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05|回复: 2

[高考]2024高考考议论文的三种结构(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8 07: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S-m9ooKSIUY8znk02MkP6A

一、并列式结构

并列式结构就是把一个问题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各层次或角度之间是 并列关系。其好处在于论证全面,有条理,能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此结构适用于主题比较宏大的作文。
运用并列式结构写作时,有四种方法:
1.性质并列。从“是什么”的角度列举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性事例,有层次地论证中心论点。
2.理由并列。从“为什么”的角度列举几个呈并列关系的分论点。
3.途径并列。从“怎么办”入手,逐一剖析论点得以成立的条件或途径。
4.结果并列。从“会怎样”入手,分析事物造成的多样而复杂的结果。可以是正面的作用意义并列,也可以是反面的危害影响并列。

温馨提示:
①每个分论点自成段落,意义关系相对独立,结构关系并列,一般无因果、轻重、主次之分;
②注意各个分论点或论据之间内在的联系,以及彼此间的照应、衔接关系,切忌罗列与分论点无关的论据;
③分论点要紧扣文章的中心论点,否则会给人内容散乱的感觉;
④各分论点在内容上不可交叉或有从属关系。

【标杆作文】
已识乾坤大,长明火烛光
朝夕更替,日月流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画卷不停变换,无数伟人为我们书写下前进的注脚。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大有可为的时代,画卷需要有为的后生去书写幸福生活的续集。已识乾坤大,长明火烛光。可为的时代就像个广阔的舞台,有为的人将在舞台上呈现精彩。
萤火微凉,光芒不减。我们是什么时候拥有了喊出“这是一个可为时代”的勇气?是100年前,最先觉醒的那批革命前辈创造出历史的新篇,为中国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那段近乎黑暗的岁月里,痛苦和压迫笼罩着整个华夏大地,中国人民近乎绝望。可是他们出现了: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无数有志之士前仆后继,以身许国,用他们的微光照亮了黯淡的前路,用他们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回响,用他们的壮烈牺牲谱写“有为”的壮丽华章。“虽千万人,吾往矣”,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后人,“可为”的时代已然来临。
炬火焱焱,历久不灭。当“可为”成为时代的底气,“有为”的先驱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冲破重重障碍回国的钱学森,在科研资源极其匮乏的情况下,排除万难,造出了中国自己的导弹,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大年放弃了英国优厚的待遇,怀着一腔爱国热情返回祖国,7年时间,他带领团队突破国外高精度探测技术封锁,推动中国真正进入“深地时代”。他们将“可为”作为奋斗的原动力,在可为的时代做有为的人,助力国家发展,促进国家科技进步,在祖国伟大的新征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灼灼火光,传承不熄。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先辈留下的优良精神品质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液和灵魂之中。“可为”是时代提供的机遇,也是个人坚定的信念和意志;“有为”是不负时代的重任,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通道。我们很幸运,生活在无数先辈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社会中。现在正是我们回报时代、接过历史接力棒去付出、去奉献的大好时机:“可为”的时代舞台就在我们面前,社会的未来发展等着我们去积极有为。我们青年应不惧蜚言,心怀梦想,勇担道义,剑指远方,发出青春最强音,成为下一代想要成为的人!
已识乾坤大,长明火烛光。愿你我共勉,创造属于我们的有为时代。
【点评】
这篇文章紧扣试题材料(2021年全国甲卷),明确时代特点,为背景搭建平台,展现一代代楷模的有为事迹,论述在这种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熏陶之下的“我们”,该怎样在可为时代做出有为之事。文章开头提出观点,结尾升华中心,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行文。“萤火微凉,光芒不减”“炬火焱焱,历久不灭”“灼灼火光,传承不熄”,三个引领式语句特色鲜明,用“不减”“不灭”和“不熄”展示出有为时代有为之人的担当与使命,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操作示范:
1.阐述“是什么”,这个角度最好写,作者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围绕分论点自圆其说即可。
【例1】
境界是面对成败时笑对人生的豁达。
境界是面对名利时超然物外的淡泊。
境界是身陷逆境时奋发向,上的追求。
【例2】
微笑是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表情。
微笑是积极向上,充满乐观的态度。
微笑是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豁达。
【例3】
一曰释疑之乐。
二日启思之乐。
三曰神游之乐。
--《读书乐》

