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79|回复: 1

风水在客家地区的流行和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9 09: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风水在客家地区的流行和影响

作者:李春泰 梁德新 江金波
来源:http://www.fass.net.cn/index.asp


摘要:风水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民间几千年广为流传.。每逢婚丧喜庆、大小建筑都要请风水先生堪地利,看风水、择良辰吉日.。风水文化在客家地区广为流传历史悠久,它是客家的传统文化之一。本文从历史学文化学的角度略述风水的起源发展。重点阐述了风水术随着客家民系的流传。应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风水对客家社会和客家人的精神生活中产生的影响。
关建词:风水 流传 客家人 影响

一、风水的发生和发展

“ 风水术 ”又称“ 堪舆术”,它是我国古代一门十分博大庞杂的理论。
《辞海》对“风水”是这样解释的: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一家的祸福,也指做住宅,相墓葬之法。

《辞源》对“风水”的解释是:“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其范围包含住宅、宫室、陵墓、村落、城市诸方面,其中涉及陵墓的称为阴宅,涉及其它方面的称为阳宅。
我国的风水意识产生很早。椐现有资料推测,相地之法大约起源于原始聚落的营建。到了殷周时期,已开始有了文字记载相地活动。周灭商后,为了镇抚东方,开始营建东周洛邑。在营建洛邑之前,亦仅复勘察卜问而后定。《尚书·周书·昭浩》详细记载了此次定都的具体过程。可以说殷周是风水的孕育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思想空前活跃,儒、法、道、墨、阴阳、八卦、五行等各种学说和主张争奇斗艳,互相争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战国七雄争霸,封建割据,竞相筑城。这个时期出现的《周礼》、《管子》、《考工记》等著作,总结了城市建设经验及选址理论。这些成果为风水术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秦汉是风水术形成时期。这个时期内,大规模的宫室营建为风水术的形成造成了物质前提,董仲舒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孟喜、京房等人的易理论为风水提供了理论与方法。特别是东汉时期的神学影响下,在建筑中各种禁异与迷信盛行。如“起宅盖房必择日”,“太岁头上能动土”已成为阳宅建筑中的规则。此时,阴宅风水理论也渐渐形成,“死人归阴,生人归阳”的认识,葬人不仅要选风水宝地,而且要选良辰吉日的观念,已普遍存在,成为风水术的内容。据司马迁的《史记·日者传》中所述那时的堪舆家(就是后世的风水先生)几乎都是专职的。这个时期有关风水的专着有《堪舆金匮》、《宫宅地形》、《周公卜宅经》、《图宅术》、《葬历》等。秦汉时期,风水术已经完成了从实践到理论的形成过程,因而也可以称为风水学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风水学迅速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政治黑暗,战乱频繁,人们普遍感到难于把握自已的命运,于是风水观念趁虚而入,三国时魏国著名方士管辂,以占筮、相术、相蓦着称于世。又如晋代陶渊明的祖父陶侃,曾相信墓人的话,葬已故父亲于卧牛地。这一时期,南北文化和外来文化处于大融汇状态,玄学的兴盛和山水美学的发展,把风水理论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的风水著作,如魏管的《管代地理指蒙》,南北朝王征的《黄帝宅经》等。
风水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他发生、形成、发展于中原地区。隋唐以前,他主要流传与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两岸地区。现在的客家地区,在当时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风水术还没有流传到这里。

二、风水术跟随着客家先民的南迁

风水术何时传播到客家地区的?这与客家先民的南迁直接相关。

关于客家先民的南迁,罗香林教授在《客家源流考》和《客家研究导演论》 等著作中,均认为始于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引起的,时间跨度从西晋末(公元317年)至隋唐。为了辟乱,中原汉民南迁至江淮南北离中原尚近的地方,亦有一部分已进入今江西鄱阳湖区域及赣江流域只有极少的数人来到粤东地区。

由于唐末黄巢起义影响以及契丹(辽) 女真(金)入击中原引起北宋王朝帝都向江南搬迁,大批中原汉人随之南迁时,赣南山区已住进大批客民,闽西南、粤东北一带山区也进入大批客人。时间跨度约公元880年(唐末黄剿起义时)至1126年(北宋从开封迁都临安时)。当时赣江流域山区已为客家居民所开垦、客民开始在此定居下来,继承中原汉人的传统并发扬光大。

