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75|回复: 9

请教:“解说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6 16: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来看世界杯,“黄健翔失声”事件被闹得沸沸扬扬,许多报道都用了“解说门”一词,这个“门”是什么意思?源于哪里呢?
发表于 2006-7-6 17: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您!谢谢提问,先放点语料:

互联网放大“解说门”

■西平
来源:http://www.cet.com.cn/20060705/WENHUA/200607054.htm

   “球进了!比赛结束了!意大利队获得了胜利,淘汰了澳大利亚队。他们没有再一次倒在希丁克的球队面前,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马尔蒂尼今天生日快乐!意大利万岁!”央视著名足球评论员黄健翔在世界杯意澳之战后的那段“咆哮”,所引发的轰动效应,连当事人也没有预料到。“解说门”事件的热度甚至超过了世界杯本身。

    据雅虎世界杯搜索统计,在意澳之战结束48小时之后,关于黄健翔“解说门”事件的资讯已经达到1558条,论坛“酷帖”更是高达4900个,在雅虎开辟的“每日激辩焦点”栏目中,网友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黄健翔疯了?”“张斌凭什么说他失态失礼?”“这是足球的声音与卖国无关”,“健翔被骂折射中国社会深层问题——国人病了!” 。

    黄健翔“解说门”事件引爆中国球迷最激烈网络论战,网友观点分成“保黄”、“倒黄”两派,势成水火。在雅虎相关调查中,就“黄健翔向球迷道歉,您认为是否该原谅?”一个话题,支持黄健翔的网友投票高达12194票,而持反对意见的投票仅有4855票,而在“黄健翔高呼‘意大利万岁’合适吗?”这一调查中,两派球迷形成胶着状态,14418票VS18256 票,认为黄健翔失态的球迷略占上风。

    与此同时,在雅虎世界杯搜索中,黄健翔的解说已经被演绎成多个版本。“黄健翔激情解说各地方言版本爆笑音频(四川话、广东话、湖南话……)”、“黄健翔解说之说唱版、摇滚版、宝宝版”、“黄健翔解说之芙蓉姐姐普通话版手机彩铃”、“黄健翔激情解说?中国VS日本版?”,网友纷纷发挥恶搞“才能”。

    而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也纷纷抓住商机,黄健翔的解说被制作成“黄健翔灵魂突起激情解说完整版”、“意大利万岁短信铃声”、“黄健翔嘶吼铃声精华版”等多个手机彩铃版本。在雅虎上搜索 “黄健翔铃声下载”,找到相关网页约43300篇,有望创造一个“彩铃下载奇迹”。而其中一则手机彩铃版黄健翔解说更是极尽搞笑之能事。“啊,通啦,通啦,通啦,手机没有关机,电话接通啦,不要给没有机德的人任何的机会。伟大的这个手机的主人,他继承了他们家族的光荣传统,所有给机主打电话的人在电话接通的那一刻都会灵魂附体,机主他一个人代表了世界上最有机德的民族使用手机的悠久的历史的传统,在这一刻,你不是一个人在等电话,你不是一个人!”

    相关专家表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正在挑战信息单向模式,一方面,网络平台以它独有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在反映网民关注热点的同时,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其中去;另一方面,互联网正在放大一个个事件,让许多人一夜成名,不管是芙蓉姐姐,水仙妹妹,还是黄健翔。
发表于 2006-7-6 17: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钱江晚报:黄健翔陷入"解说门"事件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11:53



  这是一个注定疯狂的夜晚,疯狂的不止是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的球员、两队的球迷、迷迷糊糊的裁判,还有央视著名的足球评论员黄健翔。他在最后时刻近乎“歇斯底里”的解说又一次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甚至有球迷戏称,如果把这段解说制作成彩铃一定大卖。这段解说词和黄健翔一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必定成为国人津津乐道的谈资。先回到托蒂主罚点球那一刻,看他都说了些什么……