【高考佳作】
文明的韧性
额尔金勋爵在圆明园满天大火中嚣张的狞笑,定格了历史的残忍。“我好恨/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百年后晓桦迟到的宣战,变成了最绝望的文字。王园篆用空洞的眼神望着二十九个大木箱,目送斯坦因车队载着这些稀世文物在沙漠中远去,古老文明的伤口正流着鲜血,一如当年沙漠中最凄艳的晚霞。
五千多年来,多少灿若星辰的古老文明在历史长河中化作了一抹青烟,只留下一些遗物供人观瞻。而中华文明却是承载着血泪,背负着使命的真正猛士,敢于直面民族的危难,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东方巨龙守住了岁月的沧桑,古老国度焕发出新生的力量。战火的洗礼,文物的缺损,文明的冲突怎能动摇我中华文明之基石?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以刚韧的国魂、柔韧的筋脉、坚韧的风骨,与撼动中华文明的一切势力打了一场场漂亮的仗。
中华文明的韧性,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壮志豪情,“刚韧”铸就了文明之魂。千古一帝秦始皇,横扫六合,熄尽狼烟,天崩地坼,天下一统。万里长城笑看风云变幻,秦兵马俑无惧沧海桑田,恢宏大气的民族性格悄然塑成。卫、霍出河西,封狼居胥,饮马翰海,致使漠南再无王庭,那句“寇可往,我亦可往”响彻千古。张骞赴西域,戈壁寒风如刀,大漠飞沙似雪,丝毫阻挡不了他的初心。边疆固,西域通,奋发进取的文化精神由此形成。
中华文明的韧性是,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豁达淡然,“柔韧”打通了文明之筋脉。仕途失意,被贬黄州,即便处于人生低谷,东坡也要在谷底开出超然之花。欧阳太守为政以宽,寄情山水之间,“山水之乐”,便“得之心而寓之酒”了。刘禹锡愿“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超然物外的心态让它欣于所遇,快然自足,留下“诗豪”之名。
中华文明的韧性,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坚韧”塑造了文明之风骨。一首《满江红》掷地有声,以抒万斛英雄壮志。崖山海战,浮尸十余万,可崖山精神永不灭,勇士们用生命唱响一曲悲壮的大宋挽歌。直至大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连“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亦不可能使汉人屈服。
直至后世,我们的文明在坚船利炮下、战火纷飞中,用她残损的手掌支撑起她的儿女。我们以“刚韧”抵御外辱,以“坚韧”师夷长技,以“坚韧”坚守气节。故而,五四运动兴,西南联大立,抗日战争胜,中华民族骨子里就有这股韧劲儿。
恍惚间,耳边似传来击缶之声,我颤抖着展开中华文明的画卷,这古老的文明曾“居高位而不易其本”,曾“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曾“断颈项而长锸在握”。而“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文化自信、文化自省和文化创新将赋予文明的韧性更丰富的含义。
【点评】北京的高考作文试题历来文化气息很浓,同样也不好写。作者的文化视野很广阔,起笔不俗,三个分论点是一大亮点:引用三个名人的诗句,对称整齐,句式完全相同,可见作者的匠心。

2.阐述“为什么”,这个角度是回答为什么阐述这个分论点。.
【例4】
崇高的境界,能够让人以和为贵、和谐相处。
崇高的境界,能够让人及时行善、仁爱天下。
崇高的境界,能够让人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例5】
纯洁底色,则能保持“本我”。
纯洁底色,则能沉淀“心气”。

【高考佳作】
浮尘不拂,真珠难露
战机防护,止于表象众人服;力排众议,透视本质获真知。沃德借透视本质之笔,书正解之章。故日:浮尘不拂,真珠难露。透过现象观本质者,往往能化曲为直,傲视群雄。
莎士比亚有言:“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表面上是愚笨的顽石,其内心却可隐着光彩的珠玉;表面上是争艳的罂粟,其内心却可是害人之物。物皆有其两面性,其表象只起到麻木人心之用,而其本质才是事物的内核,抓住本质才能从容坦然地面对任何问题,才是“有所成"的真正捷径。
观本质者,柳暗花明,困境亦从容。
瑞士化学家雄班在自家厨房做试验时,不慎打翻一瓶化学试剂,随手抓起围裙擦干后放在火炉上烤,突然,围裙“扑”地燃烧起来。表面上的一场小事故,雄班却嗅到了它的实质:于是仔细寻找根源,烈性炸药就这样诞生了。倘若雄班沉浸在表面上灾祸的痛苦之中,不能从灾祸的背后挖掘本质,对于他个人是一次打击,烈性炸药更无从谈起。
观本质者,出奇制胜,艰难亦英雄。
绝处逢生,透视本质败势转,叱咤风云,拳王台上当称英雄。我国拳手武僧-龙,面对屡屡落败,没有被对方表面的英雄光环和嚣张气焰所吓倒,不甘沉沦,细心挖掘失败本质,看到了对方强大力量下盲打的本质弱点,于是训练自己的抗击打能力。决赛上,他将身体裸露在外,不加任何防御, .使对手在连击十三拳之后无名指骨折,三拳辉煌地结束了比赛。从此声名鹊起,逆袭世界拳王。倘若武僧一龙不能从实质上分析问题,寻找原因,便很难有他的逆袭之路,也便无“中华第一武僧"在世 了。
论古,《河中石兽》 老河兵明察秋毫,深挖根源,寻回石兽;塞翁不浮于表面的祸福之观,洞察实质,使人生更为顺利。而问今,正如巴尔塔沙所云:“只有一小部分人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绝大多数人还停留在表象。”人心之浮燥,致使多少双探索的双眼蒙上了烟尘,致使多少脚步在茫然中徘徊不前:未调查清楚就盲目跟风;未深入分析就妄下定论;未论清状况便大打出手;未谨慎考虑便放弃生命.....拥有透过现象观本质之心何等之重!
浮尘不拂,真珠难露。敢于并善于采撷本质,就定能在鼻翼盈满生活的馨香。
【点评】这篇文章是针对2018年全国二卷的“幸存者危机”的材料写的满分作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透过现象观本质”,然后分出两个分论点,字数相同,结构相同,看着规整,让阅卷老师迅速把握作者的思路。

