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01|回复: 5

論漢語的潛語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5 22: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于 2004-5-22 09: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版主,我点了链接,发现这篇文章所在的是“青藤书屋”,请问怎样能看到和这篇文章并列的其他文章啊?
非常感谢!
 楼主| 发表于 2004-5-22 10: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

電腦網路技術與文史運用的文獻與討論區
http://artvine.com.tw/cgi-bin/board/bbsboard.pl?board_id=6
发表于 2004-5-22 20: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汉语的潜语义

文章主题: 论汉语的潜语义
发表时间: 2004年05月05日 20时49分  
发表作者: 学术研究  
发表内容:
论汉语的潜语义
陈恩泉 撰(深圳大学教育学院)
《学术研究》,1996/11,84─88页


----------------------------------------------------------------------------------------------------------

  所谓潜语义,是指潜在语言的语义,潜在语言即交际时
的客观语言环境。潜语义的特性是作为动态的客观语言环境
──语境,自始至终伴随着言语的交融过程,同时对句义的
确定和规范起着制约作用。

  在汉语语义结构中,潜语义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我
们发现,某些句子在结构和长度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有两种
不同的情况。第一,没有“潜在语言”时,句义不明确,句
子不能起正确的交际作用;第二,“潜在语言”不同时,句
义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这启示我们,潜语义对句义的确定会
起制约作用。由于潜语义的这种作用,原来句义不明确的句
子,会变得明确起来。本文要讨论的是第二种情况。



11
潜语义是确定语义层[1]的要素之一。语义不明确的句子,是
因为没有齐全的语义层结构以及不存在具有语义制约作用的
潜在语言。如果处于静态语境(即不考虑潜在语言)时的非
主谓句,既没有表主语语义层,也没有表宾语语义层,其语
义自然不会很明确。“逮着了。”就属于这类句子。一般说
来,主语、述语和宾语成分齐全的句子,无需潜在语言的制
约也能独立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句义基本明确。如果
把“逮着了。”扩展成“我逮着了一只鸟。”语义就十分明
确,因为句子里有了表语义主语和表语义宾语,即表语义层
的层级关系齐全了,而句子语法层[2]的层级关系随之也齐全
了。可见,只要潜语义层能转换成表语义层,只要零形态表
语义层的潜语义是明确的,句义就会明确。请看例一至四。
我们只要不断变换“潜在语言”这个制约条件,就能够在“
原句”基础上扩展出不同的表语义主语和表语义宾语来,使
“原句”成为主谓句:主语‖述语│宾语──表语义层级关
系也齐全的句子。扩展了主语和宾语的句子,哪怕没有“潜
在语言”这个制约条件,句义也明确。显然,潜语义对语义
层级关系以及句义的确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2
潜在语言和潜语义是不定的,它随着人们交际的环境、心态
及实物的客观联系而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潜语义是多样
的,可从不同的角度制约句子语义;而表语义层是有定的,
因而语义层同语法层一样也是一定的。例如:“逮着了”扩
展成主谓句时,其潜语义的语义层(即潜语义层)只能有四
种相应的语法层级关系。如:

  例一,(主语表/施)‖述语│(宾语表/受)[3]
   (我)‖逮着了│(鸭子)。
  例二,(主语表/施)‖(状语表/受)〉述语
   (我)‖(把鸭子)〉逮着了。
  例三,(主语表/受)‖(状语表/施)〉述语
   (鸭子)‖(被我)〉逮着了。
  例四,(主语表/受‖(小主语表/施)小谓语[4]
   (鸭子)‖(我)逮着了。

  就是说,潜语义只能在潜语义层范围内转换成相应的表
语义层。完成了从潜语义层到表语义层的转换,句子的语法
层级才会完整,语义才会明确。这样,才可能对相应于潜语
义层的语法层级关系进行分析。

