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21|回复: 0

"90后"被称世博一代:也许是最有个性的一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30 22: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aha--2 于 2010-8-30 22:39 编辑

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 2010-07-06 10:27:19

世博一代,这个对“90后”的崭新称呼,成了社会各界热议的词汇,青年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讨论青年就是讨论国家民族的未来。


“世博一代”三大印象:张扬、竞争意识强、开放



4月30日,志愿者亮相上海世博会开幕式。通过世博会这个舞台,“世博一代”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青年的风采。新华社 资料

早报讯 7月5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展开问卷调查,征集全国近2万名公众对“世博一代”的评价和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世博一代”的主要印象为:个性张扬、竞争意识强、开放。此外,六成被调查者认为,世博会给中国青年的成长带来了显著影响。

调查显示,个性张扬﹑竞争意识强和开放是公众对“世博一代”最主要的印象,获选率分别是57.1%、44.8%和40.9%。此外,“世博一代”给公众的印象还包括:自信乐观(37.6%)、乐于创新(35.0%)、独立(33.7%)、权利意识强(29.8%)和务实(15.7%)。

是什么让“世博一代”呈现出如此丰富多彩的个性呢?调查显示,公众认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世博一代”成长影响巨大,获选率为71.5%,其次是奥运会、世博会的举办,给青年创造了在家门口观察世界的机会(54.1%),第三是中国国际地位持续提升,青年自信心相应提高(47.5%)。

此外,有64.2%的受访者认为上海世博会对中国青年产生了明显影响,这些影响包括,世博会对青年的影响首先是开阔了国际视野(71.7%),其次是增长科技知识(61.9%),第三是增强创新意识(42.7%)。其他影响还有:帮助青年更了解国情(41.9%)、提升文明素质(41.7%)、培养自信心(34.1%)、培育更谦逊更开放的心态(28.0%)。


-----------------------------------------------------------------------------

“世博一代”引发热议

世博一代,这个对“90后”的崭新称呼,成了昨日社会各界热议的词汇。读者余先生说:“非常支持这样的讨论,因为青年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讨论青年就是讨论国家民族的未来。”

早报记者 李伟

昨日,东方早报刊发长篇通讯《世博一代》,在社会上引发热议。许多读者通过电话、邮件和微博等形式,向早报发来了自己对世博一代的评价和看法。

48岁的刘巽琪这样评价世博一代:“90后活泼可爱,是我们祖国未来的栋梁。”刘巽琪家里有个90后的孩子,他说孩子年纪虽小,但特别聪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非常强,特别对电脑、手机很在行。他们似乎有一种探索的精神,对事物都有一颗好奇的心,并且敢于去尝试,去挑战。”

刘巽琪的观点代表了许多成年人对世博一代的评价。

27岁的王庆利描述90后时表示:“他们想像力丰富,言辞犀利露骨幼稚,考虑的方面少但是讲话很大胆,自主能力蛮强的,但是还是让他们的家长很担心。网上也常常报道90后各类‘门’事件,希望他们做事前一定要三思。”

在繁多的评价和看法中,有一些连词被频繁使用:虽然,但是;尽管,但是……47岁的冯女士称:“90后这一代更为注重实际、实用,他们蔑视形式,不屑口号,但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行事风格。”在90后读者发来的自我评价中,这样的连词也频繁出现。一个90后的网民在给早报的微博留言中这样写道:“我,90后小斌。我个人觉得,90后虽然叛逆,特立独行,冲动等等,可不是所有的都这样,我们也有责任感,有理想等等。我们也是正在成熟的一代人。”

在学者葛剑雄看来,这些转折连词反映了“世博一代”与当下中国的紧密联系:“任何一代青年,都具有时代给予的优缺点,又因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才使得青年人身上有如此深刻的时代烙印。”

学者李泽厚则相信,尽管“世博一代”具有纷繁多样的个性,但骨子里依然有着中华民族最为传统的精神。“看似平平淡淡,无适无莫,甚至声色犬马,嬉戏逍遥,却可随时挺身而出,坚韧顽强,不顾生死,乐于承担。仍然在特定的‘有’去确认和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去解决‘值得活么’人生苦恼和‘何时忘却营营 ’与‘闲愁最苦’的严重矛盾。”李泽厚这样评价90后。

每个人对90后的评价不尽相同,但在众多的读者回馈和专家意见中,有一点是相同的:对“世博一代”讨论的支持。读者余先生说:“非常支持这样的讨论,因为青年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讨论青年就是讨论国家民族的未来。”

李泽厚也支持这样的讨论和探索,他说:“希望中国的青年人能够多去想‘如何活’、‘为什么活’、‘活得怎么样’的问题,物质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大家就会追问活着是为什么。明白怎么活不是那么容易的。”

关于“世博一代”的讨论还在继续。昨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年周暨世界名校大联欢活动,在世博浦西园区博览广场拉开帷幕。数百份刊有《世博一代》长篇通讯的东方早报也亮相青年周开幕式,并得到普遍好评。


