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28|回复: 4

形象地再现一代伟人的光辉足迹------文献纪录片《邓小平》专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25 10: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人民日报》 〔19970114№D〕



     电视片《邓小平》在各地引起强烈反响人们更加 坚定了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 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人们通过对邓小平革命生涯和光辉历程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理解,更加坚定了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这部片子拍得十分成功,很有吸引力。它形象地再现了一代伟人的光辉足迹,使我们更加深了对邓小平的了解和崇敬之情。

     ”最近一些日子,上海不少市民看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之后,纷纷畅谈自己的感受,纪录片《邓小平》成了上海广大市民的热门话题。许多群众谈到,这部纪录片好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富有立体感,看后亲切可信。上海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夏禹龙说,为当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总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不断提出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指导和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向前发展。他始终把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融为一体的言行,使我们深深体到他老人家说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的真正含义,使我们更加敬仰他。

      在邓小平同志的故乡四川省,连日来,每到电视片《邓小平》播出时间,一些商店的电视机销售员便把频道定在中央电视一台,以便顾客收看;路旁茶馆和饭馆的视里,不时传出邓小平在一些重要历史时期的讲话录音;大多数群众晚饭后一家人便围坐在电视机前等着收看。四川联合大学一位同学告诉记者,看了文献片《小平》后,一个最深的感觉就是邓小平同志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迈进了新的阶段,更重要的是,他的许多思想,如提出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两大主题,解决香港问题“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等,都闪烁着智慧的光彩,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邓小平同志曾经战斗过的百色地区,这里的干部群众认为,文献片《邓小平》以翔实的史料告诉人们:邓小平不愧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使我们更直观、更形象、更深刻地理解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

      百色地委干部黄石峰说,这部电视片看起来很亲切,特别是百色起义的历史回顾和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变化,引起我们的许多联想。当年百色因为穷才起来革命,现在要改变贫困面貌,还是要进行第二次革命,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百色老区平果县,当中学生周标从电视屏幕上看到她的母校———平果希望小学时,泪水打湿了她的长睫毛。当年是她代表获救助的同学给邓爷爷写了那封饱含深情的信。现在,这所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勤奋学习,努力上进,决心不辜负老一辈革命家和全国人民的殷切期望,努力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在古都西安,当地电视台和社会科学部门联合进行的电视收视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这段时期晚饭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看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西安未央区74岁的耿富余老人说,旧社会没富裕,进入新社会想富裕,改革开放才真正实现了富裕。改革开放18年来,每一项巨大成果的取得,都同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分不开。将他的丰功伟绩搬上荧屏,是广大群众盼望已久的心愿。不少市民观看了《邓小平》后,都认为这部纪录片使邓小平同志的形象更加鲜明,如同他领导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一样,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以优秀的作品鼓舞青年”。10日下午,广东省各界的青年代表与专家学者以此为主题,就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们联系广东改革实际,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同志光辉业绩,认为纪录片《邓小平》蕴含深刻的教育意义,为广大青年描绘了前进奋发的蓝图。他们表示,要坚持学习好科学理论,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新
的贡献。



;|:P:P
 楼主| 发表于 2003-8-25 10: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邓小平》电视文献片珍藏中央档案馆

来源:《人民日报》(1 9 9 8 0 2 1 7 四版)

      
      本报北京2 月1 6 日讯记者董洪亮报道:在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把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V C D 盘交给中央档案馆永久收藏,交接仪
式今天上午在北京中央电视台举行。中央档案馆、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电视台的负责同志及该片主创人员代表出席。

    1 2 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由中央电视台、中央文献研究室联合摄制,摄制组经过3 年的辛勤工作于1 9 9 7 年录制完成,播出后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该片录像带和光盘发行到美国、法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邓小平》一片在真实再现邓小平革命生涯和伟大风采的同时,也准确地记录了2 0 世纪中国革命的风云变幻和历史足迹,是研究邓小平革命生涯和党史、革命史的珍贵资料。中央档案馆作为保存党和国家重要档案和提供利用的基地,收藏《邓小平》V C D 盘,将妥善保存这部电视文献纪录片,为子孙后代目睹伟人风采、缅怀伟人丰功伟绩提供保障。


