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10|回复: 1

说“您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9-11 18: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出处】方言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199602
【原刊页号】100-106
【分 类 号】H1
【分 类 名】语言文字学
【作    者】邢福义
【复印期号】199609
【标    题】说“您们”


【正    文】
    汉语的方言宝库是十分丰富的,这些年来,笔者在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到方言研
究的重要,感到方言现象可以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提供宝贵的多方面的启迪。
    本文主要就一个事实发表一点粗浅的意见。讨论中,通过“普通话—古汉语—方言”的三角观察,涉及
了相关的方言现象。所要讨论的事实,就是“您们”。
    对于“您们”,语言学界所持的态度有四种:①否定,②肯定,③避而不谈,④不完全否定,也不直截
了当地肯定。笔者有机会主编过两部教材:一是大学本科学生使用的《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二是大学专科学生使用的《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1 版,1993年第2版。在这两部教材中,都肯
定了“您们”。
    吕叔湘先生特别注意这个“您们”。《中国语文》1982年第2期,发表吕先生以吴蒙笔名所写的短文《“
您们”、“@①”、“二”和“两”》。主要指出:第一,“您们”在私人信件中相当常见,已经有二三十
年的历史;第二,文学作品中有时出现“您们”。《中国语文》1982年第4期,又发表吕先生以方若笔名所写
的短文《关于“您们”》。主要指出:第一,老舍、王蒙、从维熙等人的作品中,也有“您们”。第二,有
的北京市中学教师说,中学生里有人在口头上说“您们”。第三,有些老北京人说,“您们”在口语中确出
现过,主要见于三句话:您们吃了饭吗?│您们请回吧!│给您们添麻烦了。后一篇文章对前一篇文章的论
说有所更改和补充。显然,吕先生是越来越倾向于肯定的。
    一个语法现象能否成立,一看事实上是否有根据,二看理论上是否能解释。
    从事实上看,情况是:
    第一,在口语上,老北京人证实确有使用,北京市中学教师又证实现在的中学生也说。吕先生尽管只列
出三个例子,但这么三个例子至少能够表明“您们”有时上了口。
    第二,在书面上,著名作家的笔下一再出现。吕先生文章所列举的文学作品中的例子,有这么些:(1)
尝到劳动滋味的人有福了, 因为社会主义的幸福是您们的│谨向您们致贺,向一切劳动人民致敬,并祝新年
之禧!老舍《贺年》,转引自《语文学习》1982年第2期55页(2)您们是国家的精华和希望。您们失去了太
多的时间, 我相信您们会夺回来。王蒙《蝴蝶》,《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385页(3)您们给了我们生活的
勇气和前进的力量!从维熙《伞》, 《小说月报》1981年第11期16页(4)您们要是相信我,就听我说一句
话。赵金九《乡村酒肆》, 《人民文学》1981年7月号如果把视线引向文学作品,那么,只要留心,就会发
现,使用“您们”的现象绝对不是个别人的偶发行为。再看两个例子:(5)老长辈们,我一定改邪归正,您
们住手吧!刘绍棠《一河二刘》,《人民文学》1994年第3期11页(6)我扭过头说:“您们就看好吧!”肖
亦农《红橄榄》, 《中篇小说选刊》1988年第3期118页前一例,作者刘绍棠是北京市通县人,1936年生;后
一例,作者肖亦农是河北保定人,1954年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过书。
