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62|回复: 1

评葛红兵:《现在活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7 01: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张岩
来源:中华读书网
http://www.cReader.com 2001-06-22/09:42:57  

--------------------------------------------------------------------------------

    “电话联系”是怎样展现当代人交往中的身体恐惧症的?“进门脱鞋”的迎客程序是怎样表明现代人对客人的拒绝的?隐秘是怎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流通的?身体是怎样被伪装并管理起来的?作者以一种独特的描述体随笔风格,从精心选择的生活表象,如居住、装修、旅游、办公室、宠物等出发,试图通过对表象的整体描摹将表象中的真理一幕幕展现出来,突现对现代生活的系统思考。

     这是葛红兵新著《现在活着》所关心的内容。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提倡“轻阅读”的书,作者在这里没有用任何深沉的语言,枯涩的概念,而是从“有趣”出发,以描述的方法展现作者对当下生活现象的思考,轻轻快快地将你带入对生活的隐秘体验。

     葛红兵是由文学批评而进入文化批评的学者作家,曾经出版《障碍与认同》、《我的N种生活》等作品7种。他以“个体”、“感性”、“相对主义”等范畴为解释本位的90年代文化、文学研究以其独特的视角受到学界的重视,近年他的随笔创作也获得了丰收,其作品98年起连续数年入选中国当代最佳随笔散文选。

     这本书同时选发了著名漫画家郑辛遥的数十幅漫画,郑辛遥是一位能将幽默和哲理柔和得天衣无缝的漫画家,读者曾经在他的《智慧快餐》等漫画集中体会过他对生活的敏锐观察,《现在活着》中的漫画都是他专门为配合葛红兵新作创作的新作品,与书中的文字搭配起来读,读来给人一种异样的感受。

     《现在活着》是用随笔的基调和漫画的手法混合编织而成的生活评论,是一本读着轻,但掂量着重的书。
 楼主| 发表于 2004-2-7 01: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思想的跋涉

作者:胡榴明
来源:中华读书网
http://www.cReader.com 2001-06-22/10:14:30 -

-------------------------------------------------------------------------------

    世纪之交的中国的阅读,随笔文本面临泛滥之势,优劣并存,良莠杂处,内中,精粹者不一定享有大众,能够普及的往往是那些停留在较浅层面的读物,例如台湾的刘墉,用最廉价的那一点所谓的“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包装起一批作品,絮絮叨叨、俗不可耐地赚取年轻的读者的钞票。

     真正的思想者是不可能轻松的,即使是被冠以“轻阅读”的名号。葛红兵的《现在活着》,就是这样的一本思想随笔,在对都市时尚的表面状态的描摹之中,将深层面的思考和思想包容得不着痕迹,学者的理性思维与大众的阅读趣味相互融合,优点在于,它(这本随笔)并非形而下的,普及并不一定代表就此降低了写作者的写作意愿——媚俗者的媚俗,是因为放弃本来的思想立场,或者,他们从未有过思想立场——而它(这一本书)却是在坚守着写作者多年来一贯坚守着的一些东西,例如他的思索,例如他的思想,无论自身的生存状况有着什么样的改变,他曾经追求过的从来就没有丢弃过,也不曾想到过丢弃。在平庸的生活中,在五光十色的都市之中,让思想艰难地跋涉,他努力地想做到这一点。在一篇论及二十世纪世界哲学大师的文章中,我曾写过这样的话:“在我们今天的这个世界里,思索总比不思索的好,有思想总比没有思想的好------”拿来概括阅读这本随笔之后感受,我认为仍然是十分适当的。

     《现在活着》——现在进行时,描写现代都市人当下的生存状况和生活状况,其中有探讨人的社会属性的《隐秘流通术》、《身体管理学》和《情绪伪装术》,剖析人的生存及生活的需要的《办公室》、《工作狂》、《居住》、《电话》和《电视机》,挖掘都市人的时尚心理趋向的《时尚》、《舞厅》、《卡拉OK》和《宠物》,另外,对于人与金钱财富的关系(《传销》、《炒股》)以及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废墟上的风景》、《城市地理札记》),也有着独具视角和独具想象力的阐述------。轻松的幽默之中加进辛辣的讽喻,诙谐的调侃中包裹着深刻的思索,类似的表现手法很多人采用过,譬如国内外漫画大家的幽默漫画,以及国内外的一些讽刺小品文字,无伤大雅地扎一扎人生百态凡人小事,作者往往站立在自己所嘲讽的人生百态之外,遗世而独立,作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形状。葛红兵与他们不同,他,并不仅仅只是以一个描述者的姿态出现他所描述的事物的对面,而是以一个思想者的高度对自己身体内和身体外的一切进行着理性的批判,书中的每一页,我们都可以触摸到作者自身的存在,时而被动时而主动地存在在时尚生活中的现代都市,如同搅拌在一座巨大的卷扬机内的砂石,身体和思想经受着分崩离析的苦痛。思想,是人类痛感的神经元,我们痛苦,在于我们的思想,在于我们灵肉分离的人生之旅。在这本号称是“轻松阅读”的小书里,作者的思想之痛是显而易见,身体的陷落和精神的逃离,一个畸形的撕扯着的矛盾体——他身陷其中,让他的精神凌空飞越,将个体的自我的经验和整体的社会的经验贯通融汇,使之更具生动感人的效果。请让我引用书中的文字:

     “一个地位低微、无足轻重的人,他用什么来显示他在着个世界上存在的意义呢?他拿什么来和你交换才能得到你的尊重呢?他对你说:来来来,我告诉你一个秘密。”——《隐秘》。

     “闭上眼睛,是最好的伪装方法,我们穿上一件隐身衣,看不见自己,同时也可以假设别人看不见我们。这是伪装学的最高境界。”——《情绪伪装术》

     “一个身体,在这种非人的身体管理学的控制之下,它最大的希望就是不成为它自己,而是希望成为别人的工具,或者自己就是自己的工具-------。”——《身体管理学》

     “炒股使我们可以窥见人类理性世界的欠缺,我们明明知道一样东西对我们来说,充满了陷阱,但是只要其中有诱惑,我们对它依然爱不释手------我们生活在这些欠缺之中,这些欠缺同我们与生俱来,就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炒股》

     “平庸使你堕入虚无之中,你存在,但是等于不存在。”——《平庸》

     “中国人的道德原来都不是针对自己的,也不是来自自我的思想,而是来自社会的压力,来自他们从众的心理。”——《大街》

     “我想象着这青春着的高楼被成了断垣残壁,已经不存在了的我自己在颓废主义的风景中哭泣。”——《高处》

     “我是世界上最小的国王,我的疆域走不出我自己的皮肤,当我伸出手指,触碰到这个物质世界,我的王国倾刻间化归乌有------。”《情绪伪装术》

     作为一个阅读者,我欣赏的是这部书的写作境界,不是依赖媚俗的虚伪,故作的清高,矫情的哗众取宠和玩世的老辣深沉。翻开书页,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真实的爱和恨,真实的快乐和悲伤,真实的欲望和理想,真实的天真和激情。真实,对一个稍有经验的读者来说,是可以辨别出来的。他感动我的正是他永远也无法让自己在现实中降服的他的思想,对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现状的思考,也许有一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思想和他的身体一起在现代都市的灰色中坠落,他曾经有过的那样的激情,作为一个思想者的激情,即使是流星一瞬,也能够叫人终身难忘。

     没有说教——他不好为人师,没有煽情——哲学应该和理性维系在一起,没有高出众人之上的优越——他并不将自己排斥在众生之外,也没有济世和救世的狂热——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这也是作者书中的观点,见《身体管理学》),别人怎样生活,他也怎样生活,芸芸众生之中的一分子,谁都不可以脱离于现代社会的时空之外。正是如此,他才可以经历我们经历的,感受我们感受的,快乐我们快乐的,愤怒我们愤怒的。当他身处我们身处的一切之中,经历了感受了快乐了愤怒了之后,表述的是我们没有来得及表述的东西,或者是我们想表述但又无力表述的东西,所以,这本书才有可能和读者亲近,尤其是像我一样在那一张庞大繁复的都市网络中挣扎求存的小人物。生活在现代的时空,人们的需求往往无法满足,因为这是个高科技时代,人们的需求往往很容易满足,因为这是个情感和思想枯竭的时代——好比涸辙中的鱼,任何一点只要是倾注了真实情感和理性思维的语言或者文字,对我们来说,都是生命之泉。

     读一本书,在消磨时间的同时,了解我们周围的人生,了解我们身外的那一个世界——现实如此强大,谁都无力改变,包括本书的作者——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是在平庸之中努力地拒绝平庸,在世俗中保持自己一份清醒的理智,在人性的堕落中把持住内心最后的一小块领域,在虚伪的世界中残存下自己最后的那一丁点人格,除此之外我们什么也不能做,什么也不可能做。“君子独善其身”,其实从来都是一句欺世盗名的空话,在一片污浊的土壤上,谁都不可能保持住自己的清白,有时候我们痛苦,因为悲哀我们的失去,悲哀我们的无力抵抗,悲哀我们最后的那一道防线的崩溃,我们因此而哭泣。也许,这些,我刚才所说的这些,并不是作者的原意,一个能够在自己的书中深情地倾吐自己的思想和理想的人,绝不会如我一样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绝对是一个希望自己的思想获得大众共鸣的理想主义者——虽然,我们都知道,理想主义和理想之间,距离是那么的遥远。

     《现在活着》,作者:葛红兵,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定价15元。

     附:本文作者简介:胡榴明:自由作家,女,1950年出生于武汉市新闻报业及文学世家,湖北省作协会员,武汉作协会员。出版著述有散文随笔集和长篇纪实小说三种,今年(2001年)待出版著作三种。另有小说、散文、随笔、报告文学、文学评论数十万字。数年来,一直在《武汉晚报》、《武汉晨报》、《今日快报》等数家报纸的阅读版面上兼任特约书评撰稿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5 22:21 , Processed in 0.0625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