3.阐述“怎么办”,这个角度难度大,因为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写得深刻。
【例6】
直面挫折,就需要勾践“卧薪尝胆,历经磨难而不屈”的坚毅。
直面挫折,就需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心态。
直面挫折,就需要苏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豁达。
【例7】
善待生命,让生命之色美丽不改。
善待生命,让生命之花常开不败。
善待生命,让生命之诗精彩不衰。
【例文8】
吾辈青年当立鸿鹄之志,抱璞守正,笃学敏行。
吾辈青年应铸创新之魂,标新立异,吐故纳新。
吾辈青年需怀敬畏之心,居安思危,悲天悯人。
-- -2019高考《吾辈青春担当,尔辈梦想续航》

【高考佳作】
秉承传统 与时俱进
说起过去的中国,你会想到舞台.上吟哦着的“咿咿呀呀”的京剧,盘旋在山岭的雄伟长城;说起当下的中国,你会想到四通八达、飞驰万里的中国高铁,如火如荼开展着的“一带一路”建设宏图。中国,它秉承传统又与时俱进。
我们秉承传统,守着一方热土,展示文化自信。
展开中国的画轴,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我们可以触摸到历史文化的丰厚;五千年的文化沉淀,让中国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今依旧秉承传统。我们秉承传统,糖人、年画存在于大街小巷,“全聚德”同仁堂”老字号保留至今;我们秉承传统,清歌婉转,水袖挥舞在舞榭歌台;我们秉承传统,儒家修齐治平的传统美德我们依旧恪守;我们秉承传统,不少人还穿起了汉服,向世人彰显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脉动!“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个绵延五千年的古老国度,在国际社会树立的形象,依旧是那个拥有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
我们与时俱进,为着伟大梦想,释放创造能量。
当今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之林,犹如茂林修竹,汲取营养,蓬勃壮大,发展国力。我们与时俱进,着眼发展,“一带一路”展现美好宏图;我们与时俱进,创新科技,壮观的高铁路线四通八达;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移动支付遍布生活;我们与时俱进,敞开怀抱,迎接交融着各式各样的文化;我们与时俱进,姿态翩然,昂首走进世界舞台中心,杭州西子湖畔G20峰会万人瞩目,“一带一路”国际 合作高峰论坛共谋发展。充满活力的中国向外界展示着强大的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也展示着融入世界、拥抱世界,共创美好未来的信心!中国,与时俱进,披荆斩棘,拥有着巨大的创造和发展潜力。
我们继往开来,吟着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中国!
我们能打造大都市摩天大厦的灯火辉煌,也能精心建设出没有空气污染的美丽乡村;我们拥有享誉世界的中华美食,又可以方便地享用汉堡包、肯德基;我们既吟诵着四书五经,又可以用流利的英语和外国人交流;我们处事内敛含蓄,我们的思想又活跃开放。我们注重传统文化,却不代表我们墨守成规、夜郎自大,我们用开放而又友好的态度,迎接世界。我的祖国,既秉承传统又与时俱进。
远方的朋友,回望中国走过的足迹,看看中国的天空大地,想想中国明天的机遇和挑战,你就能够读懂中国!
【点评】宏大主题的文章容易写空,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大中国的美好蓝图,三个分论点看似简单,实则精心琢磨,整饬而不死板,方能脱颖而出。

 楼主| 发表于 2023-12-8 07: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层进式结构

层进式结构,就是层层递进,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展开论述,一般来说,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层次。这种结构较之并列式结构,有着更易于深入论述的优点。层进式结构符合人们认识问题由浅入深的规律,不仅能体现作者思维的连贯性,更能反映作者思维的深刻性,同时能使文章更严密,更具思辨性。层进式结构可以分为两类。

1.层层推进

即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体现出层层推进。或者本论部分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顺序行文:“是什么”指对论述对象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为什么”阐释论点成立的理由;“怎么做”指根据论点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什么”与“怎么做”是写作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的内容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要平均用力。