  然而,潜在语言并没有固定的潜语义层,而潜语义层也
没有本身固定的结构形式。潜语义层的层级关系和它所反映
的思维形式,是人们在长期交际过程中“约定俗成”的;有
了“约定俗成”的基础,某些短语和句子的语义才能被准确
理解。由于它没有一个严格固定的语义层结构形式(理解不
同就会有相应的不同形式),也就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相对应
的语法层结构形式。所以,潜语义层的层级关系必须借助表
语义层的层级关系来表示。例如:“撞倒我的自行车!”这
句有两个语义层:一、“撞倒”和“我的自行车”组成最高
一级语义层,并把它看作表语义层;二、“撞倒我(的)”
和“自行车”组成最高一级语义层,并把它看作潜语义层。
确定了表语义层和潜语义层,我们就可以对其相应的语法层
级关系进行分析了。

  首先,表语义层对应于语法层中的述宾式,可用公式“
动│名2/受→述语│宾语”来描写,其相对应的语法层级关
系如下面框图所示:

  撞倒 我的 自行车 2!
  述 宾
  述 补 定 中

  其中,“我的自行车”是受事,句子语义是:“我的自
行车被(施O)[5]撞倒”。

  第二,潜语义层对应于语法层中的定中式,可用公式
“动名2/受)名1/施→定语)中心语[6]”来描写,其相对
应的语法层级关系如下面框图所示:

  撞倒我(的)自行车!
   定 中
   述 宾
   述 补

  其中,“我”是受事,“自行车”是施事(同未出现于
句中的人称等价),句子语义是:“自行车撞倒我”。

13
潜语义这一语言现像对汉语某些句子语义的分析与确定十分
重要。例如“鸡不吃了。”其语义层的分析和语义的确定就
必须依据潜语义。句中语义层有两种关系:一、名1(施事)
/动(即:鸡1/吃);二、名2(受事)/动(即:鸡2/〈被
〉吃),其中有一个是潜语义层,而在语法层上只能分析出
一种语法关系来,即:“主语‖谓语”(鸡‖不吃了。)这
就造成了用一种语法层级关系来表达具有两个语义层语义的
情况,使某类句子成为多义句,如上例。若要在此例的两个
语义层上分析出相应的语法层级关系来,就要借助潜语义层


  若把此例的两个语义层看作表语义层的话,潜语义层与
它的关系是:一、名1(表/施事)动/名2(潜/受事)0;
二、名2(表/受事)/动;三、名1 (潜施事)O/名2(表
/受事)/动。相应的三种语法层级关系是:

  第一,主语‖述语│宾语O。如:“鸡1‖不吃│句2(
潜/受)O了。”其中,潜语义宾语为零形态,是表主语“
鸡1”的受事。

  第二,主语O‖述语│宾语。如:“名1(潜/施)O‖
不吃│鸡2了。”其中,潜语义主语为零形态,对于主语“
鸡”来说却是施事;而“鸡2”实际上处于表主语位置。可
见,这类语法层的表主语可能是施事,也可能是受事。若把
潜语义主语复位成表主语,那么,就会出现另一种语法层级
关系:

  第三,主语‖谓语。如:“客人1(表/受)‖鸡2(表
/受)不吃了,(鱼还吃一点儿。)”此处,“鸡”就从原
来全句表主语降为谓语中主谓短语的受事表主语──比全句
主语次一级的小主语(“鸡2”)了。

  第二例是多义句,要把它转换成单义句并进行语法层级
关系的分析,其步骤是:A把潜语义层转换成表语义层,
并确定其语义;B确定其单义句的句义;C对此单义句进
行相应的语法层级关系的分析。从这个意义上说,潜语义是
分析与确定多义句语法层级关系和语义层级关系的基础。


  一般说来,句子的轴心是谓语动词。潜语义的结构类型
,就以谓语动词语义为轴心来分析。谓语动词同主宾语的语
义关系有两种:一是句子中名1或名2都能发出动作行为(即
施事,下同);二是句子中只有名1能发出动作行为。

