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06|回复: 0

词的义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9-18 11: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出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199601
【原刊页号】69-73,77
【分 类 号】H1
【分 类 名】语言文字学
【作    者】洪成玉
【复印期号】199607
【标    题】词的义层



【正    文】
   
  
     【摘  要】  汉语多义词是在长期发展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一个词的各个意义,呈层积状,并不处在同
一层面上。一个义位表示一个义层,义层是以义位层层相叠的形式存在的。义层和词义结构存在着密切关系。
义层的形成往往反映词义系统内部的调整,同时又促进新的同义系统的形成。
   
     【关键词】  词的义层  词的义域  词义结构  词义系统
                *                *                *
            1
    从汉语史的观点来看,汉语的多义词是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多义词的各个意义往往呈层积状,有
着可以分析的时代层次,而不是处在同一层面上。例如“寺”是个多义词,《辞源》音s ì的义项一共列了三
个:①奄人。②官署,官舍。③僧众供佛、居住之所。这三个义项就有着可以分析的时代层次。在先秦,即“
三代以上凡言寺者,皆奄竖之名”;“自秦以宦者任外廷之职,而官舍通谓之寺”;东汉时期,“又变而浮屠
之居亦谓之寺矣”(引自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八)。这就是说,“奄竖”是先秦时期的意义,“官署,官
舍”是秦汉时期产生的意义,“众僧供佛、居住之所”是东汉时期才产生的意义。时代层次十分分明。《辞源
》对词的释义往往层次混杂,而对“寺”的解释却层次如此分明,看来是吸收了顾炎武的研究成果。
    多义词的词义呈层积状的现象,应该说是一种普遍的词义现象。即便是现代汉语中的多义词,尽管旧的词
义已经消亡,也仍然呈层积状。还是以“寺”为例。《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收了三个义项:①
古代官署名。②佛教的庙宇。③伊斯兰教徒礼拜、讲经的地方。与《辞源》对“寺”的释义相比,少了一个“
奄人”的义项,多了一个“伊斯兰教徒礼拜、讲经的地方”的义项。这多出来的义项,据《汉语大词典》(以
下简称《大词典》)解释,约始于明清。明清以前,没有“清真寺”这个词。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中,虽然经历了长期的演变,但仍然有一些词保存着完整的时代层次
。例如“醒”,《现汉》列了四个义项:①酒醉、麻醉或昏迷后恢复正常状态。②睡眠状态结束,大脑皮层恢
复兴奋状态。③醒悟,觉悟。④使看得清楚。这四个义项虽然反映了词义的层次,但与词义的时代顺序不完全
相符。第一个义项“酒醒”产生于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醒”只有这个意义。《左传》中共有两个“醒”: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僖公二十三年)“归而饮酒,……醒而后知之。”(襄公三
十年)两个“醒”都表示酒醒义。《国语》中也共有两个“醒”:“夙之事君也,不敢不悛。醉而怒,庸何伤
?”(鲁语下)“姜与子犯谋,而载之以行。醒,以戈逐子犯。”(晋语四)两“醒”字也都是酒醒义。《韩
非子》中有一个“醒”。《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齐景公之晋,从平公饮,……景公归,思,未醒。”“
醒”也是表示酒醒。第三个义项“醒悟,觉悟”,产生于两汉。“醒悟,觉悟”,都是酒醒的引申义。例如:
        先醒,辟犹俱醉而独先发也。(《新书·先醒》)
        古谓知道者曰先生,犹言先醒也。(《韩诗外传》卷六)
        陆贾说以汉德,惧以帝威,心觉醒悟,蹶然起坐。(《论衡·佚文》)
