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77|回复: 0

雅江倒话的混合特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3 19: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意西微萨·阿错   
来源:  http://info.tibet.cn/newzt/xyzz/ ... 4429.html2006-01-12 10:18:25  


  “倒话”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藏汉混合语,作为母语使用于青藏高原东部、四川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境内,又称“雅江倒话”。使用倒话的八个村寨连绵分布在雅江县城上下、雅砻江河谷两岸近29公里的狭长地带,分属雅江县河口镇、八角楼乡、呷拉乡三乡镇,使用人口计504户2685人(1995年)。倒话周边主要是藏语,分属藏语康方言南北两路土语群。(注康方言内部土语的划分据格桑居冕1985,马月华1987。)

  倒话作为一种混合语的两个基本特点是:词汇成分主要来自汉语,但语法结构却与藏语有着高度的同构关系。这些来自汉语的词汇成分读法上与汉语有严格的对应关系,但语音要素格局(元音格局与辅音格局)却与藏语有相当高的一致性。同时,倒话的语法结构及各种要素的功能与藏语有相当一致的同构性,如动词的名物化标记,体、态、式标记以及名词代词的一些格标记等等。这种语言已经成为某一言语共同体的第一交际语和孩子们学习的母语。

  需要指出,倒话的形成绝不是两种语言系统,或两种语言系统中某些成分的叠加与合并。事实上,语言系统的任何一个层面,要使来自不同语言的异质成分纯粹地叠加起来是难以完全实现的,因为其内部层次结构和要素成分都反映了来自不同系统的信息。

  笔者在《藏汉混合语“倒话”述略》(2001a,以下简称《倒话述略》)中曾作了初步介绍。从倒话的特征看,其所有结构系统都表现为来自汉藏两种语言系统异质成分全面、有序的混合。为了深入认识这种语言现象的历史发生和共时运行的机制,本文拟先从倒话这一语言已经实现了的、共时的面貌开始,解析其各个层面中来自两种不同语言系统的异质成分的具体分布。(注:除特别注明外,本文在对倒话与藏语和汉语进行比较分析时,藏语指当地藏语方言,属于康方言南北两路土语群;汉语指汉语四川方言,主要以成都话为比较对象。举例时使用国际音、标汉字和藏文拉丁转写符号(用斜体加以区别),但对语音形式明显来自汉语的词直接使用汉字而不加注国际音标。)

  一、词汇

  1.1倒话词汇系统中汉语词所占的地位

  为分析倒话词汇系统的构成,我们利用100-200词、1000词左右和2000词以上共3种不同的词表,分级考察这些不同的词汇成分在不同范围中的具体分布。这里以斯瓦迪士百词表、二百词表,《藏语简志》(金鹏,1983)所附词汇表以及我们实地调查所得的2000多个词来加以比较 其结果如下:



  说明:1、《藏语简志》词汇表实收991个实词(包括14个副词),这里除去了71个诸如阶级、民主、和平、侵略等口语中不常见的书面词后余920个词。2、我们把一些不好确定来源或与藏汉语有关但既非汉语词又非藏语词的词叫“自有词”。

  1、2从基本词、核心词的比例看,人们似乎可以将倒话视为汉语,甚至是一种汉语方言。然而,从语音方面看,这些词可认为源自汉语;但是在语义上却可以发现,倒话语词的语义系统却主要是接近藏语而不是汉语。例如,倒话将“出彩虹”说成{图}(注:需要说明,{图}不是一个词或词组,也非完整的句子。和当地藏语一样,倒话的动词必须有各种后置的体、态、式等语法标记才能完句,这里为简明计未给出{图}的后附成分。而且,即使根据有的动词原型可以单独作谓语(即自主动词自动态的“命令形祈使式”为零语缀的动词),认为{图}已有形态表现。以下类似的例子同此。)从表面看,用汉语解释动词“伸”的语义十分牵强,但联系到当地使用的藏语就很明确。当地藏语说“出彩虹”{图}“伸”来表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一旦某一个词的语义在藏语和汉语中存在差别,倒话相应词的语义往往接近藏语。

