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39|回复: 3

透视研究生教育生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 11: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梦的轻波 于 2013-1-11 11:23 编辑 1 u5 x  o2 V& S  S) y9 P8 d
  Y7 O' W+ Y- ?) v$ n3 l
梦想与现实有多远----透视研究生教育生态
3 D4 w  X2 }" X1 I/ d: N

: M4 L  d, K5 O& S. ^2 M/ x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http://edu.gmw.cn/node_35506.htm  2013-01-10 04:01:10( o3 l8 X& Y. f) ^; u7 W

1 Z4 B) [( z8 X4 G , `$ t$ D$ R( S. ]$ Q" f7 ]
7 z  Q. d$ x, g* q. e
2 |5 Y! h+ ~. ^7 q- w& j) t/ ?
: L. s4 o  U" T1 Z: S' g6 D# |
关注研究生教育①“考研蚁”:我拿青春赌明天
3 R1 y1 `1 P3 x* {0 f; q# m


: A1 K5 \5 a, N" h; S  
编者按

    实现梦想的途径有很多种,在中国,考试似乎成为了最为突出的一种。

    1月5日,180万“追梦人”怀揣各自梦想走进同一考场。这一次,又一个纪录诞生了——2013年,考研人数再创新高。

    为什么考研?为了改变命运!就是这样一个纯粹却并不简单的梦想,多少学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拼搏在考研的路上,期待成功。

    他们是怎样坚持的一群人?而当梦想照进现实时,象牙塔里的真实图景能否兑现那些曾经的憧憬?理想与现实,究竟有多少失落、惆怅甚至诘问无处求解?

    让我们从走近“考研蚁”开始,走进当下研究生教育的现实生态。剥茧抽丝,探问“研究生教育怎么样?”

    光明日报今起刊登第一篇——

    两天没有硝烟的考研大战过后,历经三次约访,李晓林终于肯坐下来和记者“好好聊聊”。

    “不是不想说,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穿过清华大学挺拔的教学楼,与一群群背着双肩包有说有笑的清华学子擦肩而过,顺着蜿蜒的小路,七拐八拐走进一片低低密密的斑驳红砖房,你会发现藏在这所百年学府里的“另一个世界”——考研“蚁族”们的聚居地。

    “‘考研蚁’,指不属于这所学校或在该校标准学年已修满的学生因考研原因,在该校周围租房生活、学习,并与该校师生共用教学、生活资源”。这是考研论坛上,人们半戏谑半认真地给这些寄居在学校周围,“一颗红心向考研”的年轻人所下的定义。今天,但凡排得上号的高校周边,都“藏”着“考研蚁族”的影子。放眼望去,同是“食堂—自习室—宿舍”三点一线的周而复始,甚至更为刻苦努力的学习状态,似乎让他们和学校的普通学生并无二致,可深究起来,“边缘群体”的尴尬身份、艰苦的居住环境、单调乏味的生活作息却又让他们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蚁”字蔽之的,不仅是一种群居现象,更是一种难以说清道明、或迷茫或执拗的辛苦坚持。

    一间没有窗户的五六平方米小屋里,23岁的李晓林挠挠头,略带局促地打开了话匣子。不大的空间挤进了两张木质单人床和一张杂物桌,此外便再无落脚之处。床上的被子胡乱卷着,床下堆满了各类考研参考资料,桌上还摆着前夜吃剩的方便面。“整个人好像在走出考场的一刹那懈掉了,连原来想好的狂欢饭都没了精神。”

