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50|回复: 1

小人物叫板大學者:古漢字研究有問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14 23: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選稿:吳麒敏
來源:北京晚報
2001年8月11日 20:47

--------------------------------------------------------------------------------

北京晚報8月11日報道:日前,一份“關於在國家奧林匹克公園籌建漢字博物館的建議”,送到了北京市市長劉淇的辦公室。起草這個建議書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大號叫唐漢。怎麼想起要建漢字博物館呢?唐漢說:“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都濃縮於漢語漢字之中,漢字以其獨特的形式,記載和傳承著中華文化。每一個漢字幾乎就是一個實物的摹寫,一幅生活的縮影。同時漢字也是民族整體意識的密碼。漢字博物館將是傳播和傳授漢字的大課堂。”

唐漢琢磨建漢字博物館的事已經兩年多了。他對記者說:“漢字博物館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功能,一是讓外國朋友來讀解漢字及漢字文化,進行東西方文化交流。二是漢字是中華民族的脊梁骨,是民族的最強凝聚力。現在漢字出現了繁體簡體的兩套繫統,漢字博物館將成為統一祖國大業的一座橋梁。2008年奧運會的主題之一是‘人文奧運’,如果能在奧林匹克公園建起一座漢字博物館,將會利用這個契機,起到向全世界推廣漢字文化的作用。”當然這個建議會不會被采納,現在還不好說。不過,作為一個普通市民提出這種建議,表現出人們對2008年北京奧運的關注和熱心。

唐漢是何許人也?為什麼他會提出建漢字博物館的建議?此事說來話長。

許多漢字本義的解釋錯了

中國人每天都離不開漢字。可是您知道這漢字是怎麼來的嗎?您也許聽過古代倉頡造字的傳說,但倉頡隻是一位神話人物。其實,我們現今能見到的最早漢字是甲骨文。甲骨文的主體符號約300個,漢字就是根據這些符號來回組合的。目前人們能認的甲骨文有1500字左右,後來有了鑄或刻在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金文有2000多字,到了秦代的小篆,約有8000多字。由此看來,甲骨文是我們認識古漢字起源的重要密碼。但是由於甲骨文是在近代纔被出土發現的,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探尋漢字的起源和字義,主要依據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等古籍。辨析和解釋古漢字叫訓詁學。您聽這個詞,就會覺得它枯燥和晦澀。的確,要弄清楚一個漢字的來源,比如“風”這個字,古人為什麼這麼寫?研究訓詁學的人往往要花一輩子的心血。最後還不見得能不能說出個子丑寅卯來。

從古代到現代研究文字學的名家很多,有些漢字,經過一代又一代文字學家的研究,幾乎已成定論。豈知,在21世紀初的今天,一位自稱不是漢字專家的“小人物”,用自己的漢字研究理論,把自《說文解字》以來的許多漢字的解釋給推翻了。他甚至對甲骨文和金文研究大家郭沫若的觀點,也大膽說不。這位“小人物”就是唐漢。唐漢直言不諱地對記者說:“現代漢語中許多漢字的解釋是錯誤的,包括大學和中小學教科書上的漢字。因為,許多文字學家並沒弄懂文字的起源。他們連這個漢字是怎麼造出來的都不清楚。”這實在是石破驚天的話。

今年50歲的唐漢曾是《西安晚報》的記者,以後編過雜志,搞過實業,當過書商,去年纔開始正兒八經對古漢字的起源進行研究。當時他想把山西師大白雙法老師的《漢字快速識字》,改編成供成人看的圖文並茂的書。結果發現生活中的同源字,相同的字是解釋不通的。於是,他鑽到了“故紙堆”中,越研究越發現許多漢字的本源解釋是錯的,他開始涉獵甲骨文和金文,陷進去就出不來了。這一年中,他放下了手裡的所有工作,一門心思研究古人的造字法和古漢字的生活源泉。終於提出了自己大膽的立論:前人對漢字的解釋是士大夫階層的定式思維,脫離了生活的本質。漢字來源於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並不是像訓詁學專家們說的那麼神秘。由此,唐漢解開了上千年來人們認為漢字難學難記難懂的扣兒。

