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19|回复: 1

博客:“疯人院”还是“麦克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8 16: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陈 愚  
来源:http://www.lotus-eater.net/  2006-7-28 11:56:26   

在这个网民皆博主的时代,开一个博客,关一个博客,就像申请一个免费邮箱一样,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博主一旦是“名人”,不管是贴自己的写真集出名的,还是有了快感就高喊的,或者是什么文联、作协主席之类的,一举一动,就变得煞有其事起来。例如,7月24日的《广州日报》就报道了一个叫池莉的作家在新浪网上的博客关闭的事情。她坦陈自己把博客当作个人平台是一个天真的错误,在她看来,“博客像一个没有篱笆的院子,大家‘高度自由’地乱窜,反倒让身为写作者的作者自己失去了‘自由’。”她还说,在博客上,如果不回应读者,就“有人不高兴、有人哭、有人骂,像个疯人院……我是人,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于是,我就努力做着‘疯人院的院长’,安抚所有的情绪。但事实上,我的时间是不允许我这样去做的。”

我想,凡是开过博客的网友,看了池作家的话,大概都会莫名惊诧,骇而疾走的。我也有自己的博客,也有一些认识或不认识的网友上来留言,但是,我从未发现有人特地“不高兴”、“骂”,甚至竟至于要发动泪腺“哭”起来的,我不知道池作家是不是修炼成了早已失传的千里传音隔墙观物之功,读者一“哭”,她就能够听到看到。即便上池作家博客的网友们真的哭起来,骂起来,那也似乎不像“疯人院”的景象,倒像上访部门办公室的景观。同时,我觉得池作家有一种奇怪的心态,竟认为上网找乐子的网民们的情感都脆弱得可怕,以至于要她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还勉为其难地亲自“安抚所有的情绪”。

更加严重的是,池作家觉得她的博客成了“没有篱笆的院子”,让她“失去了‘自由’”。中国的很多写小说的人,没写出什么好作品,却常有天外来的优越感,总喜欢把读者看成育婴室里随时期待抚慰的婴孩。池作家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许多光顾我博客的人,对我的作品并不了解,他们更想看我生活的流水账,似乎最好能爆爆猛料什么的。”网民的这种心态,实在是再平常不过了,假如一个作家的作品不被期待,那读者除了期待他的“猛料”,还能期待什么呢?就像对一个演员,如果不能期待他的演技,那么只能八卦一下他的绯闻了。

事实上,博客,乃至于整个虚拟的网络世界,总是会一如既往地以它的彻底到不可救药的平等精神,淘汰那些自以为高高在上,动不动就要“安抚”别人的人――除非他愿意放下现实中的各种头衔、高冠,把自己看成与每一个网民平等的一员。如果说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那么,个人博客,便不是一个可以随便用篱笆圈起一块私人领地的“院子”,就像现实中把持一份刊物一样;个人博客更像一个麦克风,它可以平等地把每一个人的声音放大出去,这声音当然也可能是噪音,但听众只要不打开你的网页,即可耳根清静――这体现了自由选择的精神;同时,这声音也可能是激发思想的营养物质,可以影响那些对它有兴趣的听众。所以,个人博客就是网络广场上的讲坛,什么样的声音吸引什么样的听众,并且,由于它是虚拟的,所以它是完全平等的;由于说话的惟一条件就是会码字,所以它是相对自由的。只有在网络世界上,每一个人才真正是“公民”,从个人博客这个麦克风传出的声音,将构成真正的“舆论”。

什么样的场所就吸引什么样的观众和听众,挂一个“牙科诊所”的名目出去,自然会有牙痛病人上门,同样,如果一个博客开张,上门的都是“疯人”,那只能说明,“物以类聚”的老话,实在是百试不爽的真理。
 楼主| 发表于 2006-9-8 16: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池莉:博客世界就像个疯人院

来源:http://www.lotus-eater.net/  2006-7-20 23:32:49   

倾向默默写作 首次回应“关闭博客”——

  作家池莉在新浪网上的博客业已关闭,此前,她曾发表《在关闭博客之前给我读者的信》宣布此消息。昨天,她就此接受本报专访,并首次对此事作出回应。她坦陈自己把博客当作个人平台是一个天真的错误,在她看来,“博客像一个没有篱笆的院子,大家‘高度自由’地乱窜,反倒让身为写作者的作者自己失去了‘自由’。”

  ■“我努力做着‘疯人院的院长’,安抚所有的情绪”

  池莉于今年2月开博,她曾在“开博开卷语”中说:“博客是工具,我当它是快递邮局、储存器和个人告示栏。”但现在,池莉发现博客并非如她所愿。

  “首先,它不是我想要的硬盘,我储存的东西,不一定是读者想要看的东西。”池莉开博,最初主要的动机,是让作品在诞生后及时与喜欢的读者分享。“可是,后来我发现,许多光顾我博客的人,对我的作品并不了解,他们更想看我生活的流水账,似乎最好能爆爆猛料什么的。”

  在池莉最早的认识里,博客可以是一个“快递邮局”,能以最快速度得到第一手的读者反馈。“可这个‘邮局’的许多‘顾客’都不是我能想象的。”以前,收到读者来信,池莉总是有选择地回信。“可博客上不行。你不回,有人不高兴、有人哭、有人骂,像个疯人院……我是人,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于是,我就努力做着‘疯人院的院长’,安抚所有的情绪。但事实上,我的时间是不允许我这样去做的。”

  提及现在许多人对自己博客点击率的关注,池莉说:“从我个人的经历看,这是可笑的。博客上,我期望实现的很难实现,相反束缚了我的手脚,甚至因为这么一个虚拟的空间干扰了我的正常生活。博客的诸多现象反映的是网络的通病。网络的最大问题在于匿名,因为匿名,每个人都可以毫无忌讳地释放多重人格,使许多交流都带上不真实性。”

  ■“网络上一切都来得太直接,我消受不了”

  “新浪网曾挽留过我,但我最终还是放弃了。”池莉告诉记者,自己对于新鲜事物都会尝试,但如果发现不适合自己,无论多么时尚,也会选择放弃。因此,她选择关闭博客,与他人无关。

  池莉还对记者表示,中国人对流行事物的盲目追崇,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性格”。“我们从50年代的大办钢铁到红茶菌流行,从热玩呼啦圈到沉溺于网络,都是这样地容易中邪,看来我们的历史与现实并没有本质的改变。”

  现在,池莉称自己会一如既往地写作,今明两年都将会有新小说与读者见面。“关闭了博客,我并没有感到失落。从开始写作到现在,我一直都能感知读者对我的支持。博客并不是必不可少的渠道。精神生活是需要酝酿的,而网络上一切都来得太直接——爱起一个人来易肉麻,攻击起来又太不择言——我消受不了。”当被问及如何预测名人博客乃至博客的未来,池莉说:“预测博客的未来,在我看来毫无意义,现在我只知道自己喜欢默默写作的感觉。”


  相关链接

  2005年,名人在“博客元年”纷纷开博;2006年,则不断传来名人博客关闭的消息,池莉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今年3月,经历“韩白之争”过后的白烨,“不敌”网络“韩寒粉丝”对自己的恶语相向,关闭了博客。随后,同样卷进“韩白之争”的高晓松,也在“粉丝”的“口水”中,留下三封公开信,随即关掉博客。曾在2005年末预言“作家博客基本上坚持不下去”的徐坤,在出此言后5个月不到,“现身说法”关闭博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6 19:49 , Processed in 0.15463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