    第三,在电视广播的语言媒介上,已经运用开来。最有力的证据是:(7)老师您们好中央电视台《综艺
大观》节目
    中央电视台1995 年9 月10 日晚上黄金时间播出《综艺大观》节目112期,这是庆祝教师节的专场。节目
里一再出现一个大蛋糕, 蛋糕上用长方形框格框出五个红色大字:“老师您们好”。而且,节目主持人还用
浑厚的男中音深情地大声把这五个大字念了出来。《综艺大观》是许多人都特别爱看的节目。影响之大,不
言而喻。
    从理论上看,“您们”使用和组造不是没有根据的。
    第一,“您们”的使用,遵循语用需要的价值法则。
    一个现象,能否在语言系统中生存和定根,取决于这个现象是否有它的特定的难以取代的语用价值。在
实际语言运用中,“您们”恰恰有难以取代的语用地位。比方,给三个长辈或需要表示尊重的先生写一封信
,光说“您”,似乎概括不了三个人;若说“您三位”,似乎不大像现代人在说话;若说“你们”,又显得
不够尊敬。于是,只好用“您们”。看个具体例子:(8)有您们这些好朋友的帮助,相信事情能办成。 饶
长溶先生给笔者的信,1995年10月12日饶长溶先生信中之所以不用“你们”,显然是因为他觉得用“您们”
更能表达尊重的情味;之所以不用“您”,显然是因为他觉得用“您们”更能明确地表示复数。可见,“您
们”的使用,为现代汉语语用系统的需要所决定,可以给语言增添积极的因素。
    第二,“您们”的组造,遵循语言形式的类化法则。
    语法现象的系统性有很强的类化作用。当一个特定系统趋向于匀整,只剩下小块空缺,这小块空缺便可
能接受类化的强烈影响而得到填补。现代汉语里,人称代词的“三身”系统十分匀整,“您们”的使用既是
客观上表意的需要,在理论上也是系统性的类化结果,具有填补空缺的作用。看表: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我  我们              你  你们                他  他们
咱  咱们              您  您们                她  她们
                                              它  它们
    事实上,这样的类化现象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在凌méng@②初《拍案惊奇》中,就多次出现“吾每
”或“吾们”。“吾每”即“吾们”。例如:(9)大家笑道:“这家子被我们说得动火了, ……”铁里虫
道:“……吾每只一个钱白纸告他一状,这就是五百两本钱了。”二刻卷十:赵五虎合计挑家衅  莫大郎立
地散神奸(10)他看见是吾每的好友,自不敢轻。……吾每且落得开怀快畅他一晚……二刻卷八:沈将仕三
千买笑钱  王朝议一夜迷魂阵(11)这样好月色,快开门出来,吾们同去吃酒。二刻卷九:莽儿郎惊散新莺
燕zhòu@③梅香认合玉蟾蜍上例全都引自秦旭卿标点的《初刻二刻拍案惊奇》,岳麓书社1988年版本。
其中既有“我们”,也有“吾每”或“吾们”。“吾每”或“吾们”明显是类化而成的形式。
    总之,应该承认,现代汉语代词系统已经很难排斥“您们”。
    那么,如何解释汉语发展史上的“您们”呢?
    这个问题,可以以向熹《简明汉语史》所提供的材料来做些讨论。该书讲“近代汉语代词的发展”时讨
论了“您”。其中有三点意思值得注意:
    第一,“您”最早见于宋元话本和金元诸宫调里。语音上,“您”是“你们”的合音。宋元时期“您”
跟敬称没有必然联系,对“反贼”说话也称“您”。比如:(12)黄巢反贼,您若会事之时,束手归降。《
五代史平话·唐史上》
    第二,“您们”可以用于第二人称复数,相当于“你们”,也可以用于第二人称单数,相当于“你”。
比如:(13)您文武百官计议,怎生退了番兵?马致远《汉宫秋》三折(14)母亲,您孩儿来家了也。无名
氏《桃花女》楔子
    第三,早期“您”还可以加“每”成为“您每”,“您每”即“您们”,但不一定表示复数。比如:(1
5)朱五看了这诗道:“秀才,您每下第不归故乡?”《五代史平话·梁史上》(16)您每休把原商量的意思
坏了。《元朝秘史》卷三
    最不利于“您们”成立的是:“您”是“你们”的合音。但是,语言的运用,决定于多方面的因素,并