  解说词完全回放 :意大利万岁 希丁克自食其果

  mms://nv.sina.com.cn/sports/2006/06/27940887.wma

  2006.sina.com.cn/bbs/2006/0627/0127726.html现场音频

  托蒂,布冯,过他,进入了,亚坤塔,点球!点球!点球!格罗索立功了,格罗索立功了!不要给澳大利亚队任何的机会。

  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他继承了意大利的光荣的传统。法切蒂、卡布里尼、马尔蒂尼在这一刻灵魂附体,格罗索一个人,他代表了意大利足球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作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

  托蒂!托蒂面对这个点球。他面对的是全世界意大利球迷的目光和期待。

  施瓦泽曾经在世界杯预选赛的附加赛中扑出过两个点球,托蒂肯定深知这一点,他还能够微笑着面对他面前的这个人吗?10秒钟以后他会是怎样的表情?

  球进了!比赛结束了!意大利队获得了胜利!淘汰了澳大利亚队!他们没有再一次倒在希丁克的球队面前,伟大的意大利!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马尔蒂尼今天生日快乐!意大利万岁!

  这个点球是一个绝对理论上的决杀,绝对的死角,意大利队进入了八强。

  胜利属于意大利、属于格罗索、属于卡纳瓦罗、属于赞布罗塔、布冯、属于马尔蒂尼,属于所有热爱意大利足球的人!

  澳大利亚队也许会后悔的,希丁克,他在下半时他们多打一人的情况下打得太保守、太沉稳了,他失去了自己的勇气,面对意大利悠久的历史,他失去了他在小组赛中那种猛扑猛打的作风,他终于自食其果。他们该回家了,他们不用回遥远的澳大利亚,他们大多数人都在欧洲生活,再见!

  解说词评析:出局球队也需要尊重

  [央视黄健翔解释激动缘由:不喜欢澳大利亚赢球]

  不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黄健翔的解说太激动,个人化倾向严重,完全是一个意大利球迷在欢呼,意外的惊喜让他有点语无伦次,有些解说词也值得商榷。

  解析1,“亚坤塔,点球!点球!点球!格罗索立功了,格罗索立功了!”

  ——这是一句典型的解说员口误,张冠李戴,不知所谓。不看电视,光看这文字解说,还以为是亚昆塔被拉倒,裁判吹了点球,格罗索一蹴而就。这样的口误和当年韩老师的“经典语录”,有得一拼。如果说极度激动下说话语速过快,导致大脑皮层充血产生口误情有可原,那么下面这一句就更值得商榷了。

  解析2,“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他继承了意大利的光荣的传统。法切蒂、卡布里尼、马尔蒂尼在这一刻灵魂附体……”

  ——首先必须承认黄健翔对意大利足球有着非同常人的了解,能够一瞬间说出这么多前辈的名字,还是有一定功底的。但是“灵魂附体”这么一说就明显意识流、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想当然了。

  解析3:,“ 施瓦泽曾经在世界杯预选赛的附加赛中扑出过两个点球,托蒂肯定深知这一点,他还能够微笑着面对他面前的这个人吗?”

  ——这句话还是有点想当然!又不是古龙小说里的高手,托蒂脸上非要挂着微笑?即使挂着微笑,谁能担保他真的知道对方门将在附加赛中扑出点球,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黄先生看过那么多的资料,随便猜测别人的想法就下以定论是否过于武断?

  解析4:“他们该回家了,他们不用回遥远的澳大利亚,他们大多数人都在欧洲生活,再见!”

