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23|回复: 1

2009年广东高考作文阅卷手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8 16: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邱海林 ( 广州市第二中学) 来源:http://eblog.cersp.com/userlog18/42801/archives/2010/1312451.shtml
2010-1-8 21:09:00

2009年6月13日

  今天是阅卷报到,天气热得很,8:30走进阅卷点(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进了教学大楼,兜了一圈找到作文17组的开会地点,已是汗流浃背。因为第一次参加广东高考作文阅卷,心里稍微有点兴奋,加上此前兜的一圈,又感觉有一丝烦躁,想想不能用这种心态去评阅考生的作文,这才慢慢平静下来。

  报到时,领到了试卷和参考答案,另有11份作文样卷,样卷上并没有显示出专家的打分,为了验证自己的评分与专家们评分的切合度,我用自己平时批阅作文的平均速度给这11份作文各打了一个分数。

  上午的培训会议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华南师大文学院柯汉琳教授讲话,他着重强调了阅卷的责任心,对往年阅卷过程中极个别不负责任的阅卷老师提出了批评,为此还引网上对高考阅卷的某些批评意见来引起大家的重视。接下来是作文阅卷组组长陈妙云教授的作文阅卷培训,她再次强调了阅卷的责任心,并借用作文试题中的话说:“作文阅卷要保质保量,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然而,这个常识虽易知而难行。”她指出,阅卷老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既是对考生十几年辛勤学习的负责,也体现了作为老师的职业道德。为了降低评分的误差,提高作文阅卷的质量,每位批阅作文的老师首先要通过正式阅卷前的试评和测试,为10篇作文打分,至少要有7篇作文与专家的误差不能超过规定的误差范围(6分之内)才算测试合格;此外,进入正式阅卷后,每位老师每天都要接受两至三次的随机抽测,超过三次不合格,需要进行再培训方可继续阅卷。听了这些话,不由得感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

  上午培训的重头戏是陈教授对今年高考作文的精彩分析。她从对“常识”的理解与把握、对题干和提示语的理解与把握、对作文要求的理解与把握、对评分标准的理解与补充以及对11份样卷的分析与打分等五个方面作了指导。

  陈教授的分析和点评全面透彻,切中要点,逻辑严谨,对11篇样卷的打分客观合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在她对11篇样卷的点评和打分过程中,场上不时传来老师们的惊呼声,我听出来这些老师们对一些文章的打分不是十分理解,尤其是对几篇打分较高的文章,可能还是觉得打高了吧。我心里庆幸,自己的打分与陈教授的打分比较接近,甚至认为第一、二篇文章还可以再高些。又想起广州市教研室唐吉民老师说过的话,有些老师一进阅卷场,他面前的语文试卷有效分已经变成135分甚至更低了。这样下去,我们语文的分数很难上130甚至120分也就不奇怪了。我也和同事讨论过这个问题,我曾开玩笑地说,作文分数不是自己荷包里的钱,只要不是无原则,是不应该那么“吝啬”的。

  下午培训结束,马上分组进入评卷现场进行试评。首先弹出的10篇文章就是陈教授点评的其中10篇,小组长解释说是让大家进一步熟悉评分标准,强化样卷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不过,老师们很快就按捺不住,开始进入测试环节了。我和同组增城中学的黄蔼北老师一边看文章一边讨论,谨慎地给每篇文章打分,首先跳出的测试卷是一篇题为《与常识同行》的文章,我们商量,文章内容符合题意,结构完整,字迹非常漂亮,于是不约而同地打了50分,接着又打完了剩下的几篇。结果一上传,我们俩都没有通过测试。仔细比对专家的打分,发现我们的打分相对偏高。比如上面说到的那篇《与常识同行》,我们打了50分,而专家们的打分是43分,相差7分。再认真分析一下,发现文章对“常识”的理解不是很准确,而且模式化作文痕迹明显,联想起样卷中按照议论文模式化训练出的作文得分,也只在45分上下,我们的打分确实是高了些。这也给我们的平时作文教学提了个醒,许多老师认为训练模式化作文好歹可以得上个42-45分,看似“保险”,实际上失去的是争高分的机会。