  名1或名2都能发出动作行为的,句子中语义层级关系有
两种:一、句子只有表语义主语,如:“鱼1\2/不吃了。”
“猫1/不吃了。”二、句子中既有表语义主语,又有表语义
宾语,如:“小明1/不吃/鱼2。”

21
句子中只有表语义主语的,又有两种情况,例如:

  (1)鱼1\2不吃了。 (2)猫1不吃了。

  第一,有潜语义主语(施事)时,有两种语义层级关系
。如在例(1)中:

  (一)“鱼2”为表语义主语(受事)时,动词“吃”
无表语义宾语(受事),句式为“名1(潜/施事)0‖鱼2
不吃了。”“鱼2”实际上处于受事小主语位置;句义为“
我‖不吃│鱼2了。”
  (二)“鱼2”为表语义宾语(受事),动词“吃”无
表语义主语(施事),句式为“名1(潜/施事)0‖不吃│
鱼2了。”若“潜语义主语/施事”是“我”,并把它复位
成表主语,句式为“我‖不吃│鱼2了。”这一语法层的层
级关系同语义层的层级关系完全对应。

  第二,无潜语义主语(施事)的时候,只有一种语义层
级关系,如例(1)(2)的鱼1、猫1为表语义主语(施事)
;动词“吃有潜语义宾语(受事)。假设例(1)为“食2”
、例(2)为“鱼2”,并把它们复位成表宾语,则例(1)
句式为“猫1‖不吃│食2(潜/受事)”,例(2)句式为
“鱼1‖不吃│鱼2(潜/受事)”。一般情况下,例(1)
是不会有潜语义主语(施事)的,因此是单义句。

  以上句义一般有三种相应的语法层级关系,以例(2)
为例:

  一、主语‖谓语。(猫1‖不吃了。)
  二、主语‖述语│宾语0。(猫1‖不吃│(鱼2)0了。
  三、主语0‖小主语小谓语。(鱼2)0‖猫1不吃了。

22
句子中既有表语义主语,又有表语义宾语的,例如:

  (3)小明1吃鱼2。

  这类句子的语义层只有一种层级关系,即以小明1为表
语义主语(施事),动词吃有表语义宾语(受事),句式为
“小明1(表/施事)‖吃│鱼2(表/受事)。”相应于这
类语义层的语法层,也只有一种层级关系:“主语‖述语│
宾语”,如“小明1‖吃│鱼2。”而且句子中的名1和名2是
不允许易位的,否则句义发生变化。

23
只有名1能发出动作行为,句子语义层级关系有两种。

231
句子中或只有表语义主语或只有表语义宾语的,例如

  (4)挑不起这副担子2。 (5)这个字2不认识。

  例(4)有潜语义主语时,句义有三种语义层级关系:
A担子2为表语义宾语(受事),句式为“句1(潜/施事)
0‖挑不起│这副担子2。”B担子2为表语义小主语(受
事),句式为“名1(潜/施事)0‖这副担子2挑不起。”C
担子2为表语义主语(受事),动词“挑”无表语义宾语(
受事),句式为“这副担子2‖名1(潜/施事)0挑不起。”

  上述这类句子的语义层一般有三种相应的语法层级关系
,以例(5)为例,并设潜语义主语或小主语是“我”:

  一、主语0‖述语│宾语。如:“我1(潜/施事)0‖不
认识│这个字2。”句义是“我不认识这个字。”
  二、主语0‖小主语小谓语。如:“我1(潜/施事)0‖
这个字2不认识。”句义是“我不认识/这个字。”
  三、主语‖小主语0小谓语。如:“这个字2‖我1(潜/
施事)0不认识。”句义是“这个字/我不认识。”

232
句子中同时有表语义主语和表语义宾语的,例如:

