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620|回复: 13

我的毕业论文,请大家多多指导!! <浅析网络论坛语境的构成要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5 16: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析网络论坛语境的构成要素:cry:

摘要:随着网络在国内的逐渐发展,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获取信息资源的媒介,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面对面信息交流的平台。网络论坛就是网络所带来的言语交际方式中的一大类型,因为网络的特殊性,网络论坛中的语境也呈现出与正常语境的异同。本文就主要通过对网络论坛中的一些实例的分析,探讨了在网络论坛中的语境的三大构成要素,以及他们的作用、特点。

关键词:网络论坛   语境  上文语境  情境语境  知识储备语境  

    一、 引言
随着电脑在国内的大量普及,因特网所带来的便捷已日益被人们所关注。网络不仅成为各类信息的载体,以供网民①资源共享,更为网民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信息交流的平台。现在,网络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扩展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相应的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变体——网络语言②。除此以外,伴随着网民之间的信息交流,还产生了三大言语交际类型:网络聊天、电子邮件、网络论坛。也正因为网络的特殊性,这些言语交际方式也与正常的言语交际方式不尽相同。本文就从网络论坛这种言语交际类型出发,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谈谈网络论坛中语境的各类构成要素。
二、        网络论坛中语境的定义
在正式讨论之前先来介绍一下何谓网络论坛。网络论坛,又称为“BBS”(Bulletin Board  System),通常译为电子公告板, 最早它与一般街头和校园内的公告板性质相同,只是通过电脑来传播或获取消息而已,发展到现在,网络论坛已经可以使网民在其中进行互动的信息交流[3]。本文就将网民在论坛中所进行的言语互动交流称为网络论坛中的言语交际。这个定义至少有两点需要说明,其一,论坛中交流的网民,是两者或两者以上的交流。本文按照网络用语的一些习惯,将论坛中说出话语的交际者或交际主体又称为发贴者,其中第一个发贴的交际者又被称为“楼主”,所表达的话语又称为贴子,表达话语的过程又称为发贴,理解话语的过程又称为读贴,理解话语的交际者又称为读贴者。其二,本文所指得交际是狭义的交际,即读贴者必须对楼主进行回复,也就是他必须变为发贴者。这里暂且排除掉不给于任何回复的贴子。
网络论坛中语境的构成与特征由于受到网络这种特殊媒体的影响,与正常言语交际的中语境不尽相同。但是它的概念却可以借鉴正常言语交际中语境的定义。对“语境”一词概念的释义,历来学者一般解释为“语言的环境”,不可否认,这个概念是十分笼统且模糊的,本文这里暂且借鉴索振羽在《语用学教程》一书中所下的定义:“语境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4],那么网络论坛中的语境就是指在网络论坛中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同样需要指出的是(1)网络论坛中的语境同正常的语境一样都是言语交际(不是语言)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2)这里的网络论坛本身就构成一种大的语境来制约着言语交际。它是网络中的,且是论坛中的,是两者或两者以上的言语交际,而不是现实中的,聊天中的,两者的言语交际。
二、        网络论坛中语境的构成要素
正常交际中的语境,学者对其构成有多种分类方法,至今还未形成定论。网络论坛中的语境,由于传播语言的媒介不同,交际主体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进行交际,因而又具有自身的构成要素。本文将语境分为三种:上文语境、情境语境、交际主体的知识储备语境.
(一)、上文语境。
上文语境,就是指论坛中,交际主体在表达话语前所看到的其他交际者所发出的话语,包括用词语句,网络特有的表情符号,交际者使用的修辞手法等。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表达主体的话语一经发出后就成为其他交际参与者的上文语境。
上文语境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通过上文语境,交际者不仅可以明白话语的表面意义,包括词义、句义等,而且还可以由此推断出话语的隐含意义,由此而给与对方积极的反馈,促进交际的正常进行。例如:
标题:到哪里买风筝?(http://forum.xaonline.com/BBSView.asp 古城热线--古城茶秀论坛  2004年4月15日20:35)
A:(注:楼主,网名为“风筝”)求助请问哪里可以买到好看的风筝,我送朋友
B:南门,环城公园都有
A:谢谢你啊,是那种可收藏的么?
