脚步蹒跚,争分夺秒,“能帮助到别人很幸福”的拼搏奋斗精神;我们难忘北斗首席设计师谢军细分时间,压缩速度,用“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的拓荒创新精神;我们难忘华坪女校校长张桂梅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的奉献牺牲精神;我们亦不会忘记无数党员干部,斑白了自己的头发,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终于取得了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无数华夏儿女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怎样发展,这股子“牛劲”永不过时。古语有言:“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牛之所以成为人们讴歌的对象,就在于它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无怨无悔、甘于奉献的品质。 人生亦牛生,牛年,让我们携起手来,“牛”转乾坤。 牛年已至,很多人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写下这样的寄语:“2020,‘鼠’实不易;2021,‘牛’转乾坤。”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拼搏奋斗正当其时。牛年,我们就要有一股子“牛劲”,就要使出“牛力”。学习牛的品格、发扬牛的精神,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如老黄牛一样在“不教一日闲过”中耕耘出来的;每个梦想的实现,都是如老黄牛一样在“一个汗珠子摔八瓣”中拼搏出来的,每个人都应“牛劲十足”,新的一年必定会“牛气冲天”。流淌在华夏儿女精神血脉中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蕴含着华夏儿女顽强奋起、自强不息的精神密码,也必将引领中国人民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再创辉煌。 “黄河船夫的纤绳,牵出的不再是蹒跚和古老;拓荒牛坚韧不拔的开拓,拓开了灿灿的黄金海道……”沿着“灿灿的黄金海道”,中国号巨轮已经驶入更加开阔的水域。农历牛年,无数“拓荒牛”躬耕在充满希望的原野,无数创新拼搏的种子播撒在神州大地,我们的征途必将是星辰大海。 朋友,让我们在牛年砥砺前行! 此致 敬礼! ×× ×年×月×日
使用道具 举报
——《南方周末》2021新年贺词 亲爱的广大读者: 凛冬已至,想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 2020年,历史扑面而来,现实的戏剧性令任何大片都显得苍白。你我不再是置身事外的观众,而是被推入其中的主角。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已导致逾8100万人感染、逾178万人死亡。数字还在增加,每个名字都是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撕扯着一个或更多摇摇欲坠的家庭。 年初,武汉。作为人类史上最大的一次隔离事件,封城的76个日和夜,血泪淌成悲伤的河。汽笛悲鸣,江水呜咽,这座英雄城市的巨大牺牲,当永被铭记。一座大城,死守两月。四万医护空降,八方物资驰援,良心、勇气与职责被一个个瞬间重新照亮。李文亮与艾芬,接力讲述了一个勇敢的故事;84岁的钟南山挤进高铁餐车,北上于危难之际;除夕夜,整装待发的军医在洗手间门口抱别哭泣的女儿,火神山灯火通明抢建医院;一位志愿者坚定地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一位新郎愧疚地告诉新娘“疫情不散,婚礼延迟”;而当两大援鄂医疗队在天河机场不期而遇时,空寂的大厅里响起数百人心有戚戚的招呼声、加油声,就像黑夜里冲天而起的光。 彼时彼处,人性光辉熠熠闪耀。90岁的母亲四天四夜陪护64岁的儿子;丈夫执意天天骑车送确诊却没床位的妻子去医院,最终“用我的命换你的命”;快递小哥冒险接送医护,只为“让救命的人去救更多的命”……一个个普通的人,在不同场景里默默演绎英雄的角色。而一些特别的人,更让这样的故事显出特别的意味。汶川村民千方百计运来了几大车蔬菜,女儿拉着17年前父亲抗击SARS的行李箱请战武汉,杭州保姆纵火案受害者家属悄悄捐出5000个口罩……善意与善意隔着时空回荡,勇气与勇气跨过山海呼啸,纵然彻骨痛过也依然那么努力在爱啊。 