  (6)一锅饭2‖吃│十个人1。

  其句义有两种语义层级关系:一、饭2为表语义主语(
受事),动词“吃”有表语义宾语(施事),句式为:“主
语2‖述语│宾语1”。如:一锅饭2‖吃│十个人1。二、人
1为表语义主语(施事),动词“吃”有表语义宾语(受事)
,句式为“主语1‖述语│宾语2”。如:十个人1‖吃│一
锅饭2。第一种语法层级关系的附加语义在于强调名1;第二
种语法层级关系的附加语义则在于强调名2。而句子中语义
的这些细微差别是由潜语义所决定的。



  潜语义在分析、确定多义短语语义及其语义层级关系上
起着决定性作用。潜语义层与表语义层的关系(逻辑关系)
,是使多义短语或多义句转换成单义和规范的语言片段至关
重要的客观条件。这就是潜语义的制约作用。以往对句子的
分析着重于语法形式,其弱点是没有把语法形式同语义关系
有机地结合起来,或者说,没有把句子放到语流中去考察分
析,只进行静态分析。结果发现,汉语的短语和句中有不少
多义(岐义)现象。像“咬死猎人的狗”“我和小明的朋友
”“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她的衣服做得好”“他在火车
上写标语”等等。这些短语和句子,若有潜语义对它们加以
制约,绝大多数都可以转换成单义的语言片段。

  从能否被转换成单义语言片段的角度来看,属于多义现
象的短语或句子可分三类。

  第一类,绝大多数多义短语,一旦进入句子就会自动转
换成单义短语。这是因为句子中其它词语从语义-语法关系
方面对它加以制约的缘故。这种制约起到潜在语言的制约作
用。如“咬死猎人的狗”这一典型的多义短语,进入下面句
子,成为句子中的某一成分之后,就转换成单义的了:

  (7)这一条‖就是│咬死猎人的狗。
  (8)野猪‖咬死│猎人的狗。

  “咬死猎人的狗”在例(7)中充当宾语,受到了主语
和述语的制约;在例(8)中充当谓语,“咬死”充当谓语
中的述语,是主语“野猪”的动作行为,受其制约:“咬死
”的对像只能是“猎人的狗”在上例中是单义的。例(7)
(8)是单义句。

  第二类,多义句有了潜在语言的制约,就会转换成单义
句。例如:

  (9)她的衣服做得好。

  这个多义句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从衣服制作本身
理解,句义是A“她身上穿的衣服做得好”。二、从“她
”的行为理解,句义是B“她做衣服做得好。”在交际语
流中,若潜在语言为“赞赏衣服做得精细”,句义只能是A
;若潜在语言为“赞赏她的缝纫技巧”,句义只能是B。可
见,在动态语境中,绝大多数多义句都可以被转换成规范的
单义句。

  第三,有的多义短语,即使在组合句子中充当了句子某
个成分,也不能改变其多义性;把它们置于潜在语言的制约
之下,也只有部分可被转换成规范的单义句。例如:

  (10)校长召见了年轻的学生和教师。
  (11)我们调查了某个工厂的工人。
  (12)我喜欢看孩子的连环画儿。

  其中打横线的部分,未进入句子时都是多义短语;现在
进入了句子,并充当了句子中的某个成分,可还是多义的,
即句子中其它词语的语义-语法关系丝毫没有把其多义性转
换成单义。但是,如果把它们放到动态语境中,并置于潜在
语言的制约之下,情况就不同了。比如例(12),如果潜在
语言为:“‘孩子’是‘我’的孩子”,句义是:“我喜欢
/看我孩子的连环画儿。”如果潜在语言为“‘孩子’是指
一般小孩”,那么,句义就应该是“我喜欢/看儿童连环画
儿。”

  然而,某些多义短语或句子,即使用上述方法去考察分
析,仍是多义或岐义的。如:

  (13)许多国家的领导人

  此例有两个语义:“许多国家的/领导人”、“许多/
国家的领导人”(国家的/许多领导人)。这类短语组合到
句子里,甚至把它放到动态语境中,仍然是多义的。例如:

  (14)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到过深圳经济特区。

  这多义现像是因产生多义性词语同语义-语法层级关系
不相应而造成的。汉语个体名词(单数)之前允许有数量词
,构成定/中结构关系。从数量语义范畴看,“国家”可以
属于单数范畴,也可以属于多数范畴。若把它看作单数,“
许多”可以与其结合成短语:“许多/国家”作为中心语“
领导人”的限制语,表示A义;若把它看作多数,“许多”
又可以同“国家的领导人”结合成递加关系短语;“许多/
国家领导人”,表示B义。递加关系的首项成分不直接同邻
近成分单独构成结构关系,即“许多”不直接同“国家”单
独构成定/中结构关系,而同中心语“国家的领导人”构成
定/中结构关系,表达B义。例(13)存在着两种语法层级
关系,却只表达一种语义层级关系语义。这种因语义─语法
层级关系不一致而造成的多义现象,就是潜在语言的制约作
用也不足以使它转换成单义语言片段。目前,这类多义现象
用得相当多,看来同下例的类化作用不无关系:

  (15)许多非洲的发展中国家

  此例与例(14)的语法层级关系是相同的,但前者为单
义,后者却为多义。其根本差别就是:“非洲”为单数(世
界上只有一个‘非洲’)。作为潜在语言的客观条件,表多
数的“许多”同“非洲”之间存在着语义排斥,即不存在着
构成语义层级关系的客观基础,因而不能构成定/中结构,
即:“许多/非洲”的结合是不能成立的。所以,结构上它
们是近邻,人们也不会把它们的语义联系起来理解。

  基于这类多义现象,即使借助于潜语义和潜在语言的制
约作用也不能把它转换成单义,而且用得相当普遍,很有必
要对它们进行规范。我们可以把词序作为区别性特征,把一
类语义“国家的/许多领导人”和二类语义“许多国家的/
领导人”等语义─语法层级关系规范为:一类语义“国家”
等词语为单数时,其结构为:“限制语/中心语(数量词语
+名性词语)”,如:“国家的/许多+领导人”。二类语
义“国家”等词语为多数时,其结构为“限制语(数量词语
+名性词语)/中心语”,如:“许多+国家(的)领导
人”。由此看来,只要我们把数量词语的位置摆准确,就能
起到规范的作用了。如:

  表示二类语义 表示一类语义

  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单数)→国家的/许多领导人
  个别学校的/学生 (单数)→学校的/个别学生

  综上所述可见,只根据静态语境条件对语言现象进行观
察分析是不全面的,应该把语言现象的分析放到语流中进行
,充分发挥潜语义对多义现象的制约作用;把动态的、语义
─语法关系相结合的分析法引入方法论中。这样才能比较客
观、彻底地把所谓“岐义现象”或“语法错误”等“悬案”
还它一个本来面目。
--------------------

注释:

[1]
语义层是指语言结构中直接表达句子语义,或表达句子直接
成分语义的成分。其功能是直接组成句子或组成直接成分,
起着表达句子思想内容的作用。(参见陈恩泉《汉语语义层
论析》,载《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1986年第6期)
[2]
语法层是指语言结构系列中直接组成句子,或组成句子成分
的成分。词或短语都可以组成语法层,如果能够起到上述作
用的话。但处于不同的“层”“级”,其功能不尽相同。(
参见陈恩泉《汉语语法层论析》,载《语言研究》第二辑,
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年10版)
[3]
a
括号中的成分是扩展成主谓句后的句子成分。
b
“表/施”和“表/受”表示“施事表语义层”和“受事表
语义层”。
c
“‖”表示前后项是主谓关系;“│”表示后项是宾语;〉”
表示前项是状语。
[4]
主谓短语的主语称小主语,谓语称小谓语,用“”表示小谓
关系。
[5]
(施O),O表示零形态,即句子不出现的某种潜在成分。
[6]
a
“)”表示前项是定语。
b
“→”表示后边是对应于语义层的语法层级结构。
发表于 2004-5-22 22: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提供的资料!

发表于 2004-5-26 13: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版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29 04:55 , Processed in 0.07815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