    以上三例都引自汉人的作品,最后的一例,还“醒”、“悟”连用。看来,“醒悟,觉悟”义应该排在第
二个义项。第二个义项睡醒义,产生较晚,但最晚也不会晚于唐代。如杜甫诗集中用了22个“醒”。其中有的
表示酒醒义。《路逢襄阳少府入城戏呈杨员外绾》:“兼将老藤杖,扶汝醉初醒。”有的表示睡醒义。《早发
》:“烦促瘴气侵,颓倚睡未醒。”因此,睡醒义应该排在第三个义项。第四个义项“使看得清楚”,是睡醒
的引申义,约产生于唐宋时期。如《现汉》举以为例的“醒目”,《辞源》《大词典》最早的书证都取自唐宋
作品,而且开始用于睁眼难眠的意思。经过分析,我们有理由认为,“醒”的这四个词义,约经历一千余年的
发展才逐渐累积而成的,而且是比较完整地保存着“醒”这一词义的层积状。
    早在五十年代,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曾就中国语言学如何进一步发展,郑重地提出过三条建
议。其中第一条建议就提到“对于语义的研究,……应该用古生物学的方法分析各时代词义演变的‘累积基层
’”(《语言与文化》第95页。语文出版社)。罗先生在这里所说的“词义演变的‘累积基层’”,虽然非常
形象,但终究不是一个科学术语。据我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罗先生所说的“累积基层”,就是指呈层积状的
词义现象,我们姑且把这种词义现象称为词的义层。
            2
    义层和义项、义位、义域。上面为了说明词存在着义层,举了《辞源》和《现汉》中“寺”和“醒”两词
所列的义项为例。一个义项所列的意义,大致就是该词中的一个意义。但是,一个词的各个意义并不和词典或
辞书中的一个词条下所列的意义完全相当。反映词的义层的每一个意义,必须是该词所固有的,是客观存在的
;而词典或辞书的词条中所列的义项,往往不能客观地反映该词所固有的意义。一般说,有以下几种原因:
    1.用途或对象不同。如《辞源》是“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见《出版
》说明),收词范围一般止于鸦片战争(公元1840年)。《现汉》“是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的中型词典,供
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见《前言》)。按照这个宗旨,“寺”这一条目列两个义项就够了。“寺”
的第一个义项“古代官署名”,并不是必须收入的。至于《辞源》中“寺”的第一个义项“奄人”,不予收入
是理所当然的事。
    2.汉语词典或辞书,多数是以字而不是以词为主立条目,因此同一条目所列的义项,有同一词的各个义项
,也有可能是同形词的义项。如《大词典》“寺”音sì的义项共列了四个:①衙署,官舍。 ②佛教庙宇之
称。③持”的古字。④“恃”的古字。其中,只有①②两个义项是“寺”的意义。③④两个义项,只是因“寺
”和“恃”、“恃”语音相近,借用“寺”的形体和读音表示“持”、“恃”的意义。
    3.编写者的认识和水平不一致,即使对同一个词所立的义项也往往是不一致的。如“醒”,《现汉》立了
四个义项。《辞源》立了三个义项:①醉解,清醒。②梦觉。③醒悟,觉悟。这三个义项和《现汉》的前三个
义项相同。而《大词典》共有十个义项:①酒醉消除,恢复常态。②病愈;从麻醉或昏迷中恢复正常。③睡眠
状态结束或尚未睡着。④动植物的恢复生机,或由蛰伏而活动。⑤清醒,觉悟。⑥爽朗;清新。⑦明白;明显
。⑧方言。知道,懂得。⑨用同“擤”。⑩用同“腥”。其中义项①——⑦看来是同一个词的七个意义。与《
辞源》和《现汉》相比较,不但义项的概括不尽相同,而且数量也有差别。
    这里且不评价哪一本词典对“醒”这词的意义的概括更符合它本来的面貌,而只是想说明词典对一个词所
列的各个义项,不等于就是该词的各个词义。我们在分析一个词的义层时,应该参考词典所作的解释,因为词
典的解释反映了该词到编词典时的研究成果,但是,也不能依赖甚至迷信词典。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词书或
字典的解释是不可靠的”(《语言与文化》第95页),或者说,不是完全可靠的。
    “一个词可以只有一个意义,但多数情况下有多种意义。每一个意义称一个义位。”(蒋绍愚《古汉语词
汇纲要》第37页)按照这个解释,构成词的义层的意义与义位相当。两者都表示同一个词中的一个意义。
    “义域”这个语义学术语是蒋绍愚先生第一次提出来的。他把“义域”界定为“是某一个词或义位在词义