C:不行,那都是普通的风筝。
A:在哪里能买着那种可收藏的风筝呢?
D:把你送去不就行了吗?
C:这礼太大,收礼的怕收不起吧
D:我不会嫌弃的。
C:又来一个臭美的,人家风筝嫌弃。
E:哈哈
C:你笑什么,你还不如D呢!
D:那就算了,我另外找吧。
A: (生气)我都急死了,你们还聊天,
这段讨论是围绕“何处够买风筝”这个主题开始的,C的话语“不行,那都是普通的风筝。”是通过理解上文A与B的对话得出的,也就是A与B的对话构成了C说话的上文语境。而E发出“哈哈”这个拟声词,是因为它通过上文语境得出了C与D交谈中所说的“礼”的隐含意义。通过上文语境,可知道这里的礼,首先指得是“风筝”,其次,可知,这里的风筝并不是指“风筝”这种事物,而是名为“风筝“的这个人。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产物,人类的话语中必然反应主观的某些立场,情感和态度,而这些主观的立场恰恰是由交际主体的特征,如身份、地位、职业、性别等决定的。因而,上文语境的另外一个作用是:通过上文的话语,交际主体不仅可以推断出以上其他交际者的态度,立场,而且可以获悉他们的主体特征,使交际者的信息由网络虚拟所带来的隐性特征呈现出显性化的趋势。从而促进交际的进行。 例如:
题目:我想去旅游      ( 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  新华论坛2004年4月17日19:06)
A(楼主,网名为北方有佳人): (哭了)我想去旅游,由来已久。2002年公出西安,再然后就隐匿在家中,我丈夫……2004年,我要旅游。我要请假自费去旅游。
B: (高兴)我想去旅游,我就去了。哈哈!
C: (眨眼)今年你会成行,不过要等到冬天。
D: (大笑)我年年都要旅游的,楼主,你好可怜
A: (吃惊)C,真的吗?要等到秋天。
E: (伤心),与楼主同病相怜呀!
A: (哭了)D,就是这么可怜呀!
F:  (高兴)楼主,想去旅游干嘛哭着脸?
A:  (伤心)F,想想走不成,不哭还笑吗?
G: (脸红)暑假俺想去云南
A: (注意)G,云南是个好地方,还是做教师好,有寒假与暑假!现在都后悔,做了六年的教师,浪费了六年的寒暑好时光!我决心已定,如果领导不准假,我就申请公务员假,自从当上公务员,俺就没休过什么假期,干了这么多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
H: 楼主,你可以申请要求公务员旅游假期9天。这是国家规定的。应该是哪个地方都一样的。
网络特有的表情符号,弥补了网民不能见面的缺憾,根据这些表情,读贴者可以判断出发贴者在当时的各种心境,这例中的符号都是上文语境作用于交际者的典型表现。另外,因为网络主体的虚拟性,交际者的特征本身成隐性,但是随着上文语境的不断增加,交际者的某些特征也逐渐显现出来,对于H而言,凭借上文语境可以知道:他/她想去旅游---它的性别是女性----她的职业是老师----她的身份是公务员,掌握了这些特征后就可根据这些特征来把握交际内容了,这样就有效的促进了交际的发展。
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上文语境一大特点,即动态性。上文语境并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根据论坛言语交际的过程,它一直处在不断的扩大积累中,呈现出动态特征。从上面这两个例子来看,楼主为了获取信息,即何处购买风筝,而发此贴,希望得到大家的回应。在她第一次发帖后,它的话语就构成了论坛B的上文语境。B给与积极的回答后,它的话语又与A的话语同时构成下个发贴者的语境,以次类推,我们发现上文语境像滚雪球一样变大,买风筝——南门有——不满足收藏,信息不断的呈现出积累的趋势。“我想去旅游”一例亦是如此。
(二)、情境语境。