山东人,普通二本,向往北京,仰望清华。标签化地介绍完自己,李晓林不好意思地咧了咧嘴,“我是‘二战军团’的。”在以年份为标记的考研大军中,李晓林曾经是一名“12”族,可英语科目上的5分之差让他和“清华梦”失之交臂。他一咬牙,把复习阵地直接搬进了清华校园里,加入了“13部队”。“要是差得多就放弃了,可就差那么一点点。也许在本校或者家里会有更好的复习条件,但我觉得在离梦想近一点的地方学习反而更能激发潜力。”    支撑李晓林放手一搏的力量,来自于他改变生活的强烈渴望。    “同学中也有因为逃避就业压力考研的,但大多失败一次就放弃了。”在李晓林眼里,“考研”是个和未来生活、人生梦想息息相关的坚持,也是现有条件下,他可以凭借个人努力掌控的、为数不多的上升通道。“我不是什么‘富二代’,只能依仗自己。名校研究生的就业、发展前景总比普通本科要好得多,我觉得考研、考名校是证明自己价值最直接的道路,也是改变现在生活状态的捷径。”    就在几天前的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全国有180万人浩荡赶考。有媒体报道,山东聊城某高校一个班53个人里,有50人加入了考研大军,“不考研”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不上进”的代名词。据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日前公布的调查结果,3899名被调查者中,34%的考生称考研理由是“就业前景好”,位居第一;其次是“想去更好的大学”,占29%,“想做学术研究”的比例仅占9%。    莫衷一是的答案背后,“改变”成为众多“考研蚁”赋予“考研”的“应有之义”。而这场被冠以“梦想”名义的狂热赶考也成为李晓林们心里继高考之后又一次“掌控命运的机会”,吸引着他们前赴后继地用青春赌一把未知的明天。    苦,是形容这个选择首当其冲的词。一旦选择了“校漂”考研,也就意味着自动选择了和一切娱乐“绝缘”的生活。    从撕下北京师范大学校内布告栏里“出租女生床位”的小纸条开始,江西姑娘陈晓晓就过上了严苛到近乎刻板的生活。“每天5点半起床背英语和政治,7点到自习室,晚上11点教室关门再回到宿舍。”陈晓晓说,相比于本校学生,“考研蚁”才是对学校自习室资源最“了如指掌”的人,“哪个教室在什么时间段有课、哪里上自习最舒服、哪里到食堂最近,我都最清楚。已经工作的大学同学给我起了个‘表姐’的外号,意思是每分每秒都得严格掐表计算。”    “本该挣钱自立的年纪,还要让父母为我的梦想买单,总是有些于心不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让“考研蚁”们对家人深怀愧疚,也多了些“不成功便成仁”的悲壮。    为了心里能好受一些,“节流”之外,“两战不胜”的陈晓晓选择了努力“开源”。“战线不能拖得太长,两年了,3月到8月我都会找份工作挣些生活费,抽空看看书。9月转入全面复习后,再专心全职考研。”而陈晓晓“考研宿舍”的室友里,有从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把大学过成“四年制高三”的,有因为辞掉工作考研和家里决裂的,也有瞒着家里半工半读的。“考得次数越多,怀疑和期待的矛盾感就越强烈。放弃,意味着之前所有努力付诸东流;不放弃,又要面对新的未知。”    孤注一掷地冒险后,究竟能否换来他们期许的生活?他们不愿意说,更不愿意多想。    李晓林说,他现在还顾不了那么多,最大的心愿就是分数上线,让父母的单买得“有意义一些”,也让自己回家在亲戚面前能“抬得起头来”。    “我室友说这是‘窝’,有校园媒体采访过,说是‘鸽子笼’,我觉得还是‘蜂巢’形象些,希望辛勤劳作能换来甜蜜生活。”采访快结束时,李晓林难得地诗意了一把。    在他旁边,凌乱房间的床头上,“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的字幅一笔一画,工整有力。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光明日报记者 邓晖 )