  ——这一句话是倾向性最强、也是最受争议的一句。对失败者,我们历来都是以鼓励和尊重为重,毕竟,在央视的宣传片中也每天提到“荣誉 与尊严永远不会失去,他们像英雄一样离开!”但是黄健翔的这句话使人有“幸灾乐祸”,甚至是对澳大利亚足球赤裸裸的嘲讽。评论员可以批评一个运动员在场上的表现,但不能妄加猜测他们是否同样肩负着祖国球迷的责任。

  赛后黄健翔称:我不知道自己当时说了什么

  赛后,张斌在北京的演播室里和远在德国的黄健翔做了连线。

  黄健翔说:“当时我从格罗索突破的情况,我看得非常清楚,这是一个无可争议的点球。”黄健翔信誓旦旦的说这个点球无可争议,而赛后欧洲各大媒体却多半说这是一个有争议的点球。

  “在看到裁判把手指向点球点时,我兴奋地站了起来击打着桌子。我不知道自己当时说了什么,我可能要通过观看录像才能知道这些。” 黄健翔还提到是因为很多年前对新西兰的“仇恨”,才如此不喜欢澳大利亚。做为公众人物,黄先生在全国观众面前大声数落澳大利亚队的不是,如果当时有澳大利亚国际友人在看CCTV-5,他又会做何感想?澳大利亚的球迷又会做何感想?

  我确实不喜欢澳大利亚队,我不希望他们在世界杯赛上取得好成绩,因为说难听点,亚洲的所谓世界杯4.5个决赛入场券,现在已经是3.5个了,而且他可能拿韩国、日本、伊朗奈何不得,他们偏偏就奈何得我们,所以我不喜欢他们赢球。

  定位:球迷还是央视评论员?

  关于评论员是该坚决中立,做一个客观的铁面判官;还是该带点个人色彩,做一个有血有肉的球迷,一直是足球场上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但一个优秀的解说员往往就能很好的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

  关于黄健翔,有必要讲讲他的历史。 1990年毕业于北京外交学院英语系的黄健翔,出生于江苏南京,由于自小对足球运动的痴迷使得他在毕业之后加入到了足球解说员的行列中来。95年的美洲杯是他登陆央视的平台,当时就给大家眼前一亮的感觉;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他又用他激情澎湃的解说为铿锵玫瑰作了最好的注解!他会为了一个好球而欢呼,也会为了一个坏球而叹气。那时的他风华正茂,典型的一个球迷式主持人;当时的国人对足球这项运动还没有达到现在的高度,多半欣赏他那激情洋溢的解说风格,很多老球迷都很怀念当初那个帅气又有活力的黄健翔。

  告别青涩年代的黄健翔开始尝试走专业化的路线,很难说改造是成功失败。但是这几年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深刻的解说。在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的比赛补时阶段,他的解说重回“亢奋”之道,只是这一次的球迷变得更挑剔了。无论是黄健翔还是他的同事刘建宏、段暄都受到了国内球迷的争议。黄健翔的这次解说,更把自己推到了口水中央。关于足球解说员是该专业点,还是情绪化点的话题还将不可避免地继续争论下去。

  网友评论之正方节选:我非常赞同黄健翔的解说

  正方:我非常赞同黄健翔的解说,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意大利足球在球迷心中的位置。黄虽然是一名解说员,但他也是一个意大利的球迷,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球迷,有什么啊;

  就算有点失态还用这样做文章?大家都是球迷应该理解球迷心情。这场球大家本身看的就很郁闷。到后来终于迎来高潮,小黄疯狂了点有什么的?

  其实解说员也是一个普通的球迷,他也有自己独特的借鉴他只是说了自己心底的话,为什么有些人站出来批评呢?难到说中过足球万岁就是专业的解说员了吗?我们都站在球迷的角度去思考就回理解很多!现在我们只能说是理解万岁了。

  网友评论之反方节选:反对解说时夹杂个人感情

  反方:就足球而言,意大利是只伟大的球队,但是它是个团体,而非某个人。每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球队,这无可厚非,但是没有必要把它无限拔高加以推崇。黄建翔,作为一个足球解说员,我们喜欢你充满激情的解说,但是扯着嗓子喊伟大的意大利就太不厚道了;