不是“1+1=2 ”的简单的算术关系。上述近代汉语里的语言事实,实际上已经从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
用价值三个角度,为现代汉语里“您们”的成立准备了有利的条件。
    首先,从语表形式看,“您”尽管是“你们”的合音,包含有“们”,但这并不影响“您”的后边再出
现表示复数的语法形式“们”。近代汉语里就已经出现了“您每”,而且有的“您每”是表复数的。这一点
,还可以用造字的现象做个类比。比如“采”本是上“爪”下“木”,“爪”即“手”,但为了更加明确地
表示这一用手的行为,又特意加“扌”,成为“cǎi@④”。尽管“cǎi@④”是文字问题,“您们”
是语言问题,但在形式上加“扌”和加“们”,其格局是相同的。
    其次,从语里意义看,“您”尽管本来是“你们”的复合,本身可以表示复数,但这并不影响“您”的
后边再加上一个“们”,借以明显地强调出复数的意义。近代汉语里的事实已经表明,“您”有可单可复的
用法。既然可单可复,就允许加“们”来明确地表示复数。比如“学生”可单可复,可以说成“学生们”。
又比如“咱”,这个代词本身既可指单数,也可指复数,但并不因为它可指复数而影响后边可以出现“们”
,说成“咱们”。这就是说,“咱”可以用于复数,而“咱们”则明确地表示复数。“您们”的语义构造,
和“咱们”的语义构造是相同的。
    第三,从语用价值看,在近代汉语里,“您”在表示复数的时候,后边往往出现同位成分“二位”“诸
位”等等,说成“您二位”“您诸位”“您文武百官”之类。然而,在使用现代汉语的普通场合,这种文绉
绉的说法已经消失。这样,就造成“您”的后边留有空位。由于说现代汉语的一般人,已经意识不到“合音
”这回事,因此便很自然地以为:既然“您”表示尊敬,那么对方如果不只一个人,就有必要加上一个“们
”。这完全是现代人们在交际生活中的语用需要。
    总而言之,往上联系近代汉语进行考察,对如何看待现代汉语里已成事实的“您们”也是有利的。从发
展上看,“您”由不一定表示尊称到表示尊称,“您们”由不一定表示复数到表示复数,实现了专门化和定
型化,这是一种进步。
    那么,“您们”这种复数尊称现象,在现代汉语里是不是孤立的现象?方言里的情况如何?能不能从方
言里得到支持?这就有必要对方言现象有所了解。
    笔者翻阅了手边十多种方言词典、方言志或方言专著。许多方言里没有跟“您”相当的尊称形式。有的
,第二人称只有“你”,复数形式是“你们”;有的,第二人称只有“你”,表示复数时不是加“们”,而
是加另外一个语素。如笔者的家乡方言海南闽语,有“我”“你”“他”,复数说成“我人”“你人”“他
人”。
    长沙方言里,“你”的复数是“你们”,“你”的敬称是“你啷家”。“你啷家”即“你老人家”,表
意上相当于“您”,但结构上是个同位短语。这个同位短语是专指性词汇单位,用于特定交际场合专指特定
的一个人,因此不会有复数形式,不能说“你啷家们”。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武汉方言。武汉方言中有个“你家”,念快了,就是[niav]。书面上,朱建颂《武
汉方言研究》写作“你家”, 著名表演艺术家何祚欢在他的作品里写作“您驾”。何祚欢是武汉人,用武汉
方言说书,是武汉市和湖北省家喻户晓的人物。结合语流来观察“你家”,可以看到,这个词有“实用”和
“虚用”两种用法。
    首先,是实用用法,起实际称代的作用。有两种情况:第一,直接称代有必要表示尊敬的听话人,用“
你家”。第二,面对听话人,指称值得尊敬的第三者,在“你家”前头加个“他”,说成“他你家”。第三
者在不在场,都可以这么说。何祚欢的作品里,写成“他驾”,这可以看作是“他你家”在文字形式上的处
理。
    其次,是虚用用法,起实际称代之外的作用。有两种情况:第一,用于句中,充当断续间隔中的填补成
分。比如:他一来,我就你家忙着倒茶,害怕你家得罪了他。第二,用于句末,充当打招呼的成分。有表达
尊重对方的语气,但绝对不等于“您”。比方,甲问:今天杀不杀猪?乙答:今天不杀你家,明天杀你家。
正因为有虚用用法,武汉话里的“你家”就容易引人注意。清末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吴趼人