  我们对首批用“斯瓦迪士百词表”中的所有动词(计18词)和陈其光先生《语言调查》所附“手的动作”(计125词)所涉及的动词作了初步统计(有关统计情况与具体数据结果我们拟专文讨论),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在倒话中,尽管这些动词(或语素)从语音形式上看全部源自汉语,但相应词项的各种义项却更多地对应于藏语的某个语词(或语素)。作为最常用基本词汇的一部分,这些动词在藏汉语言中的基本意义往往是一致的。因此,很大一部分义项在藏、汉、倒话三方都相互对应;但是,每一个词项的语义内容,在藏汉语言中却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并通过不同的用法表现出来。这时,往往是藏语词项有什么样的用法,倒话的相应词项也有相同的用法,而汉语有藏语没有的,倒话却偏偏没有表现出接近藏语的倾向。下面例示的是采用《语言调查》“手的动作”第99词,亦即作为斯瓦迪士200词表中第73项hit“打”这一词项暨语素的统计情况。该词项藏语作rgjag pa,倒话作ta[53](语音与汉语完全对应),所用词典是《汉藏对照词典》(民族出版社,1991年)。《汉藏对照词典》所收“打”字起头的汉语词、词组和熟语共有282个条目。(注:当我们对某一语素在词典中的全部词项进行统计时,所反映的不仅是该语素各种不同的义项,同时也是这些义项在语言中的活跃程度。比如,282条含“打”的词项,自然不是282个义项,而是反映各种义项的常用词项;各种义项不同的出现频度则反映了它们在该语素的语义系统所处的地位。这样蕴涵了纵横两个向度的考察,比单纯按照义项的多少及其对应关系的统计,应该更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我们所想要考察的语义关系。)其中,除去一些当地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条目和无法找到以词、词组和熟语等对当的条目,以及倒话中没有的表示某些事物、概念的条目共38条,实际用于比较的条目为244条。统计数据如下:

  A.“打”字起头的汉语词条目数为282条;实际用于比较的条目数(A)为244条;倒话相应表达出现“打(ta[53])”的条目总数(B)为119条;藏语译文中出现rgiag pa的条目数(C)为68条。

  B.藏语译文出现rgjag pa,而倒话未出现“打(ta[53])”的条目数((D)为10条;藏语译文rgjag pa与倒话“打((ta[53])”对应的条目数(E)为58条;汉语“打”字头条目倒话不出现“打(ta[53])”的条目数(F)为125条。

  藏汉语言在“打”的语义内容上有相当大的差距。上述数据表明,倒话的to[53]与汉语“打”的同现程度为B/A=112/244=48.07%;而倒话的ta[53」与藏语rgjag pa的同现程度则为E/C=58/68=85.03%。两种结果反差如此之大反映了倒话在“打”这一词项(语素)的语义与汉藏两种语言的关系。当然,这种统计数据只能大致反映不同语言间语义关系方面的基本倾向和基本信息。即便如此,它也可以使大量零散的语料变成较为客观的考察依据。“打(ta[53])”这一词项(或语素)在汉语中的使用非常频繁,倒话亦如此。下面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举几个汉语没有而倒话和藏语都有相应用法的例子供学者们进行比较。例如,倒话在表达“不是直接针对听话人,而是在其他一些谈话内容中借题发挥挑衅或讽刺挖苦别人”时的说法为:

  又如,表达制作一种火烤面模,倒话和藏语的表达方式分别为:
  
  二  语音

  我们前面所说“倒话的基本词汇主要来源于汉语”,更准确地可能应该表述为:倒话基本词汇的语音形式主要来自汉语—因为这些词项与汉语相应词有着严格的语音对应关系。但是,组成这些语音结构的要素格局,即元音格局与辅音格局以至调型调值则更接近藏语。

  下面是倒话的声、韵、调格局与藏语相应格局的比较。
  2.1声母
  倒话共有37个声母。其中,单辅音声母31个,鼻冠辅音声母6个:

  以下是藏语巴塘话的声母系统(格桑居冕,1985),其中加()的是笔者所补,原文是“车甫音音位表”不包括6个鼻冠辅音声母,但在“辅音音位表”后单独作了介绍。

  巴塘话代表的是藏语康方言南路土语群,和以德格话为代表的北路土语群一样,与汉语普通话、西南官话相比,最显著的特征是各部位塞音有清送气、清不送气及浊音的三组对立;同时双唇、舌尖前中后、舌面及舌根六个部位都有同部位鼻冠辅音,这些特点倒话也都具备。相比之下,倒话的声母格局无疑是接近藏语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有3点:1.和巴塘话声母格局相比,倒话与巴塘话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巴塘话声母中有一套清化鼻音和一套送气擦音而倒话没有;可也正是在这里,可以看出倒话的辅音声母格局的来源与当地藏语的密切关系,当地藏语方言(农区话)里也保存有一些清化鼻音和送气擦音,但已与同部位鼻音、擦音混同,两读均可;鼻音与清化鼻音、擦音与送气擦音之间的对立已趋消失。2.古代汉语塞音声母也有清浊对立,那么倒话的塞音声母的清浊对立是否由此鳃承而夹呢?从“倒话”中汉语词的语音表现看,汉语的古浊音声母已经个部清化,倒话中有些来自汉语的字、词读作浊音,与古汉语浊塞音没有关系。倒话辅音格局中的塞音清浊对立显然来自藏语而非汉语。3.浊塞音和鼻冠辅音主要只出现于来自藏语的词和所谓“自有词”中,那么是否可以认为这些浊塞音和鼻冠辅音是藏语“借词”(即把倒话看作是汉语的变体)带来的呢?可是很难想象一种汉语方言,基本词汇大量保存的是汉语词,因为部分借词的原因,使整个语音格局发生如此巨大变化。通常,即使借词的比例再高,总是要求使被借入词汇的语音面貌符合借入语言的语音要素格局,而不是相反。

  需要指出,我们观察到的语言事实却恰恰是:倒话的语音系统,在表现即使是来自汉语的最基本的词汇时,它极力要纳入的不是接近汉语的语音要素格局体系,而是接近藏语的语音要素格局体系。因此,我们认为倒话的整体语音要素格局的主要来源是指向当地藏语的,而不是在原有(汉语的)格局基础上的部分吸收。由于当地藏语辅音声母特别丰富,完全可以涵盖汉语的全部声母,所以倒话中来源于汉语的语词,其声母都不需要作“改造”,于是也就无从看出被纳入倒话的特定语音要素格局的信息,但若从元音及韵母方面看,则就比较明显了。

  2.2元音

  倒话的单元音韵母可以归纳为19个元音音位。其中,前元音有{图}。

  两者整体格局十分接近,尤其是都有一套几乎互为“翻版”的鼻化元音十分引入注目;至于倒话的{图}个音位,从分布的角度看完全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在《倒话述略》中我们具体说明了将{图}分列的原因。那么,对于倒话而言,如果要以来自藏语的语音要素格局来试图表现源于汉语词的语音,就存在着选取来自汉语语音自身要素格局中最贴切的要素去匹配的问题。在倒话里,许多原汉语复韵母就是用单韵母来匹配对应的。例如:

  
  当地藏语里可以说没有复元音韵母,(注:人们认为藏语里有复元音韵母,如拉萨话“荞麦”记为{图}(格桑居冕,1989)。这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包括一个轻声单元音音节的两个音节,或者看作是两个音节的一种条件音变。这些出现频率很低的韵母是否被看作是复元音韵母,对于准确把握藏语韵母系统的性质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认为,可以不必将它们视为复元音韵母。)而倒话中共有复元音韵母17个,分别为:{图}从表面看,这些复元音韵母呈现出极为有趣的现象:既没有被改造成像当地藏语一样清一色的单韵母,又离汉语相应发音有相当的差距,似乎处于一种居中状态。其实,这正是倒话将来源于一种语言系统的语音要素格局和来源于另一种语言系统的语音结构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2.3声调
  倒话中汉语词的音节,其调类数目、归字,与现代汉语川方言一致;但需注意的是藏语康方言的调类调型也与川方言很接近。试比较(汉语声调为四川成都话,藏语康方言为德格话):