1127年从南宋建立至明朝灭亡、清朝初建的这段时期。中原为金所占领,百万汉人南移,时赣南人口暴满,客家人(包括新、旧南下汉人)向西入闽,汀州在宋元之际成为客家人聚居的中心地区。从南宋末至元朝以后、由于蒙古人南下,大批客民又由闽迁粤,于是梅州成为客家的聚居中心。至此为止、赣闽粤交界赣江、汀江、梅江之三江流域的山区成为“客家大本营”,人户以南下汉人为主(占90%左右),语言通行客家话,中原风俗也在此盛行。同时的待遇和利益也使客家人与当地一些土著(畲瑶族)在心理、语言、风俗上逐渐趋于一致,有了共同的意识和生活,逐步形成一个独特的族群即客家民系。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向诸边迁移,时间在明末清初。清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康乾盛世,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闽粤赣地区的人口爆满,客家人迁居各地。那时人口定向迁移客家人多从梅州、赣州等地迁往粤中、粤西、粤海滨地区和桂、湘、川、台等地,形成客家分布全国许多地区的格局。也有一部分梅州客民回迁赣南,使当地产生新客老客之分。清咸丰年间(1851~1864)发生太平天国起义,起义失败后,参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客家人怕受到株连,又受广东西部土客械斗的影响,因此再次迁移,一部分已向海外南洋各国各地迁徙。客家先民前三次迁徙,使南方人烟稀少闽粤赣三省交界(即赣南、闽西、粤东北)的三角地区逐渐成为客家民系。
中国古老的风水术也跟随着客家人的迁徙进入客家地区。解除海禁以后,风水术也跟随着客家人的外迁,带到海外传到东南亚各地。

三、风水术在闽粤赣地区的繁衍和发展

风水术是随着客家先民迁入赣闽边区的。客家先民们远离了中原战火,来到地处僻远,交通不便,人烟稀少,林菁深密,野象横行,鳄鱼肆虐,瘴气熏人,虫蛇出没的闽粤赣山区生活。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生存和发展,除了需要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精神外,还得有一些适应环境的办法,其中定居下来就是一个首要问题。可是闽粤赣山区地形复杂,溪河遍布,且多蛇兽侵袭,选择一块好的地方来建房安家,显然比中原平地复杂得多。因为风水术中的阳宅理论的宗旨就是追求房宅建筑选址的方位布局与周围环境大自然的协调统一,以保证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平和,所谓“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当时风水先生中有不少是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他们有文化和掌握了一定科学知识,懂得天文地理,使用指南针、善于观察地貌、水质优劣。因而在当时风水术在客家先民们的定居生活和以后开发山区的斗争中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在讫求平安,福荫后代的潜移意识之下,北方的风水文化便在客家新区生根、发芽、结果。这也是中原文化为主体向南扩散的必然结果。

从客家地区风水术士们世代相传的口碑资料中所知,将风水术带入客家地区的人主要是杨筠松。杨筠松属唐末避乱南迁的客家先民。他由长安来到赣南以后,便在这里居住下来,寻龙追脉,从事风水术的实践活动,并授徒传术,使风水术在赣南播延开来。关于杨筠松其人其事,《唐书》无传,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其名氏,《宋史·艺文志》则称为杨救贫,亦详其始末,惟家口耳相传和方志的零星记载。杨筠松继承和发展了风水术中的形法理论,创立了江西形势派(实际上是赣南派)。其理论的特点是主形势,定向位,强调龙、穴、砂、水的配合。实际上就是因地制宜,因形选择,观察来龙去脉,追求优美意境,特别看重分析地表、地势、地场、地气、土壤及方向,尽可能使宅基于山灵水秀之处。

据专家学者们考证,“杨筠松元人创作的风水著作并不很多,《宋史·艺文志》载有杨救贫《 正龙子经》一书。自从杨筠松在赣南授业传徒之后,风水先生就成为客家地区世代相传的职业,杨筠松也因此成了历代风水术士共同尊奉的祖师。
这一时期形势派风水学理论著作大量涌现。随着客家民系的发展,形势派风水术也迅速向广大客家地区播延。赣南等地风水术名流辈出,这些风水术士不仅在本地看风水,而且声名远播,被人请去外地看风水。《古今图书集成·堪舆部》列传的宋时江西派名流尚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很有成就。刘潜为南康人,着有《地理诸说》行世。傅伯通奉曾被皇帝诏去相看杭州是否适合做都城。
到南宋时,并从“形势派”中衍生出一个新的的流派“理法派”由。王等人创立。王因科举失利,弃家浪游江湖,后居福建宁,利用其风水术为当地人勘测阳宅、阴宅, 被称为福建派。理法派风水术“取五星八卦,以定生克之理,”即以八卦,十二支,天星,五行,为四纲,讲究方位,特别是重视罗盘定向,阳山阳向,阴山阴向,不相乖错,以定生克。
明清时期,形势派和理法派完成了合流的过程。此后至今,客家地区的风水术士是既操罗盘以定向位,又重视龙穴位沙水的配合,再也没有什么形势派和理法派的区别了。