是广东佛山人。小说中,在描摹武汉人说话时,就故意加“你家”。如(17)姑娘老子道:“这是多少?你
家。”总理道:“一百吊。”姑娘老子陪笑道:“请你家高升点罢,你家。”总理道:“督办赏识了你的女
儿,后来的福气正长呢,此刻争甚么。”姑娘老子道:“是你家。高升点,你家。……你家一百吊,我只落
了八十吊,你家。请高升点,你家。”
    这里出现八个“你家”,只有两个是实用,即:请你家高升点罢│你家一百吊,我只落了八十吊。其他
六个,都是虚用。
    现在,再看实用用法。
    “你家”单用指代(前边不出现“他”),相当于“您”。作为第二人称代词,使用“你家”和“你”
时在上下尊卑的人际关系上是很讲究的。何祚欢在他的“相信能把它说成‘书’”的长篇小说《失踪的儿子
》里,有充分的反映。比如:(18)(父亲韩同璋:)“哼!我说你个杂种是喜欢操心,爱找不自在。……

    (儿子韩春泰:)“爹,……他们把您驾看成财主,我们那是个么财主@⑤……”41页,武汉出版社199
4年6月这里,儿子对父亲用“您驾”,父亲对儿子用“你”。特别是后边连着个粗俗词“杂种”,更不可能
说成“您驾个杂种”。如果下辈对上辈用“你”,便是有意表示不尊重,或者下意识地以为根本不必表示尊
重。比方,儿媳妇云香平常跟公公韩同璋讲话总是用“您驾”,有一次跟公公吵架,却改用“你”,公公气
得打了她一嘴巴。书里写道:(19)老同璋忍不可忍,也顾不得了,破口骂道:“有娘养无娘教、没上没下
的东西!开口就是‘你你你’!……”51页
    关于复数形式,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
    第一,一般的第二人称“你”,复数形式是“你们”;表示尊重的第二人称“你家(您驾)”,复数形
式是“你家们(您驾们)”。
    第二,一般的第三人称“他”,复数形式是“他们”;表示尊重的第三人称“他你家”,复数形式是“
他你家们”。
    以上两点在朱建颂《武汉方言研究》中都有明确的记载。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跟“你”和“你家”一样,“你们”和“你家们(您驾们)”在是否表示尊重上分
得很清楚。看《失踪的儿子》中的例子:
    (20)你们放小心一点!……你们顶好莫走出门去,走出去了,吃了亏该鬼背时!190页
    (21)师父师娘您驾们作证,不怪我对不起春泰哥……140页
    从《失踪的儿子》中可以看到,“您驾们”在句子中的分布跟任何一个人称代词相等。就句法位置而言
,它可以见于主语、宾语、兼语、定语、同位语和介词后置成分;就句子的语气类型而言,它可以见于陈述
句、询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例如:
    (22)来来来,您驾们都坐着说话。54页
    (23)唉,不瞒您驾们,……116页
    (24)请您驾们委屈些陪着吃两口,……36页
    (25)您驾们的厚意我心领了。212页
    (26)得好处的还不是您驾们当东家的!133页
    (27)我就不敢妄自尊大给您驾们敬酒了。106页上例里“您驾们”分别充当主语、宾语、兼语、定语、
同位语前项和介词的后置成分。又如:
    (28)您驾们是晓得的。172页
    (29)这两天您驾们蛮恨我吧?203页
    (30)您驾们慢慢吃。36页
    (31)哦,大哥、二哥,您驾们辛苦啊。184页
    上例里,“您驾们”分别出现于陈述句、询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比较地说,“他你家”和“他你家们”的使用频率比较低。这很好理解。因为既然不是面对面地说话,
说“他们”或说“他你家们”,称代对象通常听不到,在尊重与否的问题上,没有那么敏感。如果是在敏感
的场合,所指的人不只一个,就需要用“他你家们”。《失踪的儿子》中,写成了“他驾们”:(32)(云
香)一杯冷茶首先递向春泰:“走干了吧?先喝两口。你陪他驾们坐,我去杀鸡……”54页
    根据以上的观察,可以得到三点认识:
    第一,武汉话的现象表明:普通话中“您们”这一形式不是孤立存在的现象,它可以得到方言中同类现
象的支持。从刘兴策《宜昌方言研究》和陈有恒《蒲圻方言》还可以知道,湖北宜昌方言和湖北蒲圻方言中
