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05|回复: 0

“双语时代”与“双文化时代”——访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7 15: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来源:湘里妹子学术论坛-www.xlmz.net-2003
----------------------------------------------------------------------------------------------------------

  1955年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内部设立拼音方案委员会。3年后,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并在全国推行。汉语拼音已经伴随中国人走过了40多个春秋。当年的拼音方案委员会共有15人,作为唯一一位健在的成员,周有光先生可称得上是“汉语拼音之父”。96岁高龄的周先生听力欠佳,但是思维敏捷、笔耕不辍,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汉语问题有诸多思考。他拉开家中小书桌抽屉的瞬间,记者看到里面花花绿绿的软盘排列得整整齐齐。使用电脑已有15年之久的周先生说:“我经常上网。”

推广普通话,我们努力了一百年

  华声视点:对于中国人来说,汉语就是我们的母语,这样说对吗?
  周有光:什么是“母语”?香港以前是英国的殖民地,用英语教学。香港回归中国后,他们提倡母语教育。什么是他们的母语呢?普通话还是广东话?结果他们选择了广东话。他们用广东话作教学语言和整个中国使用普通话是不一致的。我们推广普通话现在已经往前走了一步,原来是“推广普通话”,现在是“普及普通话”。我们应该让全国所有的学校教学使用普通话,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假如用广东话教学与整个中国不一致,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所以,“母语”这两个字在香港有问题。“母语”在台湾更有问题。有人搞台独,搞台独的人提倡“台语”。台湾光复以后推广国语的成绩非常好。现在台湾是中国第一个省区普及国语的地方。普及有两个标准。第一,所有的学校上课都用国语;第二,所有的公共活动都用国语。台湾普及国语花了十几年工夫,已经做到了公共活动——政治的、民间的,都用国语。
  20世纪80年代有一件事很有意思。香港台湾通航,飞机降落前,机上广播用什么语言呢?英语、日语、广东话,就是没有国语,台湾乘客就提出抗议。我认为抗议是很对的。一个国家需要共同语,如果没有共同语,这个国家的人跑到国外,见了面要用英语交流,这在国际上不是光荣的事情。我们推广普通话,有人叫国语,叫什么都没有关系,我们已经努力了一百年了。正式推广国语是从民国元年开始的,特别是1918年,公布了注音字母,规范了当时的国语,这在中国语言史上是一件大事情。现在,推广普通话还没有达到最后的目标。“母语”两个字使用起来要慎重。
  华声视点:汉语在21世纪是否将成为使用人口最多、流通范围最广的世界第一语言?
  周有光:汉语人口,如果把只能说方言、不能说普通话的都包括在内,汉语人口有12亿多,已经是世界第一语言了。如果只算能说普通话的,现在只有全世界12亿多华人的三分之一,就是4亿多人口,这比全世界能说英语的10亿人口少许多。中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在向上发展,普通话将在全世界华人中间普及开来,迟早要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语言。但是,这并不等于,普通话将代替英语成为国际共同语。英语成为国际共同语,除有语文优势外,还有英美等国的文化和科技实力作为后盾。汉语要成为国际共同语,除要进行语文现代化改革外,还要进行国家的长期而全面的改革开放,这是一个远大的发展工程。
  华声视点:目前有人认为中国人使用汉语的水平在退化,您的看法是什么?
  周有光:语文教育50年来兜了圈子,曾经当作政治课来教。现在有些小说喜欢用粗鲁的话、方言,这不是主流,主流是用普通话写小说。有人说用方言才有味儿,这是不对的。小孩子的语文教育应该使用规范化的文字。
  华声视点:有人认为台湾的语文教学水平比大陆高,是这样吗?
  周有光:台湾重视文言文教育,他们的日常用语是白话,公文是半文言,而我们都使用白话,我们比他们进步。


中国人需要“双语言”