风水术虽然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很盛行,但是历代的思想家们都曾经对风水术进行过批判。早在东汉时期,大思想家王充就持激烈的态度猛烈批判了风水术中的迷信思想。明朝的著名的思想家张居正反对风水术中宣传的“葬地能作人祸福”的迷信思想。他引用了《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话来批判了风水术中的迷信思想,说明了“人的凶吉祸福,都是本人所作所以为而招至的。”自古以来,不信风水的开明人士很多,他们在自己的论着和言论中批判风水迷信思想。

四、风水术对客家人的影响

因为风水术这种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它的承传性。唐宋以来,风水术更是日益兴盛,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都很重视选择阳宅和阴宅。

客家先民迁入粤闽赣三角区之前,这里的原住居民是古越族的后人——畲瑶族少数民族,他们崇信的是“巫文化”。在他们与北来的中原汉民发生融合时,也势必把“巫文化”的因子掺入客家文化中。这种“巫文化”跟风水术中的迷信成分完全合拍,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所以明清时期的风水术,受着宋明理学和客家地区“巫文化”、宗教文化的影响,并披上了浓厚的迷信的色彩。客家地区的风水术既有科学的成分,也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它积淀着客家人的传统素质,成为客家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具有它的承传性和顽固性,这就是风水在客家地区兴盛的主要原因。

从中原万里迢迢南迁的客家先民对“风水论”情有独钟,并且有着某深刻的历史根源。“风水论”中,首推“崇尚天地”思想完善。“”崇天” :居所内专设香火坛位,逢年过节、初一、十五,烧香拜佛祖最勒:助香火将人的心愿带上“灭”与天祖相通,空是群众迷信者的心理因素。“尚地”:遍投土地伯公”,保佑饭长五谷杂粮,丰衣足食焚想成真。总之,“风水论”初哀者是帮助人们合理选造屋场,实现“风水宜人,协调共生”倒良好愿望。

旧时客家地区的人们,迷信鬼神信风水。城乡村各地普通建神庙,甚至有些地方的神庙比学堂还多,乡村里到处都有什么公王、沙官、井头伯公、树头伯公等。信奉风水术的人越来越多,每逢婚丧喜事,大小建筑,都要请风水先生勘察地利,择良辰吉日,自古至今长盛不衰。客家地区的人们,常为了求一个好屋址或墓穴,不惜长期供养堪舆师,以丰美酒食招待。这为先生招摇撞骗创造了适宜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一些不懂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的风水先生,靠背诵几句“地理口诀”欺骗那些真诚地希望得到适宜修养生息之地的人们,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伴随客家民系在闽粤赣边区整体成型,明清时期风水术在客家地区很盛行。
查阅文献资料:宋代陈振孙在《 直斋书录解题》中有云:“江西有风水之学,往往人有道之。” 据吴兰修着的〈〈南汉志〉〉载:五代南汉皇帝刘岩于干亨六年(公元945年),听信风水术士的话,前来程乡梅县松口(即今梅县松口镇)避灾。清代王之正编《嘉应州志》记载:(嘉应各县)感于风水之说,有数十年不葬者,葬数十年必启视,贮以瓦罐……甚至听信堪舆,营谋吉穴。侵坟盗葬,构讼兴狱,破产以争尺。 俗之愚陋,莫此为甚。”“粤俗本尚堪舆, 嘉应于风水之说,尤胶执而不通。往往因争一穴之地,小则废时失业,经年累月,大则酿成人命,家破人亡。据《梅州传奇》一书所载清乾隆年间,嘉应州知州王者辅在职期间,精通堪舆曾经在梅州各地勘察风水。在此我们亦可以窥见当时客家地区风水术之兴盛。

