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57|回复: 1

《世说新语》指示代词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4 15: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毛永正
--------------------------------------------------------------------------------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和手下文人杂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的小说集。比较接近口语。虽成书于南方人之手,但由于魏晋之后以洛阳一带语言为代表的共同语大量传播到东南一带,南方的士族文人都用洛阳音,陈寅恪《从史实说〈切韵〉》说:“洎乎永嘉乱起,人士南流,则东晋南朝之士族阶级,无分侨旧,悉用北音。”这个“北音”就是洛阳一带的语音。这与魏晋时中原一带的人民南渡有直接联系。又由于它成书于多人之手,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所以《世说新语》能反映南北朝时中原语言的特点。通过对它的指示代词的分析研究,可以了解南北朝时指示代词的使用状况。?
    《世说》中所使用的指示代词较多,主要有“此”、“斯”、“是”、“其”、“彼”、“尔”、“某”、“或”、“他”、“者”、“所”等。?
    1、近指代词?
    此:指示性较强,在《世说》中凡见294次,是《世说》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指示代词。相当于“这”、“这个”、“这样”、“这里”等。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在句中可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如:?
①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言语)?
②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言语)?
③徐曰:“此手那可使着贼!”(雅量)?
    例①中作主语。例②中作宾语。例③中作定语。?
    斯:指示性较弱。在《世说》中共出现了8次。相当于“这”、“这个”、“这样”。在句中主要作定语、宾语。如:?
①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言语)?
②简文曰:“某在斯。”(言语)?
    《世说》中所用“此”的情况反映了当时语言较上古汉语的发展。“兹”在战国以前广泛用。《尚书》中出现了92次。而“此”在《尚书》中只出现了5次,《诗经》以后广泛应用,完全代替了“兹”的用法[1]。到了南北朝,“此”成了使用最广泛的近指代词。而“此”与“斯”相比,“斯”的意义较轻。?
    是:在《世说》中凡见14次。相当于“这”、“这个”、“这里”。在句中可作主语、定语、宾语和谓语。如:?
①唯超曰:“是必济事”。(识鉴)?
②是时胤十余岁,胡之每出,尝于篱中见而异焉。(识鉴)?
③客曰:“公昨如是,似失眠。”(赏誉)?
④曰:“大略全是,故当小未精核耳。”(文学)?
      2、远指代词:?
   其:《世说》中凡见11次。主要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里”等。如:?
①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贞。(言语)?
②其人有才理胜望。(品藻)?
    彼:在《世说》中应用较少,仅见数例。“彼”与“此”相对,往往与“此”成对出现,指代性强。可译作“那”、“那里”。多用于主语。?
①彼刚介有才气,卿往不如不去。(贤媛)?
②肃然改客云:“彼是礼法人。”(简傲)?
       3、特指代词?
    特指代词主要是“尔”。可译为“如此”、“这样”、“这个”等。在《世说》中凡见47次。也是使用较频繁的一个指示代词。在句中可用于定语、宾语、谓语、状语。如:?
①许诗中、顾司空俱作丞相从事,尔时已被遇,游宴集聚,略无不同。(雅量)?
②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文学)?
③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德行)?
④万自可败,那得乃尔失士卒情?(品藻)?
    例①“尔”作定语,译为“那”。例②“尔”作宾语,译为“此”、“这个”。例③“尔”作谓语,译为“如此”、“这样”。例④“尔”作状语,译为“这么”、“这样”。?
        4、虚指代词?
    说话人有时不能,不愿或不必说出具体的人或事物,用“某”、“或”来代替它,叫做虚指代词,也叫肯定性无定代词[2]。主要有“某”、“或”两个。?
    某:《世说》中仅见一例。作主语,译为“某人”。如:?
①简文曰:“某在斯”。(言语)?
    或:在《世说》中仅数例。一般作主语,译作“有人”、“有的”:?
①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文学)?
②或以人死有鬼,宣子独认为无。(方正)?
    这两例中的“或”都可译成“有人”。?
        5、旁指代词?
    《世说》中的旁指代词有“他(它)”。但用例很少。主要作定语译为“别的”。如:?
①宁可不安已而移于他人哉?(德行)?
②它人能令疏亲,臣不能使亲疏,以此愧陛下!(方正)?
        6、特殊代词“者”和“所”?
    者:通常放在动词、形容词、数词或词组后面,组成“者”字短语,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者”可以译作“……的人”、“……的事物”、“……的情况”。如:?
①竟日涕泗流涟,见者以为真孝子。(德行)?
②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言语)?
③未至发所,道闻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回车往治之。(政事)?
    例①“者”在动词后,在句中作主语。例②“者”在形容词后,在句中作主语。例③“者”在词组后,在句中作后置定语。?
    所:通常放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前,组成“所”字结构,指代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所”字结构带有名词性,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和定语等。如:?
①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文学)?
②遇见一道人,问所签,例释然。(文学)?
③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文学)?
例①②③中的“所”字结构分别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有时“所”用在动词加“者”字前,组成“所+V+者”结构。这仍是个名词性结构。如:?
①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德行)?
②僧弥得,便以已意改易所选者近半,王大甚以为佳,更写即奏。(政事)?
例①中“所坐者”即指王恭坐的簟。例②中“所选者”即指所选的人。?
    除了以上所列的指示代词外,《世说》中还出现了复音指示代词“尔馨”、“馨地”。其中
“尔馨”出现了2次。这两个代词均可译为“这样”。如:?
①田舍儿强学人作尔馨语!(文学)?
②与何次道语,唯举手指地曰:“正自尔馨”。(品藻)?
③刘作色而起曰:“使君,如馨地宁可斗战求胜!”(方正)?
    从《世说》中所用的指示代词来看,南北朝时指示代词系统颇为繁杂,其中代词多来自上古汉语,用法上也和上古相近,但较上古又有一些发展,“此”的广泛运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此外,还出现了复音代词“尔馨”、“馨地”。这反映了词汇的双音化趋势。《世说新语》中的指示代词的使用情况,反映了上古汉语正向中古汉语过渡的特点。??
注释:?
[1]参看向熹《简明汉语史》61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向熹《简明汉语史》65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发表于 2004-11-24 09: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1 20:45 , Processed in 0.09582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