  我以前也很喜欢健翔,也喜欢足球,也喜欢意大利球队,当意大利获得点球的时候也很高兴,但当健翔竭斯底理的喊的时候,不知为什么突然觉间当时的高兴一扫而光,也许是觉得他当时却时有点失态了,作为一个解说员,他首先是一个公众人物,作为一个球迷,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球队,当然有喜欢意大利的也有喜欢奥大利亚的,那你这么解说,作为同胞的其他球迷会说什么是吧。所以我觉得健翔却实有点过,不应该,以后应该学会控制,让他去德国是为广大的中国球迷服务的,而不是让他自己去公费看球的;

  做为一个评论员,应该客观公正的去评论,我不反对把自己的个人感情加进去,但是也要考虑别人,不能因为自己有这个特权,就歇嘶底里的发泄自己的情绪。

  链接:曾因质疑米卢惹巨大争议

  当然说到黄健翔,人们很容易联想到01年中国队与卡塔尔队之间的比赛,当时他对米卢露骨的鞭挞引来了众人的非议,他当时就因为直接在电视中"声援"海东,指责米卢一系列用人政策,导致了最后的以至于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未在央视路面。黄健翔为自己的“口无遮拦”付出了代价。他的这种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解说风格,不能用好坏来评价,我们听解说也需要各种各样的风格,国青在世青赛打德国时,因为陈涛进球的一声长吼,我想我们没有人会产生反感。

  黄健翔的这次解说是对是错还没有定论,但是他的很多成绩是无法抹杀的。1996年奥运会女足比赛、1997年美洲杯、1998年世界杯、1998年亚运会、1999年女足世界杯、2000年欧锦赛、2000年奥运会足球赛、2000年亚洲杯、2001年世界杯足球预选赛、2002年世界杯,2004年欧锦赛、2004年亚洲杯,可以说近些年历次重大国际国内赛事,特别是足球赛事,中国的电视观众几乎都是在他的声音的陪伴下度过的。
发表于 2006-7-6 17: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说门里的话语暴力

来源:http://forum.northeast.cn/ 2006-07-03 15:31:12   
  
  本人看球,但是不迷。世界杯够热闹,黄健翔又往世界杯的釜底浇上了点柴油。现在门户网站和各路媒体都跟进了解说门事件的报道,“扫黄派”和“保黄党”杀的不分胜负,更有好信者甚至搞了个黄健翔身边同事对其为人处事情况的调查。这件事已经变得比世界杯更热闹了,球迷们说“迷”的众多含义里面有一条是强调体育精神里面的参与意识,其实我看大家在话语争夺这项竞技运动中倒是参与的更乐此不疲。

  围绕着解说门事件有一个核心的议题,那就是作为中国最大的国家电视台里面的最出名的体育评论员,他在进行比赛评论的时候究竟该采取一种什么样姿态的问题。分歧也由此展开,一方认为中央电视台——作为一个掌握着话语霸权的权力机构,一个名主持这样公然放肆的高歌自己喜欢球队的获胜是一种不当的行为。另外一方认为评论员首先也是人,也是球迷,应该从一个正常的人的情感角度进行理解。

  笔者一直把竞技运动当成是一种战争的和平时代延展,赛场和战场区别不大。虽然大家都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但是除了中国队,我真还没见哪个队在比赛的时候你谦我让的大显君子之风,赢,永远还是第一位的。黄主持看到自己心仪球队的精彩表现,忽然很有爆发力的,或者即便是猖獗的、神经质的喊叫两声倒显得他是个离竞技更近的性情中人。黄健翔做了一个纯粹个人即兴的情感宣泄,即使是在站在话语权高端这个位置上也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评论者毕竟不是遵照逻辑程序精准运行的机器,完全客观的进行分析让人不能悠闲视之的足球更是有相当难度的。是做四平八稳、不咸不淡的宇宙文章,还是心直口快直中命门,评论者有权力自己决定。况且,在柏杨先生所表述的超级稳定的“酱缸文化”文化环境里,咆哮和血性未尝不是一种让人如沐春风的快感。这样的人恰恰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我想,真正惹得众怒的并不是站在那个位置该不该直抒胸臆,而是这胸臆抒发的合不合非意大利球迷的胃口。