陈望道曾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提出“六何”说,即何人、何时、何地、何时、何故、何如,这实际上就是日常交际中的情境语境。在网络论坛中,交际主体本身呈现出隐性的特征,可以随其所愿的选择时间、地点进行交际,交际的时间、地点都没有任何约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因而网络论坛中的情境语境就不同于日常交际。网络论坛中的情境语境是由两方面的要素组成的。
(1)主题语境,即讨论话语的主题、范围所构成的语境。同聊天不一样,论坛的讨论话题并不是漫无边际的。通过论坛的交际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交谈话语的主题往往在论坛开始时,由楼主提出,主题一旦提出后就成为以后参与者交际的一大语境,约束着他们交际话语的方向,引导交际遵循着一个主题发展,例如:在上文中所举的“我想去旅游”一例,网民的全部讨论都围绕着楼主想去旅游的话题进行。如果在交际中,发贴者的话题一旦背离主题,就会带来交际的暂时中止,这时楼主往往为了实现自己的主观意图,而对交际方向进行调节,引导交际符合讨论的主题,那么上文违反交际主体的话语必然中止。例如,在“到哪里买风筝”的例子中, 我们可以发现交际话题在讨论中出现了转向,违反了楼主信息咨询的意图,因而楼主发出话语“我都急死了,你们还聊天”,来引导交际朝着她所提出的主题发展,上文的谈话发生了中止。
因此,我们发现主题语境的一大特点是规约性。主题语境不仅制约了论坛讨论话语的范围方向,而且还规约发贴者使用话语表达的方式、手段。这里,我们按照讨论的主题,可将论坛大致分为五类:学术专题、兴趣专题、情感专题、广告专题、新闻评论专题。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在讨论学术问题时,就应多使用一些比较正式客气的词汇,如谦词,敬词。而在讨论情感专题的时候则可以比较随意的选用一些安慰类的话语。
主题语境的另一特点是相对稳定性。因为论坛的讨论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围绕着楼主所提出的交际主题而展开的,主题一经楼主提出后,就会制约着接下来交际的发展方向,假如讨论内容发生转向,交际者会对其话语进行不自觉的调整,以符合主题。所以,主题语境相对于其他语境而言,一般不易变化。
(2)主观意图和主观情绪语境
主观意图和主观情绪语境,指得是发贴者的主观意图和交际时发贴者的主观心境、情绪所构成的语境。网络论坛虽然借助的是网络这种特殊媒介,但它的使用者仍然是人类,因此,这种讨论方式必然受到人类主观要素的制约。对于论坛而言,这里的交际主体,并不只有两者,它是在两者以上或更多人之间展开的讨论,故而讨论必然受到多个发贴者主观意图的影响。
首先,发贴者中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楼主,因为论坛讨论话题的提出往往就是楼主主观目的、意图的体现。如果按照楼主的主观意图,我们可将交际的主题大致分为三类: A:个人抒情型,包括某人对个人生活、学习经历等的一些感受、发泄,如:“决定考研成功的十种心态”。B:信息求助型,一般是交际者通过论坛来获取某些有效信息,像生活中所遇到各类的问题,或者一些调查都属于这种类型。例如:“求助:陈寅恪中的‘恪’怎么读?”C:新闻评点型,指交际者对各类新闻事件的讨论,如“还有没有是非——试析同情马家爵的人”。在交际的过程中,如果话题出现转移或者交际方式违反了楼主的意图,楼主还会对交际进行引导以符合他自己的意愿。例如:
题目:“bbs上最受欢迎的的游戏”
(http://club.learning.sohu.com/read_art_sub.php?  搜狐论坛2004年1月18日14:37 )
A(楼主):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每个人都可参与,只要有兴趣!强调一下,希望回贴的人都遵守规则,要不就很乱了,要不干脆就只看不回。我先开始:
楼下的,你最大愿望是什么?