2.逐层分析

针对某种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的根源,指出相应的对策,一般采用“摆现象——挖根源——析危害——明做法”的形式,通过一层一层的分析,最后找出问题的本质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这种形式能使论证更加严密,结构更加严谨,更具理性色彩。


温馨提示:
①层进式结构对各层次内容的前后顺序有着严格要求,各层内容不能随意变更;
②在论证过程中,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深入;
③各分论点都是体现中心论点的,要将各部分、各层次有机地连缀成一个具有鲜明递进关系的整体,形成环环相扣、前后协调的论证结构。
【标杆作文】
用实力眺望理想,用奋斗创造明天
青春时节,是我们一生中最灿烂的季节,也是最容易迷茫的季节。理想之于青年,犹如灯塔之于茫茫大海上的航船,指引着我们破浪前行。而对理想的追求,则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汉代扬雄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可见,只有做到“弓硬”“矢正”“的明”,方能一发必中。不过,我更看重“弓硬”。没有过硬的实力再远大的理想都只能是空想。
我不否认“矢正”“的明”的重要性,相反,我认为它们是青年人实现理想的前提。只有端正了思想,确定了目标,再付诸行动,理想才有可能实现。生活中,许多青年人理想信念模糊,缺少奋斗动力,只想“佛系”“躺平”,这样的青春只会在虚度中枯萎。那么,青年一代应当树立怎样的理想?我认为,个人的理想只有和国家以及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具有真正的价值。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他的“禾下乘凉梦”和14亿中国人的温饱联系在了一起,他的功绩将永远为国人铭记。喀喇昆仑高原上,我们年轻的官兵血洒边境,不失寸土,把最清澈的爱,献给了他们最挚爱的祖国,他们的理想与国家及人民的安危联系在了一起,他们的牺牲无上光荣。
但是,仅有远大的理想是不够的。远大的理想还需依靠实力才能实现。纸上谈兵,只是脱离实际的盲目自信;空喊口号,只是夸夸其谈的表演作秀;望梅止渴,只是自欺欺人的自我满足。这个世界相信实力,实力是踏平坎坷的底气,实力是走向光明的路标。在阿拉斯加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现场,杨洁篪霸气地说:“美国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中国人是不吃这一套的。”这是崛起大国的实力和底气,是120年前那个辛丑年的中国所无法想象的。如今的中国,“嫦娥”奔月、“蛟龙”下海、高铁飞驰、“天舟”遨游……越来越多的奇迹在中华大地上创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我们既要修养自己的品德,又要增长自己的学识,唯有德才兼备,拥有过硬的本领,才有可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实现理想,要靠实力;实力的获得,自然离不开奋斗。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我们既要有翱翔九天的雄心,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干劲。扶贫攻坚的战场上,把最美青春留在百色大山的黄文秀,用生命诠释了“奋斗”的含义;抗疫战斗中的90后青年,勇挑重担,不惧艰险,用拼搏和奉献书写了新时代最美的青春之歌。作为学生,我们唯有潜心学习,苦练内功,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风华正茂逢盛世,奋斗拼搏正当时。当代中国为青年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也应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是雄鹰,就勇敢地奋飞翱翔;是骏马,就尽情地纵横驰骋。不要停止攀登,不要停止跋涉,来路无可眷恋,我们脚下站立的永远是下一座高峰!
【点评】
本文紧扣材料要求(2021·全国乙卷),围绕“没有过硬的实力,再远大的理想都只能是空想”的论断展开论述。文章的主体部分采用层进式结构,先承认“矢正”“的明”的重要性;然后强调远大的理想,还需依靠实力才能实现;接下来指出实力获得离不开奋斗。作者论证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结构紧凑,令人信服。