专家读者观点交锋 李泽厚葛剑雄畅谈“心中的90后”

李泽厚:90后看似嬉戏逍遥,却可随时挺身而出

“原先在30件衣服中挑不觉得累,但要有300件衣服让你挑,就麻烦了。所以今天的青年人,关键是要培养他们自由选择、自主决定、自己负责的态度。”

自从1991年1月我离开中国去美国之后,接触中国青年人的机会越来越少,要我谈90后,真的很难说点什么,有人调侃说今天知道李泽楷的年轻人比知道李泽厚的年轻人多,我以为很正常,但每次我回北京,总有不少年轻人记得我,来看我,其中不少是80后,我就觉得很高兴。

不论什么时代,青年人总有一些问题是共通的。我从不认为青年人的问题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诚如,中国不同时代青年人的特征都和这个国家的社会的现代化有关。

记得上世纪70年代末,就有人问我:能否用一句话来预言1980年代。我当时就很肯定地说:1980年代是一个苏醒的年代,富于理想、激情和希望。为什么?“文革”刚刚结束,旧思想、旧势力仍在阻碍前进的道路,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远没有发展。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青年要冲破这一切,当然是理想、激情且满怀希望的。

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迅速发展,首先就表现在经济上,这一点无可厚非,青年问题逐渐因为经济压力得以显现,进入新世纪,尤其最近诸如富士康的事件,更加证明了我之前的一个观点——人活着首先要吃饭,但吃饭不仅仅是为了活着。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社会给青年人提供大量各种各样的选择,可以让每个人的个人追求都不一样,可以说:自由很多,选择也很多。这有好也有不好,自由多了,麻烦也多,甚至会带来烦恼。很简单的道理:原先在30件衣服中挑不觉得累,但要有300件衣服让你挑,就麻烦了。所以今天的青年人,关键是要培养他们自由选择、自主决定、自己负责的态度。

我说这种“自由”很好,但还不够“自由”,是希望中国的青年人能够多去想“如何活”、“为什么活”、“活得怎么样”的问题,物质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大家就会追问活着是为什么,明白怎么活不是那么容易的。

但我要指出的是,今天的青年人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对一切“热”,如国学热、孔子热等,都要持建设性的理性态度。虽然今天的问题、现实和对象又都不一样了,但理性怀疑和批判的态度仍是需要一以贯之的。

唯一令我担忧的是中国的教育,我每年回国小住一段时间,虽不到学校、机关走动,但却有很多朋友间的走动,中国教育问题很大。

比如,我们现在靠学校评比、校外竞赛等活动来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完全错误的,对学生是有害的,还要培养对学习和学科本身的兴趣。今天的教育可能更多的是在培养有知识没能力的学生,像判断能力、天马行空的想像力、严谨有序的逻辑能力都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对中国的90后,我依旧愿意用旧著《关于美育代宗教的答问》中的一段:“看似平平淡淡,无适无莫,甚至声色犬马,嬉戏逍遥,却可随时挺身而出,坚韧顽强,不顾生死,乐于承担。仍然在特定的‘有’去确认和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去解决‘值得活么’人生苦恼和‘何时忘却营营’与‘闲愁最苦’的严重矛盾。”

那是我在汶川地震前一个月写下的,事实证明我是对的。




李泽厚

湖南长沙人,著名哲学家。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成名于上世纪50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主要著作有《批判哲学的批判》、《美的历程》、《论语今读》等。

记者手记

李泽厚先生今年已过耄耋之年,他每年都会在11月前后回北京小住一阵,理由是“美国太寂寞,要回来热闹热闹”。今年6月的某一天,我怀着试试的心情,接通了李泽厚先生北京寓所的电话,不想却意外收获了这次访谈,老先生说:“这就是缘分。”因为连老先生自己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今年偏偏6月回到了北京,又偏偏在7月的这一天答应了本报的访谈。也许,真的是缘分。老先生说,他可能会在九十月份来参观上海世博会,并欢迎我充当全程导游。真是件令人期待的事情。早报记者 卢雁

葛剑雄:90后不是仅指城市青年和大学生

“今天的90后,他们早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连表面的服从和敷衍都没有,唯一令我担心的是:没有办法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接受。”

最近我也看了不少关于90后的报道和评论,包括之前社会对80后的评价,我只是在想:我们有没有科学的调查、全面的分析,用社会学的方法对这一代代人进行梳理?因为每个时代都会有好的典型、坏的典型,这些典型究竟在群体中占多大的比例呢?如果没有科学的“大多数”,媒体报道的好的典型的影响力就会受限。

同样,今天我们讨论90后,世博园里的小白菜确实可爱,可他们的优秀能否代表所有90后呢?我看未必。更何况,从目前的大多数报道来看,仿佛90后就仅仅是指城市青年和大学生,这是绝对错误的。