B:奖金多一点
楼下的,年底拿了多少奖金?
……
F:爱、善和回忆
楼下的,今天中午你吃的什么?
G:饭
楼下的:你为什么要参加玩这个游戏?
H:公司食堂的盒饭。
楼下:如果你只有一元钱,你最想买什么?
A(楼主):H可能发帖的时候没有看见G的帖,这里发帖有时延迟。重新开始!
楼下的:2003年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I:认识了你
   楼下的:俺刚刚捡到了一分钱,你说要交给警察叔叔吗?
H:体会了什么是去者如风。
楼下的,2004年有什么新设想?
H:怎么我每回玩都接错了?不玩了!
……
当其H违反了交际规则时,楼主A对其进行疏解,使交际继续进行。上文中“到哪里买风筝”一例也是如此。
其次,其他发贴者主观意图的不同,交际也往往会受到影响。例如:在“王伟、张国荣谁更值得我们纪念”( 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6480044  新华论坛2004年4月4日14:57 )  (注:王伟是一名国家烈士,张国荣是一名自杀的演员)的话题中,怀着发泄情绪的目的来侮辱张国荣的发贴者,与同时真诚悼念两个人的发贴者之间的交际,必然会各交际带来影响,两个人要么彼此视而不见,交际停滞,要么展开激烈的争论,促进交际的进行。
另外,交际者的情绪、心情语境也必然会影响到表达中的语言因素,如心情极度气愤的人可能会多用一些激烈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情绪苦闷的人会多用一些颓丧的话语。而且交际者的心情还直接影响交际的进行。例如上面所举的“ bbs上最受欢迎的的游戏”一例,H由于总是违反游戏规则,情绪开始变糟,因此他停止了这次交际活动。从上文所举的“我想去旅游”一例,根据丰富的脸谱表情符号上,我们也可看以发掘出交际者情绪给交际带来的影响。
相对于主题语境,我们发现主观意图和情绪语境具有主观易变性。交际主体的意图或情绪本身是很容易改变的,而受到他的直接影响的主观意图和情绪语境也必然会随之轻易变动。当发贴者从获取信息转而变为发泄情绪,亦或发贴者的情绪由快乐变为伤心,那么他的交际话语、交际方式通常也会随之有所变化。
因而,同主题语境相通的是,主观意图和情绪语境也具有规约性。发贴者的言语意图和情绪语境不仅会影响到交际的说话发式,使用的词汇、句型、修辞手法,也会影响到交际的顺利进行。
并且,主观意图和情绪语境都呈隐性。网络论坛一般都是非面对面的方式,(视频,语音除外),所以交际主体的一切信息都呈隐性出现。当然,在交际中,读贴者可以通过发贴者所发的贴子,利用上文语境,来判断他们的主观意图,以及当时的情绪,但是,如果发贴者故意给一些错误信息,经常就会使其他读贴者判断失误,因此即使意图语境和情绪语境有呈显性的趋势,也仅仅是趋势。
(三)交际主体的知识储备语境。
交际主体的知识储备语境,是由交际主体所掌握的各类知识所构成的语境,其中包括在交际中不断获取的各类信息。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知识储备,这些储备通常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由个人的基本特征如身份,职业,地位,性别,人生阅历等多带来的知识,另一方面是积淀在交际主体意识中的社会、宗教、文化、经济、政治、民族、历史等深层背景知识。通常这些知识都属于潜意识积淀在交际主体的知识中,交际主体在交际中会不自觉得调用这些知识判断推理其他交际者的话语,并结合自身的经验来发出自己的话语。例如:
题目: 也说香港人的素质 ( http://club.travel.sohu.com/read_art_sub.php?  搜狐论坛2004年4月11日16:55)
A(楼主): 香港的电影……香港的大学……香港的没有国家观念……一国两制……香港经济……(注,楼主历数香港存在的一些弊端,篇幅过长故从简)
B:香港人的开口问候语还不是“丢你老母”
C:国骂还有TMD呢 :)哈哈,香港整体素质的确好一些,受了英国佬的gentleman式的调教嘛。
D:(引用B的贴子)朋友,这句话是闽南话!! 台湾人和闽南人可能会讲. 不是香港人说的. 广东话,不知道怎么说?