唐漢上大學學的是中文專業,以後又進修哲學,古文的底子很厚實,這為他研究古漢字的起源打下了基礎。他認為弄清古漢字的源泉主要是思維方法問題,傳統的思維方法阻礙了文字學的發展。比如傳統的觀點認為漢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這種方法來自拼音文字學,是斯大林的觀點。實際上這種觀點對漢字來說是錯誤的。從理論上說像形文字是人腦思維的外化,它與語言有關繫,但不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因為語言發音在我國不同地區存在很大差異,但文字誰都能看明白。人們是用漢字交流的。他認為以前許多文字學家在研究漢字時,觀念上出現了問題,一不知道漢字是怎麼產生的。二不知道漢字產生的時間,非要從古代器物上尋找符號,認為符號是漢字的起源。大量的文字學方面的書在考證這些符號,實際上是大錯特錯,因為文字本身並不是起源於符號。

對許慎和郭沫若大膽說不

許慎的《說文解字》和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可以說在現今研究古漢字中是權威的。但唐漢認為他們的一些觀點是錯誤的。許慎沒見過甲骨文,郭沫若研究甲骨文時,出土的龜片和骨片還不多。這就難免使他們的研究面兒受到局限,當然最主要的是他們受傳統士大夫觀念的影響,先入為主,忽略了民俗學,他們很少直接面向民間,去尋找漢字的起源。比如“吉”字,許慎的解釋是:從土口,吉,善也,是會意字。實際上甲骨文中“吉”字的本義,是男性生殖器。再比如,“休”字,甲骨文中畫了一樹木的木,旁邊站立一個人。按許慎的解釋是人靠樹休息。其實它的本義是遠古人像木頭一樣站在那兒,是停止的意思。一個是本義,一個是引伸義,許慎把它弄混了。“為”字,甲骨文中畫了一頭大像,旁邊是一隻手。許慎的解釋是:人牽著大像去勞役。實際上它的圖形本義是用大像和手會意大像的鼻子如同人手一樣靈活自如。

唐漢把古漢字分為動物、植物、天地、人體、兩性、戰爭、民生、文化這8個大類來進行研究。他對記者說,甲骨文上的許多圖形反映了古代的民間藝術,同時也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即對大自然的敬畏。為什麼要造字,就是與天、神進行交流,實際上是天與人的感應。然後把通話的結果昭示給大家,這纔是文字產生的直接原因。並不是為了寫命令、公文、書信,也不是記錄內心感受和發生的事件。這一點與古埃及的像形文字是神廟與陵墓的昭示是相同的。甲骨文是刻在骨頭上的卜辭。要把觀念轉化為一種共性的經驗,所以找生活中最生動的形像刻下來。比如“風”字,這是一種自然現像,怎麼表現呢?在甲骨文上是畫了一個屁股,再畫一個點,古人認為風是一股氣流。造“用”字,是屁股上加了根木棍,造“通”字,是在屁股上加了個三角,拉下去,就通了。古漢字基本上就是這麼來的。

為什麼傳統的文字學在觀念上出現問題了呢?唐漢認為“主要是因為他們忘記了這樣一個事實,文字不是上層人造的,而是普通老百姓造的。遠古時代的老百姓跟今天的老百姓一樣,關心的是過日子。那會兒的人由於生存條件所限,對兩性和生育看得非常重要。古漢字的造字法許多與性有關。也許以前的文字學家注意到這個問題,但受士大夫觀念的影響,恥於談性,認為它低級下流,所以有意加以回避或隱諱。事實上,我們現在使用的許多文字,最初在甲骨文中反映的就是性文化。如今、私、公、高、京、不、在、纔、予、幻等常用字。當然有些字的本義,隨著社會的進步已永久消失。如“也”字的本義是女性生殖器,“不”字的本義也是女性生殖器。“念”字的本義是想像射精的男人。“予”字的本義是性交的過程,“幻”字的本義是想像中的性交。