  再认真地对照一下陈教授培训的内容及样卷打分,我终于顺利地通过了测试。

2009年6月14日

  今天上午进入正式评卷阶段。

  昨天有部分老师没有通过试评测试,在组长的二次培训及老师们的努力下,大约在9:00的时候,组长宣布所有的老师都通过了试评测试,这时,我已经差不多评完一包(30份)了。

  我在批阅第一包作文时就遇到了考验,这一包的作文水平普遍较低,这些文章或内容与“常识”风马牛不相及,或套作宿构的痕迹明显,还有的写不到300字。最离谱的有3篇:一篇是照抄现代文阅读必考的文章《自由和科学》,大概有300字;一篇在中间部分照抄现代文阅读选考的文章《耕作的诗人》,如果不仔细看,还真不容易发现;还有一篇只写了一个题目“常识”。印象中,还没有改到10篇,我就已经打了5篇不及格,其中有3篇(上面提到的3篇)在10分以下。评完一包,我去组长机上查看我评卷的各项数据,发现均分只35分多一点,而标准差也超过了10。由于担心自己的打分过严,于是认真对照评分标准和样卷,把先前评过的一包作文一篇篇地再过一遍,遇到自己拿不准的文章,又和组长交流了意见,直到确信没有冤枉考生,这才进入第二包的批阅。到11:30上午评卷结束,我还只评了不到80份作文。

  下午2:00,刚打开一包作文评了第一篇,就跳出了“经考核,您本包考核成绩合格,请再接再厉!”的字样,这才想起培训时陈教授说过的每天测试,所幸自己的态度认真负责,标准把握得较好。改了几包之后,再查看自己的评卷数据,发现平均分已经接近了39分,而标准差也降到了不到9。不过,与同组的老师们相比,均分还是相对低了些,标准差也高了些。第一天正式评卷结束的时候,我只完成了187份,工作量在同组20人中,只排在第9位,最高的已经评了近250份。我算了一下,广东今年有64万4千多考生,每篇作文按两评算,参加作文阅卷的老师是850人,如果8天完成任务,每人每天大约需要批阅250份,我的速度还是慢了些。

2009年6月15日

  今天上午从昨天没有评完的一包开始批阅。由于对评分标准更加熟悉了,所以评卷的速度也不断加快。

  然而,不久就出现了新的问题。由于随机测试的压力以及平均分和标准差的约束,老师们出现了打“保险分”的现象。中途休息的时候,我经过组长的机子,瞄了一下自己的数据,发现工作量还是排在20个人的中间,而标准差只有5点多(理想的标准差在6-7),同组中标准差最低的只有3点多,对此,各小组长都及时作了提示。

  上午阅卷结束,我评了140份,按照这个速度,我今天应该能够完成250份,一天的工作量实际是6个小时,我的平均速度约为每份90秒;我打的平均分约40.5,比整个题组的平均分高了接近1分,标准差为7.4,在同组中排第三。

  下午评到一包较好的作文,看来这一批考生整体上有较为丰厚的阅读底蕴,平时作文训练得法,卷面也非常干净(昨天批到的第一包作文,卷面非常糟糕)。忽然想起,参加阅卷之前,我曾和一同来的袁谋俊老师说笑,在江苏评卷的时候,评出一篇满分作文,并得到确认,评卷老师可以得到100元的奖励,不管广东有没有这个政策,我一定争取评出一篇满分作文,也算不虚此行。他笑我,你有这个心,还得考生有这个水平。想到这里,我对这一包作文看得格外仔细。但是,一包差不多评完了,一类卷倒是有几篇,只是与我想象中的满分还有较大的距离。然而,“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就在下午评卷临近结束的时候,一篇优秀作文跃入我的眼帘,这个考生紧扣“常识”,以“无甚高论,只是常识”为题,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题好一半文,此言不虚啊!)文章开头引用了公共知识分子梁文道的新书《常识》封面上的一段话:“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充分显示了自己的阅读视野,其思考问题的高度非一般考生可比,文章的观点具有非常强的现实针对性。接下来两段列举三鹿集团的倒下和某些房地产商的罔顾居民权益两个典型事例,并引用了卢梭《社会契约论》的名言“天赋人权”,分析当今部分企业和官员“常识”缺失的现状。第四段分别列举文化、环保、体育、社会公德等领域的“常识”缺失现状。文章剖析由点到面,入木三分,表现了对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强烈的责任意识。笔锋犀利,语言富有张力。结构严谨,首尾呼应,第三、四段结尾以相同句式收束,颇见匠心。只是美中不足,有两处笔误。我想给这篇文章打60分,但组长先前有言,打60分必须逐级上报,于是请组长过来帮忙把关。他反复地看了几遍,还是建议打58分。也许组长是认为有那两处笔误吧?这样想着,于是在“表达”项扣了1分,打了59分。按规定,这样的文章是要经过大组复核的。结束前,我又找了组长,阐明了自己的意见,争取打60分,他表示,明天请示大组再作定论。