9 v* r. K4 S& G
. X& z: y7 C8 `, d( `* |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11: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研究生教育② 被“放养”的研究生
0 {. o2 t. T/ S5 e/ _. G1 F0 o) Z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3-01-11 03:35:24 ; W! Y* P! E3 v! B8 k: v7 J" k
# o, O, S( s4 t: x0 D9 f. y
    “想知道我每天早上睁开眼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吗?不是刷牙,是刷屏看招聘信息。”
0 z# S" l8 y2 u4 @    风尘仆仆的张伊凡一屁股坐在记者面前,厚重的羽绒服下还藏着来不及换下的正装。
! b3 M$ S: c6 d4 P% \9 n" a& {) a# h
    一个上午的时间,他一口气面试了两家单位。“恨不得每分每秒都更新招聘信息,生怕漏掉一丁点儿可能的机会。春节前要是不把自己‘卖’出去,这年咋能过踏实?”
2 f2 h% Y3 t6 {) l6 l! I& }4 k3 O/ k; d+ c3 K
    张伊凡口中的“卖”,是时下毕业生对找工作的自我调侃。从去年九月份开学到现在,全班19个同学里除了三四个选择继续深造外,中国人民大学某文科院系的这个研究生毕业班里,还没有一个人成功把自己“卖出去”。焦躁,成为笼罩他们心头的主调。
7 J: h+ T/ w9 c
5 `( u% q. k' ?6 m    焦躁的人群,与每年冬季浩浩荡荡的“考研部队”堪成正比。据相关统计,2012年全国共招收58.4万名研究生,与2007年的44.9万人相比,5年间增长了30%,比1997年的5.1万人翻了十倍。来自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的最新统计则显示,今年北京高校将有7.7万名研究生毕业,比去年多出1.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3 B% R& {. `/ i- _* c6 L7 N9 j2 E" D+ [9 N0 I. x& w& Z5 b
    “女硕士求职因学历高被拒,谎称本科生求职”,“研究生就业率连续3年不如本科生”,“7名研究生当上清洁工”,随手打开搜索网站,输入“研究生、就业”这样的关键词,旋即跳出的这些新闻足够引发公众一浪高过一浪的热议——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到底怎么啦?
8 I, `6 T3 g; p9 Y* m' T) \2 {9 h  r, e- @
    如果是读研前,张伊凡恐怕会对这样的诘问嗤之以鼻。可一次次求职碰壁后,他开始渐渐认定,“这确实值得反思。”
, W% v. ~5 M" n' V. Z7 ?5 n+ u! c/ @) w5 o6 G
    “过得实在太安逸了,自己‘导’了自己两年,也糊弄了自己两年。”张伊凡懊悔地掏出自己的研究生培养计划。薄薄的一张A4纸上,“修满37个学分准予毕业”的要求意味着两年里他只需要上够九门课,完成必要的社会实践和论文写作就能取得他向往的硕士学位。而在剩下的大把时间里,他和大多数同学一样,经历着从迷茫到挥霍,再到空虚的心理轨迹。6 R) A; z% T! `* y6 Y
) q( r6 g, W# h+ o; E) \
    “很多文科研究生都经历过‘学校不管、导师不管、自己又不知道如何管’的‘三不管’状态。”求学一载半,张伊凡没觉得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有啥进步,倒是游戏打通关了好几次。“‘自生自灭’状态下,自己也想主动学习,可一是有惰性,二是不知道从何下手。”就连他不久前刚刚开题的毕业论文,有很多工作也是通过邮件和导师沟通的。“我还不是最惨的。我有个师兄的导师是学院的客座教授,他每年只能在年终聚餐时见到导师一面,有时甚至是举杯遥祝一下。”
3 _% e/ e6 J4 m6 T9 h1 w
: H- U/ R- x- s0 d! e) _4 R8 j    可即便是这样,张伊凡说,报考那位老师的学生还是络绎不绝,“毕竟‘冲着学位来的’要比‘冲着学问来的’多得多。”
: ^% T6 D' i8 T6 v) [6 h
! {* |0 l* E( D' q0 A    被“放养”一年半后,张伊凡特别羡慕有实验室的理工科同学,因为“有人管着的感觉特别好。”3 q7 C/ o& O' {! s: i

  c# x  ?& M6 }# E! z8 [5 @    “确实是管着。”这个寒假,北京某重点大学生物材料专业的研三学生赵磊又得等到过年前一天才能回家,因为“老板”的一个项目正在加班加点地赶进度。赵磊口中的“老板”,正是他的研究生导师。. H. q2 T# }1 g1 h; \: c