任何一代青年,都具有时代给予的优缺点,又因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才使得青年人身上有如此深刻的时代烙印。

比如说当年的潘晓,对那个时代是一种突破,缘于他讲了真话,“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在今天看来也没有错,但在当年却引起争鸣,因为这与那个时代“强调个人服从而非个人合理要求”的大环境格格不入。“潘晓讨论”打破了中国沉疴已久的教条的格局,那以后,对青年人的思想教育开始实事求是了。

后来中国虽然富起来了,但却产生了拜金主义,过度强调竞争和个人利益。全面开放的中国带给90后直接的影响也很显著:大多数人衣食无忧,坏处是不够节俭,好处是注重精神生活。诚如互联网的“双面性”,信息灵通了,交友圈扩大,但非实名制导致的言论不负责任,加之较差的公民意识,网上可以肆意恶搞。90后自然参与其中。

中国富起来的另一个标志是城市化,进城务工人员中的90后比例比任何一代都高,于是出现了身在城市却不能融入城市的畸形状态,这些城市边缘人和离异家庭子女、辍学青年一道,成为中国社会今天的一颗“定时炸弹”,处理不好,就会反社会。

怎么办?主流的引导首先要打破一些看似“经典”的立论。有志者事竟成?不对,还要看该“志”立得对不对。青年人一定要定很高的目标吗?也不必。任何一个社会,谋生手段和个人兴趣都不可能是完全统一的,社会更是由普通大众组成的,一个人的成功,除了个人努力,离不开时代的机遇,我们只能追求社会对待每个人人格上是否平等,却不能要求给每个人同样的机遇。我一直对自己的研究生说:不反对实现个人价值,但没有规定说这个利益一定是你的。

值得庆幸的是,今天的90后生长在开放的世界里,“启蒙”比我们这一代早得多。我们这代人长在红旗下,很多事情当时虽想不通,于是选择相信“毛主席总是对的”,还不忘对自己内心的疑虑认为是“跟不上形势”,我们的彻底觉醒是在打倒“四人帮”以后。但今天的90后不是,他们早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连表面的服从和敷衍都没有,唯一令我担心的是:没有办法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接受。

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而是让青年人认可一个社会不能突破的基本底线,就足够了。对此,我持审慎乐观态度。



葛剑雄

浙江湖州人,著名学者。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市政协常委等。主要从事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发展史》、《普天之下:统一分裂与中国政治》、《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等。

本版图片 李媛 绘

记者手记

葛教授很忙,电话约访时他正在南京参加一个上海世博会的论坛,但对本报提出的青年问题采访,葛教授欣然答应。作为人文学者,葛教授对青年人的态度显得很矛盾,既惊喜于这一代比起前面几代人的优越,又担心他们会迷失在转型中国混沌的社会价值争议中。但有一点葛教授坚定不移:“改革不进则退,中国的改革已经没有回头路,只能往前走。”因此,葛教授是乐观的。早报记者 卢雁

袁岳:世博是90后走上社会的转折点

袁岳

今天,服务世博会的青年大学生志愿者主要是80后末尾与90后一代,他们的特征更加接近也更加相像。有媒体把以鸟巢为标志的北京奥运一代赋予了80后,而我则把世博一代的标志赋予90后。

这样赋予的关键是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全新转型时代的到来——新全球化势力迅猛、城市化加速、产业升级压力加大、社会多元化与社会公益时代的到来、新消费主义现实的逼近。而这个大背景下的新一代青少年开始有了全新的代际意识:一)他们明白事情的时候中国的改革开放就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因此他们的世界里一开始对自己国家的地位就是比较有自豪感的,具有自然的民族荣誉心,从而也具有自觉的全球化定位中的新自我意识;二)他们是平均11岁上网的、宽频视野的、多见识的、在更广大的范围内检索知识与答案的、不简单迷信既定权威的一代;三)我要我要我就要,用行动去验证自己的质疑,用再三的行动去验证未得到验证的问题,大大拓展自己的行动疆界,有比较强的探索意识;四)六个人供一个人,父母又是教育条件与心态比较好的60后,在这样较好生活条件下成长、在较好沟通条件下调整,导致他们有意图也有信心试图重新设计他们的行动边界;五)世博园更像是为90后预备的,世博展示的丰富多彩符合90后的兴趣范围与折腾特点。世博的新异与90后的求新求变最为吻合,在这个意义上,世博是90后一代开始走上社会生活舞台的转折点。

世博一代爱美、唯美、设计美、表现美,他们是新面子也是全面子主义者;但他们又不满足于面子,他们是动手动脚改变现状的行动者,他们学新技术快、新娱乐快、新知识快、新项目快,他们习惯了以快速来塑造他们的生活,他们对于中国的快速发展与城乡的快速变化并不惊奇,因为这才是他们的节奏,也才是他们的习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7 17:31 , Processed in 0.0986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