客家社会风水活动有的与争夺生存资源、争夺经济利益相关。有些地方则把风水术当作宗族群体斗争的一个策略。有人利用人们崇拜祖先,以建造祖先陵墓作舆论,挑拨宗族与宗族之间的冲突、斗争,为害社会。客家社的一个特征是宗族组织很发达,并且有长久的传统。所有的“宗族”,就是以同姓和拥有共同祖先的血缘为基础的亲族组织,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物,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它是处于社会末端的非正式权力组织。客家地区是以家业生产为主,水田和山林等对家民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生活资源。这些基本生活资源与住宅地 、墓地一起,成为宗族间争夺对象的。从这些现对象说明,表现出了客家人的“风水”信仰,也是“风水”信仰的结果。

古人不但为生者繁衍的选择地理环境建筑涵意风水的住宅,而且还十分注意为是死者选择葬地。在许多人看来生者都是在先辈的亡灵屁护下生存的。于是千方百计地为祖宗寻找佳的安葬地,似乎把先辈的躯体灵魂安到葬风水佳地,他的子子孙孙就可以永受其益,那些葬于地下的尸骨就可保佑他的子孙逢凶化吉,福禄寿康。这种封建迷信的“鬼神文化“的影响下,使”卜葬“这种封建迷信活动盛行几千年的重要原因。
宋朝是我国风水史上的高峰期。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本体论与风水术中阴宅理论中的唯心主义在渊源上有共同之处,在本质上则是一致。这为阴宅风水理论的基本前提——墓地位置能决定人的吉凶祸福提供了一套圆通的解释,因而促进这一时期风水术的兴盛。
迷信的“风水阴宅理论”,长期以来毒害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如风水先生在为你的祖宗择阴宅时。要是预言你家族中会出读书人,人们会把它当作一种“精神支柱”。父母 、亲戚们对你产生很高的期望,对教育的态度就会变得积极。然而有很多成功者,在他的事业成功以后,他对人和社会并不怀有感激之情,他只有感谢“祖宗风水”。失败者也并不记恨社会,他只是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祖宗的风水不好”而死了心。人们把“风水”当作一种“精神力量”,这是一种宿命的思想方法。

我们在进行客家民俗田野调查中,建国前梅州城乡各地都有专职的风水先生,其中有些风水先生是文化水准高的人。建国后,风水术和风水先生在客家地区渐渐失去了市场,这个时期风水先生们不敢公开活动。然而风水说的影响却没有完全消除,尤其是在偏僻落后的山乡农村,迷信风水术的不乏其人。有的人建房时先请人看风水,埋葬死者也要请人看看哪里合适作阴宅。十年文革期间禁止风水活动,风水先生们只能在暗中活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客家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民普遍建造新住宅,沉寂了二十多年的风水活动又恢复起来。这些年,风水文化兴盛一时,城镇的书店、书摊里的风水书籍摆满书架。新的一代风水先生应运而生,他们为人建阳宅、阴宅选址和设置房间等活动。这些风水先生有专职或兼职的,有些是文化素质较高的人。有的人还借助计算机信息处理复杂的案例,甚至建构多学科、全方位的风水理论模式,使风水术向大众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使风水术更广泛地深入影响了客家地区人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

在客家地区,风水术在民居建筑上被普遍应用。如围龙屋门前的池塘和屋后培植的风水林,屋内的厅堂、天井布局等。在客家地区,风水术在民居建筑上被普遍应用。居住不但要能结合自然地理特点,而且还要具有兼顾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环境特色。如“在山能触沾山林运,近水能收水产财”,这大概是客家人创造的“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车创造条件相结合的一个典型。还有一种“负阴抱阳”论,其核心是把人居环境看成是阴阴相抱的综合体,如山区客家民居,以“背山向阳(阻凭或开阔阳面)”为佳坩,认为有静靠(山)而纳日月精华之利;平原以“背有依托前有旷野”为宜,能形成动静相结合的空间有局。村居则以围龙(方形或关园形)屋为典型,屋居与穿堂过厅(道)联结,形咸一个循环气流体系,保证居室清新空气流通;大小不等的院零承接阳卷雨露、日月精华,有纲气通风的回环流层。而以“人居中心”的庭院小天地,又与周围乃至广袤的大天地相通:阴阳相抱而得盎,顺应自然而业兴”的家居,历经几世风雨苍桑至今依煞可见。如客家民居门前的未坪晒谷,年节舞狮饭了人气;坪前鱼塘养鱼:年年有畲兆头好,兼调节气候防火灾;坪前或过道有水井,生活取用方便;屋背祖公山林木莪盛,含养狄土,更有宗族人丁兴旺的象征等。自古至今《周易》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共处的居住环境的风水论”盛行于世,成为客家民居、民俗一大特色。