5 L: g* [# [  Z% r  z    从跨入师门的第一天起,赵磊就成了导师项目组中最年轻的成员。从复印文档、录数据、打杂开始做起,现在刚开始接触实验部分却要面临毕业。! ^; T+ y- i8 c  z

1 x( j  f+ p% l8 @    “课题组里大部分是博士师兄,虽说这确实能锻炼科研能力,但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触及问题核心。对我而言,某种程度上就是用了两年时间打杂。”可即便是对这样的“粗放式圈养”心存不满,赵磊也并不敢和导师沟通,因为这个项目是他和导师“唯一的直接联系”。“能够得到真正锻炼的,也许大多是那些长期跟踪导师项目的博士生,而且要特别重视导师的选择,毕竟你的时间是要和导师的项目方向捆绑在一起。当然,也有幸运的研究生能够及早介入实质问题或者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但却特别少,毕竟‘老板’需要的是你为他的项目工作,而并不是他为你量身打造项目。”! R4 D1 m7 f: a- W- i3 \
4 c* D# J" w( g5 [, r* z: Z
    正是由于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的“失语”,让看似被严格管理的理工科“粗放式圈养”和文科生单纯式“放养”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如此方式培养出的研究生,质量又能如何体现?
7 ~- U: w7 W& z1 v/ C4 S" c% L& D4 T/ f6 s& h. S. k/ X
    也许,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的一番话早已洞见其弊端所在,“以‘老板’自居的老师容易以学生为工具、而放松培养学生成为独立专业人才的责任。学生如果认为老师是‘老板’,容易把自己的训练和工作当成是给老师打工,让自己缺乏自主性。在科学界,这样的被动心态,会使学生难以成为有创造性的科学家,而且可能对学术丧失兴趣。我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学生‘和’老师工作,而不是‘为’老师工作。”
  d% @1 t0 _1 m* _; r
$ w: a# o& t  j/ P    可在张伊凡和赵磊,乃至更多的研究生眼里,对这样的研究生生活只有一些牢骚或抱怨。毕竟,好的毕业论文并不是他们上研的目的所在,况且对于最终的论文答辩,他们一点也不担心。: S2 K" i& T9 Y9 [2 \) `8 R+ n; {

! D( ]4 P' ^3 \" P# {, Q, @    “答辩嘛,就是几个研究方向类似,并且相熟的导师凑在一起,秉着‘你好我也好’的精神,对对方的学生无关痛痒地点拨几句,就一团和气地结束了。你没听过‘没有毕不了业的研究生’吗?”赵磊给出的答案,似乎是校园里不少研究生的共识。
/ P; w6 Z+ }1 h& D+ Z1 Z# f! k& M* h% s; Z8 z
    “还有一个经典三段论,考研时过着狗一样的日子,上研时过着猪一样的日子,上完研找工作又得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追悔完在空虚中逝去的两年,张伊凡又像考研时一样对未知的将来寄予厚望,“但愿我经历过最后这一段,就能真的功德圆满。”(光明日报记者邓晖)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11: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历越高求职越难 全国研究生就业率不敌本科
( j$ J- o0 [1 b: w- a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01-10 11:43:36   ) C( y4 b5 T8 m8 ^  Z( d( h
  
5 G4 |  z4 B, d7 I9 U4 B" b
( r6 u. n6 D; d6 [0 `4 m9 K漫画:唐春成( q0 T) j6 p9 |. B' k7 C- h: Z
& _1 Z! Y; n2 g4 V8 c
  据《武汉晨报》1月5日报道,近日武汉一名女硕士因求职碰壁,索性将简历上学历改为本科,“冒充”本科生求职,引发全社会对硕士生就业困境的关注。
; y- O: d& g# L1 Z& e
' i& `; B% ]8 r, w( V' c6 C8 B- \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显示,从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的2005年开始,一直到2009年,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9年和2010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不敌本科生。一份来自江苏省人才市场的统计也表明,2011年高校毕业生中,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86.6%,本科生为90.3%,专科生为94.1%,硕士生就业率比专科生低近8个百分点,就业与学历呈现出倒挂现象。
4 F! y& D1 \0 ?8 q- m, I" p- i9 G0 F/ Q8 l  V4 L4 r2 v- O
  这似乎在表明,学历文凭已不再是理想工作的“通行证”。对比2003年的教育统计数据和201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每年新招研究生人数从220007人增长到517200人,10年间扩张了1.35倍。就业紧张也随之而来。根据人社部最新劳动统计年鉴,2010年城镇失业人口中25~29岁男性,本科学历的失业率为28.7%,硕士为53.3%,同一年龄区间的女性,本科学历的失业率为37.8%,硕士为57.1%。处于这一年龄区间的硕士生大多刚刚毕业,面临首次就业,却比本科生的失业率高出近20个百分点。在30~34岁区间,硕士生的整体失业率也高于本科生,女性差别更明显,本科为8.2%,硕士为28.6%。2 z/ f* Y- _5 W) i