场中所占的区域”(《关于“义域”》以下引文同。见《纪念王力先2生九十诞辰文集》)。这就是说,“义
域”有词的义域和义位的义域。“词的义域就是它各个义位的义域的总和。如果是单义词,那么词的义域就是
义位的义域。”我们所要讨论的词的义层,一般来说,局限于词的义域内。可是,从汉语史的角度来看词的义
域,它不是平面的表层的,而是立面的深层的。义位的义域在词的义域内,就象地质年代的土céng@①那
样, 是按义位形成的年代顺序,一层叠着一层。以“寺”的义域为例。最底层的义位是“奄人”;“奄人”
以上的义位是“官署,官舍”;“官署,官舍”以上的义位是“众僧人供佛、居住之所”;最表层的义位是“
伊斯兰教徒礼拜、讲经的地方”。一个义位表示一个义层,一个义层相当于一个义位。义层就是以义位层层相
叠的形式存在的。义层、义位、义域,三者的关系,看起来好象是清清楚楚。其实,似乎并不这么简单。
    由于词义是经过长期演变而成的,由于对词义这一客观存在的现象的认识理解不同,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
原因,一个词究竟有几个意义或几个义位,各人的理解往往不同。以“醒”的义位或意义为例。《现汉》第一
个义项所列的意义是:“酒醉、麻醉或昏迷后恢复正常状态。”《大词典》把《现汉》第一义项所列的意义分
成两个义项:①酒醉消除,恢复常态。②病愈:从麻醉或昏迷中恢复正常。问题产生了。这到底是一个意义或
义位,还是几个意义或义位?我们且不讨论词典所列的义项,应怎么概括或概括到什么程度,但从词的义层来
分析,应该是三个义层。也就是说,酒醒义、麻醉后醒义、昏迷后醒义不处于同一时代层次。
    酒醒义产生于先秦时期。麻醉后醒义,最早也不会早于汉末魏初。因为麻醉术最初是由魏人华陀发明的。
《三国志·魏书·华陀传》记载,当华陀需动手术时,“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死无所知。……人亦不自寤”
。从这段记载来看,施行麻醉术后醒来,当时还不用“醒”而是用“寤”表示。麻醉术的广泛应用还是近代的
事。《辞源》《大词典》等大型词典都不收“麻醉”一词。至于“醒”用于昏迷后苏醒,从现在所能见到的书
证来看,是宋代的事。这倒不是说苏醒义宋代才有。苏醒义先秦就有,但不是用“醒”表示,而是用“苏”表
示。《左传·宣公八年》:“晋人获秦谍,杀诸绛市,六日而苏。”南北朝时期还用“sǎ@②”“稣”表示
。在宋代的作品中,始见“苏”、“醒”连用。“醒”用于苏醒义,最晚不会晚于宋。“醒”的义层越来越多
,并不是自己的本义在发展中的引申,而是在发展中兼并了与它同时期产生的睡醒义“寤”和苏醒义“苏”。
睡醒义、麻醉后醒义和苏醒义,词典不妨根据它的需要,看成是一个义项或两个义项,但它们原先确实是不同
意义,而现在仍然保持着各自的特点。这留待下面再进一步谈。
    有语源关系的词与词之间,也存在着义层现象。如听tīng@③)和厅(tīng@④),现在是分别
独立的两个词, 但在古代用一个词表示。厅堂的“厅”,最初只是“听”的一个义位。“听”有听治的意思
,古代办理重大的公务活动用“听”表示。如“听政”、“听事”、“听狱”、“听讼”等。《集韵·青韵》
:“厅,古者治官处谓之听事,后语省,直曰听,故加‘广’。”据研究,厅堂的“厅”,汉、魏都写作“听
”,六朝以来才开始加“广”,写作“tīng@④”, 从听中分化出来而独立成词,而且词性也不同。虽
然现在看来,是意义相去甚远的两个词,但从词源关系看,也存在义层的关系。研究词和词的这种义层关系,
主要是语源学的任务。我们所说的义层,着眼点还在词义内部。
            3
    义层和词义结构。义层不是孤立的现象。同一个词可以有选择地和相关的词形成词义结构,但是这种选择
是受义层制约,并且也呈现层次性。如“寺”,在先秦时期是“奄人”的意思。这个时期的“寺”一般只和“
人”结合。《诗经》中的“寺人”有二见。如《秦风·车邻》:“未见君子,寺人之令。”《小雅·巷伯》:
“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左传》中有十三见,其中有十次,“寺人”后面紧跟人名,如“寺人罗”(哀公
十五年)、“寺人貂”(僖公二年、十七年)、“寺人披”(僖公五年、二十四年)、“寺人勃dī@⑤”(
僖公二十五年)、“寺人柳”(昭公六年、十年)。其他《周礼》等先秦作品中也有“寺人”,都是和“人”
连用,或再在“寺人”后面加名字。因为这一时期“寺”只有这“奄人”一个意义(通假为“侍”义的除外)
,所能选择的词义结构是十分有限的。