……
E:那我有痰也可以随地吐啊,我就在香港街上吐!!!有则吐之,你说我不文明?
F:在香港吐痰是要罚钱架,以前就600,架吓1500啦~好贵架.你准备好钱先吐啦~知五知啊?我讲左俾你知架啦~
C:楼主充其量也就是只井底之蛙!我看过一个外国人评论香港人,有礼貌、遵守法规。
G:以前总听朋友说,香港人很傲气,尤其瞧不起大陆人。但我后来接触过的香港同事,给我的印象却很好。穿着打扮干净得体,待人接物也很有礼貌,完全不像他们说得那样。
H:(引用楼主的贴子)此言差矣。同为中国人,不应该有这样言论的~~~,要说人的素质,各看官自有法眼。至于贴中的什么不堪入目的字眼,已经证明一切了。
楼主的贴子是根据他自身的经验得出的,面对他个人的主观意见,不同的人根据自己不同的体验得出不同的结论,B附和他的观点,认为香港人素质就是低,C、D、G则持相反的态度,而H则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不合理。而且可以发现,各个发贴者的话语都是不自觉的调用政治、经济、教育、历史等许多文化背景知识的结果,从F的语言我们还能看到发贴者地域不同所带来的话语内容与形式上的差异。
既然交际主体具有各自的特征,那么他们所积累的知识也有所不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交际主体的知识语境具有主观性。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身份、地位、职业、经历,以及他们所积累的背景知识都会使他们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交际主体的知识储备语境,并不是完全相异的,他们之间的知识也会发生重叠,本文暂且将这些知识称之为共有知识语境。共有知识往往是交际者进行交际的前提,它可以促进交际主体交流的顺畅。如果交际者之间的共有知识欠缺,往往就会阻止交际的发展。例如,在“WAIP支持者对WIFI支持者采取近乎野蛮的逻辑”的讨论中,如果读贴者连“WAIP”、“WIFI”何意都不清楚,交际就会产生屏障。但是,这并不是说没有共有知识,交际就会中止,如有的网民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为了猎奇,也常会进入某些他陌生的领域,通过对上文话语的理解,他的知识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说明知识储备语境还具有动态性。读贴者的知识可以在读贴过程中不断的积累,最终变为交际主体的共有知识。
另外,同情境语境一致的是,交际主体的知识语境也呈现出隐性的特征,这也是网络这一特殊的大环境所至。  
三、        实例分析:网络论坛各类语境要素的动态建构过程  
网络论坛中的这些语境构成要素,并没有完全分明的界限,在交际过程中,他们往往形成互动的关系.交际主体可以通过上文语境,不断的调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来判断其他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和情绪语境,而交际者的知识储备、主观意图、主观情绪也会影响他自己和其他人的话语,因此,交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各种语境要素不断地、动态地建构的过程。
下面最后举一个例子,来整体的综合的说明各个语境构成要素在网络论坛言语交际中的动态的建构过程。
题目:本科生毕业论文可有可无 ( www.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新华论坛2004年4月13日19:44)
A(楼主):本科生忙于找工作毕业论文质量差 专家呼吁取消(注:接着作者转载了2004年3月29日《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报道。其主要指出本科生找工作与毕业论文撰写时间相冲突,为工作本科生写论文东拼西凑,质量差,造成学术氛围恶劣。面对这种局面,有赞成取消的,也有不赞成取消的,还有的认为应视学校情况而定,不应一刀切。篇幅过长故从简)
B:……不要一刀切大概是个办法。像复旦理科这样的可以把论文开始时间提前半年。
A:我们这儿的领导读的是省委党校,论文都是秘书们写的。
C:可有不可无
A:理由——————呢?