也有跟武汉话的“你家”和“你家们”同类的现象,只是读音稍有不同。书面上,何祚欢把武汉话的“你家
们”写成“您驾们”,其中的“您”字明显受到普通话“您”的文字形式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一种潜意识
,这就是:把“您家们”和“您们”看成武汉话和普通话可以对译的两个同义形式。
    第二,武汉话的现象表明:只要有表示尊重的单数形式,就会有加“们”表示复数的尊重形式。第二人
称,有“你家”,就有“你家们”;第三人称,有“他你家”,就有“他你家们”。相反,如果没有表示尊
重的单数形式,就不会有加“们”表示尊重的复数形式。比如第一人称,不能自己对自己表示尊重,因而不
可能有“我家”的形式,自然也不可能有“我家们”的形式。又如,湖北宜昌方言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尊重形
式,自然也没有相应的复数形式,而湖北蒲圻方言跟武汉方言情况相同,也有第三人称尊重形式,因此也就
有相应的复数形式。这一点,刘兴策《宜昌方言研究》和陈有恒《蒲圻方言》有记载。孝感师范专科学校王
志方副教授是湖北应城人,他也告诉笔者,应城方言里的情况跟武汉方言、蒲圻方言完全一样。这里,反映
了语言运用的共同心理背景,即:尽可能利用特定的语言形式,对所指对象特意表示尊重。诚然,作为现代
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中的“您们”遵循的是同样的法则。
    第三,武汉话中的“你家们”是经常见于口语的,朱建颂先生告诉笔者,“老年人说得还要狠一些。”
普通话中的“您们”有所不同,根据上述吕叔湘先生所提供的材料,可知“您们”是北京人口头上偶尔才说
的。然而,普通话毕竟并不就是北京话。在提倡文明用语的现代社会,“您们”的使用只有积极意义。因此
,最起码应该在书面用语中肯定下来,不能认为是不规范的用法。至于它的使用频率会不会在口语中增长起
来,现在自然无法断定。
    总起来说,我们把普通话里有关事实的分析作为基点,在纵轴上联系近代汉语,在横线上联系方言,形
成了一个对“您们”一词的“普通话—古汉语—方言”的三角观察。在这个三角观察里,方言一角起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如果说,没有这一角的观察,照样可以得出结论,那么,有了这一角的观察,就可以使结论站
得更稳。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方言现象的启迪作用是多方面的。要充分展开来讨论,仅仅一个事实一种现象自
然远远不够。从目前语法学界的情况来看,粗线条地说,有三种情况。
    有时研究方言现象,是为了从方言中寻找对某个结论的支持。在“您们”问题上联系方言现象,就是如
此。前些年,朱德熙先生在《说“的”》一文中把“的”分为“的(,1)、的(,2)、的(,3)”,后来又分别考
察了广州话、文水话和福州话里的“的”字,其目的也是从方言里寻找有力的支持。
    有时研究方言现象,是为了更加清楚地阐述普通话里有关现象的规律。笔者写过一篇《从海南黄流话的
“一、二、三”看现代汉语数词系统》,就是有这么个目的。又比方,讲感叹句,总要提到句中常用“多”
、“多么”、“好”等词。这就涉及“好”字感叹句。比方:“呵,好香!”“乖乖,好险!”然而如果出
现这样的句子:“这瓜好可爱,好香,好甜,我好喜欢吃!”这就使人感到方言味道很浓。梁实秋出生于北
京,但在台湾生活多年,他晚年所写的抒情性文章里经常出现这样的句子:“这屋里好静,到处都是你的照
片,我看了好喜欢,好爱,好心酸,好惆怅,好遗憾,好痛苦。”《梁实秋韩菁清情书选》38页,上海人民
出版社1991这显然也是方言味很浓的句子。那么,是不是只要用“好”,句子就有方言味呢?事实并非如此
。究竟区别在哪里?只有弄清楚方言里的使用规律,才能更好地阐述普通话里的“好”字句。
    有时研究方言现象,还为了在更深的层次上思考有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比如,表示情况持续的“
在”:
        普通话:我在看!