;|;|;|
 楼主| 发表于 2003-8-25 10: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握时代主题 展现伟人风采-------首都座谈 电视纪录片《邓小平》

来源:《人民日报》 〔19970114№A〕

     

       本报北京1月13日讯 光明日报记者李瑞英、新华社记者秦杰、本报记者易凯报道: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播出后,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舆论纷纷赞扬这部反映邓小平光辉业绩和思想的优秀作品。

       人民日报、中央文献研究室、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今天在京联合举行座谈会,邀请一些老同志和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座谈讨论这部作品。曾在纪录片中作为被采访人的一些同志纷纷介绍自己的观感。

      国务院研究室主任王梦奎说,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的编辑和制作很精彩,演播获得成功。

      电视片翔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小平同70多年的革命生涯和丰功伟绩,反映了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史。最突出的,是小平同志以政治家的非凡胆识和气魄,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实现伟大的历史性转变,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纪录。20世纪中国人民有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也就是现代化。毛泽东的旗帜,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旗帜,也是革命建国的旗帜。邓小平的旗帜,就是中国现代化的旗帜。

《邓小平》成功的原因,就在于把握了这个时代的主题。在目前,我们仍然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续在实践中探前进,搞好现代化建设

      20年代就与邓小平同志相识的老红军刘英称赞电视片充分表现了小平同志一以贯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她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大大改善了,这都是有目共睹的。她希望这部片子还应多多播放,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长期在经济部门担任领导工作的袁宝华回忆了邓小平同志对自己的教诲,他说,在1975年邓小平同志主持国务院工作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期,邓小平同志都表现出非凡的胆魄和才能,体现出实事求是的思想,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通过观看电视片,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对我们今后很有教益。

      老外交家齐怀远认为,《邓小平》是一部集真实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大型文献纪录片,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观看之后,使人进一步理解和体会到为什么邓小平同志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等于是上了一堂内容丰富而又具体生动的党课。新时期的外交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片成功介绍了邓小平同志这方面的贡献。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逄先知和广电部副部长、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介绍了电视片的编辑、制作情况,他们说,这部电视片是我们两家继《毛泽东》之后的又一次合作,反响强烈,说明得到了群众的承认。用电视表现这么大的题材,编导等工作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全面、真实地反映了邓小平同志非凡的一生,不是抽象地而是放在实践中反映邓小平思想理论。这是一次颇为成功的探索。

      
      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在座谈会上发言,他代表中宣部向编写制作这部电视片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感谢。他说,观看这部电视片使人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是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教育,是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教育,是党的基本路线教育。《邓小平》这部大型文献纪录片的推出,为学习、研究和宣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了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希望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好这部电视片的播映和收看工作,并以此激发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实现跨世纪的宏伟蓝图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王郁昭、屈全绳、苏星、龚育之、郑科扬、陈滋英、王晨等在座谈会上发了言。吴冷西作了书面发言。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主持会议。

      出席会议的还有人民日报副社长许中田和《邓小平》剧组主创人员刘效礼、冷溶、陈晋、汪恒等。

:P:P:P
 楼主| 发表于 2003-8-25 10: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主题参考:

来源:http://www.insun.com.cn/ypmt/mtxs40.htm

电影艺术家研究会记录
      
    2003年1月15日上午《电影艺术》编辑部在中国电影家协会举办电影故事片"邓小平"研讨会,丁荫楠和陈浩同志参加了会议,会前放映了故事片"邓小平"。现将研讨会的发言记录如下:(按发言顺序)
梁光弟:(原中宣部文艺局局长)
  我是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邓小平"这部影片的,它是我国电影史上的一部电影经典,是我国电影的一个高峰,影片对改革开放20年表现得很好。用电影表现历史的伟人很多,往往前半生非常精彩,晚年就不行了,但邓大人特别在晚年的20年非常辉煌,不愧为总设计师。
  影片艺术处理也比较好,既写小平同志拨乱反正,又没有否定毛主席,有几个地方我流了眼泪,如邓小平在深圳皇岗口岸与送行的官员告别,他快上船了,又回过头来告诫深圳的领导同志说?quot;再快一点";又如在南巡列车上,老人家睡不觉,吃安眠药,再就是安徽凤阳县的领导传达邓小平的讲话,群众高呼"邓青天",充分体现了小平同志与群众血肉相连。
  邓小平这个人物很有性格,如决定高考,展示了小平同导拨乱反正的魄力。有些领导不是坏人,只是保守,影片这样处理和概括比较恰当。
  卢奇的形象也上了一个台阶,体现了邓小平举重若轻的大将风度。
张恩涛(广电总局剧本研究中心主任)
  我今天是第二次看"邓小平"仍是含着眼泪看完的,主要是我们经历了中国这段难忘的历史。邓小平是我们心目中佩服的传人,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作品真实感人的反映了这段历史,这是导演经过精心选择、精细摄制的,没有节奏、没有感染力就不可能体现邓小平的伟大思想。总结起来,我觉得有下面几点经验:
1)、传记片是一种类型,"邓小平"是在很难处理的题材中找到了一条路子,"邓小平老了,共和国年轻了"表现得非常充分。
2)、经过精心选择出最能体现邓小平思想和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如农民高呼"邓青天"是一种暴发性的表现,是导演的设计。如邓小平与意大利记者法拉奇的谈话,表现了邓小平的宽大胸怀、政治家风度,所以法拉奇说邓小平是世界最公正的政治家。
与美国股票大王范尔霖的谈判,与英国铁娘子的谈判,说明邓的思想很开放,表现了邓小平的果断、开阔、刚强。影片应归功于生活,归功于导演的表现功力。
3)、卢奇的表现总体讲也是成功的,很不容易,但生活化的情节少了一点。
关于风格问题,有点象纪录片的思维,结尾时邓小平说他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很感人,但又出现15大的画面,实际是纪录片。
僮道明(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
  如果没有邓小平,我们过不了今天的日子,因为改革开放是历史的转折。(紧接讲了一段他自己在澳门的经历)
张柏青(国家社科院艺术研究所所长)
  看了"邓小平"的影片,引起了很多联想,我想凡是经历过改革开放的人看了影片都会引起震动。我想谈几个问题:
1)、宏观和微观的把握。影片抓住邓小平对改革开放、四化建设的贡献,概括了我国的重大事件。而在微观上的东西与纪录片不同,如抓住陈景润的生活细节,抓住四川老太太赶两只鸭子是社会主义,养多了要犯错误的细节。
2)、叙事与抒情。导演是通过生活来把握原则去刻画邓小平的性格。
3)、矛盾冲突问题。有人说影片缺乏对立面、没有冲突的一方,可能在创作中有难处,我看他不能像故事片那样。影片主要是与旧观念作斗争,而导演把事件提高到一个高度。
于倩(电影学院教授、艺术系主任)
  有些感动、也有些想法,这部影片很难得,不是一个伟人没有缺陷,而是作为一个导萑绾未硬煌?慕嵌热ケ硐忠桓鑫叭耍?铱吹诵∑接胗⒐?紫嗟奶概泻苡蟹缍龋?液苄郎停?ぶ泄?嗣竦闹酒??鼙瓤吹缡泳绾茫?瓤凑飧鲇⑿郏?歉鲇⑿酆谩?quot;文革"知识分子去看羊,去扫地,看了这几个画面,使我很感动,因为他反映的是一个时代,我经历过。
于敏(电影艺术评论家)
  "邓小平"是一部艺术性的传记片。艺术家的感觉,实际是艺术思想问题,既表现了艺术家,又表现了历史,可贵的是不同风格的不同表现,他把非常复杂的历史浓缩在两个小时中,因为20多年是我们国家的重要历史,地位不同,人的观念就不同了。什么是马列主义,邓小平就是马列主义,他没有放下毛主席的旗帜。影片核心思想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他的胆略、政治敏感性,我们今天再来回顾历史很有意义。
程季萍(电影史学家)
  我一直关心着"邓小平"这部影片,几次问过丁导什么时间拍完,今天看了很感动,由于心情不平静,看到中间只好出去转了一下,心情平静后再继续看。我认为故事也可以用纪录片手法,我们过去看片子,看完后敢怒不敢言,今天我看没有人怒,说?quot;邓小平"是成功的,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再看一遍。
  影片对学习党的历史,学习邓小平理论很有好处,但要做好发行前的宣传和解释工作,不然有些事观众不明白,就会影响效果。
邹牧君(电影评论家)
  "邓小平"是活生生的人物,这部影片也可以说成证论片,因为他没有故事发展的过程,没有铺垫,没有表现冲突过程,有的是逃避了,这个影片只有一个演员有戏,但政治意义很大,我看丁荫楠的贡献不大,因为一部好的作品应当是丁荫楠眼里真正的作品。
总编室王主任:
  影片难能可贵,非丁莫属。"邓小平"作品是很具有现实意义的,影片总体构思很巧妙,表现一位90高龄的老人与时间赛跑,历史感和现实都有意义,冲击力很大,影片很有纪实风格,并留下很多空间让大家去补充、去联想,宣传时要让中年人回顾历史,让年青人了解这段历史。
(根据发言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楼主| 发表于 2003-8-25 10: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主题参考: 在刘邓麾下———《战犹酣———刘伯承邓小平从太行山到大别山》序(