    两汉时期,“寺”产生“官署、官舍”义。这一意义的“寺”也就相应地选择相关的词形成新的词义结构
“官寺”、“府寺”、“寺署”等。例如:
        1.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
                                         (《汉书·朱博传》)
        2.羌虏桀黠,贼害吏民,攻陇西府寺,燔烧置亭,绝道桥,甚逆无道。                          
         (《汉书·冯奉世传》)
        3.今灾眚之发,不于它所,远则门垣,近在寺署,其为临戒,可谓至切。
                                      (《后汉书·蔡邕传》)
    例中的“官寺”、“府寺”、“寺署”就是官府的意思。在先秦,“寺”绝不可能与“官”、“府”、“
署”等词结合而形成词义结构,尽管这些词先秦就有。
    “寺”的佛教庙宇义,约自东汉时期产生。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像“寺刹”、“寺院”、“寺庵”、“寺
庙”、“寺观”等这样的结构,在先秦、西汉是不会有的。
    “寺”的“奄人”和“官署”义,现在已经消亡。用“寺”这样古今词义差别很大的词来说明义层和词义
结构的关系,可能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即使是不存在古今词义差别,古今共用的词,义层
和词义结构的关系,依然是十分密切的。我们还是以地道的现代汉语的词汇“醒”为例。“醒”的酒醒义、醒
悟义、睡醒义、醒目义,看起来是平面的,都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意义。但是从立面来看,它们也只能选择相
应的词形成词义结构。如“悟”、“睡”、“目”这些词,先秦也有,但先秦不会有“醒悟”、“睡醒”、“
醒目”这样的词义结构。我们把词义结构放到词义发展的历史背景上来考察,和义层的关系是十分清楚的。如
“shū@⑥”、“写”这两个词先秦就有,但先秦时不能连用,因为先秦时期,“写”还没有产生shū@
⑥写义。“shū@⑥”、“信”这两个词,先秦、两汉时期就有,但先秦、两汉时期不见连用,因为先秦、
两汉时期,“信”还没有产生书信义。
    词的义层和古今词义的差别,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古今词义有差别的词,往往同时也反映出词的义层
。但是,词的义层不仅仅局限于古今词义有差别的词,而且两者的研究目的也是不同的。研究义层主要是揭示
词义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次,从而探索词义发展的内部规律;研究古今词义的差别,主要是防止在阅读古
书时,以今义去理解古义,帮助读者提高阅读古书的水平。当然,如清楚地揭示出一个词的义层,同时也就彻
底弄清了古今词义的差别。
            4
    词的义层和词义系统。词义的时代层次是词义本身发展所形成的。对某个具体词来说,义层反映了该词词
义发展的时代顺序。但是不等于说,一个词的义层所反映的时代顺序,就是词义发展的时代顺序。词义的发展
是个非常复杂的语言现象。词的义层中,有的义层或义位的确是反映了社会新出现的事物,如“寺”的佛教庙
宇义,但有的义层或义位,时代顺序靠后,却是旧有的意义,如“醒”的睡醒义。这种现象说明,词的义层往
往是因词义系统内部调整而形成的。
    睡醒义,先秦由“寤”和“觉”两词表示。例如:《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
骊龙颔下。子能得之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国语·吴语》:“王寐,畴枕王璞而
去之。王觉而无见也,乃匍匐将入棘闱。”“寤”和“觉”可以看作是一组同义词。“醒”,虽然先秦也有,
但只是表示酒醒义,与“寤”、“觉”还不存在同义关系。但睡眠状态和酒醉状态有相似之处,而结束睡眠或
酒醉状态而醒过来这一点则完全相同。为了避免重复,睡醒义逐渐由“醒”兼任以至最后完全兼并了“寤”的
睡醒义。大约在唐代时,表示睡醒义的“寤”,在口语中已被淘汰。杜甫诗集中共用22个“醒”字,而“寤”
字却一次也没有出现。因此,从“醒”这一词义发展来看,睡醒义最晚是在唐代产生的,而形成新的义层。但
表示睡醒这一生理现象则自古有之,且也有相应的词表示,只是大约到了唐代,才转移到“醒”这一词上,由
