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07|回复: 2

“高铁体”成网络流行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7 11: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www.williamlong.info/blog/archives/857.html


    7月24日晚的新闻发布会,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说了几句让网友难以信服的话,比如“这只能说是生命的奇迹”,还有“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这两天,无数网友开始用“×××是奇迹,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作为高铁体进行造句,以表达广大网民的不满情绪。

  随着“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成为网络流行语,有人将该句式称为“高铁体”。有人在微博上发动了一个叫“高铁体造句大赛”的活动,以表达对事故的质疑。该网友称:“以‘×××,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为句式进行造句,优胜者将获得10万Q币和铁道部发炎人职位,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这个“高铁体造句大赛”吸引了大量网友参与,大多数的造句都是网友对铁道部的质疑和讽刺。以下是部分“高铁体”的段子:

  中国足协说:中国足球能进2014世界杯,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北京今天没堵车,这是一个奇迹,但它就是发生了。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味千拉面拿浓缩液兑汤是因为肉价上涨买不起骨头!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一民女状告遭强奸。领导:“他戴套了,不算强奸!” 女:“他没戴,他撒谎!” 领导:“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女:“我都怀孕了!”领导:“这是一个奇迹!” 女:“那现在怎么办?”领导:“我只能说,它就是发生了。”

  一个28岁的姑娘和一个82岁的老头结婚了,两人没性生活,但姑娘后来怀孕了,为什么?“很简单啊!孩子是别人的呗!”“不对,孩子是老头的!” “人工受精?”“不对!”“那你说答案吧!”“老头是铁道部的,这是个奇迹,他就是发生了!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

  唐僧师徒4人又要到西天取经,唐僧欲走捷径,于是问悟空,悟空回答:“听说飞机比白龙马快多了。”八戒建议:“师父,听说神六更快。”这时沙僧掏出四张动车车票,指着唐僧,说:“师父,听说坐这玩意能马上送你上西天。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铁路局说动车很安全,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探测仪说没有生命体征了,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速度与国际接轨了,赔偿还得符合国情,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我们的官员素质很高,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此博必转,至于你转不转,我反正转了。

  他们给出的解释是这样,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是信的;警察说了带套不算强奸,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是信的;奶粉是不会含有性激素的,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是信的;掩埋起来其实是为了到秋天收获更多的车头的,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是信的。

  小时候,奇迹是一个柔软的奶瓶,三聚氰氨在里面,良心在外面;长大了,奇迹是一座燃烧的礼堂,孩子在里面,领导在外面;再后来,奇迹是一辆着火的大巴,人在里面,救生锤在外面;现在,奇迹是一节血迹班驳的车厢,你在里面,铲车在外面。


发表于 2011-7-27 12: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部发言人“我反正信了”语录成流行语
来源:http://news.qq.com/a/20110727/000785.htm?pgv_ref=aio
2011年07月27日08:08华商网-华商报[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7·23事故新闻发布会现场电视截屏


7月24日晚的新闻发布会,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说了几句让网友难以信服的话,比如“这只能说是生命的奇迹”,还有“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这两天,大家在网上无数次地引用这些话,对发言人王勇平,以及对该起事故的发生和善后调查进行质疑。另外,还有网友开始用“×××是奇迹,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作为高铁体进行造句。【我也来用“高铁体”造个句


“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发生26小时之后,官方新闻发布会终于在温州举行。当王勇平被问到“为何救援宣告结束后仍发现一名生还儿童”时,他称:“这只能说是生命的奇迹”。之后,被问到为何要掩埋车头时,王勇平又说出了另一句话,“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当时王勇平的原话是这样的:“关于掩埋,后来他们(接机的同志)做这样的解释。因为当时在现场抢险的情况,环境非常复杂,下面是一个泥潭,施展开来很不方便,所以把那个车头埋在下面盖上土,主要是便于抢险。目前他的解释理由是这样,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在讲这段话的时候,王勇平用力一甩脑袋,这段画面也被制作成GIF动画,在微博上发布。


王勇平这段话,以及新闻发布会上面带笑容的表情,让广大网友不满。在微博上,大家都用“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来表达对事故发生以及善后的质疑。