五、建筑中的风水理论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

在客家地区,风水术在民居建筑上被普遍应用。如围龙屋门前的池塘和屋后培植的风水林,屋内的厅堂、天井布局等。在客家地区,风水术在民居建筑上被普遍应用。居住不但要能结合自然地理特点,而且还要具有兼顾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环境特色。如“在山能触沾山林运,近水能收水产财”,这大概是客家人创造的“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车创造条件相结合的一个典型。还有一种“负阴抱阳”论,其核心是把人居环境看成是阴阴相抱的综合体,如山区客家民居,以“背山向阳(阻凭或开阔阳面)”为佳坩,认为有静靠(山)而纳日月精华之利;平原以“背有依托前有旷野”为宜,能形成动静相结合的空间有局。村居则以围龙(方形或关园形)屋为典型,屋居与穿堂过厅(道)联结,形咸一个循环气流体系,保证居室清新空气流通;大小不等的院零承接阳卷雨露、日月精华,有纲气通风的回环流层。而以“人居中心”的庭院小天地,又与周围乃至广袤的大天地相通:阴阳相抱而得盎,顺应自然而业兴”的家居,历经几世风雨苍桑至今依煞可见。如客家民居门前的未坪晒谷,年节舞狮饭了人气;坪前鱼塘养鱼:年年有畲兆头好,兼调节气候防火灾;坪前或过道有水井,生活取用方便;屋背祖公山林木莪盛,含养狄土,更有宗族人丁兴旺的象征等。自古至今《周易》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共处的居住环境的风水论”盛行于世,成为客家民居、民俗一大特色。

在此根据现有资料依我们的观点阐述水口塔、文峰塔和居住的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

明清时期梅州已经成为客家人的第二块根据地,此地人文渊薮,各地普遍兴建文峰塔、水口塔。文峰塔多建在城镇附近,以祈文教昌盛 、科官发达;水口塔建在河流的转弯处或交汇处,以镇水患。据《梅县松口镇志》记载:元魁塔始建于明万历47年(1619年),建成于明崇祯2年(1629年),为明末翰林李二何(李士淳)所倡建。当年李二何深感松口出口处“山川文峰欠佳”所谓“文峰”,即是毛笔形状的山峰,堪舆师的说法:“文峰”凸显的地方,就能多出科举人材。文峰欠佳,就要补救,唯一的办法就是建造一座笔形的巨塔。因此,李二何发出倡议,募捐建造九层八角巨塔,这个倡议得到许多乡绅的响应,纷纷捐钱捐物,巨塔遂于明朝万历四十七年动工历时10年建成,即二何高中进士的第二年落成,故命塔名“元魁”。此后松口人才辈出,被人们颂为“风水宝地”。此塔还有个传说:梅江流至元魁塔下面的篷辣滩,此处崇山峻岭,水急潭深,多有覆舟翻船之事,在此筑塔可惩治水妖……

据《仙口风情录》一书所述:梅县松口镇仙口村,山清水秀美景引人入胜。清乾隆年间,精通勘舆术的嘉应用州州官王者辅,曾慕名前来仙口村游览观赏,还为其本地人梁一轩(当时任嘉应用州教谕)勘察屋宅。仙口村的“文魁塔”建于清朝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据说旧时村民为了村中多出文人,特集资建塔。以前村中的学子考取了功名 、学位之后,都要到塔前焚香谢恩。自此塔建成之后,村里人崇文重教激励文人上进,村中考取功名的人逐年增多。据知科举时代村中曾有多人考取了进士 、举人 、秀才,出任县令以上官职的有八人。民国年间,仙口村有四人出国留学,二人当过县长,出了三位将军。至今为此,约2000人的仙口村,近百年间考上大学的有百余人,这些人中有大学校长 、教授 、高级工期程师 、作家 、记者 、医生 、书画家等。仙口村现已成为一个远近闻名人才辈出的客家山村。
笔者在进行“客家民俗田野调查”时, 梅州各地都流传着有些姓氏的祖屋和祖墓是风水宝地的故事和传说。

