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018|回复: 10

入厕读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15 08: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朱乌有
来源:http://www.frchina.net


     我还可以读书,不过,为之叹息的,我依旧不会做人。闲时是读过点书的,偶然,亦去读点书。但,确不是什么读书人。说到读书人,那份清高与被人仰羡的目光,实在让我胆怯,胆怯我还不会做人。我偏见道,世间最好的是好书,最坏的就是坏人。然,读书与做人又有着相同的意义,这自然亦是儒家的话。在我,做人实在难些。如此,亦就喜欢读书而已。我曾看过三则《读书》,那是老舍,胡适,与叶圣陶的文章,为此还记过笔记。现在,丢失了罢。但我仍模糊的记得,读书在他们那里有着怎样的不同。我想,那三则《读书》不过是关于读书的使命与经验罢了。那或许不是读书。读书在于沉思,而沉思是个人的。因此,读书是孤独而惬意的生活状态之一。有时,读书是一种独特的话语形态,你或许不察它逃脱掉现实的世俗。然,这并不是表现在对现实生活的逃避与隐匿,不然,读书与做人便在意义中决裂。如此,读书是对现实生活有力的挑衅。因了,面对现实非是服从那现实袭来的压抑,而是认识现实事物而做的阐释。进而改变现实,做人才显露其意义。于是,读书又是面对现实的话语姿态。可是,人们对姿态有着错误的认识,姿态不禁是静止的,它是有力量来支撑的。从这方面来说,读书往往是一个人不断追求的困境(在我理解,困境并不是在人们面前展开,人的麻痹遮蔽了人的困境。困境因此走向虚无,亦就只有个人追求,才能迎头面对困境。)其实,读书何尝不是读书呢?读书是我少年时候在困境里头染上的恶习之一。近来,我的家人放纵我的任性,确是反对我每日里去读书,更不准我花钱去胡乱卖些书来看。并认定读书是不能讨生活的,不是正经的事。我却不以为然。就象我对做人不以为然一样。

  记得沈从文的少年只身从戎,入营六载有余,但,因了惊怕那些营中苟事,不堪随其堕落而挣扎其中。终于在十九岁时方才脱离行伍了。后来,北上去了京城投亲。其间,他的姐夫问他:"你来北京,想做什么?"沈从文答道:"我来寻找理想,想读点书",此时想来,这真是少年人的勇气。理想与读书真的可以成就我们的么?我喜欢埋头,这是埋头的自问。多年以前,我并非因了沈从文的旧事而远途落地在北京,不过,与他同样的是去寻找理想,想读点书罢了。就象二十世纪初,西方人先后相聚于法兰西的巴黎:海明威,萨特,亨利·米勒, 本雅明,乔依斯,纳博科夫,还有贝克特。一个都市就这样成了我的猜不出之语谜。真不晓得是巴黎造就了他们,还是他们增添了巴黎的艺术神秘的气息呢。二十世纪初的北京与巴黎同样诱惑着年轻人,他们在此埋没着青春。郁达夫,胡适,徐志摩一些文人们都在北京留下了自己的青春。他们尝过青春被留故都下来的滋味。于是,他们不忍沉于困苦中的年轻人——那个儒弱的,怀里抱着理想的沈从文。总之,故都造就了沈从文。而我确是因了自身的缘故,从快近一年的北漂生活里头走出来了。"北漂"是一个时代的语义,象都市的地铁一样,乘下年轻人的灵魂与匆匆。二十世纪初与世纪末的北京给我一个启示,就是历史语境的变化。语境的变化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细节。历史语境就是历史叙事与生活细节的对立,而谁是历史语境嬗变的肇事者?譬如,政治者与诗人(这里并不是指代做诗的人,而是知识分子不可或缺的精神。然,我见道,许多地所谓知识分子匮乏之于此精神。)在种语境的变化里头,我们的生活曾经在苦难与罪恶之间经历了历史文献无法记录的细节之惨痛。我们在其间表现得一无是处。读书便在这里语境的变化间埋葬了所有的知识分子。历史就是对于生活细节的埋葬。埋葬的意象在我们的意识里头时常叫我们陷入可笑的境地,而无处挖掘。然,谁又将是面对埋葬而坦然接受的过错者。回答是:没人。因了埋葬的正是人,文化只是陪葬品。窒息是埋葬的状态之一。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先生们,呼吸的条件成为我们争取的现实自由,而不是休止于生长翅膀来飞翔的幻想自由。在这两者自由之其中,抑或还有读书。读书就是第三种自由。