作者:宋任穷
《战犹酣》柯岗、曾克著,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人民日报》〔20030223 №g〕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后期,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七年的十年间,国际风云急剧变幻,人民民主力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及其人民军队,在规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勇顽强、前仆后继,战胜了纳粹匪徒希特勒的东方伙伴———以东条英机为首的日本帝国主义之后,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理人及其政府首脑蒋介石,更真切地看到,他们在八年抗日战争中,虽然千方百计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企图与日寇合谋消灭中国共产党和一切民主党派及其全部武装力量,但是,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全国民主党派和革命人民对于共产党的和平、民主建国方针无不称颂,人心向背十分清晰。坚持反共、卖国、独裁的蒋介石,随即在其美帝主子杜鲁门的支持下,又一次把反革命内战强加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头上,向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打响了反革命全面内战的第一枪!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外驰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刘伯承、邓小平,戎马倥偬七十余年。他们在中国人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武装革命反对武装反革命的漫长征程中,敏锐果敢、机智多谋、深思断行,以统帅兼士兵的风范,身经百战,从胜利到胜利,在战火纷飞的硝烟中反复实践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为人民军队的组建、训练及其与人民群众之间血肉关系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全部军事、政治、理论著述和实践经验,极其丰富多彩,不少传记、回忆录、文集书写了他们。
  

       这本纪实文学《战犹酣———刘伯承邓小平从太行山到大别山》是两位曾跟随刘、邓,经历过从太行山到大别山战斗生活的干部、记者、作家创作的又一新作。
  
       抗战八年,刘、邓领导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始终战斗在太行山上,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发展壮大为一支抗战的主力军。一九四六年,蒋介石发动全面进攻,我军被迫作战,到一九四七年七月,由于敌我力量的消长,我们制止了蒋军的全面进攻。此时,刘、邓大军按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部署,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两位亲历者,在五十多年后的今天,把刘、邓领导、指挥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冀鲁豫野战军从太行山到大别山、历时十年的波澜壮阔的斗争再现出来。书中写了重大战役、战斗,英勇牺牲的将领,无畏的指战员,根据地的开发建设,争取敌伪军,扩大统一战线。全书重点突出了刘、邓的战略战术和指挥艺术,政治建军思想贯穿全书,形象地记述了他们互敬互爱、相亲相知如一人的挚情。
  

      我曾担任过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副主任,在刘、邓领导下战斗过十三年。读着这本新书,特别感到亲切。一九九七年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在拍摄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时,我曾向他们说过:“刘、邓两人前后共事十三年,小平同志同伯承同志是互相尊重的,感情非常融洽,工作非常协调,两个人的工作配合得很好。”我这种感受,书中多处都有记述。
  

     愿这本书能给读者提供一些武装革命反对武装反革命,进行人民战争,夺取胜利的经验,为史学家提供一点全面研究刘伯承、邓小平的史料。




:P: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2 09:51 , Processed in 0.12265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