  晚上回来,我把这篇文章的情况简单地向我的老师韩志柏先生说了一下,他认为,名家也会犯类似的小错误,更何况考生的时间仓促呢?如果是文采问题,那更无妨,因为“文采是个低端概念”(周泽雄先生语),一定要为它争取满分。

2009年6月16日

  今天上机第一件事就是先打开昨天那篇文章,再认真地看了一遍,还是决定先打60分提交上去,如果复评不能打60分,也可以理解,毕竟真正的满分作文还是最好不要有给人挑剔的地方。

  上午改卷中遇到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作文材料的运用方面。

  关于作文材料,我在平时的训练中曾着重向学生强调了以下几个关键词:一是积累,二是个性化,三是多角度转换(即一材用于多主题、多话题)。多积累是基础,个性化是筛选归纳,多角度转换是应用训练。一言以蔽之,在积累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兴趣并理解深透的材料进行多角度的训练是解决作文材料匮乏的好方法。

  积累材料首先要注意准确性。考生不一定要把这个材料的具体细节都记住,但是有关材料的要素,如时代(间),地点(国家),人物,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等一定要记得准确无误,以免出现“关公战秦琼”的笑话。今天的阅卷中就遇到了不少此类的笑话,如,有考生写“就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里8226;波特’一样,一千个人也会对‘常识’有一千种判断”,如果说这个考生的语言机智还能够让阅卷老师会心一笑的话,那下面的考生就让老师笑不出来了,如,有考生写“班固在山上被野草划破了手,于是根据这个常识发明了锯子”,有考生写“司马迁看到小朋友掉进缸里,于是利用自己了解的常识,急中生智,用石头打破水缸,救出了小朋友”,有学生写“为了读书,岳母可以三迁”,还有考生写“众所周知,美国总统布什的妻子赖斯原先想做一个音乐家,但是她打破常识,最终走上了从政的道路”,甚至有考生写道,“众所周知,毛泽东推翻孙中山政权建立了新中国”,如此等等,令人叹息。

  积累材料还要注意选择自己感兴趣而熟悉的领域,且不能人云亦云,以免“撞车”而让阅卷老师产生“阅读疲劳”。笔者在阅卷的同时,对考生运用的材料作了一个抽样统计。在100篇作文中,凡是写议论文的考生,材料运用主要集中在以下一些人和事上:伽利略证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15篇;牛顿看见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13篇;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12篇;汶川地震,10篇;达尔文提出“进化论”,6篇;哥白尼提出“日心说”,5篇;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4篇;其它如司马迁、陶渊明、李白、司马光、袁隆平等又有若干。从以上统计看,考生运用材料“古今中外”皆有涉及,除三鹿奶粉及汶川地震外,其它材料多为“老面孔”,以致于有老师戏称“阅卷场上,铁球与苹果齐飞,令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中午休息的时候看到了昨天的《南方都市报》,上面报道了宋海副省长视察高考评卷场的消息,他提出了“高考评卷,要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要求。此外,还有一篇文章,针对网上20多秒“扫”完作文的传言作了详细的澄清。在此,我补充一下,20秒“扫”完一篇文章实际上是不可能的:首先,你用鼠标把文章从头拉到底瞄一遍就不止20秒,再点五个分数(内容、表达、发展等级、错别字扣分、标题及字数扣分),然后“确认”和“提交”,实际上最快的也要40秒以上。