  比起臭名昭著的“铜须事件”里高昂的“以键盘为武器”的行凶动机来讲,仅仅是要砸掉黄健翔的饭碗,这个要求显得很温和。群众的话语躁动立竿见影,央视随后的足球解说如履薄冰,一场激动人心的比赛被解说的类似于门球或者国际象棋。话语权的民间回归再次爆发出了巨大而有威胁性的力量,这些在前互联网时代还显得微弱、零散的声音迅速被汇聚放大。这种话语的力量以前干过好事,譬如直接导致了不合时宜的收容制度的废止,但是话语权的滥觞最终变成话语暴力也能造就诸如要取人项上首级的恐怖事件。

  这些事情里面有很多让人深刻思考的问题,比如我们该如何面对弥足珍贵且能表达畅通的话语权力。是要非理性的大块朵颐一番,还是要慎重的思考再表达自己的意见?是要超越法律框架直接用民间道德律条判死出轨男女,还是提出更多合理化的,更符合自己身份的建议,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个不负责的假设,我们认定黄的作法是错误的,即便是有错误的,民众的话语权是不是一定要作出黄氏去留的决定?最要命的是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有一种惯性,他经常会非常遵从“民意”,进而作出视法条为无物的蠢决定。民众话语权与文化惯性一合谋,暴力从来也就不鲜见,翻开历史,这样的事情重复得让人揪心。

  民众话语权是健康和开明社会的一种表现,但是沦落成话语暴徒的民众与独裁者一样可耻。
发表于 2006-7-6 17: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语暴力与网络民主

http://forum.northeast.cn/ 2006-07-03 15:26:01   
  
  第七封印在《解说门里的民众话语暴力》一文中谈到网络“话语暴力”,我想到了时下备受争议的“网络暴民”一词,用“暴民”来形容近年来网民的行径,对于大多数网民是有失公允的。如第七封印所说,将网民话语权的滥觞称之为“语言暴力”甚至“造就诸如要取人项上首级的恐怖事件”,我认为这比“网络暴民”更危言耸听,有待商榷。

  互联网的适时出现,为蓄言已久民众的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沉默的大多数”终于寻到了一种他们不再沉默的方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聊天室、论坛、博客等多种网络载体出现,网络舆论正在从单一化步向多元化;从高端化步向平民化,从个人化步向群体化。第七封印所言的“语言暴力”,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话语权回归的基础上。与其称之为“语言暴力”,笔者更倾向于称这种在特定的事件与特殊环境中,网络舆论所凝聚的爆发力为“网络语言爆力”。

  现在看来,这种爆发力对现实社会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乃至有人视其为洪水猛兽,闻之色变,这恐怕就是第七封印在文章里谈到的“滥觞的话语权”所形成的“暴力”。然而,能否单纯的将某些网民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理解为普遍的网络生存状态?同样,我们能否将形成暴力的原由归结为网络上这部分不负责任的网民呢?鲁讯先生曾经说中国人“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可见思想状态与生存方式是一个渊源久远的长期积累,并不是因为有了互联网人们才学会骂街,只能说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碰到骂街的概率提高了。同时,如果我们肯在恶劣的言语与粗暴的行径中拨丝见茧、去伪留真,总有一些东西会令我们欣喜。“孙志刚事件”、“王建民事件”让我们对社会制度的不完善产生反思;“小思怡事件”呼唤了人心良知,见证了社会公爱;“疟猫事件”、“铜须门事件”对伦理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探讨……由此可见,“网络爆力”并不仅仅是暴力的代名词,“网络暴力”也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存在于网络的唯一。葛鲁夫曾断言“网络时代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或许等到我们能够使自己不再偏执,才会使我们能有拥有一个和谐的网络环境。