D:高等教育更需要改革。中国教育的弊端很多……比如说硬式教育对个性的扼杀
C:楼上的,硬式教育是什么教育?只因论文水份多就取消,那中国该取消的东西太多了。
E:希望专家能看到楼上的贴子。一个同行告诉我:他“自己看不懂自己的论文”。
D:“自己看不懂自己的论文”,更能说明高等教育的问题了。
    F:为什么大学生一定要占用正常的完成学业的时间去找工作?为什么不能把学业完成了以后再去找?
A:(引用楼上的)“为什么……去找工作?”新问题。本科生考研的占多大比例?为什么考研?研究生与本科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有多大区别?
G: 我昨天尝试了三次,要把那个哈而宾包马案的最新情况发出来,可是这里不让,……抗议!!!!
H:呵呵,鄙人深有体会,我的论文很少认真写过,全班都这样,大家去找一点资料,然后回来资源共享,几乎千篇一律,老师也没办法,……就给你过了吧,嘿嘿~
I:我上大学写毕业论文时,做了三天三夜的热处理试验,用了大约两个星期的时间准备出检测用的样品……我在工作中也带了不少新毕业的大学生了,思想确实是比我们开放和活跃,但是能力么,原来就是这么练出来的,难怪
    J:同意取消,不管我多用心,我带的学生的心思和学校的导向也都是在毕业找工作上。
       K:  完全不赞成取消论文!
我现在正在写毕业论文。
我相信,认真做完论文的同学一定能找到好工作。
希望为人师表的要有职业道德,你做老师的不用心管学生的论文工作还在那里叫什么取消论文~可悲啊!
       L:我是去年才毕业的本科生,现在来个现身说法。……所以搞设计不怕抄袭、模仿,只有站在前人肩膀上才能比前人更高大,但是不能生搬硬套,要消化吸收学 以致用,关键是一定要比原稿强 ……
M:I,老同行!问个好!
N:我招人,会看他的论文的
……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
(1)楼主调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出了论题“毕业生论文可有可无”,希望引起大家的争论,这个主题一经提出就变为论坛讨论的第一大语境,指引着交际者整个交谈的方向,即使G提出与话题无关的内容,其他交际者也会依据主题继续进行讨。
(2)楼主的话语构成B发贴的上文语境,A与B的发言又构成C的语境,以次类推,上文语境一层一层不断增加,这些上文语境又不断激活读贴者的部分知识语境、改变他们的情绪语境,引导他们的话语。如J的话语构成K的上文语境的一部分,引起他的情绪波动,而他又调用自己作为毕业生的身份来驳斥J的观点。
(3)读贴者还可以根据上文,调用自己的知识,来判断其他发贴者的身份,如,M可以通过I的话语,推断出他的职业,从而称其为自己的“同行”,作为N的下一个读贴者也会从“招工”中判断出他职位的高低,而这些又变为他们发贴的上文语境和知识语境。
(4)交际者既然主动发贴,那么至少说明他们都有一个共有知识,即了解毕业生毕业之前都需完成毕业论文,有许多也都清楚毕业论文的质量差是与找工作相关联的。如果不了解这些情况的,如I,他通过交际,由上文语境,如H的话语,就可以了解部分学生写毕业论文的态度。
(5)对于不同特征的交际者,上文语境与主题语境所激发的信息是不同的。如作为教师的K会由此问题联想到他的学生所写论文的态度及他的个人感受,作为学生的J会由此主题而联想到自己的写论文过程,作为职员的A会联系自己的环境而认识此问题,作为经理的N处理这一问题也必然会受到他地位的约束。而D由此问题联想到的是教育制度,又说明发贴者不仅会受到他们身份、经历的制约,也会被其他教育等背景知识所影响。
注:
①网民:200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将中国网民定义为“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至少1小时的中国公民”。http://www.cnnic.net.cn
②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概念,已经引起了不少的争论,但至今未形成定论。本文认为对网络语言的概念应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其定义。根据郭熙的《中国社会语言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对新闻语言的概念,本文认为网络语言是语言进入网络语域后的变异与反变异的统一体。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只是网络对语言带来变异的一种现象。

参考文献:
[3]博客论坛《bbs发展简史》http://www.blogchina.com/new/source/196.html
[4]索振羽《语用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5月P22
[5]冯广义《语境适应论》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年9月  P10-25
[6]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年8
月P180-190
[7]何兆熊 蒋艳梅《语境的动态研究》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年第六期
 楼主| 发表于 2004-5-5 16: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毕业论文,请大家多多指导!!