  同一版还披露了第一天评卷中就有50多篇零分作文,令人大吃一惊。提到零分,在当天的报纸上,还有署名为“三季稻”先生的一篇文章《“零分文体”,恶搞到底》,文中写道:“零分,倒不是要当白卷英雄,摆的是蔑视权威和主流的架势,以恶搞来调戏正经,以情绪来消解理性,以时髦的空洞来对抗说教的空洞,甚至,以谩骂来取代说理。一种草莽的、嘲笑时弊同时自身携带时弊的腔调获得了不少的掌声。”对此,我很不能苟同,“三季稻”先生分析得透彻,只是忘了在“零分”背后,不知道有多少失望与无奈的目光。个中况味,不是当事人,不足以体会。

2009年6月17日

  今天进入正式评卷第四天。

  上午评卷刚开始,电脑就一张一张地跳出试卷,组长通知,试卷已经进入二评,这些单独跳出的是一、二评分差超过6分,也就是要求三评的试卷,听到这话,老师们的神经陡地一紧。三评,基本意味着自己的每一次打分都将决定考生作文的最终得分了(真正三评还不能决定的试卷少之又少)。为了了解自己的二评与其他老师的一评打分是否接近,休息的时候,老师们纷纷到组长那里查看自己的评卷记录。据组长讲,去年一、二评分差超过6分需要三评的试卷约有25%,也就是说,每包试卷可能有七八篇试卷一、二评分差在6分以上。我惴惴不安地查看了一包自己的二评卷,结果发现自己与一评老师分差超过6分的只有一份,这才稍微松了口气。接着,我又查看了十来篇自己的三评文,发现我的三评试卷大约有80%是与一、二评中打分较高的老师相近,这与我的初衷是相符的,前面说过,只要不是无原则,我是主张分数朝上打的。

  中间休息的时候,组长去参加了大组的会议,回来传达了关于发展分的纠偏意见:有部分老师“发展等级”跨级打分过多,把给学生“发展等级”分当成了慈善事业,像广州人所说的“太公分猪肉——见者有份”,大家差不多。也许,这些老师并没有认真领会陈妙云教授在培训时强调的,只要考生在“发展等级”四点任意一点有突出表现即可打满分,当然,这必须建立在考生“基础等级”也取得了相应的高分。

  在提示对“发展等级”分纠偏的同时,组长还强调了老师们要敢于打高分。从阅卷现场看,高分率偏低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客观上,一是因为今年的作文题易写难精,二是考生的作文水平整体不高;主观上,也与部分阅卷老师打分保守有关系,第一天培训时,陈妙云教授对样卷的打分就曾引起过不少老师的骚动即为明证。根据等级评分标准,广东高考作文50分以上应为一类文,实际上,有不少老师在为一份试卷打48分的时候,手就如同食堂卖菜师傅的手一般——发抖了。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试想,即使打51分,也不过相当于百分制的85分。据统计,2008年,广东高考48分以上的只占7.4%,从数据看,广东高考作文的高分率明显偏低,与老师们不敢打高分不无关系。好在我在打分的时候,还是注意到了这一点,经我手里评出的高分比例还是高于其他老师的,我们全组也只有我一个人打出一个满分(尽管最终未必能够得到确认)。

  下午结束的时候,我看了一下自己的工作量是1067份,平均分是40.9(题组是39.9),标准差是6.75(题组是6.77),除工作量在组内相对略少外,另两项指标令我心里略显安慰。

2009年6月18日

  今天弹出的要求三评的试卷比昨天更多了。这些文章确实是相对比较难评的,其中多为立意与“常识”貌合神离或藕断丝连的文章。上午评到一篇三评文章,题目是“生命的常识”,文章以四川5.12地震为背景,以废墟中伸出来的一双手为材料,突出了“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自信自强,奋斗拼搏,这是生命的常识”的主题。应该说,文章的内容是符合题意的。考生的感情真挚,文笔流畅,文章结构严谨,层层深入。不足之处是除了在最后一段点到了上面说的主题之外,前文很少提到“常识”的概念(尽管许多地方是在说“常识”)。一评老师可能认为它偏离题意而打分不高,二评老师与一评分差超过了6分。我认真地看了几遍,确认了前面所说的看法后,又征求了组长的意见,最终打了48分。休息时,请组长看了这篇文章一、二评的记录,发现我的打分正与第二位老师相近。

