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89|回复: 2

批语趣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3 09: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ccitccx.blog.163.com/blog/static/374760820099129816683/

    不管你是谁,只要你实施“批示”行为,就不得不讲究修辞。汉语妙批和误批成例多矣,在此举析几例,以飨读者。

   许广平先生当学生时,曾将题为《罗素的话》的一篇论文交鲁迅先生批阅,先生阅后,写了这样几句批语:“拟给九十分,其中给你五分(抄工三分,结尾的几句议论二分),其中的八十五分都给罗素。”批语之用意显而易见,是批评许之文章抄罗素的观点太多,而鲜有己见。但并未直言此意,只用所给分数的比例隐讳婉曲地给以评价和警示,足见先生心智非凡。

有个学生写作文,老是爱用“而”,可总用得不是地方,为此,老师写了下面两句批语:“当而而不而,不当而而而。”每句话中的第一、三两个“而”都用作动词,这是虚词实化的妙用,以“而”批“而”,既切中学生用词毛病,又简洁风趣。

有个学生,作文喜欢用“了”字。他在日记中写道:“天亮了,起床了,吃饭了,上学了,下课了,回家了……”老师阅后批道:“该用了时不用了,不该用了尽是了,了字用得太多了,希望以后少用了。”这是以“了”攻“了”,既顺口,又幽默,还印象深刻。

冰心先生曾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南开中学有一个学生一次写作文,竟然一口气用了十二个“十分”,他写道:“今天天气十分好,花儿十分香,风景十分美丽,心里十分高兴……”,他自觉十分得意。老师没写具体的评语,但给打了120分。这“120分”实际上就是批语。文中所用的12个“十分”其实都是程度副词,但老师却将它十分机智地活用为数量词,10分X12,难道不等于120分吗?以分数代批语,别致诙谐,耐人寻味。

还有个小同学,作业写得马马虎虎,老师看了,气得大大的批了三个字:“大马虎!”是把“太”字少写了一点儿。家长看了批语,毫不客气地在批语旁写了这样几个大字:“大马虎带小马虎!”家长之批语既批了老师,又批了学生,可谓入木三分。批语之写字也万万马虎不得啊!

   据梁启超《饮冰室文集》讲:某考官阅了三篇文章,皆不象样,但按规定,不但必须排出一、二、三等名次,还要写上恰当的评语。他只得思索再三,在答卷上划等加批:一等“放狗屁”,二等“狗放屁”,三等“放屁狗”。三份答卷的批语都是三个相同的字,但因语序不同,就显示出了它们的区别。原来在考官心目中认为:被批为“放狗屁”的,仅是作者放了一次狗屁而已,但还算是人,故列为一等;被批为“狗放屁”的,作者则似狗,这狗除了放屁之外,尚有点看家本领,故列为二等;被批为“放屁狗”的,作者虽然是狗,但专事放屁而已,别无所长,故列为三等。考官巧用语序,戏笑嘲骂,遂成妙批,读者亦当解颐也!

清代某朝在一个文化十分落后的小县考童生,开考之日,只来了三名考生。主考收上试卷一看,口瞪目呆。原来一个虽抄了考题,但只写了“且夫”二字,再无下文;一个也虽抄了考题,但却只字未写;最后一个更是干脆,连题目也没抄,只交了白卷。而按规定,此次考试最少要录取三名,凡答卷均须主考官加批呈报上司。面对考试结果,主考官大伤脑筋,但为了交差,他只得按阅卷顺序批道:“但观‘且夫’二字,必定满腹珠玑,应名列第一”;“誊写毫无差错,足见其材可造,应名列第二”;“慎重将事,不轻落墨,应名列第三”。批完,考官自己亦哭笑不得。这些批语,并非考官真情,实出自无奈,但讥刺针贬,实在妙不可言!

