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82|回复: 0

收字最多规模宏大的韵书《集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6 21: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佚名   
来源:http://www.zhsc.net/
2005-4-26


     《集韵》是一部收字最多,规模宏大的韵书,“自李登《声类》以来,音韵书之该博,无有及之者”(孙诒让《集韵考正·跋》)。

     宋代初年,全国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也相应地发达起来,纂修了《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等大书。为了科举取士的需要,真宗时修成《韵略》及其详本《广韵》,颁行于世。至仁宗景祐元年(1034),宋祁、郑戬等向皇帝奏言,奉命考校御试进士时,发现举人诗赋多误使音韵,考官们也各执一见,以致要请皇帝亲自裁定,原因是“《广韵》、《韵略》所载疏漏,子注乖殊,宜弃乃留,当收复阙,一字两出,数文同见,不详本意,迷惑后生”,请求“重撰定《广韵》,使知适从”。于是宋仁宗命令宋祁、郑戬、王洙、贾昌朝刊修,以丁度、李淑为负责人(见《集韵》卷末修书本末)。至宝元二年(1039)书成,皇帝赐名为《集韵》,颁行天下,立于学官。

    《集韵》共十卷,平声分一二三四(不象《广韵》那样分上平声、下平声)计四卷,上、去、入三声各分上下,计六卷。前有《韵例》,讲编撰缘起,列“十二凡”(即十二条凡例),说明编书的总原则是“务从该广,经史诸子及小学书更相参定”。我们可以说,“集韵”的“集”字就是“务从该广”精神的概括。

      这是部韵书,即按韵编排的字典。先分四声,再分韵(共206韵),每韵内再排列若干组声母、韵母、声调全同的同音字(叫做“小韵”),这些是与《广韵》的相同之处。但是各小韵的排列次序不象《广韵》那样杂乱无章。以东韵为例,一等的各个小韵排列在前,三等的在后;声母同类的小韵一般聚在一起,如前四小韵分别为舌音端、透、定、来四母字,第五、六小韵为唇音并、明两母字。这样的排列对使用者来说,方便多了。

     现举卷六上声养韵的一个小韵来看看《集韵》的列字、注音、释义等的体例,并具体解释有关的凡例。

     “○”号表示以下诸字是一个小韵。一个字的不同写法都汇聚在一起,如开头的八个字形实际上是一个“网”字。双行小字是注解,开头的三字“文纺切”表示整个小韵的读音,最后四字“文二十一”意为这个小韵收了二十一个不同的字形。中间的若干字才是对“网”的注释。“网”这个字形是见于《说文》的,《集韵》编者以之为正体,第二、三、四字形被认为是或体,第五字形是籀文,最后三个字形是古文。卷首《韵例》第二凡云:“凡古文见经史诸书可辨识者取之,不然则否。”就是说,《集韵》所收的各种字形都是有根据的。当我们看到“蛧”的第四个字形是“方”时,也许觉得奇怪。如果看到《周礼·夏官·方相氏》“以戈击四隅,殴方良”,郑玄注“方良,罔两也”,陆德明《经典释文》“方良,上音罔,下音两”,就会了解《集韵》编者是如何广收异体字的了。但是《集韵》编者排斥“俗体”,这在第十一凡里有明确声明,所以“网”的注释之末有“俗作冈,非是”的话。

     第一凡:“凡字训悉本许慎《说文》,慎所不载,则引它书为解。”上举“网”字的双行小注里“庖犧所结绳,以渔”是抄自《说文》的训释,“一曰无也”是《集韵》编者加的另一解释。读者要注意的是,“一曰……”大多数是《集韵》加的义项,但有些是《说文》原文的,如上声豏韵“?”字注“《说文》:犬容头,进也。一曰贼也”便是。古代无精确标点符号,后人读书不易知道引文在何处截止,这最好能查检一下《说文》原书。《集韵》的释义可谓要言不烦,这远胜《广韵》。

     一组不同形体的字中,如有见于《说文》的,即以之为正体,《集韵》的206韵的韵目用字,有二十多个不同于《广韵》,而且比较怪,原因主要在此。如上声四十九韵目用字,《广韵》是“敢”,《集韵》换成“?”,是根据《说文》的,《集韵》把“敢”作为第四个字形,注明“隶作敢”。(有少数是换另字,如《广韵》入声八“物”,《集韵》作“勿”。)