  华声视点:在全球化时代,语言的结构是什么样的?语言将面临哪些新问题?
  周有光: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谈,全世界的语言结构有三个层次,最高一层是国际共同语。国际共同语只能有一种,不能有两种,为什么呢?这个道理跟一个国家只能有一种国语一样,否则会不方便。第二个层次是国家共同语,比如普通话是中国的共同语,标准日语是日本的共同语,英语是英国的共同语。美国没有规定国语,大家都以为英语是美国的国语,直到不久前他们有几个州才规定了英语为共同语。除此以外还有方言、少数民族语言,这是民间语言,是语言的第三个层次。现在,每个中国人都需要“双语言”。每个人生下来从母亲那里学习的语言是方言,上学用普通话或国语。我们实际上是双语生活。在社会生活中使用普通话,在同乡面前使用方言。而现代人不单单是一个国家的公民,还应该是世界公民,人的世界性活动越来越多,许许多多国际活动必须使用英语。所以是生活在两个“双语言”时代。
  华声视点:英语为什么能成为国际共同语?
  周有光:英语是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它不是法律规定的。英语成为国际共同语经过了300年才成功。法语拼命和它争,又争不过,越来越失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法语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语言,是国际外交语言,但还没有达到国际共同语的标准。当时英语是没有地位的。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语已经成为压倒一切的语言。现在国际会议都规定使用英语和法语两种语言,而实际上只使用英语。英语成为国际共同语,除了历史原因,还有五个条件:人口众、流通广、文化高、出版多、使用便。现在我们要走向世界,必须重视英语学习。当然,走向世界不单单是语言的问题。日本曾有人提出将英语作为“第二国语”,欧洲的一些小国家已经放弃原来的国语而使用英语教学。有些北欧国家也扫除文盲,但他们扫除的是英语的文盲。
  华声视点:英语“文化高”如何解释?
  周有光:英语是现代科技的主要语言,许多科技名词都是英语开头的。文化高主要表现在科技上。
  华声视点:现在中国有些大学开始使用英语教材,您的看法如何?
  周有光:我1923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除了中国文化课以外都是用英语上课的,当时我们都很反对,说是“殖民地教育”。现在看,用英语教材有好处。国外的科技先进,如果用中文教材,也要参考国外课本,先要消化,然后翻译、出版,就晚了好几年,于是我们就落后了。另外通过双语教学,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能提高。大学应该有自己选择教材的自由。
  华声视点:周先生您懂几门语言?
  周有光:我懂中、日、英、法四种语言。法语都快忘了,因为没有机会用。法语书一出来很快就译成英语了,所以用不到。语文是不断改变的,不用就旧了。

