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40|回复: 0

加缪、萨特孰是孰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6 12: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董鼎山
来源:http://www.lotus-eater.net
2005-6-3 10:26:49      

--------------------------------------------------------------------------------

     近来美国对于“牛康派”思想的论争颇引起我一些感慨。所谓“牛康派”(Neo-Cons)是“新保守主义者”(Neo Conservatives)的缩写。新保守主义者与传统的保守主义者不同,他们是在对社会主义失望后从左转右,一变而成为极端右派,思想的剧变往往造成友情破裂、化友为敌的现象。这样的争执令我想起二十世纪法国两大思想家之间的关系。加缪与萨特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们在思想上的分道扬镳颇具戏剧性,最近,一本新书令我们更了解这两位伟大作家间的龃龉。

      新书名《加缪与萨特:一个因争吵而造成友谊终结的故事》(Camus&Sartre:The Story of a Friendship and the Quarrel ThatEnded It),作者名朗诺·艾伦逊(Ronald Aronson),乃一大学教授。此书从加、萨二人的友谊开始,因思想分歧而争吵,他们相互间的影响,终而走向充满敌意的互相仇视。到了今日,这个关系仍引起知识界热烈的辩论。

      最初他们都是共产主义信仰者,二次大战法国获得解放后,由于战时抵抗纳粹的努力,法共党员达到四十万人。此数于1946年加倍,法共还加入了联合政府,控制了工会组织,并出版了多种报纸,包括全国最大的两种。可是法共完全接受莫斯科领导,许多同路人把苏联目为天堂。另一位法国作家纪德(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于三十年代赴苏联访问后,回来写了一部极具批评性的游记,把苏联相比于纳粹德国,甚至以为当地人民无论在思想上与精神的自由,都不如德国。

    在法国被德军占领时期,加缪参加地下工作,乃是反德报纸《战斗》主编,他的朋友萨特称他是抗德斗争的“最好榜样”。战后,二人都相信有机会为祖国效力,并帮助解决世间的各种社会问题,他们同时都希望法国左翼能疏远法共,避免陷入苏美两大国正在开展的冷战中。

    到1948年,萨特也成为共产党同路人,甘愿让法共审查他的剧作,他说,资本主义制度中的自由乃是“骗局”,而法国代表一个“受压迫的社会”。他甚至拒绝批评苏联集中营与莫斯科“大清洗”公审。加缪则说,“那些以为有自知之明、能够解决问题的人士只能毁灭万物。”他写道:如果要在公平正义与自由之间作选择,“我宁愿选择自由。因为,即使在公平正义不能实现之时,自由仍可有力抵制不公正,并可展开讨论。”

    萨特主编的《现代》杂志载文批评加缪1952年的作品《反抗者》后,两个朋友就此绝交,从此不再交谈。当时萨特影响力极大,加缪在法国的声誉大大受损,即使在1957年他获得诺贝尔奖后也不能复原。

    不过艾伦逊在书中尽量采取公允态度,不想读者偏袒一方。他坚持让读者必须“避免冷战时代的非此即彼的双重看法,不要跟着时代潮流推崇加缪。”艾伦逊道:“正如其他许多人士一样,加缪避免讨论自己的社会,因而损害了他自己在道义与政治上的一贯性。”他以为萨特“面对民主资本主义制度的强暴与殖民主义邪恶行为”的批评则是正确的。(在这里,当然,艾伦逊自己就受了萨特的影响。)

    萨特的真实形象后来在几部传记中被揭露出来,原来他是蔑视女性的伪君子,诱奸敬重他的女学生,甚至怂恿他的长期女伴波伏娃替他“拉皮条”。而加缪的人道主义则为人所称道。他1960年在法国南部开车出事丧生,享年只四十六岁。他摒绝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对政治看法较为现实。人们认为他对法国当代左翼一些牛康派作家有很大的影响。

    但法国的牛康派与美国目前时兴的极端右倾的牛康派实在大不相同。那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30 00:28 , Processed in 0.0615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