多少次泪目,多少声加油,多少个“最美”,多少夜不眠不休刷屏,多少回全民揪心接力,让多少微弱 力量在巨大的灾难与恐惧面前汇聚成墙,彼此依偎着迎向那未知的未来。没有一滴水能独自成为大海,也没有一个春天不拥有万紫千红。但若失去那每一滴水、每一朵花的“我在”,大海也会干涸,春天终将无色。 所谓“我在”,是“我在场”,是我在看、在听、在感受、在坚持。无论愿不愿意,你我都已被卷入这大历史的现场。历史流经我们,我们就要打上印记。 岁末寒冬,伦敦溃散,日本封国,巨星不断陨落,疫苗尚未普及病毒却多处变异,世界仍不太平。但万物始终运行,大地终将苏醒,世间流传着厚义与深情,时光滚滚向前绝不停息,新年终将到来。 我在,就是破釜沉舟,是披荆斩棘,是一诺千金,是虽九死其犹未悔,是越千山万壑也要与你共一个更美的春天。 我在,是国与民互相担当,是夫与妻一起承受,是父母与儿女共同坚持,是一个人给一个人壮胆,是一群人为一群人拼命。 我在,你在,我们在。你有我们在,我们有你在,你我有彼此在。 今年的这一天,每年的这一刻,你我执手见证“我在”,互道一声早已相约的祝福:新年快乐! ——《南方周末》(例文来源于《南方周末》)
保护传统,传承文化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直接切题,点明演讲主旨。)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长河中,中华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与丰富,但随着时间的消逝,一些构成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东西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点明中华传统文化面临消失的危机。) 白族语言生存危机日益严重,为我们敲响了保护传统文化的警钟。(以材料中所述白族语言面临的危机,论证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刻不容缓的问题。) 白族语言是白族文化发展传承的重要载体,是白族文化的信息体系和知识体系,是白族人民认识社会、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一个民族的语言承载着一个民族所特有的生活方式,也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寄托着这个民族绵延不绝的精神追求。然而,中国如今现存的120种民族语言,其中竟有一半处于衰退甚至消亡的状态。马克思指出:“语言本身就是一定共同体的存在,而且她是不言而喻的存在。”一个民族存在,一种语言存在,就一定有它存在的价值,我们不能放任它消失!(从人类语言的重要性,引用马克思的话,论述白族语言必须存在的价值。) 东巴文字的危机也警示我们,保护传统文化迫在眉睫。 作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汉字——东巴文字,在公共标识和商业招牌上,东巴文展现出了其独有的价值与魅力。但由于其复杂和难以学习的属性,在日常交流中丽江的纳西族居民很少使用东巴文。而东巴文字是东巴数代人的智慧结晶,是民族延续的血脉,不应该陷入无人传承的绝境……(以东巴文字陷入绝境的警示,简要论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危机。)鲁迅先生说: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我想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我们的魂,我们的经典,我们的文化重视起来。(引用鲁迅先生的话,点明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各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也濒临失传的危机。 独龙族妇女纹面的传统已经失传,曾经遍布全国大街小巷的戏班子,现在也很少看见,国粹经典面临无人传承的尴尬局面。(归纳总结,“妇女纹面”一带而过,诸如此类的传统文化几乎都面临生存危机,再次警示我们保护与传承刻不容缓。)而令人细思极恐的却是,韩国竟然申请活字印刷和端午节是他们的文化遗产,甚至说汉服也是他们的文化。这也是在警示我们,要保护好中国的传统文化。(引述活字印刷和端午节的遭遇,从反面论证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缘何中华民族在历经磨难之时,却能浴火重生、化蛹成蝶?关键在于传统文化的力量支撑。