【高考真题】
(2020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卷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品析】
宽容大度,放眼长远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宽容大度,放眼长远》。
滚滚东逝的波涛,淘尽了无数鲜活的面孔和伟大的功绩,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痕迹。读罢齐桓公、管仲、鲍叔牙的故事,掩卷沉思,鲍叔牙唯才是举的赤诚,管仲“九合诸侯”的智慧让人动容,但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齐桓公的宽容大度,放眼长远的雅量与胸襟。(提出中心论点)
齐桓公不计前嫌,宽容大度,故能放眼光于长远,成霸业与乱世。在各位其主的争位斗争中,管仲与齐桓公的过节不可谓不深,但在即位之后,面对齐国发展的大势,齐桓公却能放下一箭之仇,给管仲发挥才智的舞台,一生君臣相得,最终成就春秋五霸之一的强大齐国。倘若齐桓公心胸狭窄,眼界狭小,不愿放下私人过节,弃管仲贤才于不顾,固执地委之鲍叔以国政,那么春秋之世,可能就多了一个普通的中等诸侯,却少了一个熠熠闪光的齐国,历任君王中,可能就多了一个平凡的庸人,却少了一个称霸乱世的强者。
回望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蔺相如不记廉颇挑衅,眼光长远,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将相言和,稳住赵国朝政大局;唐太宗李世民不记魏征早年鼓动太子杀掉自己,眼光长远,量才重用,成就了一番“直言进谏,虚怀纳谏”之美名,也成就了贞观之盛世。与之相反,庞涓心胸狭窄,身居高位后,却连自己的同门也无法容下,设计迫害孙膑,最终自己中计身死马陵,而魏国亦因为孙膑之策屡败于齐而国力大损。由此可见,把眼光放得长远,把心胸放得宽广,放得下内心的偏私,方可成就大业。
古代如此,揆诸当今,亦是如此。档次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时期之际,齐桓公宽容大度,不记旧怨,眼光长远的精神具有现实意义。我国放下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强盗行径之痛恨,放下抗战时期日寇侵我主权、杀我人民之仇怨,放下新中国成立时,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全面封锁之谴责,反而以宽广的胸怀,博大的胸襟,长远的眼光,推动世界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而在今年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蔓延时,中国更是以自己无私援助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这句话的真谛。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同学们,历史的烟尘虽已远去,但我们依然能以历史为镜,在阅读与自省中,成就更好的自己,迈向更高远的人生。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思考:请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结构。

【答案】层进式结构
开头: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齐桓公的宽容大度,放眼长远的雅量与胸襟。
分论点一:齐桓公不计前嫌,宽容大度,故能放眼光于长远,成霸业与乱世。
分论点二:由此可见,把眼光放得长远,把心胸放得宽广,放得下内心的偏私,方可成就大业。
分论点三:古代如此,揆诸当今,亦是如此。。
结尾:我们依然能以历史为镜,在阅读与自省中,成就更好的自己,迈向更高远的人生。

实践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材料一:偶像的冲突不是代际冲突,更无关价值观断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偶像,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向往,向美好看齐,夯实审美坐标,岁月就无法带走我们的乡愁和坚守。
材料二:这是一个偶像横行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偶像缺失的时代。
材料三:所谓偶像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我们把自己对于完美品质的憧憬和想象加诸某人,然后奉他为神明要求他为我们指引方向,这一切只是因为人们自己太软弱。
材料四:疫情期间,不少小学展开“偶像”问卷调查,“像钟南山爷爷这样的科学家”排在偶像第一位置。另有一项调查显示,上海98%的少先队员在今年寒假期间把医护人员当“偶像”。
材料五:我们永远崇拜领航者,也永远需要领航者, 带我们走向更宽阔的舞台。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得抄袭与套作。

【范文示例】

别太羡慕偶像 想要的生活自己去争取
李知非(选用时有删改)
少年成长的过程之中,难免需要一个偶像。当下,也有不少偶像活跃在社会之中,他们受到媒体和年轻粉丝的特别关注,动辄就能赢得百万千万的粉丝,其影响力不可小觑。
不同的年轻人喜欢不同的偶像,当然各有各的理由。有些人在偶像的激励下奋勇前行,但也有一些人,尤其是青少年,他们或过度痴迷偶像们的漂亮容颜,或过于羡慕他们的浮华生活,又或者总是幻想着名流环绕的“上流”生活。在错误偶像观的影响下,又产生了嫌贫爱富,责怪父母贫贱无能的错误价值观,把追逐“偶像”变成了腐蚀心灵的“毒药”。(从分析社会不良追星现象入手,为下文的议论蓄势。)
面对这种种乱象和歧途,我想大声疾呼:要用正确的姿势追星、“粉”偶像;在羡慕和模仿偶像之余,我们更要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需要我们自己去争取。(中心论点。)
在偶像级人物的背后,往往有追逐经济利益的资本力量的操控,它们利用舆论制造全民的娱乐狂欢,以此牟利。因此,对于追星现象,我们也要保持一分清醒,在狂热追星之前,看一些不同角度不同观点的文章,多一些思考和冷静,就不会盲从。一旦看清偶像背后的真相,就不会轻易陷入狂热与沉迷。(探究追逐偶像要冷静的原因。)
同时也要看到,偶像们人前风光不假,但他们背后的付出,我们并不能完全看到。王思聪是“富二代”不假,但他更是一个精明的年轻商人。他以首富的家庭背景引来网民和媒体围观和热议,再以犀利风格和率性行为迎合普通年轻人,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特立独行的非传统“富二代”,吸引年轻人消费自己公司旗下的文化产品。而一些明星之所以能够长久保持魅力,也绝不只是靠颜值,更要靠实力。我们要把对偶像的“羡慕力”转化成内在的驱动力,要“粉”,就该“粉”他们用心做事、默默努力的拼劲,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探究方法,怎样正确追逐偶像——认知角度。)
韶华易逝,青春易老,做好自己才是王道。偶像们的浮华做派和不老容颜只是一种商业炒作,普通人是学不来的。明星可以作为一道养眼的风景让我们欣赏,但他们的生活其实与我们并没有太多关系。对我们来说,收回虚无缥缈的幻想和偶像投射,把目光放在现实生活中,扎扎实实策划好经营好自己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正确追逐偶像的方法二——行动角度。)
未来的人生需要我们靠着自身的努力拼搏,靠对社会的贡献去赢得人们的尊重,这是我们在追逐“偶像”的同时,必须认清的道理。(结尾总结全文,呼应标题。)
【点评】这篇议论文立足于“羡慕偶像,不如做好自己”这一中心论点,采用层进式的结构,层层深入地论述了自己的观点。
开头两段先论述“偶像”存在的普遍性,在一笔带过“偶像”存在积极意义后,重点论述其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而引出自己的中心论点——“用正确的姿势追逐偶像,羡慕偶像之余,更重要的是过好自己的生活”。
四、五、六段则环环相扣,先从偶像工业本身的缺陷角度,论述“不要羡慕偶像”的原因。紧接着则举出王思聪这一知名青年“偶像”进行分析,从“怎样做”的角度阐述追逐“偶像”的正确态度。最后由“追逐偶像”转向“做好自己”,将论述从认知的角度延伸到行动的角度,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度,也使得文章更为深刻。

