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30|回复: 0

呼唤全社会关注逻辑、语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7 15: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来源:湘里妹子学术论坛-www.xlmz.net-2003

潘国霖


逻辑与语言关乎社会生活

  刘培育(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逻辑和语言同每个人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当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正确的思维和成功的交际就尤其显得重要。

  然而,我们看到,在社会生活中逻辑混乱、语言不规范的现象比较严重。不论是法律条文、经济合同、决策论证、广告说明,还是官员讲话、大众传媒,几乎时时处处都能感到概念不明确、推理不正确、论证不科学、语言不规范的现象。这些逻辑语言方面的问题妨害着人们的正常生活,有时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曾倡导广大干部和群众学点逻辑,学点语法修辞;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人民日报发表了《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推动了全国人民学逻辑学语言的热潮,使逻辑和语言的环境得到净化。现在,重新呼唤各级领导干部和新闻媒体及社会方方面面,特别是逻辑语言工作者都来关注逻辑语言问题。人们的逻辑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就会更好地推动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张家龙(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国逻辑学会会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科分类,逻辑学是与数、理、化、天、地、生并立的7大基础学科之一,它的主要应用领域有两个大的方面:与科学技术,特别是与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紧密结合;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社会生活是逻辑学产生的一个重要源泉,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在《论辩篇》和《辨谬篇》等逻辑著作,主要内容是论证、反驳和批判逻辑谬误,并列举了13种逻辑谬误,如用字歧义、语义双关、误用语法形式、以偶性为本质、以相对为绝对、论旨相违、乞取论点、复杂问语等,在今天的许多文章中也经常出现。现在,逻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逻辑学和语言学的交叉产生了一门新兴的学科——自然语言逻辑,其中的成功交际理论继承了亚里士多德《论辩篇》和《辨谬篇》的传统。人们的社会生活离不开语言交际活动,成功交际的理论以自然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说话者怎样表达、听话者怎样理解、人们怎样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获得成功,诸如语境、预设、论辩术、谬误理论等。我们要学习、普及成功交际的理论,并在实践中发展这一理论,写出21世纪的《论辩篇》和《辨谬篇》。

规范逻辑和语言运用

  胡明扬(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就在上世纪80年代初,胡乔木同志曾经两次批示给《人民日报》,在肯定《人民日报》过去比较注意语言文字的运用的前提下,要求《人民日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人民日报》社因此召开了一次小型座谈会,朱德熙先生和我参加了。座谈会前做准备时,我查阅了那几年的一些书报,发现问题最严重的并不是什么语法问题,而是思维混乱,情理或事理不通的问题。例如某大报刊登的一篇不到一百字的短文《防窃商标》是这样写的:

  “为了防止店铺扒手,美国发明了一种商标。如果顾客购买了东西,未通过结帐处的话,店员则用一种特殊仪器将商标上的磁性信号除掉,在商店大门处商标就会引起警报器发出声音。”

  这篇短文是无法读懂的,因为逻辑混乱到了极点,有悖事理。试想,顾客买了东西,“未通过结帐处”,这显然不是“买”,而是“偷”,店员应该把他当场抓住;太不合情理的是,店员拦住了小偷却不去抓他,而是“用一种特殊的仪器将商标上的磁性信号除掉”,又把他放走,待小偷拿着偷来的东西走到大门时,再由警报器报警,再去抓!天下哪有这样的怪事?这是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太差了,也太不负责任了。

  再如《人民文学》有一篇文章中有这么一句:

  “这里是远离祖国的边疆,却又紧紧联系着祖国的心脏。”

  “边疆”也是祖国的一部分,不能说“远离祖国的边疆”,那样说不合逻辑,只能说“远离祖国的心脏”。

  一位中文系四年级学生的毕业实习报告中有这么两段奇文:

  “对古文极其生疏,陷在字义词义之中不能自拔,不能顾忌全篇,根据其逻辑通顺全节大意,而是死译硬对,译得前言不答后语,文字破碎不成章句。译的文字和意义不成整体,而且常常很明显地自相矛盾,使人神魂颠倒,不知所云。”就是这样一个学生还理直气壮地宣称,他只注重内容,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是小节,劝老师不要斤斤计较!

  在这份实习报告中还有一段是:

  “缺乏一针见血,径提领项的能力。只能隔山打狼、画地为牢,说些不痛不痒,饶圈子的话。”

  这样一类逻辑混乱的胡言乱语,如果大家读报读书的时候注意一下,实在多得惊人。中国逻大的校友们出了一本叫《身边的逻辑》的小书,讲了很多很有启发的身边的逻辑故事,这很有意义。

  现在社会上一般的语文水平的确很不理想,原因还在思维混乱,逻辑不通是最主要的问题。逻辑学应该学,但是老百姓心目中的一般情理和事理更应该懂,也该有人去教育、指导。

不但要重视语文课的人文性更要重视语文课的工具性

  苏培成(中国逻大教授、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最近几年来,语文课提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强调人文精神,提倡人文关怀,语文课向人文性倾斜。重视人文教育并不错,可问题也产生在有时不恰当地把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用人文性否定了工具性,这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不良影响。有人提出来:“要把系统知识变为有用的知识。”显然,这是把系统知识和有用知识对立了起来,用后者否定前者。科学知识都是有系统的知识,否定了语文知识的系统性,语文课就变为零碎的、片面的知识,学生学语文就会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必然影响到科学知识观的建立。我们反对否定系统知识的观点,但不是说在中学课堂上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系统地讲授某种知识,而是主张在系统观的主导下选择热干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强调语文课是工具性,并不排斥语文课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如果说,有个时期对人文精神重视不够,应该适当加强,但是不能反过来,喧宾夺主,排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现在有些语文教材,过分忽视“语”,忽视语文的工具性。有些课堂教学,内容空洞,学生难以把握。结果学生常用字写不对,常用词不知道怎么讲,说理论一套又一套,一动笔破绽百出。工具性削弱了,人文性也难落实。

逻辑应关注辞书的编写工作

  李志江(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有人说“无知却有胆,快来编辞典”。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的发展,科学文化的发展,带动了辞典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百花齐放的局面,但也出现辞书编纂的泛滥乃至无序现象。一些人编写的劣质词典,错误百出,是会误人子弟的。

  对于不少劣质辞典,专家们评论说:“这里面凡是对的,都是抄的;凡不是抄的,都是错的。”对它们,有众多语言学家、辞典编辑工作者从其内容的错误方面进行批评,却缺乏逻辑学家的关注。若逻辑学家能从逻辑、语言角度指出其中的错误——诸如思维混乱、概念不清等问题比比皆是。我见到过一本书,叫做《多功能学生词典》,但在宣传时却叫做《学生多功能词典》。到底是《多功能学生词典》还是《学生多功能词典》,编纂者自己都没弄清楚。有的词典看起来是体例错误,但实际上是思维混乱,危害是特别大的,尤其直接影响到青年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节选自中国教育报)2003-5-2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4 23:46 , Processed in 0.0927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