                我在看着!
                我在看着呢!
    “在”在动词前边,动词后边可以出现“着”“着呢”。
        武汉话:他们在说话。(朱建颂《武汉方言研究》用例)
                房门关着在。 (汉剧《打灶神》《湖北戏曲丛书》第112辑11页)
                小明是不是在看书在?(赵葵欣武汉方言硕士学位论文用例)“在”有时用在动词前边,
跟普通话相同;有时后移,跟普通话有所不同;有时还可以在动词前后都出现,形成“在……在”的格式,
这就相当特殊了。
        海南黄流话(一位83岁黄流老人提供的例子):
              还骂人在!——母亲责备一直在骂人的孩子。
              你还啼在!——母亲责备孩子不应该再哭了。
    “在”绝对不能在动词前边出现。不仅“在”全都出现在句末,而且有许多普通话,武汉话所没有的现
象。如:
            不熟在。(煮饭)
            不吃在。不饱在。(吃饭)
            不完在。(写东西,抄东西)
            不到在。(走路)
    由此可见,汉语里存在丰富复杂的时态结构。研究汉语时态,仅仅孤立地研究一个一个跟时态有关的词
,很难全面揭示汉语的时态表述规律。另一方面,如果把汉语方言里的时态表述系统都研究透,肯定具有语
言类型学的意义。
    笔者对方言的了解很有限,更没有什么研究。以上所谈,不一定对。然而,作为一种研究思路,在现代
汉语语法研究中尽可能地从方言现象中接受启迪,深信一定能使研究工作开创出一个新的局面。
    主要参考文献
    吴  蒙  1982  “您们”、“@①”、“二”和“两”  中国语文第2期
    方  若  1982  关于“您们”  中国语文第4期
    向  熹  1993  简明汉语史(下)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建颂  1992  武汉方言研究  武汉出版社
    刘兴策  1994  宜昌方言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有恒  1989  蒲圻方言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鲍厚星等  1993  长沙方言词典  江苏教育出版社
    梁明江  1994  海南方言说要  海南出版社
    朱德熙  1961  说“的”  中国语文第12期
            1980  北京话、广州话、文水话和福州话里的“的”字方言第3期
    邢福义  1992  从基本流向综观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四十年  中国语文第6期
            1991  现代汉语语法问题的两个“三角”的研究  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
            1995  从海南黄流话的“一、二、三”看现代汉语数词系统  方言第3期
            1994  南味“好”字句  双语双方言(三)  汉学出版社
                                      (本文责任编辑  熊正辉)
                       [邢福义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  430070]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女加尔,左右结构。
    @②原字为氵加蒙,左右结构。
    @③原字为亻加刍,左右结构。
    @④原字为扌加采,左右结构。
    @⑤原字为口加沙,左右结构。*
发表于 2006-3-27 21: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①原字为女加尔,左右结构。=嬭
@②原字为氵加蒙,左右结构。=濛
@③原字为亻加刍,左右结构。=儅
@④原字为扌加采,左右结构。=採
@⑤原字为口加沙,左右结构。=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4 09:13 , Processed in 0.0633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