“新周刊”把王勇平称为“逻辑帝”,并设计了一件T恤,上面印上“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如果仔细看的话,还能看到该款T恤的标签上印着一个铁路的标志。


随着“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成为网络流行语,有人将该句式称为“高铁体”。腾讯微博上出现一位叫“高铁体”的网友,发动了一个叫“高铁体造句大赛”的活动,以表达对事故的质疑。该网友称:“以‘×××,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为句式进行造句,优胜者将获得10万Q币和铁道部发炎人职位,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截至昨晚8点,“高铁体造句大赛”有7000多网友参与,大多数的造句都是网友对铁道部的质疑和讽刺。


人民卫士:中国足协说:中国足球能进2014世界杯,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我不相信:北京今天没堵车,这是一个奇迹,但它就是发生了。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造句:味千拉面拿浓缩液兑汤是因为肉价上涨买不起骨头!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发表于 2011-8-12 08: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日报刊文称王勇平“奇迹论”犯低级错误

杨雪梅 人民日报 2011年08月12日05:25




发布会结束后,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被记者包围。





无可奉告型

●大包大揽型

●照本宣科型

●自我辩护型

●报喜不报忧

●恼羞成怒型

●感情错位型


中国新闻发言人遭遇“七年之痒”


发言人、主持人、时评人,这是当下三种特殊的群体。无论是正面和负面的社会意见,无论宏大或细微的新闻事件,无论甜酸苦辣的生活话题,都会听到他们的声音。发言人、主持人、时评人不仅是新闻事件的旁观者、点评者,更是参与者,他们的学识、素养、口才乃至说话的方式,会成为一段时间的新闻事件。从小处说,他们代表着公众判断、民心民意;从大处说,他们代表着政府的文化立场、国家的文化形象。

——编者

这些天故宫(微博)博物院的新闻发言人冯乃恩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手机更是从早到晚响个不停,都是要求采访的电话和短信,网络上的各种评论也让他寝食难安。


                                                                                                                                                                                铁道部发言人称火车被解体时救出小女孩是奇迹

来源:腾讯视频所属栏目:腾讯视频

不管你信不信,最近一个时期在公众中流行的两句口头禅“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这是一个奇迹”居然都来自于中国最早培训的号称“黄埔一期”的资深发言人、铁道部的新闻发言人王勇平。


“应该说在当时的舆论氛围下,一个新闻发言人能够不回避,能够坦然面对记者前所未有的逼问,没有怒发冲冠离席而去,已经相当不错了。然而由于缺乏媒体的从业经验和传播素养,也犯了一个资深发言人不该犯的低级错误,没有体现发言人在媒体和公众之间的桥梁作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史安斌,算得上王勇平的老师,作为2003年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主讲教授,对于新闻发言人在中国的困境,他心知肚明,王勇平绝不是个例,正是目前中国发言人现状的集中体现。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了,去年我国仅中央和省级政府新闻会就达到1700多场,这在世界上也属罕见。与过去相比,我们的新闻发言人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从中国的媒体变局来看,要走的路显然还很长。


1. 新闻发言人为什么总引发争议?


他们的一言一行经常成为报纸的头条,但他们也时常会卷入舆论的漩涡,遭来广泛的质疑;他们是信息的传播者,却也是信息的过滤器。他们有时是消防员救火队,有时却是适得其反火上浇油。职业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然而他们却总犯一些低级错误。这就是中国的新闻发言人。


有好事者将中国的发言人进行了简单的归类。


无可奉告型:虽然是部门或企业的发言人,但往往一问三不知。对政策对状况都不清楚。本来新闻发言人突破了以往官员“训诫”式的角色定位,通过与记者进行平等对话,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但事与愿违,很多新闻发言人面对记者的提问都是三缄其口,口头禅都是“无可奉告”。2010年4月,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表示,如果新闻发言人说“无可奉告”,将追究责任。