  在现代性的语境中,读书不在纯粹。就象语言不在纯粹一样。而是背叛语义,是人的声音消失后方才得到的话语默认。然,读书之地亦是不可抉择的。这些,往往是在存在的困境下完成的。譬如,废名先生的乡间庙宇;梁遇春先生的木床上;深夜的孤灯下,狭窄的厕所里头。读书因此淡化生活状态而完成话语的一种形态。图书馆与卖当劳餐厅,酒吧与屋外接近类似自然的小道旁,或是树荫草地下,拿起书的人,其实,他们是世俗的,是多种的读书姿态。一个捧着书的人,与读书毫无关系,只有读书的意象存在。他们呈现在我们的视觉当中,读书的意义便被无意的流失掉了。

  在读书成为读书之外的人们交流话语的时候,读书表现得是游离于思想之外的生活趣味。因之,我见到一些关于读书的文章,而印象深刻于至今不失者,算是周作人的《入厕读书》。可是,周作人在这里谈及的更多层面是厕所文化。这样"入厕读书"的味道,不同于厕所浓烈的腐臭,是清苦又于淡然的。然,周作人的文章论述散杂,亦是人尽皆知的。

  我的想象枯竭,变质。由此得到理性的认识,入厕读书是人的生理现象与形而上学形成交织而构成的,并不可分割。这现象不同于郁达夫在性的——生理现象——苦闷与之诗般的政治诘问的同构。郁达夫创造一个青年沉沦的事实,而我的入厕读书表现得是遗弃。这是从薛忆沩先生的《遗弃》里头衍化来的。只是这是相悖的遗弃表现。(可见《遗弃》这里不论。)这样从追随沉沦到遗弃世界需要简短的梳理。它表达着读书与理想的关系。叔本华在"意志世界与表现世界"里头说道"悲剧所特有的强烈情绪力量,可以看作起自于我们突然认识生命不能够给我们任何真正的满足,因此,生命不值得我们赋予忠诚。悲剧将我们引到最后的目标,此即逆来顺受。"叔本华的悲剧理念正象本雅明说的缺乏同情心。叔本华将悲剧人物的产生理解为丧失意志而对困境的绝对服从。这便是沉沦。他在抛弃古希腊民主与自由的政治理念,而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体现了古希腊精神。尼采从悲剧里头得到的是放纵的酒神精神。从种植农耕到以制造出来的烈酒佳酿。是人们生活艺术(音乐与舞蹈)放纵的老大证据。尼采揭示的悲剧精神是从酒神得来,他压抑了阿波罗的日神精神。理想在悲剧里头变得没有任何位置。只有死亡,而死亡不是悲剧的结束,更不是悲剧的将来。悲剧在酒神面前没有理想.日神精神成为道德与法则来束缚人们生活的枷锁,而不在是秩序的保证。它沉沦依然,并成为人们惟一的生活路径。然,这样的路径要我们怎样走出?并找回丧失的自我呢?这样,我们要改造尼采的阿波罗日神。这一切从古希腊的盲诗人荷马传说开始,而不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我们习惯用视觉与肌肤来感觉日神的光辉,这样的感受与柏拉图《理想国》的洞穴人感受壁石的火光是同样的。虽然,柏拉图的洞穴人有人见到了洞穴之外的阿波罗之神。但是,他的感受体现了尼采所言的阿波罗精神,即梦幻的世界。我们要改变从前感受日神阿波罗的方法。闭上眼睛,裹上肌肤,让我们认识一个新的阿波罗之神。一切似乎都在黑暗之中,这是抛弃表象的本质,而日神依然遥远的伫立。此时,他就象收起日光与炙热,在黑夜里头来展现日神的具象。黑色的阿波罗之神因此有了理想,这个理想的表象是,一个黑日头与白夜。悲剧的消亡成为假象,人们仍然怜悯着生命的悲剧意识,悲剧的形式在人的意志中轮回。当我的理想转化成为话语便是:让我抛弃旧日的习惯,扬起我的黑日头精神!

  读书是我的病态。我的生活里头没有还够奢侈的书斋。入厕读书因此成为我的思想的一部分。老实说,我的很多怪想法大多都是在床上,抑或厕所里头得来的。遗弃成为新的批判手段。厕所是人的生理本能"遗弃"体内废质的场所。入厕读书是遗弃的批判姿态。从本身来说,对于我是自省,象啃食自己的骨头。然,近来,入厕读书与之带来的思想上的兴奋,伴随着身体的病痛而拧在一起。入厕方便的姿态变化取决于厕所器具的变化,而坐在家里的抽水马桶上似乎是一种退化。生理现象中的肢体力量的承受发生改变,因而反之为入厕读书创造了更舒适的环境。我还知道,现在知识分子的书斋虽然现代气息浓厚,依然寻求书香雅致的格调。而我用过的厕所与知识分子的书斋发挥着同样的作用。书斋里头的知识分子们在吸收知识,阐述思想。而我在厕所表现着另一个功能,即排泄腹内的废质,更以求减轻排泄与思想的痛苦。