    《集韵》的收字和训释首先根据《说文》,但《说文》只收字9353,重文1163。而《集韵》收字至53525字之多,几达五倍,凡《说文》所无者,则以他书为据,《集韵》把经史诸子,前代字书、韵书的字尽量搜罗,《集韵》比《广韵》新增27331字,“自宋以前群书之字略见于此矣”(顾广圻《补刊集韵序》)。异体字特多,是《集韵》的一个重大特点。

    “又音”多,是《集韵》的另一重大特点。第三凡说:“凡经典字有数读,先儒传授,各欲名家,今并论著,以稡群说。”如“倚”有六音:居宜切、于宜切、巨绮切、隐绮切、卿义切、於义切(平上去三声各两读),第二和第三音便是“先儒”徐邈、王肃读《书经》、《易经》的音(《广韵》只收第四、六两音)。

    又如“松”有祥容切、思恭切二音(《广韵》只有祥容切一音),《集韵》载明思恭切音是“关中语”。搜录方言异音是《集韵》又音增多的原因之一。

     又如“拢”字,《广韵》上声董韵力董切,《集韵》也承袭此音。此外,《集韵》平声东韵卢东切小韵,共四十二字,僻字居多,可是最末一字却是“拢,理也”,象是补上去似的,何以如此?看看宋代词人用韵即可明白个中道理,如苏轼《南乡子·裙带石榴红》词押的平声韵:“红侬逢通工空拢胸”,晁端礼《望海潮·高阳方面》词以“雄虹空鸿中戎风功衷忽拢”押韵,足证“拢”在宋代也是平声字。吸收当代读音而不拘守前代韵书,这该是《集韵》的特点之一吧!

     有若干字又音很多,如“圈”甚至有八音:去爱切、驱圆切、逵员切、苦远切、宭远切、巨卷切、具愿切、逵眷切,分隶于有关韵下(《广韵》只收三音)。“又音”有的是音义俱别的不同词儿,有的是义同音别的多音词,《集韵》广泛搜罗,按其声韵调分置于各韵。但是在《集韵》里,某字有没有又音,有多少又音,很难查检,因为它在各个反切下没有互注又音。

      南宋人李焘说,《集韵》颁行,列于学官,《广韵》势力就衰微了(见《说文解字五音韵谱自序》)。但在宋亡以后,元明两代,浩繁的《集韵》几乎湮没无闻,清初博学如顾炎武,在《音论》中也说它不存在。直至康熙四十五年(1706)曹寅刻本出后,才陆续有人利用它,研究它,虽然如此,看来《集韵》的价值迄今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兹试述其作用如下:

      一、后世字典辞典的编撰,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集韵》的成果。《康熙字典》于每字下都录载前代主要字书、韵书的反切与义训,这部大型字典首次吸收了《集韵》的成果。《中华大字典》收字四万八千多,反切全用《集韵》,“《集韵》所无,乃别采广韵以下各韵书为用”。日本学者诸桥辙次的《大汉和辞典》、台湾省出版的《中文大辞典》基本上都收录了《集韵》的反切与义项。目前正在编纂的《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都无不重视《集韵》,将更准确、更全面地吸收《集韵》的成果。

     二、《集韵》是一部规模宏大的韵书,它虽沿袭《广韵》的体例,但有很多改革,因而它是研究音韵学的一份重要史料。与《广韵》相异之处这里不能缕述,仅举数例于下。隋唐之际汉语只有双唇音声母,而无唇齿音,所以陆法言《切韵》的反切系统里二者是不分的,《广韵》仍然沿袭,以唇齿音字切双唇音字,其实宋代语言已有唇齿音,《集韵》反映了实际语言,作了改革,以双唇音字切双唇音字。

     再看下列一类字反切用字的变化:
               敲      嫌       见       鸡
    《广韵》  口交切  户兼切  古电切  古奚切
    《集韵》  丘交切  贤兼切  经电切  坚奚切
    反切的原则是反切上字取声母,反切下字取韵母,拼合所得就是被切字的音。《集韵》对上述字换用了反切上字,就使得拼合和谐,更切合语音实际。要研究宋代语音,《集韵》是非常重要的资料。