大包大揽型:在中国的体制下,新闻发言人知道的东西有限,并非事事清楚,有的发言人错误地认为,出了什么事情自己的任务就是去堵枪眼,去转移视线,去替人受过,大包大揽,什么责任都自己扛,有着“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但事实上,“牺牲小我”并不能“成就大我”,而往往是一损俱损。有辨识力和媒介素养的公众,可以区分发言人个人的失误与其所代表的团体的“口径”。


照本宣科型:事先准备好台词,不分场合不分对象照本宣科。比如前不久央视连线抗洪前线,面对主持人关于决口有多大、群众转移情况的询问,江西防总办副主任平其俊充耳不闻,先后介绍了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江西省防总副总指挥的重要指示。其间主持人两次打断、再三询问,平其俊依旧对着事先准备好的稿件大念特念,可谓以不变应万变。


自我辩护型:譬如前段时间闹得轰轰烈烈的霸王洗发水的“二恶烷”事件,发言人一直强调二恶烷是整个行业都存在的现象,并非“霸王”独有。而实际上公众所关心的只是对消费者构成何种危害,他们并不关心行业里的种种“潜规则”。“霸王”的这种表态,忽视了对消费者权益的考虑,只是一味地撇清干系,难怪会一波不平一波又起。


报喜不报忧型:这是大多数单位的习惯做法。碰到自己需要宣传的好事就大书特书,而记者一问起负面新闻就面露难色,推三阻四,冷若冰霜,甚至视媒体为大敌,抱怨记者嗅觉敏锐,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恼羞成怒型:当一名记者问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某省政协主席怎么看待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时,这位委员先是说:“很遗憾,我对这个问题没有研究。”在记者的追问下,他竟反问记者:“为什么不公布老百姓的财产?那些企业老板的利润为什么不向工人公布?”类似这样的恼羞成怒如“你是哪个单位的”、“你在替谁说话”,我们也经常听到。


感情错位型:有的新闻发言人本末倒置,不以人为本,在重大伤亡现场不首先发布人员的伤亡,而是夸夸其谈救援人员的英勇行为。还有的发言人面对火灾、矿难等重大事故时,喜形于色,大谈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利,局面已得到基本控制,没有表现出起码的悲天悯人。

总之,越来越多的新闻发言人在发布新闻时也成为新闻的制造者,他们的雷人雷语也被广泛传播。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童兵认为,在中国从事新闻发言人是需要勇气与智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实行,许多地方都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与实践,新闻发言人大多如履薄冰。很多地方新闻发布也只是形象工程,发言人名单和电话是公布了,但并无后续,甚至新闻发言人成为了某些政府官员拒绝媒体采访的盾牌。


2. 今天的新闻发言人比过去更难当吗?


有专家认为,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新闻发言人知道的永远不会比网民更多。面对持有广角镜、放大镜和显微镜的网民,一些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反而成了“信息弱势群体”、“知情有限公司”。


史安斌并不这样认为,“在欧美国家的政治体制中,政府新闻发言人往往被允许列席最高级别的决策会议,对相关信息和决策过程有着清晰和准确的把握。他们一般都具有丰富的媒体从业经验,了解如何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但在我国,新闻发言人往往被定为某个特定的官阶或职位,他不一定能够了解全面的信息。如果新闻发言人成为‘信息弱势群体’,看起来‘不比网民了解的多’,主要是体制的束缚”。


童兵说,“虽然网民有各种渠道搜集信息,但网民掌握的信息与新闻发言人掌握的第一手的信息还是有区别的,政府本身就是最权威的信息来源,新闻发言人掌握的是内情,网络的信息还需要辨别真假,而新闻发言人的信息应该是权威的。从信息的质量上看,他们不是弱势群体。”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君超认为,网络确实使新闻发言人面临极大挑战,而且微博用户通过互相“关注”、“转发”、“目标推送”,可以实现“所有人面向所有人”传播模式下的“协作传播”,从而挖掘或逼近事实真相。在这种情况下,发言人如果不告知真相就会漏洞百出。