层进式结构常见基本模式参考:
1、是什么+为什么
《让阅读的正能量在线上延伸》
开头:阅读所带来的正能量通过线上在不断地延伸拓展。
主体:①阅读是一种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
②线上阅读,使得好书的信息往往会传递到比预想中更远的地方。
③阅读一本好书,能给予我们启迪,还能让我们获得难能可贵的理解和共鸣。
2、是什么+怎么做
《且卧阳春 且食烟火》
开头:当我们不得不长久待在家中时,我们却发现舒适的家中并不是桃花源,那些车水马龙的喧闹、忙忙碌碌的脚步,反而成为我们心头眷挂的那一丝人间的烟火气。
主体:①烟火气——它并不是邈不可寻的镜月水花,它真实又深切地存在于生活中。
②我们还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坚守这份“烟火气”。
③作为学生的我们,“停课不停学”自然便是我们保持自己“烟火气”的方式。
3、为什么+怎么做
《向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致敬》
开头:我们向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医务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主体:①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医生护士就是战士。面对病毒肆虐的疫情,广大医务工作者响应党中央号召,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精神,闻令而动、不怕牺牲,冲锋陷阵、连续奋战。
②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挺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展现了顽强的意志品质,张扬着强大的精神力量,给病患和家属带来希望,给亿万人民带来感动。
③最好的致敬是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的实际行动。
4、是什么+何果
《顺风致远》
开头:人生在世,顺风更能致远。
主体:①顺风前行的本质是一种时代的适从与把握。
②在个人奋斗的同时,善于抓住时代的风向,能让我们取得更快更大的成功。

③时代之风像是一个放大镜,让能者的力量得到最大的发挥舞台,在这样巨大风力的加持下,一个人能走向更辽阔的星辰大海。

 楼主| 发表于 2023-12-8 07: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对照式结构

对照式结构又叫正反对比式结构。在主体部分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进行对比,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是议论文整体结构中最简单的一种结构形式。对照式结构的构成:开头——正反对比——总结——结尾。具体模板如下:

选定具有相异或相反属性的论据;
③必须找出对比点,然后紧扣论点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④写作时往往对正面论证阐述多些,将其作为论述的重点,对反面论证阐述较少,让其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标杆作文】
人间正道本沧桑,披荆斩棘又何妨
当我们头顶苍穹,举目遥望时,我们会看到,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年青人,他们对国家命运漠不关心,他们在最该奋斗的年龄却选择了自甘堕落,犹如艳丽的花朵生长在潮湿晦暗的土地上,不知不觉间等待着黯然凋零。对此,我不禁掩卷沉思,这样一味求弱的行为,是否潜伏着一种长远的危机?
无数事实证明,活着不易,但未来可期,与其游戏,倒不如立志。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论及“体育之效”时强调:“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处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年青人,倘若能够不畏现实的艰难与困境,早日抑制住自己浮躁的性情,凭借坚定的信念,内修积极进取之精神,在正确的道路上追求适合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样奋发求强的行为,将会是一种何等伟大的精神力量啊!
与之相反,如果只追求交际于浮华污浊,挥霍于纸醉金迷,完全沉醉于错误行为而不能自拔,那结局必然会导致其走上一条迷离漂行的幻路。所以我认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改变自己,同自己的弱作斗争。正所谓:人间正道本沧桑,纵使披荆斩棘又何妨?
更进一步来说,在认清现实后,我们不仅不再放任自己生机的耗散,还要努力使之变强,积聚起一股足以唤醒人们积极向上的力量。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大显身手为人类造福祉。诚然,有这样伟大的思想来引领,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什么困难与风暴是我们经受不住的呢?还有什么矛盾与危机是我们不能解除的呢?
记得欧洲有一句名言:“一个人要善于从迟疑、消极、烦闷中解脱出来,而进入奋发激励者的环境,这种环境是无价之宝。”话很朴实,道理也很朴实。但我们却往往缺少用这样一种朴实、简单的道理去践行的能力。
当今国内国际时事变更越来越频繁,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究竟该如何抓住机遇,才能更好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中去呢?我的体会是,青春应该如同烈火,只有不断燃烧,火势才能变得更旺。既然我们的时代为我们每一位青年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无垠的天地,那么,我们又何妨为着因它而存之志而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呢?不然,我们将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弱。
生命短暂,岁月匆匆。立足当下,但愿那些虽曾病衰却并未崩溃的年轻人,能够彻底消除其消极的思想,早日觉醒过来,在党的“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树立远大志向,承载起更多积极美好的期待,让自己可爱的青春在藏有无限可能的未来中闪出熠熠的光芒。
【点评】
这是一篇思考深刻的典范议论文。从思路上看,文章采用对照式结构,首段从生活入手,提出论点;然后分析问题,正面提出以弱变强的方法,反面分析危害;接下来联系国内国际现实,拓展深化;最后照应开头,指明意义。从手法上看,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强化了论证的力量。从语言看,文章以议论、抒情的语句为主,论证特色鲜明。