语文本身也在不断现代化

  华声视点:语文现代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周有光:语文本身就是语文工具,语文生活就是语文应用。对语文工具进行规范化的加工就是语文本身的现代化,应用方法的不断改进也是语文的现代化。民国初年制定国语发音标准,就是最早对汉语本身的现代化加工。文体从文言文改为白话文,是书面语本身的现代化。汉字从繁体改为简体,是汉字形体本身的现代化。注音方式从反切改为字母,从汉字形式字母改为国家通用字母,是注音工具本身的现代化。语文本身在不断现代化。
  华声视点:中国在语文现代化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周有光:普通话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要进行推广。我们大陆在汉字的规范上做了很多努力,教科书、报纸、杂志都用规范的简化字。但是马路上、商品包装上有很多繁体字,乱七八糟的,也就是社会用字不规范。大陆、香港、台湾都属于一个中国,台湾用繁体字、注音字母、国语,香港用广东话、繁体字。于是有外国朋友问我:“我要学中文,但是我应该学哪一种呢?大陆的中文,还是台湾中文、香港中文?”他们说,你们有上千个方块字已经很难学了,还有三种不一样的中文,怎么学呢?这种情况对我们很不利。
  华声视点:现在出现了许多外来词和新造词,有人提出“汉语的纯洁化”问题。
  周有光:纯洁化是稳定语言,从而提高语言交际功能的基本条件。纯洁化的积极意义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不可使纯洁化阻碍语言和文化的发展。增加新词汇不可过快、过多,否则消化不良。速度快慢和数量大小,取决于文化的传统力量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汉语早已不纯洁了。语言越发达,越不纯洁。英语最发达,最不纯洁。
  华声视点:20世纪50年代,您参与了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汉语拼音的推广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周有光:我们当初制订拼音方案的时候,台湾那边拼命骂,有一本书里骂我是“周匪有光”。这些年客气多了,还请我去参加学术会议。1958年,拼音方案定了下来,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承认,几次国际会议都是我去参加的。欧洲很快接受了拼音方案,可美国没有采用,主要原因是美国的中文图书量大。美国国会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有70万部中文书,编目都改成拼音要花费几千万美元。直到5年前美国才决定使用。现在汉语拼音已经被全世界接受了。
  华声视点:拼音对于汉语的重要性在哪里?
  周有光:拼音是汉字发音的标准,需要字母记录下来。拼音学好了,在电脑上一打汉字就出来了。我们提倡分词连写,反对按字分写,例如“中国”的拼音应该是zhongguo,而不是zhong guo。因为我们讲话是以词做单位的,从实用角度看便于电脑打字。我们家的保姆小学文化程度,她学过拼音,她就会使用电脑。我提倡拼音打字,反对编码录入。我用电脑已经15年了,从来不用手稿。写手稿还要誊写,誊写完要打字坊录入,一个礼拜算快的。现在我两分钟就打出来了,这是很大的进步。我使用的是双打全拼输入方法。只要学过拼音就会,可以发挥拼音的作用。现在编码录入方法已经一千多种了,一、两个礼拜就出现一种新的编码。现在市场上卖的就有三十几种。有人写文章说我们中国了不起,因为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编码方法,我看了哈哈大笑。很多精力都浪费了,今天已经不是编码时代了,日本早已放弃了编码,中国今天还在用编码,落后了。
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并行不悖
  华声视点:汉字在中国文化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周有光:文字是文化的承载体,文字能记录文化,传播文化,有利于保存和发展文化。有的民族把文字作为图腾,当作神灵,加以膜拜,那是原始社会的遗风,这在中国早已淡化了。
  华声视点:如何在全球化中保留文化的个性?
  周有光:我认为现在是“双文化时代”。每个国家都有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是世界性的,传统文化各国不同。个性表现在传统文化上。有句话说,孔子,圣之时者也。就是说,孔圣人是不断跟着时代前进的。这句话了不起,如果文化不改变就要旧了。两千年来,儒学一向被中国统治阶级认为是华夏文化的中流砥柱,因为儒学是稳定和发展封建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今后,儒学经过现代化改革,仍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华声视点:有人为中国传统文化正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而担忧,您的观点是什么?
  周有光:很多人把文化分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我认为这不符合历史事实。中国历史上有三个“西方”,最早的“西方”是西域,后来是西天,最后是西欧。“东方”也有三个,一个是西亚,一个是南亚,一个是东亚。有人认为“不是东方压倒西方,就是西方压倒东方”,我认为,文化像水一样从高的地方流到低的地方。现代文化是不同的传统文化相互接触之后,经过彼此学习、提高、检验、公认而后形成的新文化。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是并行不悖的。文/本刊记者 张彤

-------------------------------------------------------------------------------------------------------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生于江苏常州。1923年就学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主修经济。1925年因“五卅惨案”离校,改读光华大学,1927年毕业。开始自修语言学。1927-1948年,曾任教于光华大学、江苏教育学院、浙江教育学院,任职于江苏银行和新华银行,并由银行派驻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1949年9月回到上海,任教于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兼任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私营业务处处长。1955年以后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离休。著作有《汉字改革概论》、《中国语文的现代化》、《新语文的建设》、《世界字母简史》等20余部,论文300余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8 06:50 , Processed in 0.09596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