也有专家认为,发言人代表某一国家、集团、部门、企业的利益,他们的“脑袋并不完全长在自己的肩上”。王君超认为,这并不是说,发言人完全没有自我发挥的空间。恰恰相反,发言人如果在每一场发布会前,都能明确这样一个观点,即召开发布会的目的不仅是“救火”,更重要的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那么,在确立“口径”、发布信息时就会实事求是,使发布会取得较为理想的传播效果,受到公众的欢迎,这其实也是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其所代表的部门利益。


在正常的情况下,新闻发言人的工作是按部就班的,而且有的发言人也做得不错,但一旦遇到危机和突发事件,一切仿佛就打回了原样。史安斌认为好的新闻发言人应该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忠实说,迅速说,首先说”。另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寻求部门利益和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点,制造社会共识,而不是引发官民对立。


有的发言人认为说什么不说什么并不由自己决定。但新闻发言人虽然改变不了事实,却可以做到“不知道的不说,不清楚的慎说,没有把握的不乱说,必须说的好好说”,作为沟通政府与公众的桥梁,新闻发言人在避免对立、减少摩擦、消除误解、传递诚意方面是大有作为的。


童兵认为,能否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检验一个新闻发言人是否真诚的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标杆。有时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同时作为一个新闻发言人首先要搞明白自己发布的对象是谁,表面上看是记者,其实记者是代表民众来发问的,对于发言人而言,记者的提问没有刁钻和不刁钻的,只有好回答和不好回答的,新闻也没有负面的正面的,都是客观发生的。一些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居然公布什么记者的黑名单,完全是不明智的举动。不要低估受众的理解力,不要回避明显的焦点和问题,如果一般民众可以看出来的问题,发言人应该更熟悉更明白。


3. 新闻发言人依然是稀缺资源


人民网成立了一个新闻发言人俱乐部。负责人杜登斌告诉记者,相对于政府的新闻发言人来讲,企业更需要自己的发言人,因为对于政府的一些报道还容易统一,但对于处于危机中的企业来说,一着不慎就是满盘皆输。今年3月以来,双汇集团因为瘦肉精的问题遭遇到了极大的危机,此时人们才发现,这么庞大的公司长期以来竟然没有一个正式的新闻发言人。


据美国全国政府传播者协会估计,美国各级政府大约有4万名新闻发言人,同时稍有规模的企业都会设立专职的新闻发言人,即使是十来个人的小企业也会有兼职的新闻发言人。据杜登斌他们调查,380多家跨国公司中基本上已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达到了80%,而在国内,100多家央企真正建立企业发言人制度的不到一半。而对于民营企业,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不足1/5。这样一旦出现了危机事件,临时抱佛脚,显然就只能疲于应付了。环球时报的一篇社评认为,在涉及大型国企的公共批评事件中,所涉机构的表现都不及格。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大体上有三种来源:一是主管领导,如有的地方要求出任新闻发言人的必须是该部门的“二把手”;二是秘书长和办公厅主任的“总管式”人物;三是宣传部门的负责人。其中第二类人选是各级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最主要的来源。选择以上三类人员从总体上说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也基本能够满足现阶段对新闻发言人的要求。但从长远看,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这三类人员大都是官员出身,鲜有媒体的实际工作经验,往往刚刚培训出来,干了没两年,就提拔了,转岗了,这样又要从零开始。


这些年新闻发言人的培训非常多,经常是培训到哪里,哪里的新闻发布制度就可以建立起来。可是在中国他们依然是稀缺资源。值得忧虑的是,有许多的书籍、有许多的讲座传播的都是新闻发言人的应对之策、推诿之术,王君超认为如果说发布会有军规的话,那么最大的一条就是:真相第一,技巧第二。发布会的社会效果,永远只服从于一个原则,那就是:尊重事实,告知真相。一场虚假的言不由衷的发布会,无论包装得如何堂皇,无论取得如何立竿见影的瞬间效果,都只能是浮云。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公安部的新闻发言人武和平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自己的职业。的确,作为新闻发言人,应该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到骄傲,这是一个能够让信息更加透明,让公众了解到更多真相的工作。


8月3日,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强调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问题。如果说2003年非典危机是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起点,那么2011年应成为中国政府新闻制度建设的重要拐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8 18:45 , Processed in 0.0916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