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vudik

名不副实——地名的说与读脱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4 21: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词语的构成理据

词义的理据就是语言中表示事物、现象、观念的词的构成依据,就是一个词用这样的音节或这样的语素而不是那样的音节那样的语素来构造的道理和依据。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现象,都有自己突出的特征,这些特征往往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或者特别引人注意,于是人们在给这样的事物现象命名时,首先就选择能突出其特征的方面,作为命名的根据、理由,这就是词义的理据。例如汉语中用“布谷”这两个音节表示“布谷鸟”这一事物,那是因为布谷鸟这种动物的叫声本身就是bu-gu-bu-gu这样的声音形式。在我国,尤其是江南,每当春暖花开时节,布谷鸟就在春意渐浓的田野里歌唱着,给农民报告着该播种的信息。这声音特征十分突出,于是人们就用同布谷鸟的叫声近似的bu-gu音节表示这种鸟的名称,同时鸟来到的季节又正是播种的季节,于是在书面上人们又选择了“布-谷”这样的语素去记录。可见,“布谷”这个名称具有双重的理据意义。又如“飞机”,汉语用语素“飞”和“机”表示,意思是会飞行的机器,这的确也是飞机这一事物给人最直观的印象,用这样的语素给飞机命名就显得特别通俗易懂,易于传播,易于为人接受。 为什么历史上很多音译的外来词都被意译词取代了,其实根本原因就是音译外来词在字面上不容易看出理据性来,不容易为人理解,不容易为人接受,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被淘汰就非常自然了。例如“科学”代替“赛因思”,“话筒”代替“麦克风”,“水泥”代替“士敏土”等等。
词义的理据性与词义之间不是对等的,但是它反映人们对事物的看法、认识,  同样的意义,用不同的词表示,词义的理据不同,例如“番茄、西红柿、火柿子、洋海椒”。可见,词义的理据不是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而是反映事物的一般性特征,而这些特征又往往是外在的,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于是就用来命名。同时,由于事物所呈现的外在特征是多方面的,有无穷的细节,不同的人,观察角度不同,认识角度不同,看事物的侧重点不同,于是同样的事物就会出现很多词义理据不完全相同的词语。例如表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很高,叶子互生,心脏形,有长叶柄,开黄花,圆盘状头状花序,常朝着太阳,种子可以榨油”这样一种植物,汉语中有“向日葵、葵花、向阳花、朝阳花、太阳花、转日莲、望日莲、盘头、盘头瓜子”等等名称,这种种不同的名称,正是人们从不同角度认识这一植物的反映,它们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事物的突出特征,给人以具体、生动的印象。
为什么汉语各个方言中有那么多的同义词,其实就是因为词义理据差异造成的,因为不同的人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给事物命名的依据不同,于是就出现了同一事物用不同的词来指称的现象,普通话和方言词汇的同义异词情况,就是这样形成的。所以,如果我们从理据角度出发观察等义词,实际上是没有绝对的等义词的,它们或者体现出不同的地域风格,或者给人以独特的联想感受。
词的存在是客观的,不能评价其合理与否。比如“轮船”现在看来根本就不合理,因为现在的轮船从外观上根本看不到轮子了,“火车”也是如此,现在的火车大部分是内燃机车,是电气化列车,根本就没有以前靠烧媒来做动力了。我们探讨词义理据,主要是认识人们观察事物的不同方法、角度,一个事物有很多特征,有无穷的细节,取任何一个细节特征作为命名的依据其实都是合理的,都反映了人们的认识观。这些理据差异,同一民族有,不同民族之间也有,例如社团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汉语叫“主席”,理据是主要的席位,而英语叫chairman,理据是坐椅子的男人,其中包含了某种待遇,也包含了男尊女卑的思想意识。
 楼主| 发表于 2005-1-18 10: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湖斑竹灌水诶!
 楼主| 发表于 2005-1-18 10: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诸君讨论的是词的构成理据,而不是什么词和读脱节问题。
暂时只有你我二人。
发表于 2005-1-18 10: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这个论题其实有趣得很,怎么没有人响应啊!

关于词的理据与词义内容的关系,马克思有句名言:物的名称,对于物的内容,完全是外在的。
莎士比亚借朱丽叶之口说:玫瑰如果不叫玫瑰,不也一样芬芳吗?

所以名与实在很多时候是不一致的,我们不能“以貌取人”,比如一个人名字叫做“坚强”,可能非常软弱呢,比如《红岩》中的甫志高,不就是一个叛徒的典型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7 19:28 , Processed in 0.05933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