总书记说过:“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这启示我们,需要以“愚公移山”的恒心、“滴水穿石”的韧劲,传承中华文化,将先祖的智慧结晶代代相传,展现大国风采。(引用总书记的话,论述保护与传承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经刻不容缓,我们要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坚定中国文化自信,汲取中国文化智慧,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保护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呼吁保护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发出号召!)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请柬 尊敬的主任: 您好!我们高三(1)班定于12月30日16时30分在教学楼310教室举行“迎战高考”座谈会。我们恭请您作为嘉宾出席这次座谈会,望您拨冗莅临。 此致 敬礼 高三(1)班班委会 2020年12月28日
哪怕世界在历史三峡中漂流,你我有彼此在 ——《南方周末》2021新年贺词 亲爱的广大读者: 凛冬已至,想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 2020年,历史扑面而来,现实的戏剧性令任何大片都显得苍白。你我不再是置身事外的观众,而是被推入其中的主角。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已导致逾8100万人感染、逾178万人死亡。数字还在增加,每个名字都是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撕扯着一个或更多摇摇欲坠的家庭。 年初,武汉。作为人类史上最大的一次隔离事件,封城的76个日和夜,血泪淌成悲伤的河。汽笛悲鸣,江水呜咽,这座英雄城市的巨大牺牲,当永被铭记。一座大城,死守两月。四万医护空降,八方物资驰援,良心、勇气与职责被一个个瞬间重新照亮。李文亮与艾芬,接力讲述了一个勇敢的故事;84岁的钟南山挤进高铁餐车,北上于危难之际;除夕夜,整装待发的军医在洗手间门口抱别哭泣的女儿,火神山灯火通明抢建医院;一位志愿者坚定地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一位新郎愧疚地告诉新娘“疫情不散,婚礼延迟”;而当两大援鄂医疗队在天河机场不期而遇时,空寂的大厅里响起数百人心有戚戚的招呼声、加油声,就像黑夜里冲天而起的光。 彼时彼处,人性光辉熠熠闪耀。90岁的母亲四天四夜陪护64岁的儿子;丈夫执意天天骑车送确诊却没床位的妻子去医院,最终“用我的命换你的命”;快递小哥冒险接送医护,只为“让救命的人去救更多的命”……一个个普通的人,在不同场景里默默演绎英雄的角色。而一些特别的人,更让这样的故事显出特别的意味。汶川村民千方百计运来了几大车蔬菜,女儿拉着17年前父亲抗击SARS的行李箱请战武汉,杭州保姆纵火案受害者家属悄悄捐出5000个口罩……善意与善意隔着时空回荡,勇气与勇气跨过山海呼啸,纵然彻骨痛过也依然那么努力在爱啊。 多少次泪目,多少声加油,多少个“最美”,多少夜不眠不休刷屏,多少回全民揪心接力,让多少微弱图片力量在巨大的灾难与恐惧面前汇聚成墙,彼此依偎着迎向那未知的未来。没有一滴水能独自成为大海,也没有一个春天不拥有万紫千红。但若失去那每一滴水、每一朵花的“我在”,大海也会干涸,春天终将无色。 所谓“我在”,是“我在场”,是我在看、在听、在感受、在坚持。无论愿不愿意,你我都已被卷入这大历史的现场。历史流经我们,我们就要打上印记。 岁末寒冬,伦敦溃散,日本封国,巨星不断陨落,疫苗尚未普及病毒却多处变异,世界仍不太平。但万物始终运行,大地终将苏醒,世间流传着厚义与深情,时光滚滚向前绝不停息,新年终将到来。 我在,就是破釜沉舟,是披荆斩棘,是一诺千金,是虽九死其犹未悔,是越千山万壑也要与你共一个更美的春天。 我在,是国与民互相担当,是夫与妻一起承受,是父母与儿女共同坚持,是一个人给一个人壮胆,是一群人为一群人拼命。 我在,你在,我们在。你有我们在,我们有你在,你我有彼此在。 今年的这一天,每年的这一刻,你我执手见证“我在”,互道一声早已相约的祝福:新年快乐! ——《南方周末》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5-5-2 23:04 , Processed in 0.06504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