说实话,发出这篇文章是需要勇气的,其一,作为本科生的我,水平实在太低,其二,尽管水平低,也许我的劳动成果会被某些人所……,但是我还是真诚的希望大家帮助我!!另外如果你是毕业论文答辩的老师你会问些什么问题呢?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4-5-6 23: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给点意见!!

请各位高抬贵手给点宝贵的意见吧,无须顾虑我的感受,只要中肯就成,谢谢了!!
发表于 2004-5-9 21: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语言现象的分析
殷 晟
(中山大学 人类学系,广东 广州 510275)
摘 要
网络语言是“网虫”群体内部使用的形式,从本质看是语言的社会变异,是一种语标。网络语言使用者群体具有高学历层次和年轻化的社会文化特征。这些社会特征决定了网络文化是一种后塑文化。网络语言的出现正验证了后塑文化的强大生命力。符号性、匿名性、平等性、行为与责任相分离和角色扮演的随意性是网络语境的几个特点,受网络语境的影响,网络语言显示出特殊词汇、特点符号和口语化三个特点。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82-84)
发表于 2004-5-10 02: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鸣先生是这方面的专家,就给提一点意见吧。
我外行。我怕胡说八道误人子弟。
发表于 2004-5-10 17: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全文后,感到有3点值得肯定:
      其一,丰富了语境学的研究内容。已有的语境学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使用自然语言交际的语境,关于网络言语交际语境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这篇论文提出了网络论坛语境这一崭新的论题,对于丰富语境学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其二,细化了网络言语交际研究。文章集中论述网络论坛语境的特点,并将其与网络实时对话和电子邮件等网络言语交际形式区别开来,细化了网络言语交际的研究,也对其他网络言语交际形式分门别类的研究作出了示范。
      其二,深化了语境要素特点分析。论文对于网络言语交际中主题语境的规约性、稳定性和交际主体身份、意图、情绪的隐匿性等特点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有新意,符合网络言语交际的特点。
      关于这篇论文的不足,本人管窥蠡测,试作如下分析:
      第一,对语境要素进行了不完全划分。论文将网络论坛语境分为三种:上文语境、情境语境、交际主体的知识储备语境。这一划分显然是不周延、不完全的,并未涵盖下文、网络交际符号、网络特殊语辞、论坛言语交际规则甚至操作系统、计算机性能等诸多网络语境要素。如果只想对作者所述3个要素进行研究,则应予以说明,并对标题作适当修改。
      第二,对有些语境要素的阐述未能体现网络论坛言语交际的特点。文中所述有些语境要素与正常的言语交际语境要素并无本质区别,特色不明显。比如,网络论坛的“上文语境”与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的上下文语境特点相比,似乎没有特别显著的特点。作者所述“上文语境”两个方面的作用在其他形式的言语交际语境中同样存在,选取这样的语境要素分析难以体现出网络语境的特色。再如,对“上文语境动态性”的分析,也缺乏网络言语交际的特点,试想,那一个口语交际或书面语交际的“上文语境”不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呢?关于“交际主体的知识储备语境”的分析也是如此,任何形式的言语交际都存在这个问题,如果把论文的例子换成一个口语交际的片断,文章的阐述也是成立的。可以说,不能深入揭示网络言语交际的特点,是这篇论文致命的缺陷。