   每当我从屋子出来之前,先是很认真地挑选一部书,然后,走进厕所里去,关了厕所的门,门锁还要划上。解开裤子,有时还要脱掉上衣,坐在马桶上,再拿出廉价的香烟,燃着一根,从旁边取过书来,不知时候与疲倦地读开来。然,有时候还需要在书上圈点,或是作些笔记。当然,墨迹在本子上划出与下身生理功能的运动是相反的,不是出于我便秘的痛苦,而是思想的谵妄。但是,这里思想兴奋是在痛苦里头产生的,而这痛苦与下半身的病痛没有任何关系。这样,读书不在是孤独而惬意的,书墨的香气全然在这里混杂并丢失。我的罗曼蒂克与歇斯底里在这里彻底的暴露出来。怎样美好的事物都将湮没在烟雾缭绕且浓烈腐臭的气味里头。英雄主义,残碎的思想,还有丑陋情人的身体,甚至是纳斯达克指数与巴黎青年的性生活,都将是我坐在或是蹲在马桶上相容的臆想。他们都在读书的过程里头,而不可缺失。包括对书籍作者的指责,还有嫉妒那写漂亮句子而加以默记。一切都在这里展开,思想的每一个细节,怀疑,诘问,诡辩,论述都将在困境里头完成。它遗弃外面所有的事物而以狂躁的姿态,让世界的事物在这个狭窄的地方扭曲,即遗弃方法的批判。然,先生,入厕读书的形容与比喻都对读书毫无意义。不要把入厕读书示做思想手淫。它与(我所见过的)日本少女坐在马桶上的手淫亦严格区别。入厕读书是对现象美学的颠覆,就象维克多·雨果以浪漫主义精神反抗古典主义艺术的统治。

  然,我还幻想着入厕读书是一种林间漫步。可是,在有人几回急促地敲厕所的门板,连带恼怒地叫喊的时候,一切都从这里消失。我便无奈,才从罗曼蒂克与歇斯底里的世界走出来。不禁是痛苦的感受都将从这里跟着浓烈的腐臭散开远去。而思想的沉重,文字的铅迹一样被马桶的清水冲下地下水道里头。但是,这是一个年轻人铺张着理想的开始。在你从厕所里头走出,我可以想象,厕所之外都将是荒芜的大漠。当读书被迫终止的时候,我们就被历史的沙尘埋葬!读书,谁还可以在此时继续下去?我背负起这个疑问,守望着,而不能读书。
发表于 2005-3-15 10: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入厕读书有利于排泄也有利于痔疮的生长吧?
枕上、厕上、马上,老祖宗读书的”三上“读法,本人占前两种,”马上“则改为火车或汽车上了,与时俱进呢,呵呵。想想,还是马上读书自由自在,想骑到哪里就哪里,林荫小道、深山旷野,僻静清新是读书的好地方,汽车和火车却不能随意了。
发表于 2005-3-16 22: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不信任骑马的时候能看书
对了,古代的书字大
能看也是有一定可能的
要是现在,打死我都不相信
发表于 2005-3-16 22: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他一定是个读书迷啦!这么用功,佩服佩服!

发表于 2005-3-17 09: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上中学的时候一直走路看书呢

从家里到镇上有十里路呢,上学和回家正好边走边看,有时候还边走边唱哩!
山路穿过高梁地,穿过玉米地,穿过水田,在这样的环境中,且走且歌,想想吧,看起来真的很美啊!
城里哪里有这种境界!

[ 本贴由 胡吉成 于 2005-3-17  09:08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3-17 09: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呀,
且走且歌且读书,
真是臭美得很哟,
没踩到牛屎吗?
发表于 2005-3-17 21: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我们的胡老师小时候也是个读书迷呢!

在那么风景秀丽的山路上上学,且边看边读边唱!那一定是别有一翻风味的!

[ 本贴由 zblin 于 2005-3-17  21:23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4-29 14: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厕所读书系眯有feel噶?
发表于 2005-12-22 17: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闲读的书,大可带入洗手间读,但是要注意不要弄脏哦!
发表于 2005-12-23 10: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背《离骚》基本上是在厕所完成的

我还经常拿一首新歌歌篇在厕所学唱!
记得第一次接触《马儿啊,你慢些走》,在厕所唱得如痴如醉,最后起不来了。
总之,上厕所要一举两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5-5-4 08:12 , Processed in 0.11577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