松口有一座名扬中外的围龙屋“世德堂”(此屋建于明朝末年,是梅州著名的围龙屋,今仍存吸引了很多中外游客起来参观),传说当年此屋的开基祖李真简建造屋时,特请来江西有名的风水先生前来勘探察屋宅。有人说此屋的风水极佳,在长达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李直简的后裔繁渊万人以上,人才辈出。此屋已被风水先生们公认为是当时地的一个风水宝地。我们在考察“世德堂”时发现此屋依山旁水,地处梅江交通便利,选址布局都符合风水术中阳宅理论的要求。此屋是殿堂式的结构,屋内采光、通风、园林绿化的配置和现代人的环境美学的理论吻合。此屋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明朝末年农民起义清兵入关,北京被李自成的起义军攻陷。李直简的叔父李二何,带着年方16岁的皇太子朱慈 良,从京城逃难到松口,曾住在世德堂。李直简的后裔居住在近河靠山,水陆交通发达的松口盆地。李家不但有数千亩良田作“公尝田”供子孙轮耕,还经营盐业 、磁器 、木材生意。旧时的松口水运发达商贾云集,有松口不认州之说。松口港是广东省内陆河的第二大港口。李家的商船,顺水运的是磁器 、砖瓦 、木材、山区的土特等到潮汕地区,逆水时运载的是盐和海产品等上松口。因为李氏后裔们的生活有保障,还注重教育。用宗族公尝的钱办学校,旧时间凡是考上大学的人,由公尝提供学费完成学业。因为李氏家族有崇文尚学和客家人开拓进取的优良传统,所以李直简的后裔文人多,当官的多,成了松口地区的旺族。从这些实例可以说明。李氏家族因为有了良好的居住环境取得了地利,又重视教育,所以李氏家族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

应用《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建塔可为当地增设人造风景区,改变一个地方的自然景观,还可以满足于人们的心理需求。文锋塔和客家人祖屋前的功名楣杆(旧时凡考上秀才 、举人 、进士 、翰林或四品官以上可在自已祖屋前竖立楣杆,因学位 、官位不等规格也不同)相似,可以激励文人们的进取心,使松口成为一个崇文重教人才辈出的人文秀区。从而也说明了一个人,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居住的环境,来满够他的个人需求,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以此激发人的生机,经过自己努力帮助事业的成功。

现代人对风水的认识

建国四十年来,风水术这门中华传统文化,一向被认为是封建糟粕的禁区学术领域无禁区。但在我国的文化百花从中,古老的东方文化风水术在学术界也有人研究,而且还有论着发表。当代的学者们是用客观、科学、求识的态度对风水进行研究,从而在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突破。风水术中的有些理论,被高等院校应用在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

在1988年中国新华社天津24日的一次报道,终于打开了风水术这一禁区。电文说道:“风水术实际上是集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论理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古代建筑规划理论。他与营造学、造园学构成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

在国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风水术的影响也不亚于中国国内。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大的国家里,如朝鲜 、日本 、老挝 、泰国 、菲律宾至 、越南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到地,都有关于风水的各种活动,以致演变成为满足当地人的精神需求的一种方式。如今风水术流行于日本、美国、欧州各国。1994年9月, 《纽约时报》几乎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报导了我国风水术在美国当今的建筑设计中所占有的分量。
长期被人们视为封建迷信糟粕的中国古代风水术,如今被天津大学教授王其亨引入建筑设计研究。经过多年深入系统的研究,王其亨认为,风水术的内核原来是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精华所在。原因是风水术圆解答了中国古代建筑在空间环境的整体处理上,在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有关结合,以及大规模建筑群布局等方面的千古之迷。

近时比较有影响,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着。是由1996年中国文联出版,妙摩、慧度着的 《中国风水术》。1997年中山大学出版杨维增的《 周易和住房风水》。学术论文有客家学专家罗勇教授的< 客家与风水>、钟家新的《客家人“风水”信仰的社会分析》》等学术论着。钟家新对风水在客家社会里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的影响论述很好。罗勇在他的论文中对风水术的产生、发展、流传,论述得很好很详细。杨维增认为:风水的好坏在于人与环境是否调协,在于人体场和环境场是否取得交感平衡。客家人的“风水”信仰是一种具有环保意识的传统。发挥古今多科学综合杂交的知识优势,科学解决风水问题。既运用中国文化之原《周易》的三大理论精华:阴阳对立统一、五行生克制化、天人互补调谐。应运用人体科学、人类生态学、环境地学、环境医学、环境心理学、建筑美学、环境哲学等现代科学和哲学理论,辨证分析
传统风水学说并加以扬弃。杨维增的论述总结了现代人对风水术的认识。