唐漢最得意的研究成果是搞清了一到十和子丑寅卯十二“地支”的本義。長期以來,許多學者認為一到十產生於符號,來源於古人結繩和鍥刻文字,唐漢認為這是把文字的起源弄擰了。實際上它是手勢語言的直接描述。而十二“地支”則產生於古人的臍帶文化。是孩子從出生到最後慶祝(滿月)的過程。這一觀點推翻了以前所有對“地支”這12個字的解釋。如他認為“寅”的本義是導引胎盤或胞衣下落。而郭沫若的解釋是雙手拿著弓箭(像矢在弓上之形)。

傳統的漢字研究理論能被推翻嗎

唐漢堅信漢字來自於民間,是民俗文化的直接體現。他跟一般研究漢字的專家不同。他琢磨一個漢字的來源,不是一味地翻古書,而是深入到民間去采訪,看實物,跟老人聊天,有時甚至要親身體驗。比如他研究甲骨文,曾前後6次到安陽殷墟考察。印證“地支”的12個字,他前後采訪了幾十位婦產科大夫,了解嬰兒的出生過程。同時又印證了“索”、“率”、“玄”、“胤”等字的本義也與生育有關。

唐漢可稱得上是一個字痴,有時為了弄清一個字的起源,跑上百裡路。比如“闖”字,為什麼“門”字裡加個“馬”字,而不加別的牲畜呢?他在河南遇到一位老農,告訴他馬從馬廄裡出來是跳躍著,牛羊等是低著頭。這讓他恍然大悟。“笨”字為什麼加竹字頭?為了弄清此字,他跑到南方去采訪當地的老人。正因為他不是躲在書齋裡研究文字,而是把視角放在民間,他了解到很多漢字的本義。如甲骨文的“庶”字,畫了一個石頭,下面是火。他到安陽一調查,發現安陽產煤,“庶”字的本義是指遠古時候的煤。音樂的“樂”字的本義,許慎認為是指木頭上拉絲線產生的音響。唐漢經考察認為是松樹和柏樹燃燒,自然發出的聲音。古代的“藥”字,許慎認為是作為聲符出現的。古漢字的“藥”有松樹和柏樹,為什麼要用這兩種樹呢?唐漢查《本草綱目》,知道松柏本身就是藥材,他為了印證,還親自嚼了松柏枝。

唐漢對記者說:“漢字是由圖畫文字演變的,它的造字過程和發展歷史隻有200年左右。從殷商開始到殷商結束。並不是像有些文字學者所說產生於5000年前,他們認為刻在陶片上的符號文字也是錯誤的。以往的學者研究漢字是線形思維,平面思維,實際上從社會發展史來看,漢字的演變來源於結構學,是立體思維。在思維方法上,以往的文字學家是落伍的。”唐漢已把他的漢字研究成果彙集成書,這部50多萬字的專著《漢字密碼》將會在漢字研究領域產生震動。作為這門深奧的漢字學的無名小卒,他大膽的學術觀點會不會得到專家學者的認可尚不可知。但無論如何他敢於用自己的觀點,否定權威的勇氣是令人驚嘆的。中央美院民間藝術教研室主任喬曉光說:“唐漢對漢字的研究,重要的不是證明了幾個字,而是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思維方式。他打破了傳統士大夫的思維模式,給我們的是條河,不管河床在哪兒。”也許“這條河”會給傳統的漢字研究帶來衝擊波。
发表于 2005-7-7 16: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说“也许”之处也许还真不少。叫板是叫板,是否科学还有待证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1 01:22 , Processed in 0.10799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