  由这篇文章,我再次想到了考场作文在开头(或结尾)处点题与论证过程中扣题的重要性。阅卷过程中,经常看到考生写“春来草自青(花自开)”,或是“阳光总在风雨后”,或是“做人要诚信”,“孝心无价”,等等。不可否认,前者是自然常识;后者是人生(道德)常识。然而,可惜的是,许多考生兴之所至,却忘了“常识”才是本次作文的核心话题,忘了点题和扣题,老师只能严格按等级评分标准判偏离题意。

  打完上面的那篇文章后,组长来问我第一天打的60分作文在哪一包哪一号,于是跟着他去控制电脑把第一天的评卷记录打开。从电脑的记录看,这篇文章已经经过了一评、二评,还有小组长与科组长的调阅。我查了一下,二评是53分,考虑很多老师不敢打高分,这个打分应该算是不低了。然而,因为分差超过了6分,还要看三评的打分。不过,因为小组长与科组长都已调阅过,相信这篇文章最终的打分应该不会低于57分。

  中间休息的时候,袁老师跟了我说了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实际是写母爱的,但考生很聪明。他写了两件事,最后都与“常识”关联到了一起:一是母亲每次吃饭都把好菜留给“我”和妹妹吃,自己只吃腌的咸菜。长期吃咸菜不利于身体健康,难道母亲不知道这个“常识”吗?二是母亲的额头长了一个瘤子,医生建议她做手术切除,但她始终没有去做手术。肿瘤如果不切除可能会恶变,难道母亲不知道这个“常识”吗?知道“常识”而不按“常识”去做,为什么?全是缘于母爱!文章的主题在看似反“常识”的叙述中得以凸显,令你不能不为考生真挚的感情而动容,巧妙的构思而折服。

  由此,我想到,“常识”可写的内涵其实很多:你可以写“自然常识”,也可以写“生活常识”;可以写“科学常识”,也可以写“社会常识”,等等。然而,从某种角度讲,考生选择了写哪一种内涵的“常识”,也就决定了他文章立意的层次。我们承认,“春来草自青”是“常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也是“常识”,然而,它们与写关爱自然、关注社会与做人的“常识”相比,背后因少了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显然冷漠了些,单薄了些。

2009年6月19日

  今天一上班,组长就强调了一点,临近阅卷尾声,老师们不能放松自己的要求,既要保质,又要保量,谨防“书到临尾渐渐松”的现象出现。

  由于越往后,三评的试卷越多,我特别留意了这些三评作文的特点,发现有两种情况值得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引起注意,一是“穿靴”“戴帽”,二是文体不纯。

  所谓“穿靴”“戴帽”,是指在作文开头和结尾部分勉强提一下论题,而实际论述过程中无论是举例还是分析均与论题没有关系,完全是另起炉灶,即陈妙云教授所批的“挂羊头,卖狗肉”。由于在开头和结尾部分也提到了论题,这类作文有一定的欺骗性,如果不仔细看,很容易被他们蒙混过关。

  文体不纯是个老话题,相信每位老师在备考时都已经作了提示,但每年的高考都有考生“中招”,这种情况比较多的表现为叙议不分。如,有的考生文章看起来像记叙文,却没有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更不要谈细节描写了,偏偏记叙的篇幅在全文又超过了一半甚至三分之二,且时不时地间以牵强而干瘪的议论,令记叙文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荡然无存,从而失去可读性。还有一些文章从结构上看,开头提出了中心论点,摆开了一副议论文的架子,却又突然在第二段开始用大段的篇幅来回忆自己与“常识”有关的经历,这样也可以啊,你写到底,我就当你是一篇记叙文了。他不!第三段又提出了一个分论点,再举一个前面我说过的“大路货”的论据来进行分析说理,令阅卷老师无所适从,只好在“表达”一项上大扣其分。