中国的“风水”理论与西欧国家的用“自然支配思想”的理论是相反的。风水术的本质是在环境感应基础上,人类对生存环境的选择和适应的学问。因为人类对风水的要求就是人体场和环境场的交感平衡,人要与天地人共溶于一体。风水的内核是“自然环境可以转变人的思想和心状和人的生活”。“风水”的理论要求在修建住宅 、坟墓之际,必须要考虑到它们与周围的自然形态合谐,与自然界谐调。主要是人们不人去支配自然,而是人与自然共生。说明了客家人的“风水”信仰是一种具有环保意识的传统。如果单纯从这一点来看“风水”理论,在现代也是行得通的思想。

如今在城镇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随着现代文明的传播,风水术还是有人相信的,只不过是以别的形式出现。书店里含有风水知识的日历很好卖,有些人凡是红白喜事都要查日历看吉日。有的人在建房时,口头上不说自己想寻找一块风水好的地方,但实际上总是想尽千方百计寻求一块好地势好的地方来建房屋。还有些吃国家“皇粮”的人,为求仕途利达,甚至讲究办公室的地理方位。诸如此类,说来颇为滑稽可笑,实则可以说明风水术这一传承的古老文化,在客家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中可以说是根深蒂固。
由于风水术有其合理的内核,所以它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在当今社会里,一个地方的地理环境的好坏,在一定的程度上关系到房地产价值和价格的高低。我们明白了风水的本质和它对人的影响的道理以后,就能自觉而科学地获取好的风水来用之。通过风水知识,合理选址建房屋,通过对住宅、房间的布置装饰取得满意理想的居住环境,达到自己的需求。使你居住在新的生活环境里,使你的的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帮助你的事业成功。

笔者认为,现代人对风水术的认识,既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又要剔除封建迷信的污垢,运用风水术中合理的理论来为人服务,应当是现代人的合理要求。

六、结束语

历史已经进入21世纪,我们不能与宋明时期的法家学人们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用宿命的观点批判风水术,要用辩正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利武器,自觉地清除风水学中的封建迷信影响。对风水说和风水术的欺骗性、虚伪性、唯心宿命论的东西,用理论去揭露和批判它,使人们对风水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此我们应该承认,古代的风水术有其合理科学的质素成分,我们要用“扬弃 ”的方法把它古为今用,把古老的风水术中有用的东西,为现代人服务,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中国风水术》妙摩 慧度 着 1996年中国文献出版公司出版
(2)《中国古代占扑术》 卫绍生 着 1991年中州出版社
(3)《客家与风水》罗勇 着 1997年刊载于 客家研究辑刊 第2期
(4)《周易和住房风水》杨维增 着 1997年 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5)《客家综论》丘菊贤着1999年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6)《梅州市志》1998年出版
(7)《梅县松口镇志1990年出版
(8)《松口古镇风情》黄玉钊 梁德新 刘焕康 编写 2000年 梅州市地方志学主编
(9《仙口风情录》梁德新 编着 2000年 梅州市作家协会主编
(10)《客家人“风水”信仰的社会学分析》钟家新 着《客家研究辑刊》1998年第2期
(11) 客家民俗田野调查资料

作者简介:
李春泰 男,汉族,1945年生,辽宁省金州人,嘉应大学政史系教授,现教授科技哲学
电话 (0753) 2362128 (宅)
梁德新 男,汉族,1954年生,广东梅县人,梅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梅州市客家研究会会员
梅县政协第10届文史委员(兼职) 《梅县侨声》特约编辑
电话 (0753) 2764422 (宅)
江金波 男,汉族,1966年生,江西省余干县人。嘉应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地理学副教授,
中山大学 区域文化地理学方向 博士研究生
电话 嘉应大学 (0753) 2186695 (办) 2356312 (宅) 中山大学 (020)84110182
(转录自www.2008red.com/f/read.php/243/31222/
发表于 2007-3-6 0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贛、徽、閩曾參覽過的土樓(堡),的確是風水觀念滿畫樓。但去太湖邊、揚州的園林,客家的風水風格還算是含蓄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3 19:57 , Processed in 0.1439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