      三、《集韵》收字达53525之多,异体特多,因此研究碑刻、古籍时,要辨识文字,探究意义时应该充分利用这部韵书。如北齐宋显伯造象的“?”字,《集韵》列为入声屋韵“斛”的或体。《吕氏春秋·重己篇》:“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勯,而牛不可行,逆也。”“勯”字,《说文》、《广韵》未收,《集韵》寒韵:多寒切,力竭也,音义悉合。

     四、要了解汉字纵的发展历史,《集韵》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横断面。如《广韵》职韵收“职”,又收“軄”,注明是“职”的俗体,但在《集韵》,二字并列,注曰“或从身”,不认为是俗字。又如《说文》十三上“總”字注:“臣铉(按,徐铉,宋初人)等曰:今俗作摠,非是。”而在《集韵》则不认为是俗体,《集韵》认为俗体的是“捴”,现存的元刊本《朝野新声太平乐府》正是用“捴”字。

     五、《集韵》“今所撰集,务从该广,经史诸子及小学书更相参定”,因而它引用了大量的在编纂时代仍流传的古书,其中有若干后来散佚了,也有若干虽然至今仍存,但在流传过程中文字有讹夺错误。自《集韵》在康熙年间重现后,清代学者纷纷利用它从事校勘、辑佚。如《说文》(大徐本)五下“冘”:“淫淫,行貌。”《集韵》平声侵韵“冘”字注:“《说文》:‘冘冘,行貌。’”段玉裁以此作为根据之一,改正了今本《说文》的这一误处。

    六、近年来,唐宋时期汉语的词义研究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规模宏大的《集韵》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的重要资料书,如敦煌变文的《舜子变》:“从项决到脚?,鲜血遍流洒地。”“?”的读音与意义为何?在《集韵》平声尤韵中即可查到“?”,雌由切,股胫间。

    七、《集韵》广泛搜集了当时通语和方言的词汇,其中有若干保存至今天。如上声果韵“没”,母果切,“不知而问曰拾没”,这就是今天的“什么”。又如上声马韵:“?”,乌瓦切,“吴俗谓手爬物曰?”。这词仍活在今江淮方言、吴方言、赣方言、粤方言里。平声盐韵“挦”,徐廉切,摘也。今南昌、江淮方言仍存。所以方言学者十分重视《集韵》。

   《集韵》是一部韵书,如果懂得音韵学常识,查检自不成问题,它比《广韵》好查,因为它的小韵次序是按声母的类别排列的,前已述及。如果只懂得诗韵(106韵)的人要查《集韵》,那就要知道诗韵的一韵相当于《集韵》的一至三韵,如二冬相当于《集韵》的冬钟两韵,次序则是相同的。《集韵》广泛搜罗又音,可是在字下一概不互注出来;而异体字特多,其中一般人不识的怪字必多,这就需要从字形的角度来查了,南宋李焘早就指出,可以利用《类篇》查阅《集韵》,《类篇》是在《集韵》成书后按丁度等的建议官修的按字形编排的字典,是《集韵》的姐妹篇。需要注意的是,它与《集韵》也不全同。《类篇》收字31319,《集韵》的好多异体字未收。大型字典也可被利用来查检《集韵》,他们的字数虽近五万,但皆不及《集韵》多,可见《集韵》有些怪字没有被搜罗进去。这些大型字典各字下载《集韵》音,但不全,举“圈”字为例,《康熙字典》只录《集韵》六音,失载巨卷切、逵眷切二音,《中华大字典》失收具愿切、苦远切二音,《大汉和辞典》只收五音,《中文大辞典》录七音,失收逵员切音。但是在《集韵》的字形索引还没出版前,这些字典在查检《集韵》时仍有作用。

    《集韵》现存宋刻本一种及影宋抄本数种,以汲古阁影宋抄本最为有名。朱彝尊曾以此本属曹寅刊刻。是为栋亭五种本,中华书局四部备要1936年曾据此排印。另有清顾广圻重修本1937年商务印书馆曾据此影印。曾、顾二本错讹都不少,后有不少订误者。据悉中华书局已决定整理出版《集韵》,若能以诸本对勘,吸收前人的校勘成果,将是有功于学林的一件大好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7 23:44 , Processed in 0.0623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