布局方式
正反对比式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
【作文参考】——论点对照(正反)
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水血之于心脏。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厥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
    因此,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那一天。
(正)
遭遇挫折,笑对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     
“老当亦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没有王勃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由此看来,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过分地深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拨;面对挫折,我们不应终日浸泡在悲伤痛苦的泥沼中越陷越深;面对挫折,我们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了方向。遭遇挫折,缩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                 (正面论证)
(反)
相反遭遇挫折,放大痛苦,结果将不堪设想。
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放大痛苦,结果在痛苦中做出错误决定,贸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可悲可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太多的榜样,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恨。在现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若因一时受挫而放大痛苦,将会终身遗憾。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阵清风,让它从你耳边轻轻吹过;遭遇挫折,就当它为一阵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让它在你心中击起惊涛骇浪;遭遇挫折,就当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遭遇挫折,放大痛苦,将会终生遗恨。 (反面论证)
遭遇挫折,不应放大痛苦。擦一擦额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吧!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还有你嘴角边的甜甜的笑……(总结全文)
【点评】
文章分别从“遭遇挫折,笑对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的正面论述和 “遭遇挫折,放大痛苦,结果将不堪设想” 反面论述,两个分论点构成对照,突出了“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的中心论点,说服力强。
【作文参考】——论据对照(正反)
为自己留一道缝隙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面对名与利,面对寂寞与热闹,失败与成功,现实与未来,有的人为自己留一道缝隙,举重若轻,收获丰盈的人生,而有的人却不堪挤压和重负,羁绊于生命之重。学会留一道缝隙,这是生命的大哲学。
(正)
庄子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但濮水之畔的庄子心如澄澈秋水,心如不系之舟。面对两个身负楚王使命的使者,他持竿不顾。权势于庄子并没有什么吸引力,真正吸引他的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于是历史记录了他那至今还在茫茫天宇回荡的声音: “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一句话,便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将许多人甚至愿意用生命来求取的相位扔进了濮水。庄子守护着自己的灵魂,为心灵留下了自由舒展的空间,他的灵魂也成为一个神话,于是也就有了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苏轼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苏轼一生坎坷,从“乌台诗案”开始,他被一贬再贬。他曾哀叹过,彷徨过,接踵而至的灾难曾一度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最终还是给自己的心灵敞开了一道吸纳清风明月的缝隙。面对险恶,苏轼唱出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面对茫茫天宇,他唱出了“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于是他的生命中回荡着倜傥洒脱的华彩乐章。
福楼拜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一个世纪以前,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着青灯的木屋里,大文豪福楼拜每天拼命地工作,他不接受采访,不看报纸,但他给自己留出一道缝隙 —— 每天看日出。福楼拜每天看日出,伴着刚刚苏醒的树木和玻璃般翠绿的青草,呼吸着泥土的芳香和果蔬的甘甜。于是,他每天都拥有了温馨和朝气,能够宁静、快乐,充满活力地工作着。留一道缝隙,清晨看日出,福楼拜在为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礼!
学会给自己留一道缝隙,是人生的大哲学;不能为自己留一道缝隙,则是人生的大遗憾。(过渡句)
(反)
项羽没有给自己留一道缝隙,乌江之畔,血染长空。这位 “ 力拔山兮气盖世 ” 的英雄,身陷四面楚歌之境,他思想的空间被遗憾、羞辱和绝望占满,已没有可供回旋的缝隙。在衣袂飘飘,长袖舞动中,心爱的人儿香消玉殒。面对着如泣如诉的滔滔江水,悲叹着 “ 无颜见江东父老 ” ,一抹寒光闪过,一个悲壮的瞬间便定格于历史的江河。于是,滚滚江水千百年来一直呜咽地诉说一个悲戚的故事。  
川端康成没有给自己留一道缝隙,他的生命最终在不堪忍受的拥挤中凋谢了。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他曾无助地叹息: “ 太拥塞了!”“ 我希望从所有名誉中摆脱出来,让我自由。” 可见,拥塞足以致命。面对别人的盛情邀请,面对各种应酬,他不会拒绝,只能疲于应付。他的生活空间塞得太满,令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于是,在巨大的精神压力面前,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终于崩溃。那一刻,樱花落了一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阴晴圆缺,悲欢离合,面对花开花落,得失成败,面对风霜雨雪,电闪雷鸣,面对灯红酒绿,名缰利锁,最难得的是为自己留一道缝隙!
【点评】
     文章先举“庄子”“苏轼”“福楼拜”的例子,论述“留一道缝隙”的作用,这是正面论证;接着举项羽、川端康成的例子,论述“不留一道缝隙”的危害,这是反面论证:两者对比鲜明,论证充分
【作文参考】——(正正)
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
(正)
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身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市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
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已,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
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云南大学曾震惊一时的血案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马加爵一时的性起让四个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我不想说他的残忍。我只想说,他真的不懂感恩。云南大学用知识培养他,而他却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养大,他却让他们体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他与同学的同学情他不懂得珍惜。如果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也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当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开在哪里?   (反面过渡)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让幸福之花开放。数十年为战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陈健对战友的感恩;荆轲赌命,是为报太子知遇之恩的感恩;袁隆平数十年专注研究杂交水稻,是为祖国的感恩。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将爱传递。将别人无私的帮助,深深铭记,将之传递,这世界因感恩而美丽。人世间没有不绝的风暴,感恩却有其不老的风情。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点评】
这篇文章中心突出,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文章以“幸福花,开在感恩枝头”题,以阐明感恩和幸福之间的关系作为主要的内容,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跨越时空,让孔子、李密和马加爵形成鲜明的对比,无可争辩地说明了“因为懂得感恩,世界才会如此美丽”的道理。
文章十分注意过渡和照应的安排,标题和内容照应,开头和结尾照应,议论抒情的句子和叙述的内容结合也十分紧密。文章还用“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这样的句子来纽织全文,显得完整、缜密而从容。
【作文参考】——(正(个人社会)反)
     平等者得平等,敬人者获人敬
司机们因为对老人的礼让而赢得了老人的鞠躬致谢,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朴实无华的道理:唯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正如孟子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从先秦提倡的“礼”,到如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友善”,尊重他人、平等交往已成为一个基本的社交原则。   (总)
对于个人来说,尊重与平等是个人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互联网与大数据构建的社会,让我们的生活少了几分纯粹,多了几分浮躁。人际交往被物质利益裹挟,一切以有无好处为前提。在这种情况下,何以在社会中与他人建立起心灵沟通的桥梁?答曰:尊重与平等。
想当年,口吃的顾颉刚主动搭讪冯友兰,同样口吃的冯友兰为了避免顾颉刚误会自己嘲笑他,选择了沉默不语,这种沉默就是尊重。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不因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而将人划分尊卑等级,显示不同的态度;以一种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态度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与价值,保持适当的距离,进行适度的交心,给予适宜的关切。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些,那么彼此之间就会充满平等与尊重。
对于国家与国家的交往来说,尊重与平等也是必要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的华沙一跪,代表着德国人对犹太人的谢罪与忏悔,是对历史的尊敬,这一跪也使德国人获得了世界的尊重。新中国建国初期,在美国的外交封锁下,中国正是通过满含尊重与平等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封锁,开启了新中国的外交。
事实证明,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与尊重,国与国相交更不能少了平等与尊重。唯有平等与尊重,才能让人们和谐相处,才能让世界各国都能享受进步与发展的成果。   (正面:个人—社会)
平等者得平等,敬人者获人敬!不懂得平等与尊重的人,只能得到他人的唾弃与鄙夷。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马克·霍顿出言不逊,恶意污蔑对手而遭到许多人的厌恶。同为二战战败国,日本修改教科书,歪曲历史,难以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与尊重!即使它成为经济上的巨人,也只是个缺胳膊少腿、思想不端的残疾巨人。            (反面)
尊重与平等是交往的前提,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唯平等者得平等,唯敬人者获人敬!平等相待,相互尊重,被尊重的人生才有意义!请将尊重与平等长植于心,让其开出文明之花。   (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12-12 21:27 , Processed in 0.08685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