  除以上两点之外,还有少数考生想搏“出位”,试图以所谓的“形式新颖”掩盖其思想的浅薄、思维的低幼、思路的混乱。其实,阅卷老师并不反对采取新颖的作文形式,但考生要注意的是,你选择写什么文体,就必须像什么文体。否则,只能徒增扣分因素。前几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卷场发现有考生以元曲“叨叨令”的形式作文,将初评老师“忽悠”过去,却在二评时被专家发现少了“叨叨令”中应有的“也么哥”而判为“不符合文体要求”,惨遭不及格的命运。今年的评卷场上也有类似情况。如,有考生开头照抄作文的提示语,提出自己的看法,下面突然改成写戏剧,用分镜头的方式依次展出几个画面,还要加上几句话外音及评论。还有考生模仿前几年高考满分作文《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其实本身也是套作),用药品说明书的方式来敷衍第一、二段,接下来却又大发议论。还有考生用辩论赛的方式来组织文章,却连辩论赛的起码规程都不知道。此外,明明是议论文,却在开头加上“题记”,结尾加上“后记”,令人莫名其妙。其实,即使是记叙文或散文,也最好不要写什么“题记”或“后记”:大家知道,“题记”与“后记”都是言简意赅、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对阅卷老师的视觉冲击力极大,如果一个考生在开头写出了精彩的“题记”,下面却“江郎才尽”,出语平庸,不但不能起到增分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不如在叙事结束之后再点出这句话,会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今年广东考生大多选择了议论文的文体,初步估计,比例应该接近90%,不出意料,这种情况还将持续下去。因此,老师们在备考时,务必要向考生强调议论文(包括一般议论文、时事评论等)的正确写法,让他们熟练掌握,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应付裕如。另,由于议论文的比例太高,容易产生“阅读疲劳”,所以,老师们在改到一篇记叙文时,都会看得分外投入,如果这篇记叙文写得确实比较成功,就会给出较高的分数。这不能不提醒以后的考生,千万不能忽视记叙文的写作,学会写好一篇记叙文,就增加了考场上的文体选择,即使遇到了不适合写议论文的作文题目,也不至于临阵发慌。

2009年6月20日

  今天是评卷最后一天,早晨8:00打开电脑,刚把昨天剩下的半包评完,系统就提示没有试卷包可调了,评卷已经结束!

  因为总结会议要到10:30才开,组长们在忙着算大家的工作量和评优。老师们有的趁着休息时间交流改卷的体会,有的到组长的机子查看自己最终的评卷数据。我看了一下,整个作文组的平均分是39.42,标准差是6.65,我个人评卷的均分是41.14,标准差是6.42。在我所评的1648份试卷中,48分以上的是127人,50分以上的是48人,54分以上的9人(其中含一个满分)。应该说,我打的分在把握评分标准的基础上,相对于其他老师来说,略微宽松一点。

  10:30,总结会议准时开始,柯汉琳院长通报了整张试卷主观题的各项数据,其中重点分析了作文部分。

  今年的作文均分比去年下降了0.95分;高分作文(48分以上)占总数的5.76%,比去年下降了1.68个百分点;满分作文17篇,比去年少了一篇,从2006年以来,曾逐年下降趋势。

  从文体选择情况看,考生写议论文的占89.6%,记叙文占4.4%,散文占5.9%,其它文体占0.1%,议论文的比例与我先前估计的差不多,占有明显的优势。

  好的方面:今年的作文题目,社会赞扬声多于批评声,部分优秀作文的水平超过了去年的优秀作文。考生运用材料时,能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如“躲猫猫”事件、海珠桥连续发生跳桥事件、成都公交车燃烧事故等。有少部分考生甚至采用“反讽”的手法对社会上“常识”的异化与错位现象进行了批评,言辞尖锐而不偏激,表现了阅读社会的广阔视野和深刻思考,发人深思。如,医生看病要收红包成了“常识”,为官者收受贿赂也成了“常识”。

  不足之处:今年的作文均分和好文章的比例都比去年降低了,许多考生没有正确理解“常识”的内涵,导致审题失误。如,有考生混淆了“部分人的观点”与“常识”之间的界限,误将“上个世纪50年代,有部分外国‘专家’认为中国采不到石油”作为“常识”;还有考生图解“常识”概念,认为“常识”是一位姓“常”的爸爸与一位姓“识”的妈妈结合后生下的,思维低幼。还有考生的文章文体特征不明显,“四不像”文章很多;此外,还有考生议论文论据运用逻辑性不强,思维不严谨等。

  下午宣布评优结果时,我获得了“省优秀评卷员”的表彰。

  8天的阅卷,让我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广东考生的作文现状,也引发了我对学生作文存在问题的思考,为我以后的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明确的指导方向。希望这些能让我的学生们多得一份收获,少走一段弯路,诚如是,则我这8天来评卷的辛苦也差可忽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17: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值得一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2 21:48 , Processed in 0.06556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