  三语法

  如果说从系统结构与要素的角度考查,在语音层面上,倒话的要素格局主要来自藏语,结构成分主要来自汉语,而语法层面的情况正好相反。在语法层面,倒话的语法结构则主要来自藏语,而表现这些语法功能的一些具体要素形式则表现为与汉语的相应形式趋同。当然这种形式仅是取汉语的语音形式,而在功能上却完全倾向藏语。

  3.1倒话与藏语语法结构上的高度同构性

  倒话的动词,有十分丰富的前置和后置语缀,以表现动作行为的体、态、式和情态等复杂的语法意义。动词的体首先根据动词的自主与非自主有不同的表现。自主动词可以分为现行体、持续体、将行体、即行体、己行体、完成体和经验体7种;非自主动词只有现行体、持续体、即行体和经验体四种。动词的各种体又根据“亲验一非亲验”情态范畴的不同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动词的态可以分为自动态和使动态。动词的式可以分为陈述、疑问(正问、反问)、祈使(命令、禁止、请求、邀约)、拟测等式。除命令式和陈述式外,也都是用动词加后附语缀的方式来表示的。动词还可以通过一套后附语缀接在动词后使动词名词化。分别表示动作主体、动作直接涉及对象(自主不及物动词复指动作本身的模样)、动作发生地点或凭借工具、动作的方式方法等等。名物化标记也可以接在主谓结构后使整个主谓结构名物化,构成名词性短语。名物化方式又根据动词的自主、非自主与及物、非及物的不同各有不同的表现。

  倒话的名词和代词有数与格的语法范畴。数范畴使用各种后附标记(包括零形式);格范畴使用各种后附格标记(包括零形式),可分为不及物主格、作格(及物主格)、宾格、具格、领格、与格、位格、从格、比格、属格等。这表明,倒话的种种语法范畴总体上与藏语有着比较严整的对应。例如,根据所表述内容与表述者主观熟知亲验的程度,倒话的判断动词与存在动词也各有反映不同情态的3种形式,而每种形式又各有4种不同“式”的变化:

  倒话判断动词与存在动词的语法功能与当地的藏语有密切关系,与汉语有很大差别,同时也和其他动词有很大区别。以倒话使用区当地藏语方言为例,各有一组反应不同情态的判断动词和存在动词,这种情态的不同又与主语的人称有密切关系。

  倒话决非简单地用藏语语法去组织汉语词汇。在与藏语语法结构及功能严格对应—高度同构的同时,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异,这也正是我们所说异质的系统结合起来时,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但更主要的是,表现这些语法手段的许多具体形式却往往能够从语音和语义上找到来自汉语语素的痕迹。

  3.2承担具体语法功能的一些标记成分与汉语的关系

  3.2.1如前所述,倒话动词的名物化标记和各种体、态、式、情态等语法范畴标记,以及名词代词、名词性词组的一些格标记等等,有的直接采用藏语相应的语法标记,如及物动词施动主语的“作格”标记”ki",但也有许多仍然可以从语音和意义方面找到来自汉语的痕迹。当然极少一些语法标记目前尚不好断定其形式来源。这些在语音和意义方面带有汉语痕迹的语法标记承担着与汉语中相应语素完全不同的语法功能,同时与汉语原词的性质有着根本区别。例如,动词持续体有表示不同情态的两种语缀,并且要求与相应的人称对应:

  表持续体后置语缀的语素中,-di-jiu[51」应是来自汉语“的”、“有”,li在此是表示非亲验情态的后缀,或许来源于汉语语气词“哩”(藏语没有同音、近音的语缀),但功能上显然与藏语相应语缀du相当;另外,主语后的ki是来自藏语的作格标记,加()表示有条件的可有可于,此略。试比较藏语相当于上例最后一句的句子:

  khyod (ki) bzavma za bzhin-yog du.你正在吃饭。
  你 (作格标记) 饭 吃 (正在进行标记,-yog来源于实意动词yog“有”)