  在谈到“网络暴民”与“网络暴力”的同时,总会看到“网络民主”这个名词充斥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甚至有人认为“网络爆力”正是“网络民主”的切实体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了著名的“二八定律”,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一直以来,言论市场亦遵循这条定律,从士大夫们“一言以蔽天下”,到专家学者们“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小部分”掌控着主流话语权,作为“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只能单纯的被动的享受分配给他们的权益,期望知识分子们能够从高高的云端俯身下来,站在他们的角度和立场表述意愿。尽管在05年的调查中61%的民众对专家学者表示信任,但部分的民众还是对某些专家学者在利益和权势的诱惑下出卖百姓权益,替利益集团说话做事表示愤慨。网络的出现,话语权的回归似乎使人们看到了打破这种体制格局的希望。刹那间, “评客”、“唾客”云集网络,各式各样的观点、论调冲击着每位网民的神经,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呈现在闭塞了许久的国人面前,国人惊呼,真正的民主在网络中出现了。然而,相对于互联网1亿多用户的巨大市场,这种貌似慷慨的话语权的回归,被炒作得沸沸扬扬的“网络民主”,仍然只是“小部分”的声音在舆论市场的激荡,“沉默的大多数”依旧保持缄默,或者只能够简单的表达支持或反对,属于次要的、无用的,甚至在不觉中沦为“网络暴力”的作俑者与帮凶,承受良心道义的谴责甚至法律的制裁。还有人将此现象视为网络文化的反智主义,但反智的主体,仍然是那些区别于普通群众的社会精英,所谓的“网络反智”不过是一场精英与精英之间的游戏。在笔者看来,现阶段的网络舆论,不能代表民主,许多言论也绝不是普遍民意的体现,面对纷杂网络,网民更要慎言慎行,不能盲目的追捧或过激的打压,要有理有据,立场公允。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2500年前老子的这番话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意识到绝对的民主只能存在于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状态。迄今看来,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国度,民主与法制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网络舆论究竟能不能够发挥功用,成为民主的体现?网络舆论能否改变纷杂无序的现状,为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如何在“语言暴力”与“网络民主”中间寻求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等等诸般,与互联网法律法规的健全,互联网网站相应管理制度的建立,公共道德观念在网络的增强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希望,随着互联网制度的健全与网民的不断成熟,一个全新的网络舆论环境终将呈现在大众面前。
发表于 2006-7-6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外国,还是第一听见“解说门”这个名词。据我看来,“门”是爆大事件的意思。

最著名的“门”是美国“水门”(Watergate)事件。1972年6月17日,5个窃贼在华盛顿水门大厦民主党党部被捉。后来发现他们是替白宫来安装窃听器,偷窃民主党竞选总部的秘密。尼克逊为此被逼辞职,“水门”就成了第一度政治“门”。
发表于 2006-7-6 17: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查了一下“百度知道”:

已解决
黄建翔的解说风波,为什么叫做“解说门”?这里的“门”是什么意思?从那里来的这种说法?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6-6-30 18:20
还有意大利的“电话门”?和水门事件有关系吗?
提问者: cuteyintian - 试用期 一级

最佳答案
你真是太可爱了~~其实在这里就是有 事件 的意思 其实这种说法最早应该就是来源于美国的水门事件

回答者:nike_boy - 秀才 三级 6-29 13:15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真的很感谢!直觉上听到门就好像和水门事件有关系的。


不知对否?欢迎大家继续讨论:sleeping:
发表于 2006-7-6 19: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

海外学者影達版主的解释与““百度知道”不谋而合呢!:victory:
发表于 2006-7-6 21: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待我今晚将虎子这句话发给一个朋友看,让他笑掉大牙。
 楼主| 发表于 2006-7-6 22: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门”用得怪怪的,不过好像有流行的趋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6 18:57 , Processed in 0.11655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