      第三,有些概念的定义和表述不够准确。论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网络论坛语境”,对一概念定义的正确把握,是论点赖以成立的重要基础。作者的定义是:“在网络论坛中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其中的“自然语言”显然不足以包括网络论坛言语交际的所有符号。这一定义与后文的表述也是矛盾的。另外,把“上文语境”仅界定为“其他交际者所发出的话语”也不够准确。交际者本人早先发出的话语也应该属于“上文”,否则就无交际者自己的“承上启下”可言。再者,论文中说“历来学者一般解释为语言的环境”,也过于武断。据我所知,绝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语境是指“言语环境”而非“语言的环境”。
      建议:摒弃一些具有共性的语境要素特点分析,紧扣网络言语交际,尤其是网络论坛言语交际的特点,选取一些富于个性的语境要素进行研究。比如,交际对象的不定性、交际者身份的隐匿性、交际时空的广延性、交际符号的多样性、交际主题的规约性等等。
      以上浅见仅供参考,欢迎批评。
发表于 2004-5-11 11: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苏鸣先生不愧为专家,语语中的。
论文贵在创造性。从网络和网络语言符号本身特点找寻突破口,才是突显创造性的源泉所在。
我相信匕刃君一定能够领悟我们的意思,取得优异成果!
 楼主| 发表于 2004-5-11 23: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

啊,真是感谢苏鸣老师对我的帮助,你所提出的缺点真是一语中的!!是呀,我就觉得我的论文确实有点新瓶装旧酒,没有突出网络论坛语境的特征,真是太感谢您了!!也感谢斑竹对我的鼓励!谢谢 ,我一定针对这些缺点重新改正!

[ 本贴由 匕刃 于 2004-5-12  00:00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4-5-12 14: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苏鸣

晚上我仔细想了一下苏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关于文章里的硬伤,也就是针对第三点如,"自然语言"(这点我以前完全忽视了)感谢苏老师的提出,我会一一改正!
针对第一点,我想将网络论坛的语境重新划分一下,话语语境,分为上文语境(我认为论坛中的发贴者所面临的只是上文,我在文中特意说出了我文章的前提是指得狭义的交际,下文对于发贴者并不存在)和主题语境;交际者语境,分为主观意图、情绪语境和知识储备语境;另外增加网络语境,关于这方面我的想法还不是很成熟,还希望苏老师再提点建议!(再次感谢您对我的启发)
针对第二点,我这里有和苏老师不同的观点,我的文章所定的范围就是网络论坛语境的构成要素,难道网络论坛的语境就必须和正常的书面语的语境完全不同吗?我们一定要摒弃共性吗?
关于建议,我觉得您说的很有道理,我希望我的下一篇论文会是《浅析网络论坛中的言语交际》好好谈一下网络言语交际的特点。
再次谢谢苏鸣老师对我的建议,希望我们可以继续讨论!
发表于 2004-5-12 16: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題外話

Internet(或包含早期的BBS/IRC..)的一個特色是分眾化,當然現在許多論文或評論文章,都是從網語(新/異..)或其影響(地區/語法演化/..)來著手,但目前大陸學者對分眾中的“專業社群”的Internet傳播探討尚缺努力。
比如說,工程界、程式界、兒童、青少年的人口學特色。
這些不同的指標(社會階層、年齡層...)是否制約其語文傳播(Verb Communications)的特性呢?
其實您的論文也是傳播研究領域的研究,也可以定題為:
Sub-group Communication Behaviors On the Webs
P.S.
我很想知道大陸偏遠地區,兒童上Internet的比率和特性。這也可寫論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4 06:58 , Processed in 0.08083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