  倒话动词的态有自动态和使动态,两者的区别是:用动词原形表示自动态,用加前缀{图}的方式表示使动态。表示使动态的这个前缀应该是来源于汉语表被动义的“叫”。请看下表例子:
  
  倒话动词的式,可分为陈述、疑问(正问、反问)、祈使(命令、禁止、请求、邀约)、拟测等式。除命令式和陈述式外,都用动词加后附语缀的方式来表示。{图}表动作发生的地点,功能相当于藏语的sa,语音形式来源于汉语表处所的“处”;fa表动作发生的地点,功能相当于藏语的stangs,语音形式来源于汉语表方式方法的“法”。

  名词复数后缀{图}的功能与藏语语缀tsho的语法功能一致(当地藏语方言中复数标记没有指人与指物的分别,都用tsho表示),而语音形式却是源于汉语的“些”。

  3.2.2倒话中来自汉语语素的“语法化”现象

  作为一种混合语,倒话在两种异质系统发生全面冲突时,必然要寻求解决方法。一方面,承担语法功能的某些标记和藏语一样,大都表现为一个完整的音节,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同时它们又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类似于词的性质。(注:与汉语的虚词相当。但是,由于倒话和藏语这种倾向于粘着语特征的语法标记系统在整个语法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汉语虚词系统有很大差别,为便于区别而不称它们为虚词。)

  以{图}为例。{图}作为一种语法标记,其功能相当于藏语的“业格”(las su bya ba),“为格”(dgos ched)和“于格”(gnam gzhi)的”la”类格标记( la don)。在倒话中,{图}可分析为表现位格、与格和领格。我们认为{图}的语音形式来源于汉语的“上”,缀接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最末一个音节后,表示领有者和受动者、谓语动词为使动态时施动者的役使对象以及某种时间或空间位置等。如,“我{图}书jiu[51]"(我有书。jiu[51」为存在动词亲验情态,可用于主语自称),这里的{图}表领有者。又如,“我他{图}书给{图}”(我要把书给他)。这里,{图}表“他”为受动者,其功能相当于藏语的“la”格标记,但其语音形式则由汉语的“上”夹承担,因为汉语中“上”的某些义项能够表达这种功能。

  四余论

  如上所述,我们几乎在倒话语言结构的每一个层面都发现语言的混合特征,只是有些地方表现得比较明显和比较典型,而有的地方不那么明显和不那么典型而已。因此,如果试图对这种类型的语言进行明确的“谱系”划分,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因为,就倒话这种语言系统每个层面的具体要素而言,当我们从发生学角度进行观察并试图把它们与某种语言联系起来时,反而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得到相反的结论,所以同源与借贷非此即彼的分析模式在倒话及其语言系统的方方面面都似乎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这种来自不同语言系统的异质成分在倒话中的混合决非是机械的、杂乱无章的混合,而是有序的、系统的建构与整合。

【参考文献】

  1陈其光:《语言调查》,中央民大出版社,1998年。

  2戴庆厦、黄布凡、傅爱兰、仁增旺姆、刘菊黄:《藏缅语十五种》,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

  3格桑居冕:《藏语巴塘话的语音分析》,《民族语文》1985年第2期。

  4韩镜清:《拉萨口语语法》(手稿复印件),1987年。

  5汉藏对照词典协作编纂组:《汉藏对照词典》,民族出版社,1991年。

  6意西微萨·阿错((2001a):《藏汉混合语“倒话”述略》,《语言研究》2001年第3期。

  7金鹏:《藏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3年。

  8瞿霭堂、劲松:《汉藏语言的理论和方法》,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

  9马学良、胡坦、戴庆厦、黄布凡、傅爱兰:《藏缅语新论》,中央民院出版社,1994年。

  10马月华:《基础藏语课本(康方言)》,西南民族学院内部发行,1987年。

  11四川方言调查工作指导组:《四川方言音系》,《四川大学学报》1960年

[ 本帖最后由 霜叶红 于 2006-9-3 19:45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4 04:17 , Processed in 0.0623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