“醒”表示。苏醒义也自古有之。最早由“苏”“sū@②”“稣”表示,大约也是在唐宋时期,也被“醒”
兼并。这种现象都是词义系统在起作用。
    词义在发展中,常常因词义系统内部的调整而形成新的义层和义位。如“宦”在先秦,是仕宦或学仕宦的
意思,偶而也用于在贵族家当隶仆的意思。在两汉时期,由于“寺”产生新的义位“官署,官舍”,开始形成
新的义层,而“宦”也几乎与此同时产生新的义位“宦官”,形成新的义层。从两汉开始,表示宦官义的词,
主要是以“宦”或表示宦官特征的“阉(奄)”(阉去生殖器)构成。如“宦者”、“宦夫”、“宦吏”、“
宦侍”、“宦寺”、“宦官”、“宦儒”、“宦竖”、“奄人”、“奄寺”、“奄官”、“奄竖”、“阉人”
、“阉寺”、“阉官”、“阉宦”、“阉竖”等。“寺”有时还与“宦”、“阉”、“奄”相连用,表示宦官
义,但已退居次要地位。至于“太jiān@⑦”,是唐开始设立的官名,在宫内侍奉皇帝,逐渐成为宦官的
专称。
    义层和词义系统的关系还表现在,当一个词形成新的义层以后,与其他词义构成新的同义系统。如“醒”
、“寤”、“觉”、“苏”等词在先秦没有什么意义联系,但“醒”产生睡醒义后,就与“寤”“觉”形成同
义关系,产生苏醒义后,又与“苏”、“sū@②”、“稣”形成同义关系。“寺”、“官”、“府”、“署
”在先秦也没有什么意义联系,自“寺”产生“官署,官舍”义后,就形成同义关系;“寺”在东汉产生庙宇
义以后,又与“庙”、“庵”、“观”“刹”等形成同义关系。其他如“书”、“写”、“信”等词,在先秦
也没有词义联系,到汉代“书”便和“写”形成同义关系;到唐代以后,“书”又和“信”、“简”、“缄”
、“翰”、“笺”、“柬”、“鸿”等发生同义关系。深入研究义层和词义系统的关系,有可能加深对词义系
统面貌的认识和理解。
    *                        *                        *
            参考文献:
    1.顾炎武《日知录》。
    2.罗长培《语言与文化》。
    3.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
             Meaning Tiers of a Polysemous Word
                Hong  Chengyu
    Abstract:The Polysemous words  of  Chinese  language  havetheir own history. The meanings of
a polysemous  word  are  inthe  structure  of  different  tiers.   One  meaning  positionexpres
ses one meaning tier. Meaning tiers exist  in  the  formof meaning position plus meaning positio
n. Meaning  tiers  andthe structure  of  word  meaning  have  close  relation.   Theformation of
a meaning tier usually shows the adjustment of  aword's meaning system. And at the same time, i
t  provotes  theformation of a new polysemous system.
    Key words:meaning tiers of a polymous word, meaning  fieldof a word, structure of word meani
ng, system of word meaning.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层”的繁体字。
    @②原字为更加生
    @③原字为听的繁体字。
    @④原字为厅的繁体字。
    @⑤原字为左革加右是。
    @⑥原字为书的繁体字。
    @⑦原字为监的繁体字。*
   
   
   


:P: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5 21:32 , Processed in 0.0681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