3 Y5 k/ j' b5 @/ l  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有约160万研究生在校等待就业,每年毕业季就会新增50万硕士毕业生。但市场上并没有足够多的合适岗位对口新增毕业生。辽宁省第三季度的职业供求报告显示,该季度有10061名硕士求职,却只有8143个岗位需要研究生以上,只占全部岗位的1.5%。; O7 ]1 i# m- `' `% w
. j6 B8 s0 {( X! y2 R
  研究生就业之所以出现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研究生扩招后,部分高校软件和硬件不相配套,培养质量没有跟上;二是研究生的就业期望普遍较高,辛苦多读了几年书,都希望获得更好的职位薪水,宁肯待业在家也不愿“屈就”;三是在很多用人单位看来,招用研究生既要支付高薪酬,又要担心他们“眼高手低”,权衡之下,显然本科生“性价比”更高。
( I9 |) D" o  M! P3 w) {
& e! m) z1 q: d+ m6 m' O  据《参考消息》报道,由于扩招严重,很多高校的研究生人数已经超过本科生。但我国研究生教育仍存在科研能力差,“产学研”链条断裂,缺乏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导师”等问题,致使部分研究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提升。
, R$ R: s2 z; ]2 ~  |' e2 @/ [' [( O7 F& K( u
  据新华网报道,目前高校或研究院的硕士生导师,是以教授和研究员为主体,大多从事的是理论研究,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给予的帮助有限,更无法提供训练平台。研究生在实际培养中,过分强调理论研究水平,出校门时空有一套见解却毫无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结果是,虽然培养了大量人才,却无视就业市场需要,高校和企业都消化不了,只能“贬值”。4 s9 f- ?1 R# k4 h
% \+ @% d% t" i: }$ J) }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如今中小企业是主要的就业岗位提供者,但对研究生的吸引力有限。一方面,产业结构影响了企业用人方向;另一方面,较小的发展空间和不规范的用工标准,也让研究生顾虑颇多。辽宁省人社厅发布的2012年上半年辽宁省职业供求数据表明,由于该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对熟练工要求较多,企业对本科生和硕士生的需求量只是高职生的20%。$ m3 F$ c8 ~! q4 W

( E" z$ [5 Y# x, f7 v由此可见,想要转变硕士生“产能过剩”的现状,要从高校、个人和市场三方面入手。高校转变培养观念,以“社会可用的高水平人才”为培养标准;硕士生在加强实践能力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求职心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会从根本上缓解高水平人才的就业压力。
& J3 Q, j  U7 k' ?! @% i" p- d/ G1 N
  “建议高校建立一个就业数据库。”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建民表示,我们的研究生扩招缺乏整体设计,招生没有和就业联系,没有和经济转型、社会发展联系。我们应该根据出口调整研究生招生,根据社会需求建立反馈机制。在这方面,国外一些一流大学的培养模式值得借鉴,比如,哈佛大学长期与校友保持联系,并进行系统、完善的跟踪调查,根据校友和市场的反馈,来调整学校的招生和培养,始终保持了就业和招生、专业设置的动态平衡。% S- P" [0 |9 v- ]

1 b9 a7 X+ v4 \$ E$ @8 g) y4 X  对于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来说,眼前的就业尴尬是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研究生就业期望值过高是影响成功就业的一大原因。”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研究生要想更好就业,就要正确认识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调整职业期待值。
3 }: X+ C! r3 |: F
# f- z) C6 b7 f+ T$ l. s, V$ Y  由于学校课程已经全部修完,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专业研究生二年级的小王,正准备搬出学校,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利用各自专业优势进行创业。这个过程中,他对互联网行业的了解,也从理论模型转向了具体的技术层面。这让他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充足的信心。“即便最终不能创业成功,在探索中也能发现新的方向和兴趣点,好过躺在所谓金字招牌上,迎接‘毕业即失业’的命运。”他说。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11: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求职时刻:4万余研究生扎堆招聘会/图8 E# U/ X; g4 f6 w: v
3 A. s3 R# t/ f& T5 |3 _