相传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不学无术,胸无点墨,却想通过科举,平步青云。这年他来参加考试,可试卷到手,就头冒虚汗,连“破题”也不会做,写了半天,也不知胡说八道了些什么。后来他灵机一动:我是中堂大人的亲戚,拉上这层关系,他主考官敢不录取我?于是,就在试卷的边儿上写了这样一句:“我是李鸿章中堂的亲妻。”他是把“戚”写成了“妻”。哪知主考官阅了此卷后,觉得狗屁不通,正要将其扔掉时,发现卷边上有一行字,他看后,就在下面批道:“因你是中堂大人亲妻,所以我不敢娶(取)你。”主考官明知考生写错了字,但他将错就错,借“亲妻”之错势,批上“不敢娶(取)你”之谐语。赫赫中堂大人之“亲妻”,区区一主考官怎敢“娶”呢!这位考官不但为人正直,坚持原则,而且批语诙谐绝妙。

   我国北宋著名大书画家米芾,为文奇绝,妙于翰墨;性情潇洒,倜傥不羁,好诙谐,善幽默;他年轻时曾做父母官。传说一年,久旱不雨,蝗虫为灾,他令全县百姓大力捕杀。当是时,邻县也闹蝗灾,该县县官非但不组织人力捕蝗,反以为是米芾捣鬼,把蝗虫驱赶到他的县境里,于是大发雷霆,行文责问。米芾看文之后,在上面写了批语,将原文退回。批语是:“蝗虫本是天灾,不由人力挤排,若是敝邑遣去,却烦贵县发来。”米芾以打油诗形式批示文件,这是对公文语体风格的偏离,然而,用这种“偏离”回敬对方,却收到了极好的效果:邻县县官看了,哭笑不得,只好作罢。

   大军伐张宗昌,绿林出身,只粗识几字而已。一次,他的一个落魄老乡费了好大劲儿托人转呈给张一封信,求张大帅给谋个公差干干,张大笔一挥,在信上批了两个大字。过了几个月,他突然记起此事,便向手下人询问,答曰:“按大人指示,已抓,在押。”张火冒三丈,骂道:“什么已抓,什么在押,说明白点儿!”手下人战战兢兢地说:“那天,大帅在信上批了‘速抓’二字,故而被抓起来,至今还押在监狱里呢。”张一听,张口结舌,说不出一句话来。原来张将“派”与“抓”二字分不清楚,竟将“速派”写成“速抓”了。一字之差,害得他的小老乡无端蹲了几个月大狱。又有一次,其手下一小副官酒后闹事,对平民百姓大打出手,被告到衙门,衙门碍于张的情面,不好定夺,上贴请张批示。张本想庇护,但为平民愤,只想给以“打棍”处分,谁知他竟将“棍”、“枪”二字弄不清楚,在报告上批了“打枪”二字,结果,小副官就这样被“打”了“枪”,送了小命。

   假如你是一位教师,你一定要给学生写作业批语,这批语既要恰当中的,又要独出心杼,给人印象深刻,以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不足;若批语笼而统之,不中要害,便无所用矣!假如你是一个领导,你一定要批示文件,这批示就要意向明确,避免用语错误、模糊摸棱、产生误解,以便执行;若批示不确,错用词语,或用语模糊,意向难以捉摸,轻则将难以执行,重则会铸成大错。故批语之辞不可不修矣,批语之谬不可不绝矣!劝君多学周树仁,劝君莫效张宗昌!

       (文中引例系笔者平时阅读时星点拾得,已不记得出处;

           若同哪位先生大作有雷同,还深望谅解。)
发表于 2009-11-25 10: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朝有一位大名士,我忘了他的名字,他去参加会试,参加评卷的老师们都很紧张,相互提醒,生怕漏掉了他的试卷,让舆论鄙视自己不识货。后来该名士果然落第了,人们不服气,找出他的卷子一看,破题是这么两句:“人各有其等,圣人等其等”,评语是这么两句:“若要中进士,还需等一等”!
发表于 2009-12-25 20: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己见,学会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9 22:31 , Processed in 0.06135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