/ ?5 h, J4 I( {! o; d9 I+ b/ ]
) _3 W8 U5 S. B
  V( z1 J; ?3 g& G7 _
来源:京华时报2013-01-07 08:41:47/ g* Q# u. d/ v) @

/ }2 j) S- A& @; r◎818家单位供应1.8万余岗位◎7.7万毕业研究生将创新高1 G/ r' }9 L( }& s

! B& g6 b5 {6 ?& [+ b" _  本报讯(记者赵鹏)随着今年本市研究生毕业人数将达历史新高的7.7万人,时隔近3年,大型毕业生招聘会再次回归京城。昨日,“2013年北京地区毕业研究生专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招聘会”携1.8万个就业岗位亮相,4万多名毕业研究生涌入国展求职。
7 g9 e3 J& Y0 W; u0 }
! S' U% x8 r6 y% [; I; W9 P  ■现场! v, f+ U; _+ M# D9 {. c# b
5 U* G8 B2 P0 S, r# o' t, g
  求职和复印均排长队" ^7 d, \( Y) N& U% a7 B

& s/ Q& a0 M( Z( I4 A* K  当日,包括市属国有企业、外资及民营企业在内的共818家用人单位齐聚招聘会现场,招聘2013届毕业研究生,并提供了1.8万余个就业岗位。
6 d1 x; }4 b4 K# A2 x# X3 p& O, e, @" |4 b
  9点招聘会开始后不久,通用电气、微软中国、IBM等一些颇具人气的外企展台前就已经排起了长龙。才10点多,记者见到搜狐、腾讯等国内名企的展位上,也已经堆起了厚厚的简历。! f# t% y* H5 z6 o
1 _$ X# x3 F; w
  很多毕业生在拿着20多页的“会刊”按图索骥地投简历后不久,就发现由于名企众多,手中备的几份简历远不够用,想投的岗位比预期多得多,导致不仅投简历排队,复印处也要排大队。
: V2 s5 Z* }$ ?0 b+ z* d8 S
+ s, p! c& o! J. z) q/ ~% I5 g  一名参会的研究生告诉记者:“我的心理预期是外企、事业单位和国企,实在不行再去私企。当然投简历的广种薄收是必须的,这样可以增加我的成功率。”
4 W) P4 g7 {2 ]* F) J& H% m6 j0 N
  ■发布" d7 G% P, ~" S0 ^

: |1 T; h3 Y) [; Q* t. K  7.7万毕业研究生创新高
& c- t. B% G& ?& ]5 [$ r. a! c2 U. E2 q
  市人社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自2010年后,就未再举办本专科毕业生或毕业研究生的专场大型招聘会。对于恢复举办大型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人社部门表示,随着本市经济发展,不少新成立的研发机构或者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其他企业,纷纷向本市人社部门提出,希望能够举行大型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补充其急需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今年北京地区毕业生人数约23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有7.7万人,创下新高。相比去年这一数字激增了1万多人。综合考虑后,本市决定推出这一大型毕业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以促进北京地区2013届毕业研究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A# x; E2 t$ f! U9 ~

5 V1 g! Y  s) U5 j2 R/ [  ■热点回应2 ]' y8 K  ~) [: I3 T$ }5 z6 \% u

4 G  X/ p3 z/ Z2 V/ I  研究生求职应围绕专业范畴: g! r" E+ L' _8 H; s# n4 F, [
+ _/ }5 n8 w9 c4 r
  近日有媒体曝出消息,武汉大学硕士毕业生为找工作“隐证”降级,冒充本科毕业生应聘。这位武大硕士研究生称,她自去年硕士毕业后,半年时间跑了40多场招聘会,到目前仍未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A1 |! G) V5 n1 O

9 n( h% b% E% C& O3 V& a  对此,市人社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这位负责人认为,这种情况可能与研究生和本专科生的就业方向不同有关。本专科生学习重基础,就业面相对较宽;而研究生学习更专业,虽然就业面略窄,但就业后的发展空间更大,也更深入。为此他建议,研究生求职应尽量围绕自己的专业范畴,这种有针对性的求职成功率更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7 07:17 , Processed in 0.1073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